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中、日親善當以道義為出發點

內容來源:卷三十八 談話

隸屬章節:談話\中華民國二十四年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於

    牯嶺答覆日本朝日新聞記者談話——

 記者問:東亞大局上中日兩國有提攜之必要,提攜之方法如何?
 公 答:中日兩國不僅在東亞大局上看來有提攜之必要,即為世界大局設想,亦非提攜不可,因東亞只有中、日兩個國家,同時這兩個國家亦是世界之重要份子。
 至於中日提攜首當以道義為出發點,則提攜不難具體實現。
 記者問:中、日兩國現在之難局有無解決之根本良策?
 公 答:余始終認為道義兩字,是解決中、日兩國現在難局之根本原則。中國人民積三百年間之不斷奮鬥,始得解脫滿清惡政之羈絆,全中國人民至今尚有極沉痛之回憶,自東北問題演變至現階段,創痛愈深,此一思想可謂根深蒂固,萬難消除,如東北問題一如今日之現狀,則此種反感心理日見深刻,史實所賴,非任何力量所能消滅,故研究中、日提攜能否實現,萬不能忽略此種國民心理之重要因素。
 記者問:關於改變排日態度,改善兩國感情,尤其在教育上 委員長之意見如何?
 公 答:中國向來崇尚信義和平,冀與各友邦增進合作,若仇恨觀念則向非所取,即在教育上亦復如此

---------------------------------------------------P.29--------------------------------------------------

,總以養成仁愛互助之德性為主,凡違反此種精神,而足以引起仇恨心理者,為健全國民思想,自當注意矯正,但關於教育與思想,必須兩國均有同樣之注意與努力,而對於中國避免侵略與侮辱之事實,勿再引起我國民任何刺激與百世莫解之隱恨,乃有根本改善感情之可能。
 記者問:請問對於中國經濟提攜之感想?
 公 答:此事有一前提,應先從改善兩國間之現狀,並恢復其正常關係做起,則合理而互利的純粹經濟提攜,不但可能,且有必要,但彼此應有互助互惠之誠意,不可含有其他之作用。
 記者問:對於廣田外相對華政策之演說, 委員長感想若何?
 公 答:此次廣田外相對華政策之演說,雖極抽象,但吾人對之感想頗深,至少可說是中日關係好轉之起點,余想廣田外相必能以此後事實證明其演說之內容,同時我國民眾亦可因此而得一番對日之新認識。

---------------------------------------------------P.30--------------------------------------------------

最近更新於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