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道理

內容來源:卷十六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二十八年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在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講——

要旨
        一、行的哲學為唯一的人生哲學。
        二、過去所行不發生效果的原因,由於未認清力行的真諦,因而沒有信心,沒有耐心和決心。
        三、「行」的本義是什麼?行就是人生。——要效法天行健自強不息。
        四、行與動的區別——動並不就是行,動是臨時的、偶然的、他發的。行是經常的、必然的、自發的。——動有善有惡,行則無不善。——行是繼續不斷的,動是隨作隨止的。
        五、真正的「行」是天地間自然之理,是人生本然的天性,有目的、有軌道、有系統。
        六、行的哲學無分於動靜,行是恆久的,不輟的,宇宙皆為行之範圍。
        七、「行」為「性」之表,與生俱來——人之生也為行而生,我們亦要為「生」而行。
        八、行的目的,在增進人類生活、群眾生命、民族生存、國民生計。
  九、「力行」就是革命。
  十、革命的動機在救人,革命的本務在行仁。
  十一、行的要素是「智仁勇」——行的精神就是真純專一,貫徹到底,處危若安,履險如夷,這就是革命的精神。
  十二、行的原動力是「誠」,行的表現在創造、在進取、在建設、在完成三民主義的革命。——行的極致就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十三、要應用科學的方法,注重「行」的四大要件:

--------------------------------------------------P.142--------------------------------------------------

            (1)必須有起點。——要找到著手之點,登高自卑,行遠自邇,不可越級開始,要從基層做起。
            (2)必須有順序。——定計劃,定步驟,認清時間環境與事件內容,在事先確實準備。
            (3)必須有目的。——朝著正大光明的目標與確定的目的做去,不達不止。
            (4)必須是經常的。——革命力行只是平平實實的行為,用不著別出心裁的方法,與投機取巧的企圖。
        十四、革命成功必須要有做無名英雄的志氣,冒險犯難,視作平常,茹苦含辛,行所無事,尤其要不間斷,不中輟,立志有恆。
        十五、篤信 總理行易知難的學說,從力行中去求得真知。——「能知必能行」與「不行不能知」的意義,唯有篤行纔是力行,唯能力行纔無所謂難事。
        十六、祗要我們立定決心,抱著熱誠,照著我們信仰去力行,則抗戰必勝,建國必成,亦必容易達到我們革命的使命!
本文
    我在民國二十一年有一篇「自述研究革命哲學經過階段」的講演,其中有兩段重要的話:(一)是說明致知在於力行,我說:「宇宙間除物質以外還有精神,承認精神的存在,便承認心意的存在,有心意便有良知,不過有了良知要能致,如何致良知,即是行,即所謂實現良知,如此所謂良知,纔不致於落空,纔不會流於空疏的唯心論者和機械的唯物論者。」(二)說明行的哲學與革命關係的重要,我說:「古今來宇宙之間,只有一個行字纔能創造一切,所以我們的哲學,唯認知難行易為唯一的人生哲學,簡言之,唯認行的哲學,為唯一的人生哲學。所以我們要完成國民革命,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只有實行 總理知難行易的學說。」

--------------------------------------------------P.143--------------------------------------------------

自從我提出「行的哲學」這一個名詞以來,自從我提倡力行為革命者必循的途徑以來,我們同志中間確實已受到多少影響,我們力行的精神提高了,不論在部隊裏,在學校裏,在政治方面和社會方面,都漸漸改變了從前沈滯不進的狀態,打破了徬徨煩悶的心理,大家一齊起來去力行,這本來是我提倡「行的哲學」的本意。可是我留心觀察我們「行」的結果,實在不能使人滿意,大概說起來,不外有幾種現象,一種是祗是行而沒有認清楚我們為什麼要行以及我們怎樣的去行,結果成為古人所說的「冥行」;另一種是進行非常勇銳,開始非常積極,但是受不起挫折,經不起困難,遇到不通的時候,不是說環境太壞,就是怪他人不好,於是激昂一些的便與人鬧意見生磨擦,和平一些的便因此灰心,結果弄到本題拋荒而生出無謂的枝節,不然就根本沮喪,流於消極,成為其進銳者其退速。更有一種則是看見人家動起來了,以為我們唯有以動制動,跟著也動起來,專為應付一時的方便,而忘卻我們本來的立場和目的,我考究這種種現象之所由發生,不能不說是我們同志沒有認識力行的真諦,沒有認清什麼是「行」的意義和性質。因而沒有決心沒有信心,更沒有耐心的緣故。
    照我個人從實際經驗中所得,我以為我們第一步要分清楚「行」和「動」的區別。我們中國的文字因為是單音字,所以一切名詞多半是兩個字連起來,譬如現在我們常常說的「行動」一個名詞,實際這祗是「行」字,這個「行」字所包含的意義,要比普通所說的「動」廣博得多,我們簡直可以說「行」就是「人生」。通常往往將「行動」二字和「思維」相對立,或是和「言論」相對立,其實廣義的講,所謂「思維」和「言論」,祗是「行」的過程,原是包括在「行」的範圍以內,而並不是列於「行」以

