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道理

,正因為動是他發的。我們固不能說所有的「動」都是壞的,但至少可以說「動」的價值沒有像「行」的價值來得大,或者可以說「動」是低級的,而「行」纔是高級的,我們通常說的「衝動」是一種本能的反射,所謂「盲動」「亂動」乃至於「暴動」都不外是由於外來的激刺,或他力的「發動」而起,唯其不是自發的,所以沒有軌道,沒有自覺基礎,沒有一定的方向和目的,祇是動一下子,也不問他的結果如何,這樣的動作,動的時候也未始不活躍,動的力量也未始不浩大,可是因為沒有理性作基礎,不是出於自發和自覺,因而動盪一番以後,便靜止下來,或是歸於消沉和寂滅,好像一口鐘一樣,要待人去敲,纔會振動,纔會鳴響,不去敲了,就靜寂了。這決不是我們革命哲學所要求的力行。因為這樣的動,是沒有經久效果的,是不能推動人生的。
    我們所說的「行」,和一般所謂「動起來」的「動」是斷斷乎不可混淆的。上面已經說過,所謂行,祗是天地間自然之理。是人生本然的天性,也就是我所說的「實行良知」。雖然一般用語上有所謂「暴行」和「妄行」,但這是指行為的結果而言。這種行為,就因為沒有把握住「行」的真意義,祗是發於人欲的衝動或邪說的煽動,所以祗能認為是一種「動」,而不是我們所說的「行」。凡是真正的行,他必然是有目的、有軌道、有步調、有系統,而且有「反之於心而安」的自覺,它必然是正軌的經常的,是周而復始繼續不輟的。拿地球旋轉來說,我們認真的說,就不能說地球是在那裏動,地球的且旋且繞,最能表達出這種現象的,實在是我們古時習語之所謂「運行」。所以我們廣義一些來說明行的本體:他總是有正軌有行程的,在人類的全生活中,凡是生存、成長、發展,以及某階段間的銜接,後一段

--------------------------------------------------P.146--------------------------------------------------

與前一段之間的準備與補充,無不是行。我們經常生活的寢息食作,都可以包括於行的範圍以內。行的意義,是不分動靜的,整個的,行程中間工作是行,游息也是行,作事是行,修養也是「行」,「動」與「靜」在字面上是對立的,現時流行的所謂「動」幾乎絕對否定了「靜」,因之,就不承認所謂安定的重要,現在就真理來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可見靜的作用,也是有積極意義的。我們所說的行的哲學,就無分於動靜。在跡象上看,雖然是有動有靜,但在整個進程中,向外表現發展的時候,固然是行,生機潛蘊成長的時候也是行。祗要是合乎天理,順乎正軌,動亦是行,靜亦是行,宇宙與人生,無時而不在行進之中,我們為改善人生而力行,應該認識行是經常的
和恆久的,力行中每一階段,或著或隱,無一不在行,亦無一刻是真正休止而不行,亦可以說宇宙皆為「行」的範圍。「行」與「動」應當分別清楚,行是循著軌道目的和方向,繼續不斷,川流不息地,無時無刻,不在他進程之中向前行進的。
    說到這裏,我再將行的本義與人生的關係說一說,古人說:「性與生俱來」,我以為「行」為性之表,所以「行」亦與生俱來,人生在孩提時,一出世就能啼笑飲食,稍為長大了,就知道視聽言行,等到長成以後無分智愚,總是求生存、求進步、求發展,換一句話說,就是求合乎人生的需要,這種種都是「行」的表現,亦就是與行俱來的良知良能。而且我以為人生本性,並不是好逸惡勞的,我們毋寧說勞動與工作乃是人類的天性。我們如果把一個手足活潑的人閑置了起來,不許他行動,不給他一點事做,這個人必定會感覺到十分痛苦。又如工作中所得到的滿足和安慰,助人成就一件事業時的愉快,這也

