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與組織

內容來源:卷二十三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三十九年

——中華民國三十九年六月十一日在圓山軍官團講——

要旨
    一、訓練主要的目的,在恢復革命的精神,發揚民族的靈魂,提高軍人的武德,並研究剿匪的戰法。
    二、以往對於三民主義的終極目的,認識還是不夠徹底,所以只能發揮一時的勇氣與力量,而沒有產生一種持久不斷的恆心與自強不息的精神。
    三、沒有力行的精神與組織的力量,實為我們過去失敗的原因。
    四、日本發展之快,是因日本一般國民不但奉行他大和魂武士道的精神,並能夠實踐我國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學說。
    五、日本在第二次大戰中所以失敗,自承是國策的錯誤;另一方面,也由於對我們革命的主義、軍隊與領袖低估的錯誤。
    六、反共抗俄雪恥復仇,實現主義,復興獨立自由的中國,建立千秋萬世不朽的基業,非有實踐的精神,堅強的組織,決不能完成的。
本文
    剛纔宣讀的「中國魂」和「軍人救國之道」兩篇訓詞,是民國二十三年在廬山軍官訓練團講的。廬山訓練在民國二十二與二十三兩年夏天,先後舉辦兩次,每次都是三個月。當時受訓的學員,是一般校官與尉官。每期訓練兩個星期,畢業回部隊以後,即參加剿匪戰役,各部隊的軍官,經過兩次訓練以後,戰鬥意志和戰鬥力量大為加強。從二十三年秋天起到二十四年秋天止,不過一年工夫,就把盤踞在贛

---------------------------------------------------P.270---------------------------------------------------

南一帶根深蒂固的共匪完全肅清,除一小股漏網脫逃向陝北流竄外,大部份匪軍為我們所殲滅。廬山訓練主要的目的在恢復革命的精神,發揚民族的靈魂,提高軍人的武德。其次是講授軍官的常識、研究剿匪的戰法。兩個星期的時間本來很短,在學術上不容易有高深的心得和顯著的進步,但卻是一個現代軍官為人作事的基本學業,所以在精神上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在沒有舉辦廬山訓練之前,江西的共匪,從民國十九年到民國二十二年的四年之內,其猖獗囂張的程度,完全和前年去年在大陸上一樣,只是範圍小一點而已。當時匪軍的燒殺擄掠,甚至到達南潯路和南昌的近郊,江西境內,幾乎遍地是匪。不但一般民眾受其威脅,不敢與他抗衡,就是軍隊官兵,亦是非常怕匪,談虎色變。最可恥的,是那時候許多軍官,不明白什麼是國家民族的靈魂,不肯為三民主義而犧牲奮鬥;尤其是缺乏軍人道德,沒有氣節廉恥,被匪俘虜,而隨便可以回來,打了敗仗,而泰然若無其事。我看了這種情形,心中非常憂慮,認為除了恢復革命精神,提高軍人武德,改進剿匪戰法而外,實在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剿平匪禍。因此決定開辦廬山軍官訓練團,必要以教育的方法,來挽回陷溺的人心。後來經過了兩屆訓練,果然發生預期的功效,不到二年,就將共匪經營多年的老巢搗毀,使江西的秩序恢復,真正做到了犁庭掃穴,大快人心。
    今天重讀以上兩種訓詞,我們大家應該研究,為什麼在十五年以前我們已經把共匪徹底擊潰了,而後來共匪又能夠死灰復燃呢?為什麼在廬山訓練剛完畢的時候,我們有那樣的效果,而後來不能發揚光大以竟全功呢?為什麼八年抗戰,我們能夠戰勝世界上第一等強國日本,而抗戰勝利之後,我們不能剿平區區的共匪,反而為共匪所敗,竟使政府播遷到臺灣來呢?這個道理,大家必須研究明白;尤其是各

