革命幹部的工作方法——科學的精神與方法以及對情報的觀念與責任感之重要性

內容來源:卷二十九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五十八年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及
十二月二十日先後對黨政軍幹部同志的指示——

要旨
    壹、充滿希望和危機的時代:
        一、國防教育與總體戰爭全面性的結合;
        二、政治進步遲滯迂緩的原因——歷史的因素——精神與方法的因素;
        三、科學的群眾時代;
        四、走上現代化之路。
    貳、現代化的行政功能和責任:
        一、黨政軍幹部努力的方向——
            1·主動負責、積極求新的精神;
            2·協調聯繫、合作互助的精神。
        二、現代政府的責任——為民服務最多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三、歷史上政治改革的先例——缺乏健全的人才——沒有整體的計劃;
    參、有形的力量與無形的力量:
        一、有形力量與無形力量的相互作用;

--------------------------------------------------P.437--------------------------------------------------

       二、政治的無形力量——新精神、新學識、新行動;
       三、科學的無形力量——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
       四、現代化即科學化;
       五、組織的科學化——科學萬能。
    肆、戰略研究與戰力的發揮:
        一、戰略研究的目的;
        二、戰略研究的條件——
            1·虛心與客觀;
            2·戰史與戰術的修養;
            3·對問題焦點之認識;
            4·思考程序與有關因素輕重之判定;
            5·決心與實踐。
        三、戰力的運用與發揮;
        四、人人成為智勇兼備的「軍事家」。
本文

壹、充滿希望和危機的時代

    陸海空三軍官校與政工幹部學校本屆畢業學生,今天聯合舉行畢業典禮,國防研究院第十一期研究員,亦同時開學。此一自軍事基礎教育,進而至於黨政軍深造教育之貫串,不惟顯示了軍事作戰與政治

--------------------------------------------------P.438--------------------------------------------------

作戰一貫性的發揮,亦就體現了國防教育與總體戰爭全面性的結合。
    今天大家所宣讀的「國防教育的宗旨和責任」,其所提示的教育訓練的宗旨,即在於集體的智慧之融和與發揮,在於創新的智慧之開展與交流,也在於行動的智慧之即知即行。惟是據我個人觀察考核所得,黨政軍各級幹部同志,所表現的,可以說仍然是在思想上缺乏吸取新學新知、唯日不足的觀念,在精神上亦未能充分發揮統合的力量,在行動上尤其未能徹上徹下,篤實踐履,一以孤立靜態的本位主義為自足,所以今天重讀這篇講詞,非獨神明內疚,亦且感觸殊深!
    自然,以我們二十年來建設與備戰的進程來說,軍事的設施,經濟的進展……也許尚還差強人意,但在政治方面,則仍不足以言馳驅爭先。本來「相當合理的法律與秩序、政治的安定、公正而有效率的公共行政」,才是使一個國家「真正走上現代化之路」的必需條件。因為政治為國家進步之動力,政治不能進步,或進步過於遲緩,則其他一切皆不能帶同進步,並將造成現代化的瓶頸,所以我曾經一再的提示大家,要以行政的革新,帶動全面的革新,並要以從頭做起的實心實力,來造成復國建國木茂實繁的根基。
    何以我們政治的進步不免遲滯迂緩?究其原因,應該說:一為歷史的因素,一為精神與方法的因素。
    所謂歷史的因素,大家知道,我們久遠以來,即已為一種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的觀念所束縛,而這種觀念,實來自根深蒂固、積重難返的農業社會病態——不講時效,不求重點,不計時間,缺乏計劃,缺

--------------------------------------------------P.439--------------------------------------------------

乏效率,尤其是個體孤立,各自為政,樂於保守,而艱於進取。所以今天大家不只是要在發揚優良傳統的同時,以「大推進」的精神,追求新思想新方法,而特別是要能以敏銳的慧力,和勇敢的衝力,以打破觀念習性上某些不良傳統的束縛,這樣才能「掃除當前之障礙」,而「真正走上現代化之路」。

