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行動指導原則

內容來源:卷二十五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 \中華民國四十一年

 

 

——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十月十九日在七全大會第十四次會議宣讀——

要旨
    第一章 黨的行動
    一、革命民主政黨
    二、黨的行動
    三、黨的行動之戰鬥性
    第二章 黨的政策
    一、黨的政策之意義
    二、黨的政策之實質
    第三章 政策的決定
    一、時勢的審度
    二、現實的把握
    三、主觀的克制
    四、外力的應用
    第四章 政策的執行
    一、迅速決策有效行動
    二、堅持原則適應環境
    三、休止與緊張

---------------------------------------------------P.151---------------------------------------------------

    四、失敗與勝利
    五、進攻
    六、防禦
    七、退卻
    第五章 黨的本能
    一、把握政治的主要環節
    二、保存黨的生存發展
    第六章 結論
    一、革命技術必須講求
    二、政治謀略不可濫用
本文
    

  第一章    黨的行動
    一、革命民主政黨
    我們中國國民黨是革命民主政黨。這一定義可分為兩點來說明:
    (一)國民革命進入了憲政時期,本黨是以民主政黨而為憲政之支柱。
    (二)中華民國在俄帝及其傀儡朱毛侵略之下,大陸失土尚未光復以前,本黨仍以傳統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立場,而擔負起國民革命第三期反共抗俄的使命。

---------------------------------------------------P.152---------------------------------------------------

     二、黨的行動
    本黨執政二十餘年,黨中同志或以為黨的工作不過是決定政策,交給政府執行,只要黨能管理從政黨員,使其執行黨的決議,黨的任務就算完成,黨的本身便沒什麼政治行動,這是極端錯誤的見解。
    (一)這一見解,忘記了本黨在辛亥革命之前十次革命運動,也忘記了北伐之前討袁護法的戰役,和組黨建軍的努力。
    (二)這一見解抹煞了 總理「非常破壞之後,必須繼之以非常建設」的教訓,因此也就不能理解訓政時期,黨對非常建設所擔負的使命。
    (三)這一見解更不能面對當前的現實,尤其是下列的三點:
    第一、在大陸上,本黨不僅沒有政權,甚至沒有生存的餘地。
    第二、在海外,本黨必須組織僑胞,從事救國建國的工作。
    第三、即在自由中國,本黨在地方的選舉上,能否獲取多數選民的支持,能否推進社會經濟的改造,和促成文化的復興,以及能否有助於動員作戰,這都要在事實上受到無情的考驗。
    我們只能認定臺灣是本黨有政治行動的自由,並在此結集戰力,策畫反共的基地。我們決不應有意或無意自命為執政黨,而以為黨的工作,只是決定政策,交給政府執行。我們必須理解,無論其是否執

---------------------------------------------------P.153---------------------------------------------------

政,本黨是擔當革命建國事業行動的集團。

    三、黨的行動之戰鬥性
    (一)黨的每一行動,都是戰鬥。分析的說:
    (甲)在革命破壞時期,黨對反革命政權作戰。
    (乙)在革命建設時期,黨對反革命勢力作戰。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改造與建設的成敗,
    取決於革命勢力與反革命勢力之消長,這不是全憑政府一紙命令所能為力的,這是黨的戰鬥行動的領域。
    (二)黨沒有行動,或其行動失去戰鬥性,便發生下列各種現象:
    (甲)黨沒有集體行動,則理論沒有進步,並且人人各執其所見,而無從統一。
    (乙)黨沒有集體行動,則組織不能發展,並且人人各行其是,而趨於渙散。
    (丙)黨沒有集體行動,則紀律不能強化,並且人人各流於懈怠,而日就廢弛。
    因此,我們必須以行動統一理論,以工作發展組織,以戰鬥堅強紀律。我們必須以戰鬥精神作集體的行動,纔有對匪共暴俄作戰的能力。

---------------------------------------------------P.154---------------------------------------------------


第二章    黨的政策
    一、黨的政策之意義
    黨的政策,最簡明的意義,就是黨的行動的路線。本黨的政策,就是本黨在三民主義最高指導原則之下,為國家獨立與統一,及人民自由與福利,所採取的行動路線。
    (一)政策不是主義的複寫。黨的主義是為了整個國家、與全體人民永久的利益打算的最高理想和原則。黨的主義是不變的,黨依據這不變的理想和原則,把握現實的情勢,針對實際的問題,提出行動的路線,這就是黨的政策。
    (二)政策可寫成方案,卻不就是方案。政策不是平列在紙上的條目,而是縱貫於行動的方針。政策也許包含著計畫,一個政策如需要某種計畫,這計畫才構成政策的一部分。
    二、黨的政策之實質
    黨的政策,自其實質來說,乃是社會上各種利益之結合和調和。一個政黨,總要在民眾中爭取多數的信任,決不能單為一個階級的利益,單憑一個階級的力量,而獲政權。共黨匪徒,自命為「無產階級前衛」,乃是他對黨外的一種騙術。我們如果墮入共匪的騙術,襲取其一階級一政黨的謬論,那就是自

---------------------------------------------------P.155---------------------------------------------------

 陷迷途。試問我們如承認共匪無產階級的黨,將置本黨於何地?我們如自認為某一階級的黨,勢必站在一個階級的利益上破壞國家民族的統一。 總理說:「三民主義是救國主義」。本黨為了爭取民族生存,恢復國家領土,拯救人民生命與自由,惟有以民族精神消弭階級意識,以社會共同利益,平衡其個別利益,纔能團結一切愛國反共的民眾,集中其意志與力量,完成反共抗俄革命建國的使命。分析的說:

