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以來亞洲的形勢和我們復國建國的要道(上)

觀念,就忘記了自己立國的精神,而且事事都想依賴外人。單以外交來說、就一如日本人所譏刺我們的,始終玩的是戰國策那一套手法,今天聯這一國,明天聯那一國,聯此以制彼,聯彼以制此;本來列國並爭,都有聯絡與國的手段,不過這種聯絡,是要有其可以自立之道的聯絡,是要致人而不致於人的聯絡才成。可是清廷的外交政策,絕無自立自強的意圖,只是仰賴這一個大國,對付另外一個大國;譬如說,在日本維新造成了對我們的威脅之後,劉坤一主張聯俄,張之洞主張聯俄,許應騤也主張聯俄,李鴻章更加是以「聯俄制日」為其遠交近攻的外交主要手段。到了甲午戰後,慈禧不思奮發自強,更一意於結好俄國,根本就想把自己置於俄國的保護之下!
    於是乃有光緒二十二年特派李鴻章訪俄,訂立的中俄密約,讓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得以橫貫於中國東北地區,東北從此即成為了俄國侵略中國的根據地!

    於是乃有日俄戰爭,讓日俄公然以中國領土為其戰場,日本勢力,並由此迅速伸入東北,此後日俄雙方即於此共同角逐,也於此不斷衝突,其目的即在其各要獨佔中國。
    這就是說,當時清廷顢頇的、愚昧的聯俄制日政策,不惟未能制止日本的侵略兇燄,反而同時引進了帝俄的勢力,貽國家以無窮之戚!(第二次大戰以後,所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墨瀋未乾,俄共即已公然卵翼共匪,侵據了我們的東北,又進而攘竊了我們的整個大陸,這一段慘痛的歷史,更是大家所要世代引為鑑戒的!)
    所以,我以為要了解日本和中國同時維新與變法,結果卻一成一敗,以上各點,乃是重要的關鍵之

--------------------------------------------------P.91--------------------------------------------------

所在,而伊藤博文和李鴻章外交政策與手段之高下,亦由此判然以分了。

參、歷史的印證——戊戌政變的回顧

    以上所說的,是中日兩國自十九世紀以來,有幸有不幸的原因與癥結之所在,現在還不妨再帶說一段康梁變法——亦即戊戌政變失敗的教訓。
    先是一般有識之士,懍於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一連串的失敗和恥辱,而且大家又都眼睜的看到了日本這個島國,已經由於維新,而日趨富強,且其勢於我日偪,因此他們確認中國如不及時奮發自強,必至沒落到無法自存的地步。李鴻章就說過:「前者英法各國,以日本為外府,肆意誅求,日本君臣發憤為雄……去年英人虛聲恫喝,以兵臨之,然英人所恃為攻戰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長,用是凝然不動,而英人固無如之何也。日本以海外區區小國,尚能及時改轍,然我中國深維窮極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變計矣」。甚至清廷的恭親王奕訴,也大聲疾呼:「夫天下之恥,莫恥於不若人;日本蕞爾小國,尚知發憤為雄,獨中國狃於因循積習,不思振作,恥孰甚焉」?及清廷既敗於甲午中日之役,國勢凌夷,更日甚一日,於是康有為和梁啟超輩,遂出而公然倡言變法維新。
    康有為在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原已上書清廷,痛陳列國並爭,非改革不能立國的道理;光緒看了以後,極為動容;但是此時西太后雖說已還政光緒,她卻仍然保有三品以上官吏用舍黜陟的大權,所以光緒雖重用漢人,切望銳意改革,卻事不副志,徒喚奈何!一直到光緒二十三年,德國強佔膠州