    再從精神與方法的因素來說,大家也都知道,現在一般進步國家,其政府的一切作為,不特發展到了科學的行政的地步,而且已經成為了一門行政的科學。可是我們本是科學發展最早的國家,卻至今愈來愈不免表現其陷於科學教育、科學技能、特別是科學行政,極其落後的態勢,其因素乃在於只知講求科學的形式,而忽略了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的訓練與實驗;只知強調科學相關科系的教育,而忽略了建教合作——尤其是忽略了大眾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的教育;在政府的行政作為上,更不知道追求科學的精神,運用科學的方法,以提高其行政的效率和功能,以造成真正的科學的群眾時代。
    二十年來,我們眼見日本以一戰敗國家,刻苦自勵,發展成為了今日的「日本之挑戰」的局面;南韓以四五十年國破家亡之慘,由於其上下困心衡慮,努力圖強,也成為了今日一個新興的國家;即以六百平方里的彈丸之地的新加坡而言,十二年之間,亦已由其內部共黨滲透、官吏腐敗的困境,發展成為了今天獨立自主的局面。當然日本、韓國以至於新加坡……他們的成功,除了日本有其科學固有的深厚基礎之外,其他皆是由於民族意識的激發,特別是由於他們有「篤實的行政績效,驚人的創新速度,重賞重罰,令出必行的工作意志,配合工業的教育與重質重量的人才培養」,易言之,亦就是他們在這個「科學的群眾時代」,善於運用科學的精神和方法,求新求行,達成了他們創新、繁榮、發展的目的。

--------------------------------------------------P.440--------------------------------------------------


    實在,諸如日本、南韓和新加坡等國成功的條件,我們除了科學基礎不如日本之外,其他實無一不及他們,而且我們還有六十年的革命經驗,與三民主義的精神指標,以及傳統文化的精神憑藉,照說,我們的成就,更當超越他們,而不只囿於目前的成就而已!

    我常說,今天的時代,不僅是「科學的群眾時代」,而且是「充滿希望和危機的時代」,因為在此世界各國競爭進步的時刻,在此奸匪敵人對我極盡其窺伺打擊之能事的時刻,如其我們能夠在科學化現代化上,銳意求新,鍥而不舍,尤其能夠超越敵人瘋狂掙扎的「進步」,那麼這個時代,就是我們「充滿希望的時代」;反之,就是一個「充滿危機的必然來臨的時代」——也就是我們自己所造成的落伍淘汰、百身莫贖的時代!

貳、現代化行政的功能和責任

    何以說大家不知道追求科學的精神,運用科學的方法,提高行政的效率和功能?以黨政軍一般顯著的現象來印證,即可知大家最缺乏積極研究、努力發展、與主動負責的精神,因此亦即不知科學的精神和方法為何物。
    在主動負責、積極求新的精神而外,還要特別強調的,是協調聯繫、合作互助的精神。

    本來政府各部會、各司署、各科股的組織,是依其職掌權責,各有專司的,但其精神與目標,則原是同條共貫,整體而不可分,此亦猶如人體的組織,外而有手、足、耳、目等器官,內而有神經、呼吸

--------------------------------------------------P.441--------------------------------------------------

消化等系統,各有其作用,各有其功能,不僅缺一不可,而且必須經由同一的指揮作用,同時運行,同時發生功效。
    而況人體整合的運行,還會產生一種自強不息的生命的衝力,使之成長壯大,所以政府各部門組織亦必需如同人體的生理組織一樣,有其整然的自動互助的能力,更要經由各部門的協調合作,以產生其生機活力。所以現代化國家,其行政工作範圍,愈屬於技術性及專門化的業務,則其「聯合工作」,亦必愈為詳確,以求其職責分明,無可旁貸與推諉。自從行為科學發達以後,現代學者,就都認為由於社會和科學的發展,政府只維持秩序,保護人民,已不足視為已竭盡其政府的職責,所以必須統合政府整個的力量,一切為人民著想,認為「服務最多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管理有效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的最大責任在於促使國家與社會全面的整體的發展」。
    但是衡之我們一般機關,其最缺乏的,就是這種有機的科際整合、協調聯繫的科學辦事精神和科學辦事方法。所謂科際整合,即在其本身崗位之外,必須和其他各個部門,各種計劃,各種工作,各種情報資料,相互聯繫,相互協調,相互應用。反之,則機關性質相同工作之矛盾與衝突、預算之繁複與浪費、計劃之偏失與武斷、督導考核之不實與不公,皆將由此而生,此種只見之於落後國家的現象,在我們卻仍然不免於所在多有,如此復何望其能科學化、現代化呢?
    所以今後黨政軍主管同志,務必以主動負責、積極求新、協調聯繫、互助合作的原理和方法,切實研究,來教育自己,並訓練所屬。而各機關、學校、部隊,無論縱的系統或橫的組織,其各司署科股,

