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以來亞洲的形勢和我們復國建國的要道(下)

內容來源:卷二十九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五十六年

 

 

——中華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至二十三日主持中國國民黨
第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中央評議委員第四次會議講——

要旨
    壹、復國建國的要道:
        一、人與心、事與物的建設:
            科學與教育為一切建設之根本。
            迎頭趕上——以求新(科學與工業)為第一義。
        二、革新的決心和行動:
            革新的十大要項。
            革新的入手處。
            公忠體國、急當務之急。
            不可徇情示惠、畏謗避譭。
        三、黨務革新的起點——重振中央與常會的革命精神:
            舉才:
            人才寥落的原因。
            幹部以保舉人才為第一義。

--------------------------------------------------P.100--------------------------------------------------

            建言:
            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
            勇於批評建議。
        四、行政革新的實務:
            加強科學教育:
            科學教育不夠健全。
            科學教育發展的推動方法。
            檢討並改革大、中、小學教育:
            教育為立國之根本。
            教育改革的重點。
            刷新政治、提高行政效率:
            整飭行政人員的精神、觀念、生活、操守和工作態度。
            減少公私酬酢、送往迎來。
            一般行政改革要項。
            人事改革:
            考試制度方面。
            職位分類方面。
            退休制度方面。
            人事法令方面。
            加強財經建設:

--------------------------------------------------P.101--------------------------------------------------

            預算方面。
            稅務方面。
            廠礦方面。
            財經之研究發展方面。
            改善交通秩序:
            一般議題的指示。
            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
    貳、從一念上用力、從基本上做起:
        一、領袖的志事和責任。
        二、從知中體認、從行中完成。
        三、陽明學說在日本入人之深。
        四、體認 總理知難行易的遺教。
        五、從三民主義科學的模範省做起、底於三民主義科學的新中國之完成。
        六、人人為忠肝熱血之志士仁人。
本文

壹、復國建國的要道

一、人與心、事與物的建設

    由前面的省察、檢討和提示,可以確知,復國建國的要道,乃在先求其基本的建立與鞏固。復國建國的基本,是什麼呢?第一是人,第二是心,第三是物,第四是事。這就是說,今後應該強調「人」與

--------------------------------------------------P.102--------------------------------------------------

「心」的建設,如此,亦就能同時加強「物」與「事」的建設。所謂——
    人的建設,就是倫理建設;
    心的建設,就是心理建設;
    物的建設,就是物質建設;
    事的建設,就是政治建設;
    這四種建設,都要以科學精神建設為第一急務,而科學精神的建設,又必須以教育為其根本;這就是孟子所說的「智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的道理。因為科學教育,就不僅在強調「物」(自然科學)與「事」(社會科學)的建設,而實際就是建設「人」、與建設「心」的基礎。所以在五中全會中,大家要切實體認科學教育的重要,並且要有決心完成科學教育——以建立科學教育,為我們實行三民主義救國救民的第一要務。
    記得林則徐曾經很感慨的說過:「今日最難得是忠肝逆血人」!今日我們的黨,亦可以說,最缺乏這種忠肝逆血的幹部,一般既缺乏雪恥的志氣,更缺乏負責的精誠,沒有熱心熱力,不能知恥知病。孟子說的「苟不志於仁,終身幽辱,以陷於死亡」,如果大家今天還是麻木不仁,不以為病!終身幽辱,不以為恥!襲常蹈故,不知審時!那就真要落於伊藤博文所譏刺我們的「空言」「畏事」「苟且」「睡覺」恥痛幽辱,無可自拔之中了!
    再說,眼前大家的病痛,更確實一些講,就是1.不肯求新;2.不肯主動;3.不求重點,不切實際,

--------------------------------------------------P.103--------------------------------------------------


不肯徹底;4.不肯任勞任怨,向前推進(徇情示惠,畏謗諉過,先存個怕出事、怕彈劾之心);5.不肯注重科學,不審本末先後;6.不肯研究和學習最新的技術,與最新的方法;7.不求簡捷明瞭,不知守時守密;8.不知協調合作,互信互助;9.不肯開誠檢討,不肯積極建議;10.不肯覺悟,不知恥辱。
    因此,我們黨政各部門,就始終徒有組織之名,而沒有賦以「徹上徹下,貫徹始終」的組織精神,和「勉強而行之,或困而行之」的科學精神!
    只就組織而言,也只是一個軀殼皮毛,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十年二十年不變,以至三十年不變,亦無人過問,聽其抱殘守缺,不知審時,更不知隨時代潮流以俱進;大家既不知有全面性的計劃,亦不知有目標性的指導,更不知有考核性的切實檢討,所以行之雖久,卻了無實效!
    至於如何應用科學的建設,科學的精神和方法,以實現國家建設,以求生存於世界,亦一切皆可以置之不顧!這樣,雖欲不「陷於死亡」,難矣。
    本來 總理要我們迎頭趕上,就是要我們求新知,重科學,興工業,擺脫一切舊的窠臼——以不落窠臼為第一義;我所強調的「新、速、實、簡」和「革新、動員、戰鬥」,也就是以求新為第一義。清代末葉講變法的作用時,他們曾經說過:「誠以積習既深,時勢大異,非盡棄舊習,再立堂構,無以滌除舊弊;若僅補苴罅漏,彌縫缺失,則千瘡百孔,顧此失彼,連類並敗,必至無功」!我以為這一段話的意義和作用,到今天仍然存在。除非大家確能「盡棄舊習」,「志於仁矣」——以不如人為恥辱,以不求新知為愚蠢,為罪孽,即難望其再立堂構,更難期其迎頭趕上了。

--------------------------------------------------P.104--------------------------------------------------

 

二、革新的決心和行動

    今天若能以「再立堂構」「迎頭趕上」,成為大家良知的、血誠的、共同的祈求,其革新的要項,即不外乎:
    (一)革新黨務——開誠檢討,具體建議;
    (二)變化氣質——主動,積極,知恥辱,負責任;
    (三)發展科學——求新,求精,澈底,明確;
    (四)改進教育——發揚文化,吸收新知,研究最新學術,學習最新技能;
    (五)發展經濟——求重點,求實際;
    (六)整頓人事——任勞任怨,以身作則,保舉人才;
    (七)革新行政——確立責任制度,嚴格督導執行,不怕彈劾,不怕出事;
    (八)辦事要領——協調合作,互信互助,求速求簡,守時守密,確定完成的期限,計日程功;
    (九)研究發展——注重科學方法,審定本末先後;
    (一○)注重統計——一切事、地、財、物、時,與人才優劣功過,皆當一一統計:
    除開前面的革新要項以外,具體的說,我們革新的入手處,我們的決心和行動,就是:
    ——今後黨、政、民意各部門,人人皆當公忠體國,急黨務之急,不宜動以「憲政」「法律」「體

--------------------------------------------------P.105--------------------------------------------------

制」攸關之名,行其阻礙牽制復國計畫之實。前面引證的伊藤博文譏諷清廷「稍為變更,則言官肆口參之」;「若平靜一二年,言官必多參更變之事,謀國者又不敢舉行矣」;這實在就是我們的覆車之鑑,斷不宜令其再見之於今日,以抵銷我們革新的力量和成效。當然,我們絕對尊重憲法,尊重體制,但國家之所以設憲法、行憲政的目的,乃在保障國家民族的生存,群眾社會的生活,所以不宜如迂儒之見,為了憲政體制之名,就可以不惜對政府行其妨害我們國家生存、群眾生活、乃至雪恥復國之實。反之,凡憲政體制,為人利用,足以損害於反攻復國大政至計者,即使冒悠悠眾口的責備,我亦不辭其咎!這也就是說我寧可冒所謂「違憲」的指責,但至死不願違背 總理的遺教——實行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使 總理手創的中國國民黨,手創的中華民國,傾覆中絕!所以切望各級民意代表同志,共同體認此時此地,革命奮鬥,復國建國的目標與責任,對於行政部門同志,能相互瞭解,肯協力合作,而不宜輕率的、躁切的,以種種口實,來指責或阻滯行政部門正常工作之遂行,使之徘徊瞻顧,停滯不前,畏首畏尾,無法貫徹其政策與目標。復國建國前途,實利賴之。
    ——再就是黨、政、軍幹部,不可徇情示惠,陽奉陰違,畏謗避譭,瞻前顧後,保守落伍;要決心洗心革面,力任艱鉅,凡辦一事,必有一定的期限,更要有一定的著落。凡屬熱心努力、主動積極的人才,就應該多方予以獎進鼓勵;凡屬畏難苟且、自便身圖的庸才,就應該徹底予以淘汰。為的要確實做到這一點,以後我們黨政考核,就要一以實政、實績、實學為主,力袪打圈旋磨,空言搪塞,得過且過,暮氣沉沉的惡習。伊藤博文就因為看透了清廷的保守消極、萎靡腐敗,所以他敢於說「雖此時外面水