--------------------------------------------------P.147--------------------------------------------------

是稍有知識的人所一般具有的。我國沿海一帶的土諺對於農夫工人的勞作,都叫做作生活,「你今天做了生活沒有?」就是問你作了工沒有?我們人生除非是一無能力,有能力就必然要求表現,而且要在利他方面去表現。替別人盡了力,就是小孩子也覺得滿懷得意,即使沒有人誇讚,他自身也覺得非常安樂,由此種種可以證明,人之生也,是為「行」而生,那麼,我們的「行」,也應當為生而「行」,我們生而有良知良能,一般人自幼到老,孜孜矻矻,小一些說無非滿足自己生存的慾望,充實自身生活的內容,推而廣之,就是要為家族、為鄉里、為社會、為國家、為全人類有所表現或貢獻。因之,我們可以明瞭所謂「生」就是為人類生活,群眾生命,民族生存,國民生計而「生」。所謂「行」也應當為人類生活,群眾生命,民族生存,國民生計而「行」。人和禽獸的不同,就在於此。古人說:「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所謂「懿德」就是自立和立人,這是生民從天性上就具備了仁愛的德行,所以我說「行」是與生俱來的。
    明瞭了行的本義以後,我們要探究行的精神和行的極致。同樣是人生,為什麼有的成就了救人救世的志願而造成了萬世崇拜的德行,有的不免為低級慾望所驅使而造成了害人害己的敗德亂行,這就是由於教育與環境不同的緣故。古人說的「物慾」,就是只求佔有而不重創造,只求享受而不求貢獻,拿總理訓誡的話來說:就是「以奪取為目的而不以服務為目的」,這種敗德亂行,是人群進化的障礙,是我們革命同志所應該竭力避免而且努力掃除的,須知革命的動機是救人,就是利他而不是利己。革命的本務,是「行仁」,就是愛人,而不是害人。我們以革命與「力行」為天下倡,就是要造成普遍的風氣

--------------------------------------------------P.148--------------------------------------------------

,恢復人類的本性,亦就是要恢復我們民族固有仁愛的德性。我們不問自身的資性如何,和過去教育環境如何,以及所受不良習染的深淺如何,大家都要當下覺悟,知道行的本能是與生俱來的,聖賢豪傑救人救世的義行,祗是日用常行的擴大,我們也是天地父母所孕育的一個人,祗患不行,決不患其不成,我們要遵循智仁勇三達德來實行我們人生的本務。就是 總理所說的「聰明才力愈大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千萬人之務,聰明才力略小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十百人之務,至於無聰明才力者,亦當盡一己之能力以服一人之務」,所以不論上智的安而行之,不論是中人的利而行之,不論是資性稍次的勉強而行之,祗要我們由力行而增進我們利他的本能,祗要我們真純專一永不退轉,那就必能達到我們人生「行」的目的,而且這種行,是必容易成功的。我們更要知道所謂「行易」並不是不勞而獲,無為而治的意思,亦決不是一帆風順,毫無阻礙的,橫在我們人生途中的,正有很多的危險和無數荊棘與障礙。我們力行革命,是有許多地方必要冒險的,而且要決心犧牲的,但是古今來鑿山治水的巨大工程,騰空鑽地的偉大發明,旋乾轉坤濟弱扶傾的革命工作都是我們人類力行所成就,所以問題完全在我們有沒有貫徹始終的決心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如果有此種精神,那末,無論遇到什麼危險,就能「處危若安」「履險如夷」。凡是常人所視為困難危險的事,真正的革命黨員,就以為是平常之事,這就因為他有「行」的精神,這個「行」的精神,就是革命的精神。只要是他分內之事,只要是他主義信仰和職責所在,就是到了顛沛流離,乃至赴湯蹈火的時候,亦能泰然自如,無所謂難,更無所謂畏,這樣的去行,還有什麼不容易呢?因之,我們「行」的出發點,祗要是發乎天性,出乎至誠,是利他而不是利己,是救人而不是害人,

--------------------------------------------------P.149--------------------------------------------------

最近更新於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