--------------------------------------------------P.144--------------------------------------------------

外的。人生自少至老,在宇宙中間,沒有一天可脫離「行」的範圍,可以說人是在「行」的中間成長,
由「行」的中間而充實了人格,而提高了人格,一切聖賢英傑,革命志士,因為能有目的有決心的去行,所以能達到他們的志願,完成最高尚的人格。我們要認識「行」的真諦,最好從易經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句話上去體察。因為宇宙間最顯著的現象,亦即是宇宙萬象所由構成的就無過於天體之運行,易經上的注文說:「天行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非至健者不能,君子法之,以自強不息」,這裏所謂健,就是歷久不磨,經常不變的意思,最剛強也最持久,而且是最貫徹圓滿,吾人取法於天體的運行,就自然奮發興起,黽勉不輟,明白了人生在宇宙間的地位和價值,而行乎其所不得不行,這樣就必然做到至誠專一,態度極自然,而步驟極堅定的地步,一天天的向前進取,這就是中庸所說的「至誠無息,不息則久」,宇宙人類所以能永遠生存,能不斷進步,全賴有此。
    因此我們可以明白,「行」與「動」是不同的。「動」並不就是「行」,而「行」則可包括某種的「動」在內。行是經常的,動是臨時的;行是必然的,動是偶然的;行是自發的,動則多半是他發的;行是應乎天理順乎人情的,動是激於外力偶然突發的。所以就本體言「行」較之於「動」更自然,更平易,就其結果和價值來說:動有善有惡,而行則無不善。行是繼續不斷的,動是隨作隨止的,拿一個譬喻來說:「行」譬如川流不息的現象,孔子所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最足以闡明力行不輟的意義,「動」則好比以石激水,將石子投下去了,水就激動起來,擊得猛烈的時候,水勢跳躍,「可使過顙」,其勢是很洶湧的,可是過一下子,這種他力因抵力而消失了,就可以停止下來,所以動是臨時的

--------------------------------------------------P.145--------------------------------------------------


,正因為動是他發的。我們固不能說所有的「動」都是壞的,但至少可以說「動」的價值沒有像「行」的價值來得大,或者可以說「動」是低級的,而「行」纔是高級的,我們通常說的「衝動」是一種本能的反射,所謂「盲動」「亂動」乃至於「暴動」都不外是由於外來的激刺,或他力的「發動」而起,唯其不是自發的,所以沒有軌道,沒有自覺基礎,沒有一定的方向和目的,祇是動一下子,也不問他的結果如何,這樣的動作,動的時候也未始不活躍,動的力量也未始不浩大,可是因為沒有理性作基礎,不是出於自發和自覺,因而動盪一番以後,便靜止下來,或是歸於消沉和寂滅,好像一口鐘一樣,要待人去敲,纔會振動,纔會鳴響,不去敲了,就靜寂了。這決不是我們革命哲學所要求的力行。因為這樣的動,是沒有經久效果的,是不能推動人生的。
    我們所說的「行」,和一般所謂「動起來」的「動」是斷斷乎不可混淆的。上面已經說過,所謂行,祗是天地間自然之理。是人生本然的天性,也就是我所說的「實行良知」。雖然一般用語上有所謂「暴行」和「妄行」,但這是指行為的結果而言。這種行為,就因為沒有把握住「行」的真意義,祗是發於人欲的衝動或邪說的煽動,所以祗能認為是一種「動」,而不是我們所說的「行」。凡是真正的行,他必然是有目的、有軌道、有步調、有系統,而且有「反之於心而安」的自覺,它必然是正軌的經常的,是周而復始繼續不輟的。拿地球旋轉來說,我們認真的說,就不能說地球是在那裏動,地球的且旋且繞,最能表達出這種現象的,實在是我們古時習語之所謂「運行」。所以我們廣義一些來說明行的本體:他總是有正軌有行程的,在人類的全生活中,凡是生存、成長、發展,以及某階段間的銜接,後一段