--------------------------------------------------P.106--------------------------------------------------

陸各軍,俱似整頓,以我看來,皆是空言」,「一二年後,則又因循苟安,又睡覺矣」。以後大家就應該時時刻刻記住這一段冷嘲熱諷,以為反省惕勵藥石之資,時時反問自己,今天是不是還在空言?還在睡覺?還要讓外人來諷刺辱罵,而仍然無動於衷?那樣,才能由「知恥近乎勇」的決心,產生「變不可能為可能」的行動。

三、黨務革新的起點——重振中央與常會的革命精神

    至於革新黨務的起點,就是要重振中央黨部與常會的革命精神;中央常務委員,不可只是例行的到到常會,須知黨務辦得好不好——黨的根本問題與工作重點何在,皆是你們常務委員的責任。大家如何為黨盡責?如何貢獻其智慧能力?總要不使全體黨員失望才行。中央常務委員會,是黨的核心,是革命的司令部,大家如果不拿出責任心來,一切只唯總裁是問,那黨的前途,就不可問了。
    秘書處看能不能研究一下,責成將來的十九位常務委員,每一位都擔任一項或兩項此次全會所交付的專題研究,以及我所建議的工作之督導,這樣或許全會所交付的決議案,可以期其迅付實施。如果六個月之內,看不到督導的成效或者研究的成果,那就充分顯示中央黨部與常會各委員不夠做一個革命幹部,自然也就不能再作為革命司令部的一個成員了。
    再回頭來說,不論怎樣求行、求新、求本,其根本的之圖,就是要求新的人才,要有新的思想(知識)——

--------------------------------------------------P.107--------------------------------------------------


    人才如何而得呢?那就是要各級幹部大家去物色,去培養,去揄揚察舉,這就是舉才。思想如何而廣而集呢?那就是要大家多發抒、多切磋、多互相批評,多察納雅言,這就是建言。這舉才和建言,實在是高級幹部同志今天最大的責任,和最急的行動。
    就舉才而言——
    歷來中興開國,即無不以人才之入彀與否,為其成敗榮瘁之關鍵。同盟會時代,革命開國,人才相望,實極一時之盛; 總理不但最了解革命第一要靠人才,而更能鼓舞人才,用能人盡其才。 總理自己就說過:「歐洲富強之本,不在於船堅砲利,壘固兵強,而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而以人盡其才,為國家富強之本。
    目前黨政軍各部門,都感覺落伍衰老,實在這個毛病,就出在缺乏人才,更缺乏新陳代謝、鼓舞激盪的作用之所致。實在我對於人才的培養裁成,四十年來,無日不念茲在茲;遠的不說,當本黨改造委員會成立之始,我就要求過每一位改造委員,都要保舉人才,雖然當時也有同志依例向我保舉,其中也有不少的青年有為黨員,但過了一段時候,就漸漸少了,而且其所保舉的,不是官僚政客,就是和他自己有關係而並非真才實學的人,因此我對於這樣的保舉,也就不去重視了。現在倒是軍隊方面,有一定的考核、選拔、教育、訓練的制度和辦法,所以人才尚不特別感到缺乏,不像黨和政府方面這樣有後繼為難之感。
    實在人才在任何一個時候,任何一個地區,都不缺乏,所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只要你肯披

--------------------------------------------------P.108--------------------------------------------------

沙揀金,細心地去訪察發現,人才就隨在皆有。宋朝呂蒙正為相,夾囊中常置一冊子,每次有人謁見,必問有何人才,有即書之,並分門別類,記其才性,朝廷求賢,取之囊中,而用無不當,這就是物色人才的方法和工夫。所以陸九淵說「事之至艱,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誠能知人,則天下無餘事矣」。
    但「知人」還是第一步工夫,「知人」之後,必須加意裁成,才能真正為天下得人;而且非常之才,往往是不肯自薦的,往往是不肯俯就的,所以人才有時必須破格以求,不能限之以一般的資歷。歷史上就記載著:「寇準為相,用人多不以次,同列多不悅,吏嘗持例簿以進,準曰:宰相所以進賢退不肖者,若用例,一吏職耳,卻去不用」。這才是真正能為國家求才的大見識,能為國家得人的大擔當。試想以常例用人,乃是銓曹(人事行政人員)所優為之的,何必要宰相來管呢?又試想蕭何出身於刀筆吏,韓信初不過一市井之徒,他們有什麼資歷呢?
    大家都知道,我時常說「中興以人才為本」,今天我還可以再補說一句:「幹部以保舉人才為第一義」。今後黨從小組起,一直到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以及中央各處、組、會主管同志,就都要根據我以前所講的「考核人才的要領」,以及「怎樣養成黨政軍各部門領袖人才」的講詞,隨時發現人才,考核人才,保舉人才,培植人才,至少每一年應薦舉一人。其他軍、政主管同志,亦皆望共體此意,切實注重。庶幾黨政軍各部門人才,自此即能繼繼繩繩,蔚起勿替。
    再就建言方面而言——

--------------------------------------------------P.109--------------------------------------------------

     前面講過,求新是創造的動力,新是甚麼?就是知識要新。但是一個人的知識即使是新,還不免有主觀的成份,也不免範圍狹小,所以要擴大你的視野,增加你的新知,就要肯接納人家的意見;又如你在工作上的得失優劣,當局者自己往往不容易看得出來,此即所謂「旁觀者清」,因此每一部分的主管,都要肯接受人家的批評,才能知所改進;同樣的,你如果看到某一件事、某一件工作有問題,你對上官和同事也一定要提出你自己的看法來;或者你對於某一件事、某一件工作,有新的觀念,新的方法,你更要提供你自己的意見出來,貢獻他人才對。易言之,這就是一方面要有接受人家批評建議的雅量;一方面要有對黨、對政府、對自己工作崗位,提出積極的、建設性的意見的勇氣和責任感才成。

    我可以告訴大家,我自己每天都有一段檢討省察的工夫,我也特別重視輿論以及同志們的建議,無論是報紙雜誌,以及公私接觸談話,總是不厭其詳,對自己的短缺與差誤,周諮博訪,一以督責自己,一以啟發自己。但是我總感覺到,我們的同志,在這一方面仍然做得不夠。
    這些已經過去,也就不必再說了。只是今後我們黨、政、軍各級幹部,總要就你自己的學識知能和工作經驗,對於各種問題,實在而透徹地、深入地研究,將心得創意,用於改進自己的工作事業,並隨時提供上級參考裁酌。
    至於高級幹部對其所部,尤其要鼓勵他們,敢於說話,勇於建議;即使他們的見解想法,並不成熟正確,也要鼓勵他、領導他。只有這樣,全黨同志都能暢所欲言,而一無所隱;然後才能合全黨同志之心為一心,充份發揮其活力和潛力。

--------------------------------------------------P.110--------------------------------------------------

    實在說,上面所講的舉才、建言,亦就是我們求行、求新的起點,及其根本之圖。

四、行政革新的實務

    現在要接講的,是具體的行政革新的實務——
        第一、就是加強科學教育
    黨政軍幹部,首須使之體認科學第一的精神,講求科學辦事與建國的方法。
    自然,我們實行民生主義,就是古人所說的:「政之急者,莫大於使民富且壽」,今天也就是要以急科學教育之急務,為「使民富且壽」的張本。 總理說過:「科學者,系統之學也,條理之學也;凡真知特識,必從科學而來也。捨科學而外,所謂知識者,多非真知識也」。又說:「天下之事,患於不知耳,倘能由科學之理則,以求得其意,則行之決無所難」。所以大家只要能發揮科學的精神,運用科學的方法,即必能致國家民族於富且壽的境界。今天我可以進一步說,我們不但要建設臺灣成為一個三民主義的模範省,更要建設臺灣成為一個「科學化」的三民主義的模範省,然後才能使之確實成為建設中華民國為科學的三民主義新中國的基礎。
    至於科學教育發展的推動方法,應該是——
    1·科學教育研究、設施、訓練的預算,應列為國家總預算的優先項目。
    2·加強推行建教合作,督導並鼓勵民營工廠及企業團體,共同或各別組織科學的研究機構,並強