--------------------------------------------------P.92--------------------------------------------------

灣之際,康有為再度公車上書,力主「下發憤之詔,先罪己以勵人心,次明恥以激士氣,盡革舊俗,一意維新」,並且要求光緒「採法俄日以定國是,大集群才而謀變政」。惟以康有為當時位不過一工部主事,依例非四品以上官吏,不得覲見,所以一直拖到光緒二十四年四月,才正式得到光緒的召見,並即受命變法,當時一般守舊派大臣都說「祖宗之法不可變」!光緒卻反駁他們「今祖宗之地不保,何有於法」?且表示「朕不為亡國之君,若不予我權,寧遜位而已」。慈禧西太后,於是不得不答應「由他去辦,等辦不出模樣再說」。隨後光緒最親近的師傅大學士翁同龢,贊成變法自強最力者,即解「開缺回籍」「交地方官管束」;同時並派榮祿節制北洋三軍(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衛軍,袁世凱的新建陸軍),直接控制軍權。並準備於陰曆九月,由慈禧西太后帶同光緒至天津閱兵,打算乘機廢棄光緒;光緒知道這個陰謀以後,乃即以衣帶詔給康有為,謂「朕位幾不保,速設法籌救」。其時譚嗣同卻認為「袁世凱久使朝鮮,講中外之故,力主變法」,可能為皇帝之助,於是乃請光緒恩遇袁氏以為應援;八月初一日,光緒召見袁世凱,並破格擢升其為兵部侍郎銜。可能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曾任湖北巡撫,與袁有世誼關係,因此譚嗣同乃敢深夜訪袁,問他知不知道閱兵廢帝的陰謀,並以光緒的密詔給袁世凱看,袁世凱此時居然慷慨陳詞,謂「僕與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救護之責,非獨足下,若有所教,僕固願聞也」。譚嗣同至此,就請他保護光緒,「復大權,清君側,肅宮廷」;袁世凱也就答應他說「若皇上在僕營,則誅榮祿如殺一狗耳」。譚因問袁「你和榮祿關係很密切,他待你一向很厚,你又如何處理他呢」?袁世凱笑而不答。隨後袁的參謀,則悄悄的與譚嗣同說:「榮祿對慰亭公(世凱)並非推心置腹,

--------------------------------------------------P.93--------------------------------------------------

而且滿人忌刻漢人甚深,榮祿之於袁氏不過籠絡而已」。接著袁就表示立刻回天津策劃,所以譚嗣同非常放心,以接洽經過,入告光緒。豈知袁世凱第二天乃就馳天津向榮祿告密,於是翌日慈禧立刻幽禁了光緒於中南海的瀛台,並且下令拘捕變法各臣,停止新政。
    本來在這以前,光緒召見袁世凱的時候,即已密詔康有為到上海辦報,政變當日,康有為業已乘坐英國商船重慶號南下,榮祿得到消息,即派軍艦追捕,追之不及,復通知上海方面攔截。上海英國總領事,因為同情中國變法,所以派人乘小船於吳淞口外三十海里處,截住重慶號,以密旨示康有為,密旨上說「康有為進紅丸弒大行皇帝,著即行就地正法」。康有為大驚,準備投海,英人說:「這是不確實的事,我們給你設法」。因邀康有為上船,轉搭在邊的英國瑟理瑞號商輪赴港。此時,梁啟超亦已由日本人駐北京使館保護從塘沽乘坐日本軍艦,東渡日本。惟譚嗣同等「六君子」不肯出京,當時日本人勸譚嗣同出走,譚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建國未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至是六君子解捕就義,康梁亡命,光緒幽辱,戊戌一百零三日之維新變法,遂被袁世凱破壞無餘!
    自然歷史的發展,不一定是循環重複的,但有時卻又仍然有其車塵馬跡可尋。即如現在奸匪毛賊與劉少奇的奪權鬥爭,不就是和慈禧與光緒奪權鬥爭的情形一樣,且又於今為烈麼?

    ——戊戌政變,慈禧禁閉光緒於中南海;今天毛賊亦復禁閉劉少奇於中南海!
    ——慈禧之禁閉光緒,是為的奪權;毛賊之禁閉劉少奇,也是為的奪權!

--------------------------------------------------P.94--------------------------------------------------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