---------------------------------------------------P.271---------------------------------------------------

位高級將領,更應徹底了解。
    我認為所以形成這種現象,是由於以下幾種原因:第一、各級將領經過廬山訓練以後,雖然知道三民主義是國家民族的靈魂,但是對於三民主義的終極目的,認識還是不夠徹底。所以只能發揮一時的勇氣與力量,而沒有產生一種持久不斷的恆心,與自強不息的精神。換言之,就是沒有真知,所以不能力行。經過相當時候,就不免為外界的環境所動搖,忘記了革命軍人的責任,而個人的生活,因為眩惑於勝利的虛驕;更陷於驕奢淫佚,腐敗墮落,蹈過去北洋軍閥的覆轍,這樣當然非失敗不可。第二、一般高級將領不懂得組織的意義,也不知組織的方法,受訓之後,不能以其精神轉相傳授於各級幹部,因此不能建立堅強的部隊,發揮組織的力量。以上兩項,簡單的說,就是沒有力行的精神與組織的力量,實為我們過去失敗的原因。當然,我個人領導無方,內心時時引為愧疚,自責不遑。但是自從抗戰以來所有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重大事項,都由我負其總責,須知一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如果當時一般高級將領,能夠自覺自動,實踐力行,樹立堅強的組織,發揮團結的力量,那決不至於失敗到這樣的地步,這是一般高級幹部所應該切實自反的。
    你們現在到軍官訓練團重新來研究雪恥復仇,反共抗俄的根本學術,並且向日本教官學習新的戰術思想和指揮技能,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大家都說日本教官的學識、能力很好,工作非常熱心,尤其是言論、行動各方面,都能夠協同一致,可見日本雖然是一個戰敗的國家,但是他的學術、精神,他的組織能力,仍然值得我們佩服。你們到這裏來受訓,不但要接受日本教官學術上的指導,尤其要學習他

---------------------------------------------------P.272---------------------------------------------------

們的精神及其組織能力,並要切實了解他的長處在什麼地方。
    日本的立國精神究竟是什麼?他是怎麼強大起來的。這是大家應該研究的問題。日本立國精神就是所謂武士道。照武士道的內容看來,他不過是我國儒家學術的一部份,當然不如 總理的三民主義精深博大;但是日本人就視此為其國家民族的靈魂所在,稱之為「大和魂」,篤信不疑,而且能夠照著這個道理,時時模仿,處處實踐,力行不懈,遂使其國勢由弱而強,蒸蒸日上。甲午之役,一戰而勝滿清;十年之後,再戰而勝帝俄;後來參加世界大戰,又戰勝德國。甲午以前,日本還是一個積弱不堪的國家,外國人在日本都有領事裁判權。當時庸懦無能如滿清政府其駐日本的領事館,亦同樣享有此項特殊的權益。日本人與我國在日的僑民發生糾紛,如果是日人違法,我國領事館就可直接逮捕其日本人予以處治。可以說,當時日本這個國家,亦是一個半殖民地的國家,根本沒有獨立自主的權力,和我國在清末民初的國際地位一樣。但他們自從甲午以後,二十年間,經過三次對外的戰爭,每一次都獲得勝利,一躍而為世界上頭等強國,誰都不敢輕視他,侮慢他。為什麼日本能夠發展這樣快呢?這就是因為日本一般國民不但信奉他大和魂武士道的精神,並且能夠實踐我國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學說。凡是他們自己認為必須追求的道德、知識和文化,第一步苦心孤詣以求其了解,第二步篤實踐履以促其實現,這就是王陽明所謂「即知即行」。毫不因循遲疑,敷衍懈怠。所以他在明治維新之後,亦能接受西方的物質文明,迎頭趕上與列強並駕齊驅。 總理曾經贊譽日本說:「近來亞洲國家,學歐洲的武功文化,以日本算最完全。日本的海軍製造海軍駕駛,不必靠歐洲人;日本的陸軍製造陸軍運用,也可以自己作主。所