--------------------------------------------------P.111--------------------------------------------------


調研究發展,是對其事業的投資最好的條件,促使其作更大幅度的進步。
    3·各大專學校研究所之設備,必須予以加強充實;教授待遇,必須相當提高。
    4·對各級學校應鼓勵並指定其對某一部門科學的研究發展,為其專長特點。
    5·國外學人對於教育改革的意見,由行政院及教育部從政主管同志,從速檢討研究,對其適切可行者,應即付諸實施。
    第二、就是檢討並改革大、中、小學教育
    教育為立國根本,也就是國家和政府,對下一代的責任。本來早在十四年以前,我就指出我們教育的缺點,是升學主義,形式主義,和孤立主義,現在覆按起來,這些缺點,幾乎並沒有一樣改正過來。就以國民教育而言,由於升學主義的不良影響,一般小學生普遍缺乏活潑的精神,和快樂的童真,甚至在三十多年以前,陶納就覺得我們中國「要把小學從無生氣的書癡的工廠,改為適合人生基本需要的學校」,到今天一般小學生不依然是處於無生氣的書癡工廠之中嗎?大家看看,現在的小學教育,其所謂國語指導、算術指導、以及試卷之類,字體小之又小,紙張印刷也糢糊粗劣,而教室的光線和照明設備,亦多不充足,功課在學校自修不完,還得裝滿一書包帶回家去,漏夜趕作,所以年紀很幼小的,卻都戴上了近視眼鏡。每年我到大專學生暑期集訓中心去,就發現他們中間,戴眼鏡的比例之大,幾乎是隨年級而遞增,而其體格發育,也不怎樣的好,我不知道負責教育工作諸賢,你們是去培養下一代呢?還是在摧殘下一代?我常說:「教育的優劣成敗,即國家民族興亡盛衰最大的關鍵」,大家今天就必須以

--------------------------------------------------P.112--------------------------------------------------

自己的良知血誠,把教育好下一代的責任,著著實實的承擔起來才好。
    從前在大陸上,由於軍閥、敵寇、共匪,禍亂相乘,那還可以委之於沒有一刻安定的時間,來給我們打好教育基礎;現在大家如果還是不知道乘此反攻前夕的機會,大刀闊斧地把教育事業全面改革,來作為我們復國建國的基礎,時日一逝,那就將要悔不可追了。所以政府已經毅然決然確定於五十七年「秋季始業」開始實施九年制的國民基本教育,這就是要提高我們國民的知識水準、道德水準、體格水準、科學技能水準,與列國並爭。
    本來,好些進步的國家,早就延長了國民教育年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法國、日本,也都已跟著延長了;美國各州的情形雖然八年十年不一,但也都延長了他們教育的年限。所以政府這一個決定,是合乎國家需要——打定我們的建國基礎——亦就是實踐 總理迎頭趕上的遺教,讓我們能夠早日實現現代化國家的決定。
    今後教育改革的重點,我個人以為應該是:
    1·大、中、小學教育的制度、方法、精神、生活、以及課程、教材、教法,必須徹底革新,尤其要著重啟發學生自動的思考力,培養學生篤行實踐的創造力。
    2·九年國民基本教育,應該從加強國民基本知識、生活規範、尤其衛生常識、與現代科學精神、科學技能著手,更應以啟發性教法,代替灌注式教法,作為國民基本教育的特點。國民小學並應充實自然與社會科學一類有關之教具、玩具,政府並應獎勵製造這些科學教具與玩具的工

--------------------------------------------------P.113--------------------------------------------------

業。
    3·留學生政策,應即從速改進,斷不可再如過去之濫——再如過去之漫無目的,漫無限制。(韓國對於留學生之派遣管理,他已有一定計劃,難道我們卻不能做麼?)
        第三、就是刷新政風提高行政效率
    目前行政方面,首要的課題,就是要刷新政風,提高行政效率;而政風亦就是行政效率——行政人員精神、觀念、生活、操守、和工作態度的總表現。現在一般政風,特別是中下級機關和人員的風氣,仍不免為一般人民所託病。所以我要說,今天首要的課題,就是要刷新政風,政風刷新了,行政效率,就自然會提高的。又今後除外賓及國際禮節上必要的應酬之外,一切公私酬酢,以及機場迎送,都應以「毋忘在莒」的精神,力避切戒;高級幹部同志,尤其要以身作則,首開風氣,並即以此為革新行政的起點。
    至於一般行政改革要項,則為:
   1、凡臨時條款中所規定之中央政府行政機構及人事機構,為應動員戡亂之需要,其組織與法令,應可先由國家安全會議,先行制訂實施,一面再通知立法有關機構備查,以迅赴事功。(目前各種、各級行政法規之修訂,以及權責條例之制訂,亦可斟酌引用臨時條款,先由國家安全會議以命令行之。)
   2、行政院各部會,應設置法制組(室),以研究法令、業務之改革,並對立法提案,作好準備工

--------------------------------------------------P.114--------------------------------------------------

作。(田炯錦同志考察日韓報告,即說明日本的國會和內閣,皆設有法制局,韓國政府亦設有法制幕僚機構,總統府則轄有法制處。韓國的稅務法規和經濟法規,賦予行政機構以較大的裁量權,許其作彈性之運用,此點我們政府自亦可以借鏡。)
   3、外交人員,應即定期輪調回國,參加研究講習,俾其瞭解國內實況,使不至內外睽離隔閡。新出任之外交人員及其眷屬(包括短期出國考察人員),必須先有基本認識之訓練與外交禮節之講習。(韓國以及其他各國,皆有訓練外交人員的外交研究機構之設置,可為參考。)
   4、司法、警察人員之工作態度、服務精神、與生活操守,應積極切實督導改善,並應加重其賞罰與獎懲。
    司法機關辦案手續,尤其民事案件,應限制其結案的一定之期限,不容延宕,此點關係司法風氣者至大,切須注意。
   5、黨政方面行政機構,特應強調研究發展。其具體事項為:
    ——研究其本單位業務、人事之利弊得失,與效率之有無高低,以及其計劃之發展程度;
    ——研究物力財力之合理運用與發揮;
    ——機關主管每週——至少每月——應召集所屬全面檢討一次。
    ——行政院及其各部會業務,可委請專家,作專題研究,並給予報酬;此項研究費用,可編列預算。

--------------------------------------------------P.115--------------------------------------------------


    ——專業研究員之待遇,應設法予以提高,並消除其限制提高之因素。
   6、行政院事務局之籌設,應積極進行,並限於三個月以內成立。
    以後會計、審計、事務人員串通舞弊之惡習,應徹底根除;並應限制其與外界應酬,或收受禮物,違者應視同貪污論處。
    第四、就是人事改革
    (一)考試制度方面
    目前考試制度,包括高等考試、普通考試、和特種考試,自各具有其特性與優點;但有時由於考用不能合一,有時由於考試制度的限制,卻減少了經由考試制度,集中優秀人才,參加政府機關工作的作用,特別是現在的基層以及中級的青年有為人員,相當缺乏,形成了一種頭重腳輕的現象。最近考試院研究了一個辦法,打算辦一種綜合性的特種考試,其錄用標準,比高考為低,比普考略高,大專畢業生比較容易通過這種考試,其錄取者,即可取得中級委任官的資格,意在用以提高各機關中級委任人員的素質。此一辦法,大體自屬可行,但在技術上,和高普考試方面如何配合,使不至發生牴牾扞格之弊,可由考試院會同行政院再行深入研究辦理。至於一般高考及格的大專畢業學生,因其缺乏行政經驗,遽予擔任薦任職務,是否適宜,亦須詳加研究。(譬如陸軍官校畢業學生,起初到部隊當排長的,都不過二十一二歲左右,而他所管理的士兵,則多比他年歲要大,經驗要多,所以總要先使之見習一個時候,然後再去當排長

--------------------------------------------------P.116--------------------------------------------------

,才不至於發生統御領導的偏差問題。)余意大專畢業學生經高考及格擔任公職者,亦可斟酌情形,先實習半年委任級業務,再行擔任薦任職務,自必更為有效。
    (二)職位分類方面
    職位分類制度與俸給制度,應從速實施。尤其職位分類制度,我已提倡了十五年了,至今空言未行,究竟其阻力何在?余意:
    1·人事制度改革,中央機關應先行倡導示範,政府推行職位分類,將中央機關置於第四梯次,似有未洽,應考量實際情形,提前實施。
    2·依公務員職位分類法第三條規定「適用職位分類之機關或職位,應經立法程序公布之」,所以實施分類範圍,尚須完成立法程序,需時甚久,影響推行成效。余以為實施職位分類制度,本質上屬於行政措施範圍,似可透過立法委員本黨同志,將第三條適用範圍,修正為由考試院會同行政院,以命令行之,或逕予刪除。
    (三)退休制度方面
    1·凡年滿六十五歲(如有必要,最多不得超過七十歲)之事務官,應勒令退休。
    2·退休金應為預算中之重要部份。
    3·如退休金預算過大,不足支應時,可仿效軍隊假退役辦法(或國防部進修軍官辦法),聽其留薪停職。