--------------------------------------------------P.146--------------------------------------------------

與前一段之間的準備與補充,無不是行。我們經常生活的寢息食作,都可以包括於行的範圍以內。行的意義,是不分動靜的,整個的,行程中間工作是行,游息也是行,作事是行,修養也是「行」,「動」與「靜」在字面上是對立的,現時流行的所謂「動」幾乎絕對否定了「靜」,因之,就不承認所謂安定的重要,現在就真理來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可見靜的作用,也是有積極意義的。我們所說的行的哲學,就無分於動靜。在跡象上看,雖然是有動有靜,但在整個進程中,向外表現發展的時候,固然是行,生機潛蘊成長的時候也是行。祗要是合乎天理,順乎正軌,動亦是行,靜亦是行,宇宙與人生,無時而不在行進之中,我們為改善人生而力行,應該認識行是經常的
和恆久的,力行中每一階段,或著或隱,無一不在行,亦無一刻是真正休止而不行,亦可以說宇宙皆為「行」的範圍。「行」與「動」應當分別清楚,行是循著軌道目的和方向,繼續不斷,川流不息地,無時無刻,不在他進程之中向前行進的。
    說到這裏,我再將行的本義與人生的關係說一說,古人說:「性與生俱來」,我以為「行」為性之表,所以「行」亦與生俱來,人生在孩提時,一出世就能啼笑飲食,稍為長大了,就知道視聽言行,等到長成以後無分智愚,總是求生存、求進步、求發展,換一句話說,就是求合乎人生的需要,這種種都是「行」的表現,亦就是與行俱來的良知良能。而且我以為人生本性,並不是好逸惡勞的,我們毋寧說勞動與工作乃是人類的天性。我們如果把一個手足活潑的人閑置了起來,不許他行動,不給他一點事做,這個人必定會感覺到十分痛苦。又如工作中所得到的滿足和安慰,助人成就一件事業時的愉快,這也

--------------------------------------------------P.147--------------------------------------------------

是稍有知識的人所一般具有的。我國沿海一帶的土諺對於農夫工人的勞作,都叫做作生活,「你今天做了生活沒有?」就是問你作了工沒有?我們人生除非是一無能力,有能力就必然要求表現,而且要在利他方面去表現。替別人盡了力,就是小孩子也覺得滿懷得意,即使沒有人誇讚,他自身也覺得非常安樂,由此種種可以證明,人之生也,是為「行」而生,那麼,我們的「行」,也應當為生而「行」,我們生而有良知良能,一般人自幼到老,孜孜矻矻,小一些說無非滿足自己生存的慾望,充實自身生活的內容,推而廣之,就是要為家族、為鄉里、為社會、為國家、為全人類有所表現或貢獻。因之,我們可以明瞭所謂「生」就是為人類生活,群眾生命,民族生存,國民生計而「生」。所謂「行」也應當為人類生活,群眾生命,民族生存,國民生計而「行」。人和禽獸的不同,就在於此。古人說:「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所謂「懿德」就是自立和立人,這是生民從天性上就具備了仁愛的德行,所以我說「行」是與生俱來的。
    明瞭了行的本義以後,我們要探究行的精神和行的極致。同樣是人生,為什麼有的成就了救人救世的志願而造成了萬世崇拜的德行,有的不免為低級慾望所驅使而造成了害人害己的敗德亂行,這就是由於教育與環境不同的緣故。古人說的「物慾」,就是只求佔有而不重創造,只求享受而不求貢獻,拿總理訓誡的話來說:就是「以奪取為目的而不以服務為目的」,這種敗德亂行,是人群進化的障礙,是我們革命同志所應該竭力避免而且努力掃除的,須知革命的動機是救人,就是利他而不是利己。革命的本務,是「行仁」,就是愛人,而不是害人。我們以革命與「力行」為天下倡,就是要造成普遍的風氣

