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以來亞洲的形勢和我們復國建國的要道(上)

    一、將全國二百六十三藩,全部撤廢,改設為七十二縣,使地方封建勢力連根拔除。
    二、頒布憲法,實施了內閣政治,政黨政治,並改革文官制度,制訂法律,樹立了健全的憲政。
    三、改革學制,設置了新式的大、中、小學,提倡科學,獎進人才。
    四、依據立國的條件和需要,仿效歐洲軍制,實施全國征兵,建立了新制的軍隊。
    五、發展實業,以全國的人力、財力、物力,創造現代化的造船工業,兵工工業,化工工業,冶金工業……,並興辦鐵路、電線,和海運事業。
    以上不過為日本新政之犖犖大者,但是僅只這些,就已經可以看出,日本的維新運動,一開始就是根據科學,從根做起——對於政治、議會、財政、經濟、軍事、教育……乃至預算、收支、會計、監察、以及公司組織等,皆模仿了一套西方制度,嚴格實施,是真正迎頭趕上的,所以在三十年之內,他就得到了顯著的成效。
    大家可以思索一下,日本維新之所以成功,中國變法之所以失敗,實在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第一就是日本民族整體純一。明治維新初期,政治上儘管有新舊不同的意見,也有攘夷派和開國派的爭執,但那只是對於自強維新的見解不同,手段不同而已;其目的在於求國家的復興富強,則並無二致。因此新派既不懷疑舊派,舊派亦並不嫉忌新派,尤其是他們沒有民族的畛域,用能誠心公道,共赴國家之急。戴季陶先生就認為日本維新成功的原因,可以歸結到在歷史上「民族統一的發展能力,已經確實具備」,他說「民族的統一思想,統一信仰,和統一力量,這就是日本維新成功的最大因素」。

--------------------------------------------------P.87--------------------------------------------------

    而當時中國的情形又如何呢?當時滿漢的民族界限十分嚴格,滿人認漢人為「非我族類」之奴隸,排擠之,嫉忌之,奴視之,無所不至!在那個時候,滿人奏報皇室的公文,自稱奴才,漢人自稱為臣,但是在滿人眼裏,漢人乃正是他們的奴才。當時惟有光緒特別重視漢人,而漢人亦樂為之用,但光緒受制於慈禧,形同傀儡,雖其有重用漢人變法自強之心,而卻無自主施政之權;並不如日本明治,於推倒幕府之後,親政用賢,無人掣肘者可比。 總理曾經說過「當滿清政府末年,他們知道自己不能有為,恐怕天下失到漢人手裏,所以他們主張『寧贈朋友,不與家奴』,把中國的領土主權,都送給許多外國人」。實在說,滿人真是不願意政權因變法維新而落入漢人之手的,徐桐就明白表示:「寧可亡國,不可變法」。當時並到處流言:「變法者,漢人之利,滿人之害」。說光緒「破壞中國禮法,使滿人之權勢處於危險地位」。在這樣的情勢之下,滿人自然嫉視漢人,特別是排斥漢族的人才。以致李鴻章主張擴大辦理洋務,立即被指目為漢奸;郭嵩燾提倡步武歐西富強之道,就說他「有二心於英國」。其實李章的才識與伊藤博文,雖各有所長,而且很多地方並不在伊藤博文之下,但以當時所處政治環境與國際地緣形勢,大不相同,尤其「北京朝廷之對彼,不但不加信任,且常以猜疑之眼光待之」(日本德富蘇峰評李鴻章語)。所以卒之伊藤博文幸,而李鴻章不幸;日本維新事業有成,而中國變法事業失敗,此亦為其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是日本維新自強,自始政治、經濟、財政、軍事、交通以及科學發展等即有通盤整套的計劃,腳踏實地,貫徹始終的來做。明治維新之始,就舉國上下,一心併力,對內則依據立國之精神與民族之