--------------------------------------------------P.117--------------------------------------------------

    (四)人事法令方面
    1·人事行政有關獎功懲過、汰劣選優、賞罰黜陟之各項法令,應全面進行修訂,以期切合目前動員戡亂時期之需要。
    2·公務人員之懲戒,除特任人員之撤職、申誡,由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依法行之外,其餘簡任、薦任、委任級人員之撤職、休職、降級、減俸、記過、申誡,我的意見,可由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授權主管機關長官行之。
    3·應訂立專長專技人員優待條例,以引進科學人才,與技術專才。
    4·教育事業及公營事業人員,可另行研究,不必勉強一律納入公務人員法之內。
    總之,行政院應訂定分期具體實施辦法,限於三年以內切實刷新政府人事,並力底於成,是為至要。
    第五、就是加速財經建設
    (一)預算方面
    一個執政黨,其政策必須經由預算項目之研究檢討與決定,才能一一期諸實施,而並不是通過一個什麼「要領」「方針」,就大人之事備矣。這一點有些同志過去很少注意。今後我們對於政府總預算,特別是下年度的總預算(包括中央與省)的編製重點,我以為必須特別把握下列幾個原則:

--------------------------------------------------P.118--------------------------------------------------

     1·科學與教育、文化預算,擬增加百分之四或百分之五;
     2·外交、宣傳經費,亦應列為優先;
  3·中央一般財務稽征經費之預算,擬酌予增加;
  4·保警、交通預算(尤其是臺北市),至少增加百分之二;
  5·行政部門去年增列之預備金,及修護費,其支用情形如何?是否運用得當?應責令稽核提報。
    (二)稅務方面
    1·財務稽徵手續與財政改革方案法規或條例之修訂,如有必要,可引用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或一面先行實施,一面咨請立法院審議)。
    2·關稅制度,現行方法,以及關稅人員之操守與服務態度,應切實檢討改進。
    (三) 廠礦方面
    目前一般農工同胞,生活已相當改善,此為民生主義經濟建設之初步成效。唯一般廠礦衛生,尤其廠礦安全措施,尚須從根本上予以改進;蓋保護其生命安全,較之提高其生活,尤為重要。
    今後經濟部及建設廳、局,應定期選派專門技術人員,嚴格檢查各廠礦安全措施。
    救護工作亦應定期演習。

--------------------------------------------------P.119--------------------------------------------------


    至於最低工資,應否規定問題,現時社會經濟,正在發展,工資亦必然自動提高,目前是否有規定之必要,尚待研究再定。惟工人對其礦廠的關係,必須勞資雙方利益,能協調合作,使工人在礦廠年終時,能分到紅利,並能以其所得工資,有承購股票之優先權,此為保護工人的基本權益。本黨對此,應特別提倡,使之實現,是為本黨對勞資問題的基本政策。
    (四)財經之研究發展方向
    1·經濟部聯合工業試驗所之經費,應特予優先編列,並提高其技術管理及研究服務之精神與態度。
    2·民營企業之科學研究,特應促使加強擴大。
    3·生產力中心等機構,應予以輔導,使能有效發展。
    4·管理人才及經濟專業人才,應多方予以培養。
    5·統計及研究機構,應予加強,擴大研究發展之功能。
    第六、就是改善交通秩序
    大家都知道,交通秩序,是一個現代政府和其現代國民行動的——管理與自律的能力顯著的表徵。而且外國人到中國來,對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的瞭解,沒有一段相當時間,是看不出好壞的;惟獨對於交通秩序,是其在進入我們國境開始,就可以獲得的第一個身經目擊的印象和經驗。
    本來人家對我們各方面的建設與進步情形,一般尚有好評;惟有對於我們臺北市交通秩序紊亂,沒

--------------------------------------------------P.120--------------------------------------------------

有不令人卻步失望,頓生其惡劣鄙薄的心理的。特別是乙種車輛,和機器腳踏車,以及計程車司機橫衝直撞,視交通規則為無物,牛車及耕田機在鬧市中逍遙漫步,五十cc以下機動車輛橫衝快車道,汽車機車噪音聒耳,夜行車輛漆黑無燈,尤其車輛載重過分與舊爛髒污不堪,也沒有人去干涉取締,此外再加上鐵路平交道上車輛的擁塞,(對於三輪車淘汰計劃,至少已有了五年,至今仍未能徹底淘汰,此次開會以後六個月內,在臺北市三輪車,必須一律淘汰禁絕,不得延誤。)以故大小車禍,不斷發生。像這樣紊亂惡劣的情形,不要說談不上都市的現代化,也不要說辦不好觀光事業,首先大家就都覺得一到臺北,對「行」的問題就「行」不通了,遑論其他?可是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以及交通警察,乃熟視無睹,不以為恥,既沒有通盤的計劃以謀改進,也沒有決心和勇氣來求改革;大家雖然都出國考察過,美國、日本不必去說他,就是韓國漢城以至東南亞各國的交通秩序,據說也比我們要強得多。因之外國人到過我們這裏的,他們對於臺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進步的印象,都已為交通秩序紊亂的觀感,破壞無餘!我們還能再自甘於殖民地劣等民族的譏刺嗎?
    我以為改善之道,應即責成交通主管單位和省市政府,首先切實改善臺北市區的交通秩序,並限於六個月以內完成,屆時再考查實效;如仍泄沓如故,省市政府及其交通、警察、監理方面主管同志,應即從嚴議處,中央交通、內政主管,亦應負督導不力之責。至於整頓交通之規則、計劃、與經費、工具之增加,准以命令行之,不應再經由議會討論,延誤時間。
        第七、是一般議題方面

--------------------------------------------------P.121--------------------------------------------------

    (一)人口政策,應切實研究制訂,以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環境,配合今後建國計劃的需要。
    (二)關於西藏來台義胞築屋聚居的建議,應當採行,可由行政院令行蒙藏委員會,會同內政、經濟各部及有關單位從政同志,研訂具體辦法實施。
    以上所講的各項問題,雖指陳甚為廣泛,歸納起來,就是我們一切要以革新的決心來實踐為先著,亦要以革新為我政府各級主官第一急務。
    當然,有些問題,涉及到各院、部、會實際工作,原本是不需要我來說的,也不必如此多說的,只是在今天黨的會議中間,以期望革新之切,遂不覺其言之煩;黨中同志,當能諒予用心之苦,或不至以予言瑣屑為意罷。
    要之,「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只要我們每一黨政軍警同志,皆能出之以積極的、負責的、有效的行動,那就不但能擴大革新的成效,亦就能確立建國的基礎。

貳、從一念上用力、從基本上做起

    我今天之所以要求全黨同志,要以革新為先著,亦以革新為急務,就是因為我既身任國民革命領導者,而且年齡已經是八十歲了。我一生革命志事,就是在實踐 總理遺教——要使我們的黨成為一個現代的革命民主政黨;我們的政府,成為一個現代的五權憲法廉能的政府;我們的國家,成為一個現代的三民主義的國家。今天我們反共革命的目標,雖可說是已經光明在望,但是在晨光曦微之中,還有一段

--------------------------------------------------P.122--------------------------------------------------

艱苦黑暗的路程,擺在我們面前;所以我有責任,把我革命奮鬥的經驗和體認,不憚其煩的告訴大家。本來一個人的年事愈高,其憂慮亦愈多,也許有的同志,誤會我所說的事情太瑣碎,顧慮亦太多了;大家須知我革命一生,可謂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在艱險恥辱之中,沒有一次不是咬緊牙關,立定腳跟,一步一步打開僵局,苦撐苦鬥而得到的經驗。今日在我的心目之中,以我個人來說,可謂毫無顧慮,亦並無疑懼之可言,但卻不能沒有憂慮,此即所謂「有終身之憂」,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我所憂慮的是甚麼呢?就是憂慮我自己對黨的革命歷史和責任未盡,黨的前途能否衝破黑暗,迎向業已在望的光明?因此乃就愈益切望全黨同志,從頭做起,全面革新,實踐迎頭趕上的遺教,堅此百忍,用以圖成,不成不止,不死亦不止。以故總想把我平生的經驗教訓,以及革新的決心和要務,一一的為大家提示出來,在此之外,並且還要以我研究革命哲學的一得,再和你們說說。
    大家都知道, 總理知難行易的遺教,為革命不二法門,但是要大家都能「無所畏而樂於行」,那就還要輔之以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學說,以破除一切心中之賊,亦以凝固吾心之牆子,使大家都能從「知」中去體認——知恥知病;從「行」中去完成——求行求新;歸結起來,就是要把握住這一個「行」字,實踐這一個「行」字。
    所謂日本「明治維新」之成功,也就是因為日本人從我們先賢朱舜水手裏得到了陽明學說這個寶貝,作為他精神力量的源泉;結果不到三十年工夫,成全了他的維新大業,並打敗了清兵,也打敗了帝俄。