--------------------------------------------------P.148--------------------------------------------------

,恢復人類的本性,亦就是要恢復我們民族固有仁愛的德性。我們不問自身的資性如何,和過去教育環境如何,以及所受不良習染的深淺如何,大家都要當下覺悟,知道行的本能是與生俱來的,聖賢豪傑救人救世的義行,祗是日用常行的擴大,我們也是天地父母所孕育的一個人,祗患不行,決不患其不成,我們要遵循智仁勇三達德來實行我們人生的本務。就是 總理所說的「聰明才力愈大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千萬人之務,聰明才力略小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十百人之務,至於無聰明才力者,亦當盡一己之能力以服一人之務」,所以不論上智的安而行之,不論是中人的利而行之,不論是資性稍次的勉強而行之,祗要我們由力行而增進我們利他的本能,祗要我們真純專一永不退轉,那就必能達到我們人生「行」的目的,而且這種行,是必容易成功的。我們更要知道所謂「行易」並不是不勞而獲,無為而治的意思,亦決不是一帆風順,毫無阻礙的,橫在我們人生途中的,正有很多的危險和無數荊棘與障礙。我們力行革命,是有許多地方必要冒險的,而且要決心犧牲的,但是古今來鑿山治水的巨大工程,騰空鑽地的偉大發明,旋乾轉坤濟弱扶傾的革命工作都是我們人類力行所成就,所以問題完全在我們有沒有貫徹始終的決心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如果有此種精神,那末,無論遇到什麼危險,就能「處危若安」「履險如夷」。凡是常人所視為困難危險的事,真正的革命黨員,就以為是平常之事,這就因為他有「行」的精神,這個「行」的精神,就是革命的精神。只要是他分內之事,只要是他主義信仰和職責所在,就是到了顛沛流離,乃至赴湯蹈火的時候,亦能泰然自如,無所謂難,更無所謂畏,這樣的去行,還有什麼不容易呢?因之,我們「行」的出發點,祗要是發乎天性,出乎至誠,是利他而不是利己,是救人而不是害人,

--------------------------------------------------P.149--------------------------------------------------


那末所謂「誠者物之始終」,開始的時候,就已伏育最後成功的因素,循此而行,前進不輟,就不見有什麼難行之事,亦決沒有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我們行事,只要以至誠去力行,就必能篤行實行,唯有篤行實行,纔能算是行,這樣的行,纔能事事精益求精,實事求是,且必終始專一,貫徹到底,就決不會有粉飾張皇,苟且敷衍的習氣,這樣的力行,纔能不畏難,唯有不畏難的去行,就覺得「行易」,所以只有力行,才是「易行」,不然,好逸惡勞,畏難卻顧,不肯動手,那就無事不難了,所以古人說,天下無難事,天下無易事,就是這個道理,我所說的「平時即戰時,戰時即平時」,亦就是這個道理。其
次要研究我們的目的是什麼?這我可簡單總括的答覆一個「仁」字。我們所行的就是在行「仁」。仁是本乎大公,出乎至誠,所以知之出乎誠者必智,行之出乎誠者必勇,智者之知必知仁,勇者之行必行仁。而且其行必篤,其知必致,其知其行,斷無不成,古人所謂「誠者成也」,又謂「不誠無物」就是此意。如果人生沒有誠,則智仁勇三達德,也無從發生,無從表現,沒有智仁勇達德之力,來實行三民主義,那麼主義也必不能完成,所以我們要發揚三民主義的光輝,亦必要有出乎至誠的國民革命的行動,然後才能實現。誠是從什麼地方發出來的呢?簡單說:「能公必能誠」,我們國民革命的宗旨,就是要打破個人利己主義,而要救最痛苦的人民,最危急的國家,就是以利他為目的。所以我們今日要完成主義,要盡人類一分子的責任,求得人生最完滿的境界,我們的所作所行,皆要本乎至誠,如此,我們所貢獻的勞力,所貢獻的智慧,乃能創造、能進取、能建設、能有意義,乃能抱定天下為公的民生哲學,確定了思想,認清了方向,就我們的本性,發揮我們的良知良能,決心力行,坦白勇敢一往無前充其行