--------------------------------------------------P.442--------------------------------------------------

每週皆應有一至二次工作檢討會議,此一會議的目的,一則在加強各單位之協調聯繫,一則在促進工作之革新精進。而主管對於會議,尤當注意:
    ——不可使之流於形式,而必須先有目標和構想,對於會中所須討論研究的問題,應有充分的準備,也就是要能體察、瞭解,獲致具體的結論;
    ——會議的結果,務期其確能實學實用,改進工作方法,吸收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並將其討論研究結論,分送有關單位,觀摩參考;
    ——在會議中,主管對部屬在發言時之思考力、判斷力、與理解力,應詳為觀察記錄,以為考核之依據,此亦即寓考核於會議之意。
    再說,我們一般幹部,所以既不知主動的研究發展,復不知積極的協調合作,養成一種樂於保守、而艱於進取的閉鎖性的心理,正是如前面所說的,是有其歷史的因素的。記得在北伐統一時期,政府積極從事民生建設,特別著重財經的整理和改革,當時宋子文擔任財政部長,我告訴他,應該聘請中外專家,來為我們財政經濟政策與方法,作客觀的研究建議,他卻認為外國人所知道的,我們也都知道,於是我這一意見遂即作罷。其實我當時的原意,乃在於聘請中外專家擔任顧問,由於他們學術經驗,針對當時實際狀況,以其客觀立場的觀察,提出其較為超然的進步的建議,或有助於打破我們千百年憚於改革的積習。
    我們研讀歷史,就不能不使人深慨於制度改革之不易!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語其影響之大且遠

--------------------------------------------------P.443--------------------------------------------------

者,如秦之商鞅,宋之王安石,其變法之心甚苦,其遭受的阻力與責難,雖千載以下,仍不免令人惋惜!
    大家知道,商鞅變法的主張,是要「因世而為之治,度俗而為之法」的。他堅持棄井田而開阡陌,予民以制產之自由,使地盡為田,田皆賦稅,並利用鄰國的資本,以增殖其國內的富源,他這種使土地無尺寸之荒遺,使農民競爭以趨業,而且不惜運用外資外力的政策,乃為當時秦國邊鄙瘠壤之所必需,他並且主張「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於是就奠定了秦國的法治基礎;他主張「農富其國」,進而使「民勇者戰勝」,於是就又奠定了其富國強兵的基礎,但是商鞅雖「挺身以肩任國事」,卻不能不「抗群洶之廷議,逆一國之輿論」,其後且卒以身殉。
    而王安石的「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的變法,尤其不失為中國近代政治的嚆矢與濫觴,其新政之重要者,如「保甲法」、「保馬法」、「市易法」,如「方田均稅法」、「青苗法」、「募役法」,如改革教育,與改革科舉考試,就都可以說「其條目斑斑可考,其本意無一不出於利民」。然而反對新政者,群起攻訐,認為新政既行,「人情惶惑」,說他「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特別是劾其「惟務改作,立異於人,徒文言而飾非,將罔上而欺下」,王安石改革之議,卒之隳敗,而宋之積弱,遂亦不復可救。自王安石以後,改革的餘響微瀾,雖仍時有所聞,如明季的張居正,清季的曾國藩、左宗棠,以及魏源、馮桂芬諸人,亦每以改革自任,但皆不復前賢規模,而且旋起旋僕,已無救於國艱民瘼。

--------------------------------------------------P.444--------------------------------------------------


    王安石新政之所以失敗,史家們認為「當時所立之法非不善也,其所革之弊,則皆諸賢所蹙額而言之者也,其後此之成績或不能如當初之所期,則亦以奉行非其人耳」。所謂奉行非其人,就是說新政的實施,沒有健全的人才,所以沒有整體的計劃,以擴大其效果,沒有發揮群眾的力量,以減少其阻力,易言之,就是他缺乏健全的組織和人事,來貫徹新政的主張。