---------------------------------------------------P.273---------------------------------------------------


以日本是亞洲東方一個完全的獨立國家。」他們所以能夠得到這個地位,決不是一人一時的偶然之功,而是「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立國精神,及其上下一致力行實踐的效果。
    大家也許要問: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什麼要失敗呢?一定是他精神上有什麼重大的缺點,否則決不至於這樣失敗。但是大家如果細心研究,就知道事實上不是這樣一回事。日本在第二次大戰中所以失敗,他們自己承認是由於他們的國策錯誤。因為自從田中義一以來,日本一直受著少壯軍人的控制,推行其侵略的國策。所謂「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要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所謂「農業中國,工業日本」。很顯明的,要併吞中國作日本的殖民地,為其征服世界,實行八紘一宇的基礎。這種錯誤的國策,當然違反世界的公理和正義,不論他有任何強大的力量,其結果必然遭遇失敗,這是一定的道理。另一方面,當時日本軍部低估了我們革命的勢力,忽視了中國有革命的主義,革命的軍隊,和革命的領袖,他們認為三個月就可以滅亡中國,想不到我們竟能抵抗他至十四年之久。由於這種錯誤的估計以致陷入泥淖不能自拔,這是他們失敗的又一個原因。
    為什麼當時日本的國策會陷於上面所說的嚴重錯誤竟至於最後失敗呢?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軍人的組織沒有一個重心。大家都知道:他們並不是沒有堅強的組織,而是他們組織中缺乏賢明的領袖。日本的軍人早就有一個體系,在田中義一以前,他們已有桂太郎等賢明領袖,都是以擁護天皇忠君愛國為主旨,而且桂太郎當時並且極力主張中日親善合作。當民國元年 總理赴日本的時候,桂太郎表示願意協助中國建立獨立自由的國家。不幸桂太郎死了以後,由田中義一繼承領袖。他的政策,一反桂之所為。

---------------------------------------------------P.274---------------------------------------------------

最顯著的,就是舉世聞名的「田中奏摺」,明目張膽的說要征服中國,乃至全世界。於是以他為中心的一般少壯軍人,隨聲附和,並且控制政府,實行其侵略政策,當時他們的氣燄囂張,真是不可一世,當然沒有把中國革命領袖和整個中國放在眼中,居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戰爭進行中,除了中國不屈服以外,亞洲一大半的土地,都被日本佔領了。他所以能夠如此戰勝一時,就是因為他有一個堅強的團體;但是他終於免不了最後的失敗,就是沒有一個真正可以領導他們的領袖,因而鑄成錯誤的國策。到了今天日本尚為盟軍佔領,亦像我們大陸為蘇俄控制一樣,等於滅亡。現在日本人自認為沒有獨立自由的中國,日本決不能單獨存在,所以誠心誠意為我們中國來服務,訓練大家,希望我們能夠整軍建軍,與他們共同達到反共抗俄復興亞洲的任務。我們只要日本軍民能夠了解到這一點,我們抗戰的目的就算已經達到,但是我們要仔細研究,日本幾十年來由弱而強又由盛而衰的真正原因之所在,來作為我們建國的殷鑒。我們今天可以總括的說一句,日本所以由弱而強,是得力於「知行合一」的力行精神及其堅強組織;而其所以由盛而衰,則因為中心失所,國策錯誤。
    反觀我們自己,自從廬山訓練以來,所以能夠肅清江西的共匪,抵抗外來的侵略,實由於廬山訓練期中恢復了革命精神,喚醒了民族靈魂,提高了軍人武德的功效。至於後來戡亂失敗,則是因為領袖統禦失所,而一般高級將領又是志得意滿,夜郎自大,沒有革命實踐的精神,不能發揮嚴密組織的功效。因為高級將領既不能實踐力行,又不知嚴密組織,自然不能領導其部下,所有軍隊皆成為無政府的狀態,因此軍紀蕩然,上下脫節——高級幹部與中級幹部脫節,中級幹部與下級幹部脫節,下級幹部又與士

---------------------------------------------------P.275---------------------------------------------------

兵脫節,組織既然消失,力量就無形瓦解了。
    你們這次到本團來受訓,一定要補救這個缺點。不但要注重實踐力行的精神,更要有嚴密堅強的組織。不要以為多受一次訓練,又加上一層保證,就覺得任務完畢,要知道我們這次訓練,不但要雪恥復仇反共抗俄,而且要實現主義,復興獨立自由的中國,來建立千秋萬世不朽的基業。這一個重大的任務,完全在我們受訓的學員身上,非有實踐的精神,堅強的組織,決不能完成的。大家不是都欽佩各位日本教官的言論行動能夠協同一致嗎?這就是你們的良好模範。有些人或許以為這是日本人的服從習慣,實則這不僅是形式上的服從而已,須知服從實是精神團結的基礎,也就是組織的實踐,至於畢業後,如何纔可以貫徹實踐的精神,發揮團結的力量,這點你們各位在受訓的時候可以從詳討論,將來回到部隊裏就要認真力行。總要大家同心一德,團結一致,共同完成國民革命軍第三個任務,才不辜負這次受訓的意義。

---------------------------------------------------P.276---------------------------------------------------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