--------------------------------------------------P.150--------------------------------------------------

之極致,就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亦是甘之如飴,無所畏懼,古人所謂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這是我們力行的主義,這樣力行,就是革命,亦唯有真正革命的行為,方能表現力行的意義。這就是我們革命者為實行三民主義救國救世惟一的精神!總之「誠」是行的原動力,有了誠,就只知有公,不知有私;有了誠,就只是一心不亂的去行仁,不知道有什麼艱難和危險,很平易的做去,做到成功為止。總理「知難行易」的學說在革命運動的意義,亦就在於此。
    以上大概說明了行的本義與內容。我們的職務地位和工作種類各各不同,但是為實踐人生本務,完成革命目的,我們沒有一個人不應該力行。然而我們力行的時候,應該要知道「行」有「行」的法則。所以必須具備下面的要件:(一)必須有起點,(二)必須有順序,(亦即有系統、有條理、有計劃,就是科學的)(三)必須有目的,(四)必須是經常的恆久的。所謂有起點,就是說我們在規定計劃之始,要找到從何處著手,是最自然最便捷最容易收效,我們求學是如此,做事是如此,革命力行也是如此,古人所謂「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這卑與邇,就是起點的一種。如果起點選擇錯誤了,雖然認定了方向,也終於不能達到目的地和終點的。又如做一件工作,只知好高鶩遠,或忽近圖遠,或想投機取巧,單從中途截取一段,越級開始,而不從基層工作著手做起,這是決不能有所成就的。所謂有順序,就是說我們不能祗憑血氣之勇,或是激於一時的意氣去行,這樣的行,到了中途,必然會遇到始料所不及的阻礙的,遇到阻礙了,事前沒有準備到,我們就會倉皇失措,於是明明是行,而結果就會變成盲動或暴動。所以我們在未行之始,必須確立計劃,規定順序,一切要有預備,要有估計,而且所定的

--------------------------------------------------P.151--------------------------------------------------

計劃,更必須注重時間與空間,確定其數目和質量,既定之後很安詳的照著作去,隨時進行,隨時檢查,自然能日起有功。我們能預定計劃,就會在實行之先,認清時間和環境,認清質量和數字,分析本身的內容,事事照到科學的原則,應用分工合作的方法,而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各得其宜,有了順序和步驟,就不致先後倒置,凌亂失次,緩其所急,急其所緩,就可以穩重確實,做一天有一天的效果,行一步
有一步的進程,這樣,我們就不會有所謂行不通的事,也不會有行不通了而灰心下來。所謂有目的,就是說我們必須有正大光明的目標,目標確定了,朝著這個方向,灼然不惑的向前做去,我們無論擔任或大或小的工作,必須在總目標之下定出我們工作的目的,就是說我們要做到怎樣才算完成;我們每件工作入手之始是起點,而目的就是我們這件工作的終點,我們要抱定目的,一心力行,不達目的,決不中止。最後所謂必須是經常的恆久的,這個意義更為重要,我在開始時說明「動」與「行」的區別,主旨就在於此。我所謂經常的力行,就是說「行」的本身,應該是正軌的,就是要有程序的,要有目的的,這種的行,就是革命之行,這種行的力量,就是革命的力量。換言之,革命的行動,是始終無間貫徹到底的。革命的力量是日積月累,自強不息的。這樣的行,纔是我們民族固有的德行,遵守著這個德行,必能恢復我們民族固有的道德,亦惟有這樣的力行,纔能恢復我們民族固有的地位,完成我們國民革命的任務。須知我們革命建國是堂堂正正的大道,是順乎天理應乎人心的行為,決不是什麼出奇取巧的舉動,也用不著別出心裁的方法,更不可有投機取巧,害人利己的私圖。我們有的是非常的精神,但做的
卻是正常的事業,而用的還是科學的方法,凡是背理滅性,超越常情的行為,和不合科學不合邏輯的方