    以古例今,大家亦就可以知道,政治的進步,與行政效率的提高,其根本要件,乃在於組織和人事的不斷革新進步。如其人事組織不健全,雖有美意良法,亦必將事倍而功不半;講到人才,真是所謂「人非無才之為患,有才而善用之為艱」,因為人才,或以其氣質之偏,或為其學養所囿,雖各擅勝場,亦各有所蔽,非唯艱於求全,亦且難於其選,所以現代國家,其每一組織中的工作人員,必先考驗其思想方式、工作方法,以及其才能學識,是否適合他的職責為主要條件。尤其是在今天的革命戰爭中,乃是打學術的戰爭,亦就是打組織打人才的戰爭,而更就是打科學的戰爭,一般機關論年資、軍隊講期別的觀念,已不宜拘泥執著,而務以其學識、才能、品性、確能勝任繁劇,克敵制勝者為前提,自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成立以來,人事制度已在逐步改進之中,今後仍希望考試院與行政院主管部門,再從科學的人事組織管理問題上,求進一步之研究發展,務使人盡其才,而才盡其用,並使幹部的德慧術智,皆能倍萬於敵,以我之上駟,對敵之下駟,先從打組織打人才的這一戰場上來克敵致果。

參、有形的力量與無形的力量

--------------------------------------------------P.445--------------------------------------------------

     所謂打人才、打組織、打學術的戰爭,簡言之,就是打科學的戰爭,也就是打無形力量的戰爭。軍隊的戰鬥力量,本來就有其有形戰力與無形戰力之分的,兵力、火力、編裝、武器、後勤、與通信交通能力以及偵察搜索(戰場情報)等等……就都是可見的有形戰力,而精神、士氣、學術、膽識、指揮決心、以及形勢、戰機等等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戰爭藝術,就是一種不可聞見而又實為軍隊靈魂之所倚託的無形力量。克勞塞維茨嘗言「由實戰之經驗與研究,深知有形力量與無形力量相關最為密切,前者深入後者之內部,而後者又深入前者之內部,如膠如漆」,由於我們自身實戰的經驗與研究,就尤其深知無形的戰力,更大於有形的戰力,戰爭的最後決勝,即在於能以其無限的無形戰力,擴張其有限的有形戰力至最高度,並以此種凌厲震駭的擴張戰力,以壓倒敵人的有形戰力,使之轉居劣勢。

    推廓來說,今天我們反攻復國戰爭,大陸七億同胞,切齒糜軀,椎心泣血,業已到了與毛賊誓不兩立非至於迫使毛賊亡黨亡頭而不止的程度,他們這種仇匪恨匪的心理,就都是反攻戰爭中偉大的決勝的無形力量,更何況我們還有著五千年文化的傳承,和三民主義的指引,只要更加厚積此一無形的力量,擴張七億人全面的有形的力量,那就是反攻復國戰爭勝利成功的憑據。

    再說,這種有形力量與無形力量的相互作用,從內政、外交、經濟、教育、司法、社會、黨務各方面來說,舉凡一切制度、組織、法令,也可以說是有形的力量,必待工作幹部各以其無形的力量——新的精神、新的學識、和新的行動為之貫注,然後才能使制度、組織、法令發生明效大用。所以我要一再提示大家,革命事業的全面革新,必須從頭做起——以科學精神來革新,以科學方法來實踐。

--------------------------------------------------P.446--------------------------------------------------

    當然,科學亦是有其有形的科學與無形的科學之分的,有形的科學,是指一般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而言,至於無形的科學,未嘗不可以說,乃指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而言。其實科學的功能與精神,乃在於事事物物,皆能實事求是,研究發展,亦即是朱子所說的「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的道理。因為科學的本質,乃就是要就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既要根據研究的結果,向前發展,也要以發展的成就,再接再厲的來反覆推動研究,如此不斷的研究了再發展,發展後再研究,循環不已,就自必能日新又新,至乎其極,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大家都記得,我在三十多年以前,就在廬山訓練團開始為大家講過「科學的學庸」和「政治的道理」以及「行的道理」。因為我覺得大學一書闡發致知格物的道理,實即含蘊了實事求是、研究發展的科學精神,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發揚科學精義的一部寶典。我之所以不厭不倦,為大家反覆推求體察者,就無非是要以古人的科學精神和方法,印證今天的科學精神和方法,並使一般同志瞭然於研究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重要,以共同革新改進黨政軍工作的觀念和積習。

