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不平等條約對心理的影響

內容來源:卷四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中國之命運\第三章不平等條約影響之深刻化

 

  不平等條約對中國國民心理的影響,是與政治經濟軍事的影響一樣的創巨痛深。有些人列舉外國人

---------------------------------------------------P.42---------------------------------------------------

在中國各地傳教興學的事實,以為這就是文化侵略。又有一些人看見外國人在中國設立的學校,有許多辦得很好,對於社會民眾未始無益,便以為我們中國並沒有受所謂文化侵略。我以為這兩種說法,都沒有明瞭近百年來中國思想與文化問題的焦點。

  從歷史的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民族德性,是自尊而不自大,自謙而不自卑的。所謂「高而不亢,謙而不卑」,正是我們民族德性的正確說明。我們中華民族對於外來的宗教和學術,即根據這種德性來定其趨向和態度。

  就宗教來說:中國固有的人生哲學,經孔子的創導,孟子的闡揚,漢儒的訓釋,自成為崇高的體系,比之於世界上任何派別的哲學實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中華民族仍虛心接受外來的宗,且能夠擷取外來宗教精深的哲理,使其與中國固有的人生哲學互相發。因此,魏晉以後,印度和西域的佛教輸入中國;宋元時代,伊斯蘭教輸入中國;明末清初,基督教輸入中國,皆有裨益於中國的學術思想。中華民族能夠如此,所以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歐洲中古時代那樣的宗教戰爭。近百年來,基督教在中國,對於科學知識的灌輸,與社會風氣的改革,都有良好的影響。太平天國的革命,以基督教義為思想的根本。即國民革命的潮流,基督教理也多播其種而植其因。然而近百年來,基督教的教會,因為他有不平等條約的憑借,享有特殊的權利,而且不注意中國國民的民族精神,所以一部分人士視外人傳教為文化侵略,致其疑慮,甚至加以仇視和反對。這是基督教會受不平等條約的舊影響,以致教義受了莫大的損失。所以我嘗說,不平等條約對於基督教會,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就是這個道理。

---------------------------------------------------P.43---------------------------------------------------

   若以中國固有的學術而論,中華民族的智能,在歷史上著有偉大的奇跡。如河淮江漢的疏導,遠源於大禹。長城宏偉的建築,成就於秦朝。運河的開浚,完成於隋代。其它如指南針、火藥、武器、印刷文物,尤其是律數音樂醫藥以及各種機巧的工藝發明,只要翻閱我歷代的史實,就可以看出我們中國學術的興盛和悠久,當非現代西洋任何強國的歷史所能比擬。雖然如此,但是中華民族對於外來的文化和學術,仍能盡量的吸收和接受以求進益。惟其能夠如此融會各種的文化,所以他的文化愈能博大。惟其能夠如此吸收各種的學術,所以他的學術乃能日新。然而中國文化與學術自有其固有的系統。中國能夠吸收各種的文化和學術而融會貫通,就是以這個固有的系統為中心的。中國能夠以這個固有的系統為中心,融會貫通各種的文化,所以外來的文化移植於中國,即成為中國的國計民生的一部分。亦惟外國的文化能成為中國國計民生的一部分,而後可以長存於中國文化之中,近百年來,西洋的科學對於中國文化,實有很大的裨益,這是不能不承認的。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以為外國之所以富強,在於鎗炮輪船,就去學習外國的鎗炮輪船製造的技術。甲午之戰以後,中國人又考察外國的社會政治制度。西洋的社會科學名著,始有中文的譯本。西洋社會政治學說的介紹,亦始見於雜誌和報章。自此以後,幾十年間,中國的應用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在介紹傳習比較觀摩之中,都有進步。有些部門,且有偉大的發明,以貢獻於世界學術之林。科學的權威,且能屹立於中國的學術思想界中。

  然在另一方面,近百年來,中國的文化,竟發生了絕大的弊竇。就是因為在不平等條約壓迫之下,中國國民對於西洋的文化,由拒絕而屈服;對於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轉為篤信,極其所至,

---------------------------------------------------P.44---------------------------------------------------

自認為某一外國學說的忠實信徒。自卑轉為自艾,極其所至,忍心侮蔑我們中國固有文化的遺產。要知道我們中國自鴉片戰爭,經甲午,歷庚子,以至於辛亥革命,國民一致的要求,是雪恥圖強,國民一致的努力,是富國強兵。質言之,我們當初要學西洋的文化,是不甘於做奴隸。所以我們對於西洋的文化,應為中國的獨立自強而學,亦當為中國的獨立自強而用。最不幸的就是辛亥以後,一般國人雪恥圖強的志氣,亦隨革命的失敗而消沉,而不平等條約的影響,更隨我革命的失敗而加深。國民於不知不覺之中,養成了捨己耘人,重外輕內,倚賴盲從的風氣。於是中國人本為不甘心做奴隸而學西洋的文化,然而結果卻因學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覺之中做了外國文化的奴隸了。

  五四以後,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思想,流行國內。他們對於中國文化,都是只求其變而不知其常的。他們對於西洋文化,都是只仿其形跡,而不求其精義以裨益中國的國計民生的。致使一般文人學子,喪失了自尊與自信。其流風之所在,一般人以為西洋的一切都是的,而中國的一切都不是的。他們崇拜外國是一樣的,其所以各成派別,是由於外國不止於一國,外國的學說也不止一派。他們各仿一國,各宗一派,因而各立門戶,入主出奴。各國的學說,既不斷的變遷,所以他們無論那一派的學說,也是不得不隨之不斷的變化的。他們的思想,也能流行一時,他們的主張,也能鼓動民眾。但是他們的思想和主張,在客觀上是與我民族的心理和性情,根本不能相應的;而在主觀上更並無什麼根,不過是人云亦云,所以不能不跟?他人的尾巴隨時搖擺,隨時變化,而其所變化的又都是不能自圓其說的東西。所以他們領導的各種學說和運動,只能暫而不能久,而且沒有不是自誤誤人,潦倒一生的。試回想辛亥

---------------------------------------------------P.45---------------------------------------------------

革命以來,流行一時的學說和政論,沒有一派不是因襲外國的成說的。民國二年國會制、內閣制、總統制之爭,只是英國、法國、美國中央政制之爭。民國九年單一國與聯邦國之爭,也只是法國與美國地方制度之爭。袁世凱的帝制,惟一的依據是美國人的一篇論文。曹錕的賄選憲法,又何嘗不以德國的「威瑪憲法」為藍本?至於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之爭,則不外英美思想與蘇俄思想的對立。這些學說和政論,不僅不切於中國的國計民生,違反了中國固有的文化精神,而且根本上忘記了他是一個中國人,失去了要為中國而學亦要為中國而用的立場。其結果他們的效用,不過使中國的文化陷溺於支離破碎的風氣。在這種風氣之下,帝國主義者文化侵略纔易於實施。於是中國的學系政,或明目張膽,或旁敲側擊,或有意,或無意,以帝國主義者的立場為立場,以帝國主義者的利益為利益,幾乎忘其所本,亦不知其所學何為和所為何事。甚至對社會作宣傳如此,對國民施教育亦如此,而使國民把帝國主義者不平等條約對我國的侵略和壓迫,視若固然,漠然無動於。這真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機,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隱患。我們國民應該及時覺察,徹底改革,方得救國自救,以造成一個獨立平等的中國和自立自強的國民。

---------------------------------------------------P.46---------------------------------------------------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