--------------------------------------------------P.152--------------------------------------------------

法,結果只有橫生障礙,害人自害,決非革命的行為,亦決不能成功的。古人說:「庸德之行」,這個「庸」字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實實的意思,我們要革命,必須力行,要力行不輟,行之有效,就要確認我們的力行是經常的努力,不是非常的舉動,而且唯其是經常的,所以能夠是恆久的,亦唯其是經常的
,所以必然是容易的。曾文正說:「辦事無聲無息,既要簡捷,又要精到。」所謂無聲無息,並不槁木死灰,乃是十分篤實,十分誠樸,自甘黯淡,絕不誇耀矜張的意思。我們要革命成功,要有自居於無名英雄的志氣,冒險犯難,視作平常,茹苦含辛,行所無事,這樣纔能夠接近民眾,救濟人類,我們的革命事業,纔是可大可久,我們的工作,纔能持之以恆。總之,我們要事業成功,必須不間斷、不中輟,不達目的,決不終止,生活一天,力行一天,循著自然的道理,和人生的本務,埋頭做去。曾文正立志箴所說:「棄天而佚,是及凶災……一息尚存,永矢勿諼」,就是說我們要立志,就是要矢勤矢勇,不好辜負天賦,自甘荒佚。有恆箴更說得透徹,所謂「德業之不常,日為物遷,爾之再食,曾未聞滅愆,就是說你每日三餐普通飲食,倒不會失時,何以做事反要為外物所遷而間斷中輟呢?我們真要達到有志竟成的目的,就不可不以立志有恆自勉,這立志有恆,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真意。
    上面是說明我們如何力行要旨,最後我要提示大家,我們總要篤信 總理「行易知難」的學說,我們要知道力行之效,是從「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的認識上出發的。革命大義,本來如日月經天一樣的明白,我們體會得愈確實,那末實行時必愈勇敢,而且一切方略程序, 總理都已經為我們詳細的訂定了,我們祗須按照方略,依著實行,各就性行學識之所宜,確定計畫步驟,本乎良知良能,竭盡

--------------------------------------------------P.153--------------------------------------------------


我們救國救民的本職,勇往積極的去做,就必然能達到目的。我還可以補充一句,要解決「知難」的問題,也唯有從力行中去求, 總理說:「能知必能行。」我還要續一句「不行不能知」,因為我們都是後知後覺,我們除了基本的革命大義以外所知的實在是有限,因此我們一方面固然應當竭力求知,同時還應該從力行中去求真知,凡是我學問經驗中認為已經獲得的知識,如果不是經過實行而證明為有效,就不能斷定所知者果為真知,所以我們一切的事業,必須實行而後始有真知,也唯有能行而後能知,大學所謂「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這就是力行的效果,也就是革命成功的方法。如果經過實行或實驗以後,而我們所得的知識,所用的方法,證明為不能見效,我們就可以察覺從前所認為已知者,其實不是真知,這樣我們就可以擴充我們智識見解的範圍,就與獲得真正的知識一樣,所謂「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所捨就必定有所獲,世上最確實的求知方法,就無過於此了。我深深感覺到抗戰建國革命事業的艱鉅,我又感於我們同志近來志願力行的踴躍,今天特地將力行真諦,和如何力行始能成功成德的道理,貢獻給大家,希望大家認清要旨,立定決心,勿為動盪的現象所搖惑,勿與盲動或亂動相混淆,即行求知,不懈不輟,慎思明辨,貫以篤行,中庸上說:「有勿行,行之勿篤勿措也」,所謂篤就是貫徹到底,完滿達成的意思,像這樣的篤行,纔能說是力行,亦才能算是革命,我們同志照我上面所說的道理切實反省一番,就知道我們從前一般所行的,不是真的行,就不是力行,所以我們事多不成,唯其我們不會真正的力行,所以要視革命事業為畏途而認為難行。那裏知道革命並不是難行,祗是我們沒有決心,沒有熱誠去力行,沒有堅決的

--------------------------------------------------P.154--------------------------------------------------

信仰去篤行的緣故。古諺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又說「事在人為」,這兩句話,是我們幾千年來民間傳說的老話,這就更可以證明「知之匪艱行之唯艱」只是對於空疏怠惰的惡習慣的一句箴言,而「行之匪艱」卻是我們民族普遍認識的真理。所以我們以後革命立業,無論抗戰,無論建國,只要下定決心,只要抱著熱誠,只要照著我們信仰力行,我敢斷言,抗戰必勝,建國必成,而我們革命使命,必能容易達成,就可不言而喻了。

--------------------------------------------------P.155--------------------------------------------------

最近更新於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