    我國古代以科學為利用厚生之學,六府三事,且莫不由此而出;西方學術發展,科學原亦在哲學之內,後來脫離哲學而獨立成為了一項專門的學術,雖然有人認為科學是別無可以取代的,並認為毀滅科學者將為科學之自身,但是學術研究之發展,生產技術之進步,社會經濟之繁榮、特別是國家的現代化

--------------------------------------------------P.447--------------------------------------------------

,則無一不有賴於科學的昌明發達。前面講過,科學在我國產生最早,但至今我們卻仍然缺乏科學的觀念,尤其是缺乏大眾的科學教育,所以近年政府的施政方針和預算,皆以科學發展為第一,而在研究發展上,還要強調「科學萬能」的口號,其著眼即在於此。
    就現代理論來說,開發中的國家之現代化,即是一切生活行動條件的科學化——不僅要吸收進步國家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並要參考進步國家的經驗和方法,但是更要根據自己國家社會實際的狀況和需要,把定其發展與實踐的方向。這亦就是說,要以科學的精神和方法,綜合國家的需要,參考已有的經驗,斟酌之,損益之,復從而發展擴張之,以確定其必需的現代化的道路,這樣的現代化,才是獨立自主的現代化,也才是真正適合時代潮流,順應國情環境,發展國計民生的現代化,這亦就是我們要實行三民主義的道理。
    關於科學的精神、方法和意義,在「科學的道理續編」講詞中,已經詳為闡發,所以尚有不容已於言者,就是組織的科學化問題。
    所謂組織原就是科學精神的表徵。一個健全的科學化的組織,才能使組織之中的人、事、時、地、財、物配合無間,運用靈活,乃能以一當十。所以西方有一句話說「科學家都是組織家」。因為任何一種工作,要皆不外乎人之與事、與時、與地、與財、與物的縱橫配合,並且時間又是時與時的先制的組織,空間又是地與地的控馭的組織,財與物是生產、維護、修理、運輸以及有效使用的組織,一切都是以人的思考力、行為能力、予以靈活的組織和運用,因此,現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以及黨務

--------------------------------------------------P.448--------------------------------------------------


、社會……工作,實際就是人的意志、智慧、才能、品德、擴大開來的更高的有機體的組織。所以要使組織科學化,就要每一組織中的構成份子,人人皆能體悟科學精神,研究科學方法,積極實踐,徹上徹下,一以貫之。
    總之,科學精神和方法,這種無形的力量,乃就是我們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社會、黨務……一切工作的「成功之鑰」。

肆、戰略研究與戰力之發揮

    接著要為大家講到軍事教育特別是戰略的研究和戰力運用發揮的問題。
    先論戰略的研究——
    我常說「戰略的運用,乃為智慧和判斷力的領域」,而戰略的研究,則是要以智力的磨練——靈活的思考力,豐富的聯想力——由廣博而進於精深,由粗通而進於純熟,由理論而進於實踐。所以戰略研究,語其目的,固在於取精用宏,但語其方法,則取譬甚淺而近,質言之,其條件要不外於:
    第一、虛心與客觀:不論治事物,馭軍旅,最基本的態度就是虛心與客觀,故曰「上德若虛」,又曰「滿招損,謙受益」,大軍作戰,更是存亡之道,死生之地,不可不察,尤不可不慎,所以虛心與客觀乃為戰略研究的第一要素。實在任何一個成功的將領,沒有不是經由勞筋苦志、煎熬磨練而來,亦沒有不是經由學習與經驗積累鍛鍊而成的,西方有位軍事家就說過「所謂將才,是二十餘年的虛心及刻苦