--------------------------------------------------P.88--------------------------------------------------

傳統,以立憲、舉才、建軍、廢階級、興實業、辦學校,同時而並舉之;對外則保持「東方精神,西方技術」之原則,派遣留學生,學習實用科學,徹底放棄舊式土法,整個吸收工業生產技術,且與列強通聘修好,相互通商,減少外來壓力,復以交涉為手段,以民心為後盾,歷經無數次之困難談判,在三十年以內,就全部解除了美、意、英、俄、丹麥、荷蘭、瑞士……十餘國之不平等條約,成為自由平等的獨立國家。這就是他學習徹底、維新亦徹底的精神所造成的業績。
    反過來看,當時我們中國方面,所倡導的維新格致之道,卻無一而非因陋就簡,看來像是改革,實際則是半新半舊、不新不舊的一種皮毛的改革,根本沒有通盤的計劃,也沒有一定的目標;不但沒有科學的知識,也不認識政治、經濟、教育、軍事與外交要和時代配合同時進步的常識。本來曾國藩和李鴻章是當時新政的中心人物,但是「文正(曾國藩)所定天下大計,僅及於政,而不計及教;文忠(李鴻章)步趨文正,更不知有所謂教者」。改革政治而不以改革教育為根本,這就是沒有現代知識的明證,所以有人批評李鴻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當然,曾國藩、李鴻章在當時有新政的抱負和眼光,已屬難能可貴,但他們誰都沒有全盤改革的實權,更何況一切事業,他們都不知注重制度,因之公私不分;甚至李鴻章後來興辦招商局及漢冶萍等廠礦實業,以官督商辦之名,成為其不公不私的組織,對於建設計劃,皆無通盤籌計之可言。所以他們營營數十年,終於不能不深歎「洋務最難措手,終無辦法」!其失敗蓋自亦在意料之中。
    再說中國維新變法的重大缺失,乃在於沒有認識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之重要,不僅沒有人能如

--------------------------------------------------P.89--------------------------------------------------

俄國大彼得那樣,以帝王之尊,化裝為工人到英國去學造船,學機械;也很少有人如日本學者一樣,對西方科學的技術和方法,日以繼夜的悉心研究,一意摹仿。中國人對他中國自己古代的科學成就,固不重視,甚至還鄙視西方科學,說「聖朝崇本德,奇技絀重洋」;說「天文算學,為益甚微」;說「文儒近臣,不當崇尚技能,師法夷裔」。結果,我們即不得不被譏、被侮為「頑固愚昧之一老大守舊的帝國」。所以日本維新則日強,中國變法則日削,而且落後如故,變亂如故。
    第三就是日本的維新自強,雖事事以歐洲為師,也可以說就是以敵為師,但是日本始終堅持自立求新的精神,並不依賴外援。(雖然,日本在第二次大戰期間,和德國、意大利結成「軸心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得到德國的幫助不少,但在物質方面,並沒有依賴德國。惟日本戰後復興,所以如此之速,要仍得力於德國戰時科學技術援助者為多。當然,日本得力於中國共匪在大陸叛亂,與美國的全力支持和庇蔭,以及韓戰、越戰、相繼發生的關係,才得以全面繁榮起來,也是事實。)大家知道,日本自始就想侵略中國大陸,同時也是以俄國為其假想敵的;明白的說,日本的「攘夷」思想,除侵略中韓以外,主要就在對付北方俄國的壓迫,這就是後來日本國防政策北進路線的由來。所以日本人自己都公開的說:「世界各國,惟有俄國是頂可怕的,是頂能夠妨害日本在大陸發展的」;可知日俄戰爭的爆發,絕非偶然。而且伊藤博文、陸奧宗光他們的外交政策,即使是在明治三十五年和英國訂立了對俄國的攻守同盟條約以後,也始終是以日本自己的國力對俄獨立作戰,不依賴英國為構想的。
    但是清廷則毫無獨立自主的精神和意識。學習外國的技術,就丟棄了自己傳統的優點;接受外國的

--------------------------------------------------P.90--------------------------------------------------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