--------------------------------------------------P.123--------------------------------------------------


    講到這裏,我還要附帶講一個故事,以證陽明學說,在日本「入人之深」的功效。這個故事是說,在日俄戰爭的時候,俄國艦隊繞過大西洋,行經印度洋,日夜兼程來亞洲作戰。當時日本聯合艦隊參謀長為秋山貞之,秋山貞之曾經說:他指揮作戰的勝利,乃得力於陽明修養之法。當帝俄艦隊東來時,日本朝野,懾於大敵,惶恐不安,但他卻能每日潛思默想,安定靜坐。他說他每當靜坐時,發生一種心靈作用,無時無刻,無不以俄國艦隊東來為其惟一思考,而且很深沉地想定,俄國艦隊經過的行動,此時已在馬拉加西島加水和補給,此時已經過印度洋東來,此時經過了中國海和上海,以及其到了黃海水域之中,乃如示諸掌。他認為自己有很堅強的信念,認定自己決定能夠殲滅敵人,一切作戰都是出之於這一種定靜安慮的信仰力量,而不是用的科學方法;如果要靠科學方法的話,日本艦隊,決不可能於對馬海峽一戰,盡殲敵艦。所以他自信這就是修養陽明哲學所得的益處。(這段話,是秋山貞之對 總理所說,由戴季陶先生任翻譯時所記錄的。)實在他這種直感直覺,乃是從陽明的「致良知」之中,涵養出來的一種定靜安慮的潛在意識,成為一種戰爭藝術,亦即是所謂第六感的靈感作用。所以他甚至能判斷俄國艦隊到了何處、如何行動、經過何地,這並不是憑空的神悟奇蹟,而實為「定中見慧」的真知,所以能在對馬海峽,一戰而消滅了俄國艦隊。不過後來日本人由於在良知上踏空了,不知道致其良知就是致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良知,結果靈明閉塞,曚昧之至,就根本不知道侵略戰爭之為是為非了,其招致無條件投降的亡國之痛,又豈偶然?
    可惜的,是我們自己,有了陽明哲學這個寶貝,卻根本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從不知困勉力行,亦

--------------------------------------------------P.124--------------------------------------------------

不知於行中去求知,結果就老大如故,衰敗如故,乃如日本陸奧宗光所云,中日之間,「雖隔一衣帶水之兩國,竟出現一方代表西歐之文明,一方保守東方舊習套之異觀」,此一冷嘲熱罵,在今日讀之,尚令人愧汗無地!但他這些話,亦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得意忘形之談!也可以說是「數典忘祖」,忘其所以然的忘本之談!我們今日如能從自己固有的哲學基本上做起,而再以科學的方法與覺悟,急起直追,則對他不只可以迎頭趕上,而且必可後來居上。
    另外一點,還要鄭重說明的,就是從前 總理認為日本強盛之故,顯在其能吸收歐美的科學,而並不是吸收陽明哲學之所致。實在 總理對於陽明哲學促使明治維新之終底於成,他也是很瞭解的;總理之所以要偏重在科學一端來說,就是他看到我們中國人,太不認識西方科學的重要性,所以要我們特別注重西方的科學,方能對先進國家,迎頭趕上。亦由於當時革命黨人狃於「孫氏理想」之說,知之非艱,行之維艱的大敵,仍始終橫梗於胸,所以 總理對此久遠以來「知易行難」之說,要特別加以矯正。後來我們東征、北伐,深知非徹底痛抉出此一深入膏肓的病痛之根、恥辱之根不可,因殫思竭慮,寢饋夢寐於陽明知行合一之說,久乃豁然貫通,以為唯此足以輔益 總理知難行易學說使人無所畏而樂於行,而這亦就是我研究革命哲學的經過,與提倡力行哲學的由來。不過我們對於科學的道理與事實,依照「現代國家,先有事實,而後再有理論」之說,則我們 總理「知難行易」學說「先行而後知」和「不知亦能行」,與我所說的「不行不能知」的道理,實完全吻合。且亦可以說,此對於陽明「知行合一」之論,已更進一步,此乃時代不同之所致——因為各種事物皆隨時代而進步,而於科學的進步為尤

--------------------------------------------------P.125--------------------------------------------------

然。所以 總理學說,雖與陽明學說,其原理是一貫的;而其知識與事實,較之陽明時代,乃為更重事實,更為進步了。(對此我另在「 總理知難行易與陽明知行合一之哲學原理是一貫的」之說中,已有詳解)。
    我所以要講這麼多話,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不論是黨政建設,不論是黨政革新,只在以良知的血誠,循科學的理智,去真知力行,不怕勞怨,知恥負責乃斷無不成。孟子所謂:「大國五年,小國七年,亦可以為政於天下矢」;又曰「王不在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是則我們今日在這基地上,果能知恥知病,求行求新,並知求本,如此則何患不能復國建國,完成革命?
    同時今天也就是要告訴大家,此後黨政職位,不可再把它當成地位、名譽來打算;而當以責任心、事業心、旺盛的企圖心,效忠黨國、生死以之的精神以赴之,如此縱不成功,亦必成仁。昔人云:「今當以開創治天下,不當以守成治天下;當以列國並爭治天下,不當以一統無為治天下」。此在今日,猶覺其深中我們國人苟且彌縫的痼疾病根,亦足以見其奮發圖強之志事;今天大家就都應該自發深省,力規「以開創治天下」,「以列國並爭治天下」的長策遠圖,從三民主義科學的模範省做起,以底於三民主義科學的新中國之完成。
    「古人所稱之烈士、志士、義士、仁人,皆熱血人也;惟視其熱度之多少,以斷其成就之大小,若熱如燈火螢火則微矣,並此而無之則死矣」。深願我們全黨同志,人人皆為忠肝熱血之志士仁人,把我們復國建國大業,推進到一個嶄新的境界,從自己的一念上用力,從基本上做起,使我們黨的歷史,與

--------------------------------------------------P.126--------------------------------------------------

日月爭光;黨的生命,與河嶽無極!

附 件
一、中英鴉片戰爭之爆發

    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十二月,英王設駐華商務監督,執行前東印度公司大班職權,任命律勞卑為總監督。
    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七月十五日,律勞卑抵澳門,二十五日抵廣州,照當時外交手續,外人具稟,應由行商代遞。兩廣總督盧坤,事先已飭洋商伍敦元等查詢,而律勞卑不願接見洋商,並往城外逕向總督遞呈一函,封面係平行款式,且書大英國等字樣。盧坤認為中外之防,首重體制,該夷目有無官職,無從查其底裏,即使實係該國官員,亦不能與天朝疆吏,書信平行,事關國體,未便稍涉遷就,致令輕視;隨飭廣州協副將韓肇慶,諭以天朝制度,從不與外夷通達書信,貿易事件,應由商人轉稟,不准抗遞書函。
    盧坤又四次派洋商傳諭開導,據洋商稟復,該夷目不遵傳諭,聲言伊係夷官監督,非大班人等可比,以後一切事件,與各衙門文移來往,不能照舊,洋商傳諭,伊亦不能具稟,祗用書文,交官傳遞。
    盧坤不得已,乃沿襲嘉慶十三年(一八○八),及道光九年(一八二九)之對付辦法,於八月十八

--------------------------------------------------P.127--------------------------------------------------


日,實行封艙。兩日前,並由行商自動與英人斷絕交易。在另一摺中,仍表示希望該夷商等封艙守候,逐日耗費甚重,勢不能不群嗾夷目,使其及早改悔,又禁止該國人船不准進口,使其內外消息不通,律勞卑內則逼於同類,外則莫逞陰謀,自不能久居夷館。
    盧坤於奏摺末尾曰:總之,國體斷不可失,而邊畔亦不敢啟,臣仍隨時酌量辦理奏聞。
    九月七日,英船兩艘,乘風闖入內河,九日闖過大虎山砲臺。十一日駛至離省六十里之黃埔河面。當時盧坤除令水陸各軍堵禦外,並恐英人與澳門葡人勾結,據所奏:再澳門地方緊要,臣盧坤因恐澳夷西洋人,為英夷所惑,飭委副將秦裕昌會同文員,曉諭布置,茲據稟復,西洋人極為恭順感激,情願自行防守,斷不肯任夷佔據,自失世守之業。
    十四日,律勞卑通知英國,散商加律治,願意離去,二十一日即退回澳門,十月十一日在澳門病故,則其不願在廣州久留,或係身體不能支持,而公司專利權既告終止,英船英商來者愈多,對中國之經濟封鎖,自不能不遷怒於律勞卑也。故此次事件之結束,盧坤奏疏中對軍事佈置之功效,自屬誇大之辭,即宣宗硃批亦曰:「看來各砲台俱係虛設,兩隻夷船不能擊退,可笑可恨」。(十四年陰九月初三日)惟盧坤之封艙政策,實為使其外交勝利之一大原因。
    清廷對盧坤此次辦理外交,在英船駛入內河之時,認為無謀無勇,咎無可辭,有損國威,深負委任,盧坤著革去太子少保銜,拔去雙眼花翎,先行革職,暫留兩廣總督之任,戴罪督辦。及律勞卑率船退出,又認為始雖失於防範,終能辦理妥善,不失國體,而免釁端,賞還太子少保銜,並給還雙眼花翎,