--------------------------------------------------P.449--------------------------------------------------

用功之結晶」,因為不肯虛心刻苦的人,無論其有何等天賦的資質,皆易為其主觀的自滿與惰性所錮蔽,何況一般將校,每因統兵馭眾,而予智自雄,驕滿之心,更不期然而然的會為之蒙上一層主觀態度,和排斥眾思的膈膜,此不僅為其為學接物之大忌,而尤為戰陣指揮和領導統御上之大戒,所以為將者,其「身雖在千萬人之上,心必須在千萬人之下」,事事虛心,時時客觀的學習與研究,尤其對戰略研究,更當從古人、從敵人、從中外兵學的理論與經驗之中,擷精取華,反覆推究,自我磨練,並且更應該客觀的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方法,不以一得自喜,不以小成自矜,孜孜不息,唯日不足,而後乃能成為「全軍託其生命、國家寄其存亡」的將才。
    第二、戰史與戰術的修養:戰史為前人積無數心血與經驗之傳授,乃為戰略戰術原則理論的源泉。德國參謀本部以戰史為參謀教育的主要科目,而拿破崙訓練部隊,更直截了當的說「反覆誦讀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與菲特烈的戰史,拿他們做模範,這是成功大將並精通兵法秘奧之唯一辦法」。所以我也曾經告訴大家,我們研究過去的戰史,傳遞實際的經驗,就是做推古證今的工夫,而為磨練將才,發展軍事教育的最佳方法。
    但是對於戰史的研究,必須首先——
    一、先對戰略理論有其基本的修養——特別是戰術方面的基本修養;
    二、對每一戰史之背景與狀況(包括時代、地理、國情、社會結構……)有其清明之認識;
    然後在戰史中,細究其戰略之運用,兵力之部署,心理之狀態,及其得失成敗的軌跡,以之與當前

--------------------------------------------------P.450--------------------------------------------------

一般軍事戰略與敵我態勢的發展,比較研究——一方面印證其影響及效果,一方面再抽繹其原理及原則。
    毛奇論戰略戰術的運用,曾謂「戰略提供戰術上打仗的方針和法則」,因之戰略和戰術有其體用主從不可分割的關係,因為戰略是要創造決戰的有利的態勢,但戰場有利的態勢之造成,又往往牽涉到實際的戰術問題,因此研究戰略,必須更有戰術的修養,而且從戰史來研究戰略,最重要的是要以戰術的經驗,在戰史中體驗戰略戰術的因果關係。不寧惟是,我們還可以運用經驗,印證戰術的利鈍,亦能在戰略中理解其不同的戰術之部署與肆應。這就是說,戰術固為實戰的技能,而戰略往往有其心理與天才的成份,所以戰略研究,不惟要以戰術為基礎,並要能以其智慧與經驗,研究戰術的運用改進,這亦即是「戰略運用,乃是智慧機警和判斷力的領域」的道理。
    第三、對問題焦點之認識:科學的辦事方法,最重要的是先求重點,也就是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意思,質直些說,研究問題,首先必須找出其關鍵肯綮之所在,而這就是問題的焦點。福煦元帥認為研究用兵的藝術,最重要之一環,是對任何態勢(或戰況),應有適當之反應,此所謂適當之反應,即是能對當時態勢(或戰況)認識:

    1·這是一個甚麼問題?

    2·這個問題之焦點何在?
    認識了問題的焦點之後,才能分析焦點的相關問題,據以提出解決的辦法,亦即據以推證美軍作業

--------------------------------------------------P.451--------------------------------------------------

程序之所謂四何?何時?何地?何人?如何?否則就仍必將如對盤水,搖之使濁,不見眉睫。

    自然對問題焦點的認識,半由於天賦的領悟能力,半由於學術的修養。現代的教育理論,對於學習過程,有所謂「嘗試與錯誤」的學說,就是說對於學習的目的,經過反覆訓練,成功的反應逐漸加強,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但是有天賦能力者,其成功反應的增加過程甚速,很快的就可以了解其肯綮與癥結之所在,乃能迅速減少其錯誤因素,以迄於成功。但是事實也充份證明,多數人的成功,主要是依賴不斷的成功的學習。這就是說,凡學識修養愈深者,則其成功因素必愈多,而能把握問題的焦點之能力亦愈強,這不是證明了教育訓練的重要、與反覆學習、堅苦磨練的重要麼?

    第四、思考程序與有關因素輕重之判定:認識問題及其焦點之後,即應考慮解決問題最有利的方法,此為一種思考的能力,此種能力運用的過程是:

    一、了解對此一問題有關的主要因素。這當然一方面要能運用其智慧潛能,一方面尤其需具有學識的修養,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具有學識而不能靈活有效的對問題相關因素深入思考,則不能得到解決問題的鎖鑰,這就是「學而不思則罔」的偏失;如其冥思一切問題,而無學養的慧燈為之導引,最後仍必將無所措其手足,這就是「思而不學則殆」的偏失;所以對問題的深入體察與解決,必須「學」與「思」相互結合,相互作用才成。
    二、對上述各主要因素作進一步的系統分析,這種分析更有賴於邏輯方法或天賦才智,但天賦的才智,對一切事物的分析,易為主觀的偏差和考察的疏忽所限制,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錯誤,因此

