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幹部的工作方法——科學的精神與方法以及對情報的觀念與責任感之重要性

    實在,諸如日本、南韓和新加坡等國成功的條件,我們除了科學基礎不如日本之外,其他實無一不及他們,而且我們還有六十年的革命經驗,與三民主義的精神指標,以及傳統文化的精神憑藉,照說,我們的成就,更當超越他們,而不只囿於目前的成就而已!

    我常說,今天的時代,不僅是「科學的群眾時代」,而且是「充滿希望和危機的時代」,因為在此世界各國競爭進步的時刻,在此奸匪敵人對我極盡其窺伺打擊之能事的時刻,如其我們能夠在科學化現代化上,銳意求新,鍥而不舍,尤其能夠超越敵人瘋狂掙扎的「進步」,那麼這個時代,就是我們「充滿希望的時代」;反之,就是一個「充滿危機的必然來臨的時代」——也就是我們自己所造成的落伍淘汰、百身莫贖的時代!

貳、現代化行政的功能和責任

    何以說大家不知道追求科學的精神,運用科學的方法,提高行政的效率和功能?以黨政軍一般顯著的現象來印證,即可知大家最缺乏積極研究、努力發展、與主動負責的精神,因此亦即不知科學的精神和方法為何物。
    在主動負責、積極求新的精神而外,還要特別強調的,是協調聯繫、合作互助的精神。

    本來政府各部會、各司署、各科股的組織,是依其職掌權責,各有專司的,但其精神與目標,則原是同條共貫,整體而不可分,此亦猶如人體的組織,外而有手、足、耳、目等器官,內而有神經、呼吸

--------------------------------------------------P.441--------------------------------------------------

消化等系統,各有其作用,各有其功能,不僅缺一不可,而且必須經由同一的指揮作用,同時運行,同時發生功效。
    而況人體整合的運行,還會產生一種自強不息的生命的衝力,使之成長壯大,所以政府各部門組織亦必需如同人體的生理組織一樣,有其整然的自動互助的能力,更要經由各部門的協調合作,以產生其生機活力。所以現代化國家,其行政工作範圍,愈屬於技術性及專門化的業務,則其「聯合工作」,亦必愈為詳確,以求其職責分明,無可旁貸與推諉。自從行為科學發達以後,現代學者,就都認為由於社會和科學的發展,政府只維持秩序,保護人民,已不足視為已竭盡其政府的職責,所以必須統合政府整個的力量,一切為人民著想,認為「服務最多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管理有效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的最大責任在於促使國家與社會全面的整體的發展」。
    但是衡之我們一般機關,其最缺乏的,就是這種有機的科際整合、協調聯繫的科學辦事精神和科學辦事方法。所謂科際整合,即在其本身崗位之外,必須和其他各個部門,各種計劃,各種工作,各種情報資料,相互聯繫,相互協調,相互應用。反之,則機關性質相同工作之矛盾與衝突、預算之繁複與浪費、計劃之偏失與武斷、督導考核之不實與不公,皆將由此而生,此種只見之於落後國家的現象,在我們卻仍然不免於所在多有,如此復何望其能科學化、現代化呢?
    所以今後黨政軍主管同志,務必以主動負責、積極求新、協調聯繫、互助合作的原理和方法,切實研究,來教育自己,並訓練所屬。而各機關、學校、部隊,無論縱的系統或橫的組織,其各司署科股,

--------------------------------------------------P.442--------------------------------------------------

每週皆應有一至二次工作檢討會議,此一會議的目的,一則在加強各單位之協調聯繫,一則在促進工作之革新精進。而主管對於會議,尤當注意:
    ——不可使之流於形式,而必須先有目標和構想,對於會中所須討論研究的問題,應有充分的準備,也就是要能體察、瞭解,獲致具體的結論;
    ——會議的結果,務期其確能實學實用,改進工作方法,吸收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並將其討論研究結論,分送有關單位,觀摩參考;
    ——在會議中,主管對部屬在發言時之思考力、判斷力、與理解力,應詳為觀察記錄,以為考核之依據,此亦即寓考核於會議之意。
    再說,我們一般幹部,所以既不知主動的研究發展,復不知積極的協調合作,養成一種樂於保守、而艱於進取的閉鎖性的心理,正是如前面所說的,是有其歷史的因素的。記得在北伐統一時期,政府積極從事民生建設,特別著重財經的整理和改革,當時宋子文擔任財政部長,我告訴他,應該聘請中外專家,來為我們財政經濟政策與方法,作客觀的研究建議,他卻認為外國人所知道的,我們也都知道,於是我這一意見遂即作罷。其實我當時的原意,乃在於聘請中外專家擔任顧問,由於他們學術經驗,針對當時實際狀況,以其客觀立場的觀察,提出其較為超然的進步的建議,或有助於打破我們千百年憚於改革的積習。
    我們研讀歷史,就不能不使人深慨於制度改革之不易!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語其影響之大且遠

--------------------------------------------------P.443--------------------------------------------------

者,如秦之商鞅,宋之王安石,其變法之心甚苦,其遭受的阻力與責難,雖千載以下,仍不免令人惋惜!
    大家知道,商鞅變法的主張,是要「因世而為之治,度俗而為之法」的。他堅持棄井田而開阡陌,予民以制產之自由,使地盡為田,田皆賦稅,並利用鄰國的資本,以增殖其國內的富源,他這種使土地無尺寸之荒遺,使農民競爭以趨業,而且不惜運用外資外力的政策,乃為當時秦國邊鄙瘠壤之所必需,他並且主張「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於是就奠定了秦國的法治基礎;他主張「農富其國」,進而使「民勇者戰勝」,於是就又奠定了其富國強兵的基礎,但是商鞅雖「挺身以肩任國事」,卻不能不「抗群洶之廷議,逆一國之輿論」,其後且卒以身殉。
    而王安石的「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的變法,尤其不失為中國近代政治的嚆矢與濫觴,其新政之重要者,如「保甲法」、「保馬法」、「市易法」,如「方田均稅法」、「青苗法」、「募役法」,如改革教育,與改革科舉考試,就都可以說「其條目斑斑可考,其本意無一不出於利民」。然而反對新政者,群起攻訐,認為新政既行,「人情惶惑」,說他「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特別是劾其「惟務改作,立異於人,徒文言而飾非,將罔上而欺下」,王安石改革之議,卒之隳敗,而宋之積弱,遂亦不復可救。自王安石以後,改革的餘響微瀾,雖仍時有所聞,如明季的張居正,清季的曾國藩、左宗棠,以及魏源、馮桂芬諸人,亦每以改革自任,但皆不復前賢規模,而且旋起旋僕,已無救於國艱民瘼。

--------------------------------------------------P.444--------------------------------------------------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