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以來亞洲的形勢和我們復國建國的要道(上)

們最大病根之所在。
    在近代史中,日本的伊藤博文,曾經有一段話「評論中國清廷政情」說:
    「明治十九、二十年之際(約為前清光緒十二、三年),因中日在高麗駐兵衝突,其武人的領袖黑田清隆,一方面憤日兵在漢城的被清兵所迫而退,一方面以為中國自中法為越南戰爭失敗割土以後(光緒十年),將勵精圖治,就主張先發制人,對中國宣戰」。
    那時首相伊藤對中國的評議,實值得我們回憶,伊藤說:
    「我國現當無事之時,每年國庫尚短一千萬元左右,若遽與中國朝鮮交戰,款更不敷,此時萬難冒昧。至云三年後中國必強,此事直可不必慮。中國以時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為變更,則言官肆口參之。雖此時外面於水陸各軍俱似整頓,以我看來,皆是空言。緣現當法事(中法戰爭)甫定之後,似乎奮發有為,殊不知一二年後,則又因循苟安,誠如西洋人形容中國所說,又睡覺矣。倘此時我與之戰,是催其速強也。諸君不看中國自俄之役(光緒六年伊犁問題)始設電線,自法之役,始設海軍,若平靜一二年,言官必多參更變之事,謀國者又不敢舉行矣。即中國執權大官,腹中經濟,只有前數千年之書,據為治國典要。此時只宜與之和好,我國速節冗費,多建鐵路,趕造海軍;今年我國鈔票,已與銀錢一樣通行,三五年後,我國官商皆可充裕,彼時看中國情形再行辦理。至黑田云:我國非開闢新地,實難自強,亦係確論,惟現時則不可妄動」。
    又有一位英國學者陶納,曾經於民國二十年二十一年,先後來華考察,他在一篇「中國的政治」與

--------------------------------------------------P.75--------------------------------------------------

「中國的教育」中,亦曾經率直地說:
    「中國的文官,知道西洋的政治學說,較多於西洋實際行政,而知道西洋又多於中國。一個外國旅行者,在中國最感奇異的是他所認識的中國人,最不知道的國家,就是他們自己的中國。學政治的知道海牙法庭及美國大理院如何行使職權,比知道中國城市村莊如何辦理地方公事還清楚;學經濟的知道西方的工業資本界及機械農業,比知道門前手工業及郊外農夫的農業還要多」。
    又說:
    「好像中國近代政治的改革,僅限於上層的政府;至於下層,舊的惡習完全保存,此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惡習」。
    又說:
    「中國人相信紙上寫了字就是作了一件事,已成牢不可破的習慣;結果中國的政治以發表宣言為始。在西洋人們有時只講辦法不講目的,中國人則只講目的不講辦法。中國人會議了又會議,起草了計劃以後,還得草擬計劃,報告以後,還得報告,紙張堆積如山,但全無辦事的力量和機械。好像一個機器出了毛病,大家不去修理,反坐下寫一篇機器出毛病論;並通過一個議案,要機器明天行走,這就是中國文學政治」。
    由以上幾段客觀的觀察和議論,就可以找出我們現代知識階級和教育界的病根:
    第一、是專務空言。所謂空言為的是好高,也為的是塞責,要能認真去做,言顧行,行顧言,才是

--------------------------------------------------P.76--------------------------------------------------

實踐。所以說「以後不必望天,應該看看自己腳下的地」;然而,我們卻是空言的多,腳踏實地去篤實踐履的少。
    第二、是因循苟且。一時受過刺激,似乎奮發有為,但待其事稍定,則又因循敷衍,又睡覺矣。即大敵當前,只要敵人一時不動,則以為莫予毒也;敵人一有內訌,則尤其欣欣然,以為敵人血肉潰爛,不亡何待?卻不知自己去尋找出一條真實奮發、制敵死命的路子。
    第三、是保守落伍。誠如伊藤所云:「中國執權者,腹中經濟,只有前數千年之書,據為治國典要」。一切墨守成規,了不知向前推進。而現在我們幹部的腹中經濟,就尤其是既無一本線裝書,好據為治國典要,所學的外國皮毛,也並不知分寸,不知深入,不知結合中國的實際環境去創造一個適合中國需要的組織與制度,而只知抄襲外國,以為時髦。這種抄襲的時髦,實在也就正是一種保守落伍的劣根性。
    第四、是牽制掣肘。伊藤博文說的:「至云三年後中國必強,此事直可不必慮」,何以不必慮呢?因為中國「稍為變更,則言官肆口參之」;「若平靜一二年,言官必多參更變之事,謀國者又不敢舉行矣」。我們的民意代表同志,在播遷來臺的起初幾年,也確實很少「參更變之事」,但事稍定,大家也就跟著的要爭盡言責了。本來言官盡言,這是好事,但言官如不從大體處著想,不以國家民族的長計遠圖為務,不責當事者以長計遠圖,而只唯斤斤於某事於某法無據,某事與某法相戾,只一意於爭權,而根本昧於協力,則「謀國者又不敢舉行矣」!此豈民意之所望?又豈良知之所許?我可以說,此種牽制

--------------------------------------------------P.77--------------------------------------------------

掣肘的根性不除,則國家復興,絕對無望?
    第五、是打圈旋磨。大家做任何一件事,都不肯毅然決然負起責任來做,而做也很難期其徹底,所以陶納譏刺我們「中國人會議了又會議,起草了計劃以後,還得起草計劃,報告以後還是報告」,他無以名之,名之為「中國的文學政治」。實在就以往我們黨與政各方面的會議來說,也都是千篇一律照樣有報告,有提案,有政綱政策,有審查檢討,有決議宣言,但是照樣朗讀一遍,發言一番,還要字斟句酌,修了又修,改了又改,這樣議案是確定下來了,會議到最後也「圓滿」完成了,而其中有很多議案,可也就跟著束之高閣,尤其是複雜不易解決的問題為然。過了一個時期之後,如有人問他前次決議和命令如何解決?其實行和解決程度如何?則支吾其詞,不敢肯定作答。其實大家從不注意這些,所以到頭來就一無著落,一定要等到下一次再開會,想起找幾個什麼議題好的時候,才可能被從「高閣」的檔案裏,找出來做個參考,再改頭換面的「錫以嘉名」,重新作為一個中心議題提了出來。像這樣的會議,這樣的議題,對我們的黨,對我們的革命,對我們的國家,對我們的人民,會產生什麼益處呢?會議如此,其他一切,亦無不可以作如是觀。我們各級黨、政、軍人員,尤其是各級幹部,這樣只知做官,而不知做事的習性,還能望其革命成功麼?你說這可悲不可悲呢?
    伊藤博文形容中國人又睡覺矣, 總理更時常責備黨的同志,說大家的「腦筋都在睡覺」,現在試看一般同志,是不是腦筋還在睡覺?不然何至既不知其恥辱之切,也不知其病根之深呢?就是有一些好

--------------------------------------------------P.78--------------------------------------------------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