--------------------------------------------------P.452--------------------------------------------------


講求嚴格的邏輯方法,實至為重要。大家知道,邏輯亦即是我們 國父所指的理則學,它是最合乎科學精神——歸納演繹——縝密思考的程序與方法,從形式邏輯、辯證邏輯、以至現代邏輯,其方法容有不同,其目的則無不是要納事事物物於合理的規則和理路之中,所以 國父要稱之為有物有則的理則學。今後軍事教育課程中,對於理則學之訓練與學習,希特別著重為要。
    三、對上述各主要因素分析之後,對各種因素之輕重份量作一判定。這一過程,實已包含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和篤行的方法及其程序步驟,因為一個戰略構想,可能利害相參,亦可能有九利而一害,或者有九害而一利,但是戰爭勝負的關鍵,即在乎此一利一害往來錯雜之中,所以將材非有廣深的思考力,和敏銳的判斷力,也就是非有積之既厚則燭之必明的學術修養,無法作其見勝則起的判定。這種明智的判定,法國人稱之為「局面眼」,我們亦可稱之為「慧眼」或「果斷」,此種源於思考力的「慧眼」,實即「智」的作用,源於判斷力的「果斷」,亦就更是「勇」的表現。

    第五、決心與實踐:決心是指分析判斷後之實踐的定力而言,指揮官對於作戰指揮,以其道德的勇氣,下達決心,原為至難至慎之事,所以艾森豪將軍在諾曼第登陸直前下達決心時,自謂其肩上之五星,比幾噸的壓力還重。我們確知,古今中外多少戰爭的悲劇,實皆由於指揮官之猶疑不決、滯鈍不為所造成。唐李勣之練將,即曰「作戰宜謹慎,並非畏首畏尾之謂,戰陣之事,當斷即斷,當決即決,當行

--------------------------------------------------P.453--------------------------------------------------

即行,當止即止,不可絲毫猶疑」。所以堅定之決心——堅苦卓絕之意志力,乃為指揮官必備之條件,而亦為研究戰略所必備之條件。
    從前有幾個外國陸軍大學,要他們本國學生宣誓,凡其大學教育的精神與機密,不能向外界洩露,更不得向外國人傳授講解,例如動員法令、後勤組織、與情報方法……一切構成戰略要素的教育內容等課目,即使外國留學生主動向教官請益,教官也略而不詳,更不能和他們討論研究,可見他們對於戰略教育的精神與內容之奧秘,真是「不把金針度與人」一樣的視為不傳之秘,今天大家得到這個學習的金針,就特別希望倍加重視,只要你們肯歸而求之,深造自得,那就綽綽然有餘師了。
    又以上所講研究戰略的五個程序,與一般黨政教育訓練,原息息相通,也特別希望黨政幹部同志,皆能對此深入研究,切實取法,不只當尋常一場話說而已。

    次論戰力的發揮——
    前面講的戰略的研究,是屬於戰爭學術理論的一面,所謂戰力的發揮,則是屬於其實踐的一面。
    大家已知軍隊的力量,有其有形與無形之分,而軍隊的戰力,乃就是有形力量與無形力量相乘相加之和。單就戰力之運用與發揮來說,主要表現的為搜索力、火力、機動力、後勤力與指揮力五種基本戰力。
    以上所講各節,亦就是今天革命幹部的工作方法。其主旨看似偏重於軍事教育方面,實在對於黨政工作的針砭、切磋、和取法的關係,既深且切,至希黨政軍幹部皆能師其意,擷其要,明其體用,以舉

--------------------------------------------------P.454--------------------------------------------------

隅自反,相互發明,則今日我個人的苦心孤詣,庶幾得以轉化成為幹部同志的意志和行動。

    西方軍事學家有言:「其人以頭腦、以意志、以熱情,為民族生存計,主持全體性戰爭者,是謂軍事家」,我們幹部教育的宗旨,亦即是要使黨政軍幹部,人人皆成為有頭腦、有意志、有熱情、效忠主義、國家、民族、智勇兼備的「軍事家」,誠能如是,則此充滿危機的時代,亦就是我們充滿希望的時代。

--------------------------------------------------P.455--------------------------------------------------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