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在莒運動」的意義和啟示

精粹勁練的強大國軍;而我個人的精神體力,自信比之北伐、抗戰之時,猶覺強健,今後無論生死安危,只要是你們所在的地方,也就是我領袖所在的地方;最危險緊迫的時候,也就是你們的領袖最堅忍奮鬥的時候。這就是我所久已立下的不回大陸,決不離開大家,決與大家共生死,同患難,奮鬥到底的志事與決心。相信我這一「耿耿精忠之寸衷」,是大家夙所共知共信的;而這種始終如一,生死以之的精誠交感,也就正是我們必勝必成的精神保證。

三、「毋忘在莒」的歷史意義

 再說最近金、馬前線官兵,效法二千二百年前,田單在莒縣和即墨,糾合軍民,忍辱負重,犧牲奮鬥,百折不回,卒能驅逐敵人,恢復其齊國的精神,發起了「毋忘在莒」運動。本來在四十一年,我為了勉勵前線軍民,殷憂啟聖,雪恥復國,曾經以「毋忘在莒」四字,題石於金門太武山上,作為將來反攻復國勝利,使我全體戰友和人民,毋忘今日在臺、澎、金、馬的軍民,共患難、同生死的千古不磨的紀念。這在今天反攻復國前夕,由前線官兵來推動「毋忘在莒」的民族復興運動,不僅最足以顯示我們前線軍民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志節,而且也必能在軍中、在學校、在農村、在社會的每一角落、每一軍民,掀起舉國一致的心理革新,精神動員,人人走向戰鬥的新行動和新氣象,其實這亦就是我對大家所常常勉勵的「團結奮鬥,雪恥復國」八個字的意義。因此,今天我還要向大家講述這段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光榮最感人的一頁。

---------------------------------------------------P.383---------------------------------------------------

 所謂「毋忘在莒」的意義,原本有兩種記載——
 一種是齊桓公和管仲、鮑叔的故事。據劉向新序說,齊桓公以襄公之亂,出隨鮑叔奔逃於莒,反亂平,入為齊君,乃與管仲,鮑叔飲酒,桓公謂鮑叔曰:「姑為寡人祝乎」?鮑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毋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毋忘其束縛而從魯也(註一),使寧子毋忘其飯牛於車下也(註二)」!於是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與大夫皆毋忘夫子之言,齊之社稷,必不廢矣」。結果齊桓公遂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這乃是一種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的教訓。
 至於我所說的「毋忘在莒」,乃是指的齊桓公以後四百年,田單以區區莒縣與即墨之地,而一日復齊七十餘城的故事。
 據歷史記載:齊國東臨渤海,西界黃河,煮海為鹽,鑄山為銅,在戰國時代,為一「家殷人足,志氣高揚」的富強之國。當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二八四年),燕昭王乃派遣上將軍樂毅,聯合秦、魏、韓、趙四國大軍十餘萬人,長驅攻齊,結果攻陷了齊國的都城臨淄,並迫齊世子出奔於莒。
 其時楚國亦派將軍淖齒,加入了這一場戰爭,但是淖齒陽以援齊為名,而陰實和燕軍勾結,以瓜分齊國的土地。齊國賢大夫王孫賈(當時他還只有十五歲),在齊世子出奔莒城途中,被亂兵沖散,倉皇回到他自己的故里,不想他的母親大為震怒,並斥責他說:「汝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汝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汝今事王,王出走,汝不知其處,汝尚何歸」?於是王孫賈乃入市中徒跣呼號,曰:「淖齒亂齊國,願與我誅淖齒者,袒右臂」!一時市民感動相隨的,有四百多人,乃襲殺淖齒,擁

---------------------------------------------------P.384---------------------------------------------------

 立齊世子,以莒城自守。但是這時候燕軍正勢如破竹,已連陷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僅餘莒縣和即墨兩個最後據點,樂毅「併右軍前軍以圍莒,左軍後軍圍即墨」。即墨大夫,且出戰而死,城中士氣惶恐,不可終日;不得已,乃推田單為將軍,領導即墨軍民,抵抗燕、秦、韓、魏、趙五國之眾。
 大家會問,為什麼即墨軍民,會推戴田單出來領導呢?原來田單只不過是齊王的遠族,原任臨淄市掾(即今日市長的幕僚),是一名小吏;就因為他和族人撤退到安平的時候,田單以大家所乘的車輛,車軸太長,行動不便,田單乃勸族人截去車軸露出部份,用鐵籠包住車輛和軸頭。及燕軍進犯安平,齊人紛紛逃避,道路狹隘,車輛擁塞,大部份都無法出走,以致多被燕軍俘殺;而田單族人,卻獨能脫走,到達即墨。即墨士民,因為田單知兵,智勇兼備,所以就選他做領袖,來指揮全城軍民,抗拒敵兵。
 可是即墨只是「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的小城,軍民老弱不過七千人,以此而當燕軍十萬之眾的環攻,而要轉敗為勝,復齊雪恥,其勢非謀略戰、情報戰、心理戰、宣傳戰、武力戰……交互為用不可的。因此田單默察熟慮、就厘訂了一個完整的長期戰略計劃:
 第一、是採取持久消耗戰略,以時間改變戰力的劣勢。
 第二、是以心理戰、情報戰、配合謀略戰,以削弱燕軍的鬥志,並迫使燕軍自亂步驟。
 第三、是號召齊國各地志士,在敵後破壞燕軍的行動和補給,並畔燕歸齊。
 第四、是與莒城互為犄角,對包圍兩城的燕軍,形成外線作戰的優勢。
 第五、是以戰略上的攻擊和戰術上的防禦,奇正互用,準備對敵奇襲。

---------------------------------------------------P.385---------------------------------------------------

 第六、是編練士民,補充兵力,在戰局轉趨穩定以後,即行反攻,號召忠義,光復全齊。
 根據這個計劃,田單就和士卒分工,「坐則織簣,立則仗鍤,為士卒倡」;雖其妻女,亦編於行伍之間,擔任救死扶傷的工作。所以莒縣和即墨軍民,封田單都推戴信任,雖燕軍圍攻日急,而始終沒有任何一人背離田單。
 及燕昭王死,子惠王立,田單看出燕惠王在做世子的時候,就與樂毅不睦;而且樂毅雄才大略,乃為田單的腹心之患。因此田單即派人潛入燕都,散布流言,說「齊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以待其事。齊人所懼,惟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惠王聽信了這些反間,乃就改派騎劫來代替樂毅,於是樂毅即亡奔趙國。而騎劫的才智能力,遠遜樂毅,樂毅既去,田單就等於打敗了一個勁敵,而且使「燕軍將士憤惋不和」,戰略的形勢,已立即為之一變。
 就在此同時,田單又發動了一連串的心理攻勢。他要求即墨軍民,每餐必先設祭祖先於庭,飛鳥見到食物,都飛集城中爭食,城外燕軍看到,甚以為異,於是田單揚言「神來下教我,以助齊抗燕」。原來田單就是要——一以「神來下教」的心理作戰,以奪燕人之氣;一以「得道多助,破敵無疑」的心理建設,以振奮齊人的敵愾心和企圖心;而這亦就是後來田單用五彩龍文的火牛陣,以大破燕軍的伏筆。
 但是田單還怕自己即墨軍民的心防,不夠堅強,就又分遣情報人員,滲透燕軍,傳播耳語,說「齊人最懼怕燕軍捕獲俘虜,割掉鼻子,齊人看到,心膽俱寒,一定出降」。騎劫不辨真偽,就令燕軍割去

---------------------------------------------------P.386---------------------------------------------------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