--------------------------------------------------P.128--------------------------------------------------

但仍革職留任(盧坤後於道光十五年病卒)。
    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陰十一月十五日,上諭湖廣總督兼兵部尚書銜林則徐,著頒給欽差大臣關防,馳驛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所有該省水師,兼歸節制。
    林氏未到粵前,即在外交上樹立威望,氏到任後之第一奏,附奏粵省鴉片情形有云:「查奸夷查頓,係英吉利國所屬之港腳人,盤據粵省夷館,歷二十年之久,混號鐵頭老鼠,與漢奸積慣串通,鴉片之到處流行,實以該夷人為禍首。臣於未出京時,即先密遣捷足飛信,赴粵查訪其人,以觀動靜,聞十二月間廣東省城互相傳播,以為欽差大臣一到,首拏查頓究辦,該夷人遂即請牌下澳,搭船回國。」
    十九年陰二月初四日,林則徐曾發「諭洋商」「諭夷人」二文。
    林氏命夷人繳出鴉片,並令出具中西文甘結曰:「一面具夷字漢字合同甘結,聲明嗣後來船,永遠不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字樣。
    三日期滿,外人並未繳出鴉片,亦未具結。陰二月初八日,林氏即札飭廣州府及南海番禺二縣,拏辦販煙夷犯顛第,時美國商人多願繳煙,而顛第加以阻撓,是日煙商願呈繳鴉片一千零三十七箱,欽差大臣以太少不收。
    初十日下午,義律自澳入省,商館即被包圍,外人之被軟禁在內者達二百七十五人,斷絕一切對外聯絡,工匠買辦人員,亦悉數撤退,中國師船,且巡弋商館附近河面,以為警戒。
    十二日林則徐請鄧廷楨再加曉諭,並再頒示,諭夷人速繳鴉片煙土四條,十三日貼在義律所住中和

--------------------------------------------------P.129--------------------------------------------------

行牆上,所謂四條,即論天理、國法、人情、事勢,均不可不速繳也。同日義律具稟,願繳出。次日又具稟,說明繳出數目為二萬零二百八十三箱,一切文移,皆自稱領事,具稟欽差大人。
    林氏乃規定
    繳出四分之一,給予商館買辦工人;
    繳出四分之二,量許三版請牌查驗往來;
    繳出四分之三,許開艙貿易;
    完全繳清,一切照常。
    此外,每繳一箱者,賞茶葉五斤,計共撥出茶葉十餘萬斤。
    當時除英商外,美葡荷商人,亦有販運鴉片者,美國商人京,曾於商館被包圍後,次日稟請欽差大人,說明從不販賣鴉片及絲銀,請求開艙。次日欽差批覆,命其勸其他夷人繳煙,開艙則暫不可能,惟其他美商共有一千五百餘箱,於陰二月十六日由米利堅特差駐粵領事總管本國貿易事務士那,謹稟欽差大人台前,謂一千五百餘箱,皆英人資本,美商僅為代理,已繳還義律云。
    前一日荷蘭國王特差駐粵總管本國貿易事務番巴臣,謹稟欽差大臣台前,請發紅牌,准買食物。亦未許,且駁斥其抗議,曾說明日來防範雖嚴,仍復時加體恤,昨更頒賞牲畜食物至百數十件之多。
    林氏對澳門葡人尤為注意,惟澳門同知稟復,西洋夷目呈明,實無鴉片,情願甘結,於四月二十四日欽差批文中,對澳門葡人與中國辦理外交之委黎多之職權,表示疑問,足見林氏觀察之細。

--------------------------------------------------P.130--------------------------------------------------

    陰曆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五日,銷毀所繳鴉片共二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四斤,前後凡二十三日,外人亦到場參觀,林氏政書乙集卷三,記外人摘帽歛手,似表示畏服之誠,並公同賞給食物,歡欣祗領而去。
    林則徐為澈底杜塞來源,遂思運用外交上最根本之辦法,兩次直接致書英王,請求禁止所屬販運鴉片來華。林氏所發為照會,第一次在本年陰二月,大旨請求禁賣禁製,末曰貴國王接到此文,即將如何嚴禁斷絕緣由,速行移覆,幸勿謊說遲延,佇切盼切。第二次照會,主要者有下列各項要求:
    一、請禁止英國屬地栽種,聞貴國數處連山栽種,開地製造,累月經年,以厚其毒,臭穢上達,天怒神恫,貴國王能於此等處拔盡根株,盡鋤其地,改種五穀,有敢再種造鴉片者,重治其罪,此真興利除害之大仁政。
    二、外人帶鴉片入口,一律斬絞,彼害人一命者,尚須以命抵之,況鴉片之害人,豈止一命已乎?故新例於帶鴉片來內地之夷人,定以斬奏之罪。
    三、寬限一年半,本大臣等奏蒙大皇帝格外天恩,倍加體恤,凡在一年六個月之內,誤帶鴉片,但能自首全繳者,免其治罪。
    陰七月十九日奉旨批准曰:所議得體周到,著林則徐等即行照錄,頒發該國王,俾知遵守。
    照會係由天朝欽差大臣兵部尚書湖廣總督林則徐、兵部尚書兩廣總督鄧廷楨、兵部侍郎廣東巡撫怡良署名,因恐義律不收,又恐途中或有遺失,特繕寫數十份,分別交各國船隻,道經倫敦者帶去。

--------------------------------------------------P.131--------------------------------------------------


    商館被圍後第二日,有四十餘夷商具結,斷不敢將鴉片一項銷行販賣,永不敢以鴉片帶來中國,但義律與美荷均拒不肯具結。
    陰五月十三日,軍機大臣穆彰阿等奏覆,據律例,化外人犯罪者,並依律擬斷,議請此後夷人如帶有鴉片煙入口圖賣者,即照開設窯口例擬斬立決,為從同謀者,從嚴擬絞立決。
    其時先後又發生兩事,一為英船不肯進埔,林則徐認為必係私放三板,裝載鴉片,潛赴偏僻口門,以木片為招貼,寫明鴉片一個,洋錢幾圓字樣,隨潮流入海口,以賤價誘人購買。一為夷人兇殺華民林維喜,義律不肯交出兇夷,陰八月二十日林則徐乃諭澳門同知再行轉諭英吉利國領事義律知悉。如果即日交出兇夷,並將新來鴉片悉數呈繳,尚可寬其一線,不然即當肅將天威,制其死命,毋謂言之不早也。次日義律即離澳門上船,二十三日逃往香港,二十四日林則徐與鄧廷楨命澳門夷目驅逐英人,而十七日上諭,亦贊同林則徐等禁絕柴米食物。撤其買辦工人,以及不得私行接濟淡水之禁令。
    林則徐等之禁令,與驅逐英人令,於同日發出。三日後,九龍即發生中英軍隊衝突,據林則徐等奏疏,我軍陣亡二名,重傷二名,輕傷二名,而夷人屍首之撈起者,已有十七具。據英方記載,則僅傷四人。陰九月初五日御批曰:既有此番舉動,若再示以柔弱,則大不可,朕不慮卿等孟浪,但誡卿等不可畏葸。惟林則徐等目睹英國船砲之利,明知兵力不敵,故奏疏末僅云,此後義律果能恪循法度,不越範圍,自當宣佈皇仁,寬其既往,若萬不得已,仍須制以兵威,臣等亦已密定機宜。
    九龍衝突後,義律上書澳門同知蔣立昂,請求定期會談。林則徐於陰八月十三日,札飭蔣立昂轉諭

--------------------------------------------------P.132--------------------------------------------------

五事,兩日後立昂接義律覆文,不用稟字,並抗議立昂來文用諭字。
    二十一日林、鄧劄澳門知,再行傳諭義律,最重要者,為限十日交出兇手,二十八日義律二次說帖 ,答覆各事,末附抗議曰,遠職既為英國特派官員,敬請大憲諭內不要用輕慢字言也。
    按繳清鴉片後,美國貸船即進口,後有英船,士林加沙爾請求即照花旗進口章程至黃埔。時八月初十日。
    陰九月十四日,林則徐令知府余保純赴澳,轉諭義律具結曰:如義律膽敢從中把持播弄,以圖遂其私心,自當嚴拿懲辦,不能再予姑容也。至命案兇犯,前據義律稱拘五人,若義律私將此五人釋放,即將義律拿究。
    如此口氣,似林則徐等尚自以為其陸海軍力,足與英人為敵,十六日又令余保純開導良夷曰:若夷商情願遵諭辦理,而義律依然阻撓,定須將義律即行拿解本大臣行轅,聽候嚴辦,余義交涉無結果。
    然義律已深知中國軍力薄弱,英艦則已到達,態度突趨強硬,否認庇護煙犯,兇犯則非彼權力所及,次日即偕同英國在粵水師總官士密率兵船兩艘離澳門。二十八日陽曆十一月三日,即在穿鼻與我國海軍衝突,所謂中英鴉片戰爭,實起於此。
    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陰九月二十八日,中英海軍第一次在穿鼻衝突後,我國官涌砲臺,又與英船砲戰數次。
    戰爭發生前一星期,林則徐已有斷絕通商之表示,一個月後(十月二十一日),即正式宣佈十日後

--------------------------------------------------P.133--------------------------------------------------

起,停止英國貿易。
    陰十二月初一日(一八四○年一月五日),義律與英國水師總督士密,皆遞稟要求釋放被我國巡船所捕英人記利布。義律稟中曰:俾該總管自行察奪設法,易言之,將任由英國海軍以武力解決。
    道光十九年陰十二月二十八日(一八四○年二月一日),我國官方在澳門張貼布告,驅逐英人,三日後士密要求葡國兵頭准英國兵船一艘駛進澳門,並要求澳門葡人對中英交涉,保守中立,曰:我正願爾貴人不必理我等與中國之事。
    道光二十年,廣州美國領事稟林則徐,謂已接英國文書,本年五月前後將不許各國之船來粵貿易,請准美國商船早日進口,早日開艙。林則徐此次覆文,顯示其既不知封鎖之利害,亦不知詳察美國商船之實情,原文要點有三:
    一、英吉利欲行封港,實屬膽大妄言,悖謬已極,試思港係天朝之港,豈英吉利所能封?
    二、如果爾等甘聽英夷指揮,五月前後不敢貿易,天朝官府正喜得以省事。
    三、原稟擲還。
        中英鴉片戰爭經過
    喬治懿律統率軍艦十六艘,武裝輪船四艘,運輸船二十八艘,陸軍凡四千人,於道光二十年五月,到了中國海面,他奉政府的命令,祗派少數兵艦封鎖廣東海口,大部份軍艦向北方活動,佔領定海,封鎖長江口,英艦於七月中旬駛抵大沽投書請和,提出五項要求:一、償還貨價,二、割讓島嶼,三、平

--------------------------------------------------P.134--------------------------------------------------

等待遇,四、索還商欠,五、賠償軍費。
    英使提出要求後,清廷派直隸總督琦善與懿律談判,琦善告以事端真相,須往粵查明後,方能定奪,請其率艦南旋,以廣東為談判地點。懿律以為有談判可能,率艦南返廣東。自定海失守,各省疆吏,對林則徐的措施,都不滿意,以為他邀功惹禍,蜚語四起,漸至宣宗對於林氏的信任也動搖起來,以為英人別有委曲,林氏或真有捏詞矇奏的處所。因此責備則徐說,外而斷絕通商,並未斷絕,內而查拏犯法,亦不能淨,無非空言搪塞,不但終無實濟,反生出許多波瀾,思之曷勝憤懣。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到廣東去和英使進行談判,竟將林則徐革職。
    琦善於道光二十年十月到了廣州,他以為英人的目的,祗要許以恢復通商,便可和平了事,所以盡反林則徐的強硬政策,但義律不但要賠償開港,並且要求割讓香港。琦善奏報清廷,宣宗立即下諭說,償款開埠,均不准行。倘逆夷駛近口岸,即行相機剿辦,朕志已定,斷無游移。琦善因不敢答應英使的要求,義律以廣東守備空虛,突於十二月十五日進兵攻陷沙角大角兩砲台,琦善不得已,親往虎門與義律會議,訂立穿鼻草約,大要為:一、割讓香港;二、賠款六百萬元;三、平等待遇;四、開放廣州貿易;五、英軍退出沙角砲台,交還定海。但琦善奏報清廷,除割讓香港外,關於賠償煙價、開放廣州,隻字不提,他並上書自辯,力言廣東地勢、軍械、兵力、民情,俱不利於作戰。宣宗接到琦善的報告,再主戰議,一面下詔宣戰,一面調兵遣將,赴廣東增援,並將琦善革去大學士職位,交部議處。
    清廷既否認和約,下詔宣戰,各路援軍,源源開赴廣東。義律於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二月

--------------------------------------------------P.135--------------------------------------------------


初五日進攻虎門,提督關天培陣亡,虎門及各砲台均告失守。等到楊芳抵粵時,粵江要隘已完全失守,廣州門戶洞開,琦善無可奈何,祗得向義律請和,義律也以貿易久停,允許暫時停戰。奕山隆文於三月下旬到達廣州,他們是奉命進剿,所以一面佈置廣州防務,一面擬訂反攻計畫。到四月初一日,奕山派陸軍在岸上埋伏,命水師準備火攻,夜半襲英艦,結果戰鬥四天,我軍大敗,英軍砲轟省城房屋,被毀很多,軍民死傷枕藉,散兵遊勇,又乘機搶劫,城內秩序大亂。奕山等大恐;乃命知府余保純向義律求和,雙方議定:一、將軍營兵限於六日內撤離廣州;二、七日內繳付賠款六百萬元;三、賠款付清,英軍退出虎門;四、賠償商館內之損失。廣州雖以此城下之盟,得以保全,但奕山等上奏,稱英人祗圖照舊通商,於賠償煙價等問題,諱而不提,清廷將林則徐、鄧廷楨遣戍伊犁。
    英政府對於琦善與義律所訂的草約,不肯承認,以為所得賠償,不敷損失,以後英人居留的安全保證,尚無著落,將義律免職,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專使,於道光二十一年六月抵達香港;七月統率海陸軍(兵艦十艘、汽船四艘、陸軍二千五百餘名),北犯廈門。閩浙總督顏伯燾,棄廈門退守同安。八月進犯浙江,陷定海、鎮海,欽差大臣裕謙,投水自殺。英軍更溯甬江而上,佔領寧波,擾及慈谿、奉化、餘姚,清廷得報,授奕經為揚威將軍,哈良阿、胡超為參贊大臣,赴浙督師。次年正月,奕經等發動反攻,結果大敗,三月英軍轉掠長江,四月陷乍浦,五月進取吳淞、寶山,上海提督陳化成戰死,兩江總督牛鑑遁逃。英軍更溯江而上,過福山、江陰諸要隘,未遇抵抗,六月陷鎮江,七月進薄南京。清廷知無法再戰,派耆英等為全權大臣,至南京與璞鼎查議和。

--------------------------------------------------P.136--------------------------------------------------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中英修好條約,即簡稱南京條約,該約全文十三條,其要點為:

    一、中國政府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國得派領事駐該五處城邑,專理商務,並准英人攜帶家屬居住貿易。
    二、中國政府,割讓香港,聽英治理。
    三、中國政府賠償煙價六百萬元,商欠三百萬元,軍費一千二百萬元,共二千一百萬元,限四年交清。
    四、廢除公行制度,准英商自由貿易。
    五、秉公議定稅則,英商貨物自某港納稅後,即准中國商人遍運內地,所經稅關,不得再加稅課。
    六、俟後兩國往來文書,用平等款式。
    七、英軍暫駛舟山、鼓浪嶼,俟賠款全數交清,五口開市後,即將兩處駐軍撤退。

二、鴉片戰爭之延續與結果——英法聯軍之役

    依照南京條約的規定,開放廣州等五口通商,惟廣東民氣激昂,組織團練,不許英人入城。英人與兩廣總督耆英交涉,要求履行條約,耆英知粵事棘手,所以一面與英國香港總督德庇時訂結舟山不割讓與他國之約,而延廣州開放至道光二十九年;一面以年老體衰為由,運動內調。道光二十七年,清廷以徐廣縉升任兩廣總督,葉名琛升任廣東巡撫;二十九年香港總督文翰,乘兵艦入內河,逼迫實行條約,

--------------------------------------------------P.137--------------------------------------------------

徐廣縉密召諸鄉團練,在兩岸齊聲吶喊,而自乘小舟赴英艦,告以人民頑強態度的可慮,文翰見群情洶洶,恐有礙商務,暫不入城。廣縉、名琛,會疏入告,清廷認為外交勝利,封廣縉一等子爵,名琛一等男爵,風示天下。
     咸豐二年,葉名琛坐遷總督,名琛頗自負,以雪大恥、尊國體自命,對於外人的態度,非常傲慢。
    咸豐四年,美法兩國,以原訂條約有十二年變通的條文,英國雖無明文規定,但藉口最惠國條款,要求修約;三國各派代表,致書名琛,約期會商,被名琛拒絕。三國代表以交涉不得要領,離粵赴滬,往謁兩江總督怡良;怡良入告,文宗諭曰:「夷人詭譎性成,明知通商事宜,胥歸粵東辦理,輒赴各口,妄肆要求,現已諭怡良令該夷等,前赴粵東,聽候查辦,著葉名琛,仍遵前旨,設法開導,諭以堅守成約,斷不容以十二年變通之說」。三國代表,以與兩江總督交涉,亦無結果,英美兩國代表,乃北上至大沽口,清廷派崇綸,與兩國代表會議,英使提出要求十八款,其要點為派公使駐京,英人得居住內地,購置地產,開放天津,修改稅則,准鴉片進口,免除釐金,使用各式洋錢等;美方條件,大致相同;清廷認為所開各條,均屬荒謬已極。兩使以所議不協,離沽南下,報告本國政府,謂無兵力為後盾,修約勢難成功。
    咸豐六年九月初十日,有亞羅號商船,駛進粵江;巡河水師,知奸民慣借英旗以自護,遂上船搜索,拔去英旗,捕十二人而歸。船主呈報英領署巴夏禮,向葉名琛提出抗議,要求釋放所捕水手;名琛以為「亞羅」乃華商船隻,雖向香港政府註冊,領有護照,但已逾期,無再揭英旗之權,且所捕水手,皆

--------------------------------------------------P.138--------------------------------------------------

係華人,當歸中國官吏審理,其中且有海盜,覆文辨護。巴夏禮以交涉不得要領,親赴香港,與港督包冷會商,決定採取積極行動,巴夏禮致書名琛,提出四項條件:一、正式道歉;二、禮還水手;三、保證以後不再發生此等不法舉動;四、限於二十四小時答覆,逾期則作為談判決裂。名琛乃派員送還十二人於領事館,巴夏禮認為沒有按照照會上條件辦理,拒絕不受。名琛大怒,命繫十二人於獄,對於英方照會,置之不理。九月二十六日,英軍開始進攻,砲擊黃埔砲台,連陷鳳凰山、海珠砲台,十月初一日攻陷廣州,英軍進城,縱火焚燒衙署,旋即退去。廣州人民,見英軍撤退,不分皂白,將英、法、美各國商館,一概焚毀。
    英政府接到報告,議決先派特使,逼迫中國政府改訂條約,賠償損失,否則臨之以兵;同時又煽動法、美、俄諸國,共同出兵,美俄無意與中國開戰,只各派大使,要求改訂商約。惟有法帝拿破侖第三,是個野心家,就以廣西西林縣法國傳教士被殺案,中國處置不當為藉口,和英國採取一致行動,派兵東來。
    英法聯軍於十一月十二日,開始軍事行動,次日佔據海珠砲台,以大砲攻城,十四日廣州陷落,葉名琛被聯軍俘虜,被押送至印度後,死於加爾各答。聯軍既據廣州,達三年之久。
    廣州陷落,英、法、美、俄四國大使,聯合致書中國首相,請派全權代表到上海會議,清廷用大學士裕誠名義,分別照會四國使臣,表示大學士無權干涉外交,英、法、美三大使,可回廣州,和兩廣總督黃宗漢磋商;俄使可往黑龍江,和辦事大臣勘定疆界。四國使臣接到覆書,認為清廷沒有談判的誠意

--------------------------------------------------P.139--------------------------------------------------


,決定率艦北進,於是英、法、美、俄四國軍艦二十多艘,次第向天津進發。咸豐八年三月初,四國軍艦抵大沽口,清廷派戶部侍郎崇綸,內閣學士烏爾棍泰,和直督譚廷襄,往大沽議款,英、法使臣,認為他們不是欽差大臣,不足當全權之任,拒絕會議。四月初八日,聯軍突然進兵,攻陷大沽砲台,清廷迫不得已,始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全權代表,赴天津議和,五月十六日,簽訂中英條約,次日簽訂中法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其要點如下:
    一、中、英兩國互派公使駐京;
    二、英國使臣謁見中國皇帝,准用歐西各國使臣謁見皇帝之禮,兩國官吏交涉,按品級用平等禮式;
    三、中國官吏,對於教士,不得苛待禁阻,英人持有護照者,得往中國內地遊歷;
    四、增開牛莊、登州、臺灣、潮州、瓊州,五港為通商口岸,長江一帶,俟太平天國平定後,再選開三處為商埠;
    五、英人犯罪,由英領事懲辦,中英人民爭訟事件,由中國官吏與英國領事,會同審理;

    六、以前輸出入貨品,課以值百抽五之稅,現因物價下落,課稅亦宜減輕,由兩國派員另定新稅則,俟後每十年,修訂一次;
    七、賠償英國軍費、及英商損害銀各二百萬兩。

    中法天津條約重要條件,與英國相同。

--------------------------------------------------P.140--------------------------------------------------

    咸豐九年五月,英使卜魯斯,與法使布爾奔隆,率領軍艦十八艘北上,預備進京,去換天津條約的批准證書,桂良和直隸總督恆福,均遣人告以大沽正在設防,請改由北塘口登陸。英法兩使不聽,命軍艦駛入大沽,將截港的木樁鐵鍊用砲炸裂,並開砲轟擊砲台,士兵強行登陸。僧格林沁乃命砲台發砲開戰,英人狃於去年海 口的毫無守備,出其不意,軍艦被擊沉四艘,重傷六艘,士兵死者四百多人,英法兩使,祗得退回上海,等待國內增派援軍。咸豐九、十年,正是清廷和太平天國內戰最緊急的時候,英法又有賠償損失,以及條約以外的要求,文宗才有「如果該夷帶兵前來,惟有與之決戰,所有前議條約,概作罷論」的諭旨。
    咸豐十年六月,英法聯軍二萬五千餘名,抵大沽口,鑒於上次的失敗,移向北塘登岸,襲大沽砲台的後路,先陷北岸砲台,僧格林沁退守南岸砲台,因腹背受敵,無法再戰,退守通州。七月初七日,聯軍攻陷天津,清廷乃派大學士桂良與直隸總督恆福為欽差大臣,往天津和英法兩使議和。英法的要求,大致為:一、開放天津為商埠;二、賠款增為八百萬兩;三、帶兵入京換約。條件已經議妥,但到簽字的時候,他們因為桂良沒有全權代表的證書,懷疑交涉為中國緩兵之計,於是談判決裂,英法聯軍直向北京推進。英使到北京後,必須覲見中國皇帝,面遞國書;載垣提出相對的條件,如欲親遞國書,必須按照中國禮節,跪拜如儀,方可允行。巴夏禮堅持原議,並要求撤退僧格林沁的駐軍,載垣便把巴夏禮等交涉人員三十九名扣押,於是清廷下宣戰之諭,而英法聯軍,也就進攻北京了。
    八月初一日,聯軍進薄張家灣,僧格林沁軍大敗,退守北京城外;文宗原想親統六師,直抵通州,

--------------------------------------------------P.141--------------------------------------------------

以伸天討,而張撻伐。但接到諸軍敗退的消息,便不顧群臣堅守京師之請,北走熱河,特派恭親王奕訢,留守北京,主持和局。
    二十二日,聯軍進攻海甸,守軍不戰而潰;奕訢聞訊,倉皇走長辛店。英使額爾金,法使葛羅,提出通牒,要求釋放巴夏禮等十八人,釋放聯軍,限於二十九日開放安定門;王大臣如期開城,英使以巴夏禮等幽囚受辱,令英軍焚毀圓明園以為報復。九月十一日,奕訢與額爾金簽訂新約九款,是為北京條約:
    一、中國皇帝,對咸豐九年五月大沽事件,表示歉意;
    二、賠償軍費八百萬兩,規定每三個月一期,由海關提出五分之一扣繳;
    三、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
    四、華民得自由僑居或工作英國各屬地;
    五、割九龍司海岸一部份與英國。
    次日奕訢與法使葛羅簽訂中法北京條約,內容與英約略同,但無割讓土地。

--------------------------------------------------P.142--------------------------------------------------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