    (一)民族精神雖有其物質的條件,但是我們深信民族精神的力量,實大於社會物質力量之總和。我們為了保持和發揚這一力量,必須嚴厲肅清唯物主義與階級鬥爭的流毒。
    (二)本黨必須從各地域、階級、職業、民族和宗教的分野中,把握其共同利益,以平衡其個別利益,纔能保持民族的統一,以竟國民革命之全功。
    (三)本黨在社會上各種利益平衡之中,應當注重於最痛苦的農工生產民眾的扶助工作,務使其能提前改良生活,提高地位,增進幸福,達到發展國民經濟、培養國家實力之目的。
第三章   政策的決定
    一、時勢的審度
    黨的決策,先要審度時勢。我們從民族歷史和革命經驗中繹取教訓,即可有助於觀察當前局勢,並推求其未來發展。這些雖然沒有確定的規律可尋,但是下列各點,仍足資我們的參證:

---------------------------------------------------P.156---------------------------------------------------

     (一)在歷史轉扭時期,未來趨勢,尚在將成未成之際,其中必有黨可應用的機緣,黨必須把握這個機緣,造成有力的趨勢。
     (二)對於已成的歷史趨勢,企圖轉變,往往是徒勞無功的。但黨在任何不利於我們的歷史趨勢中,必須嚴守立場,堅貞奮鬥,纔能把握轉機,轉移時勢。
     (三)為未來的歷史階段,預作全盤計畫,是不可能的。拿破崙說:「必須先行接戰,再看未來的發展。」所以黨在這個時機,必須先行採取行動,再作打算。
     (四)國民革命的成功,三民主義的實現,是必然的。但最後成功之前,黨必隨時遭逢挫折。一個階段如何開展,一個戰役如何結局,這是不能預定的。我們必須對失敗不灰心,更須知勝利無僥倖;只有竭盡一切努力,纔能提早最後成功。
    二、現實的把握
    黨的決策,必須面對現實,把握現在。黨的中央對政策的考慮,必須清醒、警覺、冷靜和明晰。
    (一)黨對每一件事,必須保持確定、清楚和切實的看法,對每一個人亦必須有明確的判斷。更應認清敵我,堅定立場;如依違兩可,猶移不定,乃是自取敗亡。
    (二)黨決策時,必須剖析當前的事實,觀察未來的發展,決不為詞令、巧辯、叫囂、武斷所左右。

---------------------------------------------------P.157---------------------------------------------------

    (三)古人說:「三思而後行。」西諺云:「剪布裁衣,先量七次。」黨的決策,必對一切物質與精神的條件,反覆估計,務求精密。
    (四)黨的決策,要眼光遠大,亦須洞察幾微,在各種社會勢力錯綜演進的過程中,不可放過每一情勢的每一發展。
    (五)黨決策時,必須準備惡劣情勢之來臨,亦必須打算突然事變之發生。
    三、主觀的克制
    黨為了對客觀事實,作冷靜的計算,必須克制個人和黨與群眾的主觀感情,不使其左右政策的決定。
    (一)黨決策時,必須估計黨內外的感情,但不可在感情激動之下決定政策。基於感情的革命不是真正的革命。
    (二)黨的政策一經決定,即不為黨內外感情所轉移。
    (三)黨的決策,必不為外來的侮辱所刺激,亦不為外來的恐嚇所動搖。
    (四)黨對一個問題有兩個行動路線可以採取時,寧可選擇客觀情勢上平實與確切的路線。
    (五)黨必須估計道義的力量,使其為黨所用。但黨不因道義的束縛,而忽略成敗利鈍的打算。

---------------------------------------------------P.158---------------------------------------------------


    四、外力的應用
    黨為了克敵致果,建國立業,不應放棄一個力量,亦不應失去一個機會。但革命成敗,不能依賴外援,而必須求之在我。分析的說:
    (一)自己增加一個盟友,就是敵人減少一分力量。即令是一個微弱的、動搖的、暫時的盟友,亦必努力維繫,不可輕意放棄。
    (二)環境中每一變動,社會上每一力量,都必須充分應用。
    (三)要培植新的力量,亦不放棄舊的力量。只要是能夠打擊敵人,獲致勝利,無論新舊方式,或新舊制度,都必須充分應用。
    (四)要把握一切機會,但只有自己努力創造的機會,纔是可靠的。不可期待儻來的機會,亦不可依賴外力所給予的機會。
    (五)黨要應用外力,不可為外力所利用。黨若為外力所滲透,終必至於覆滅。


 第四章   政策的執行
    一、迅速決策.有效行動

---------------------------------------------------P.159---------------------------------------------------

    古代兵家說:「兵貴拙速,未聞巧遲。」拿破崙說:「我寧可打一場敗仗,不肯放過一分鐘。」黨遭逢一個新局勢,必須迅速決策,有效行動。
    (一)在執政時期,為了同一政策,黨的行動與政府的行動是相關而不同的兩個分野;政策一經決定,政府的行動乃是行政行為,黨的行動乃是政治活動與社會活動。申言之,黨的行動,永久是政治性與社會性的,而不是行政性與事務主義的。
    (二)黨每一個行動,是一場戰鬥。不僅對匪寇動員作戰而已,就是選舉、減租、限田,都需要黨的行動,也都是黨的戰鬥。
    (三)黨對於惡劣的環境,只有努力纔能克服;良好的發展,只有努力纔能獲致。黨不能坐待良機。
    (四)黨不為革命的發展而鬆弛其努力。在任何情勢之下,如果努力的鬆弛,必將召致失敗。
    (五)黨一經採取行動,必須使用全力;如果黨與敵人已接觸,而一切可用的力量,不能全部使用,對於社會亦未能全面動員,其結果必至失敗。黨為執行一個政策,所用的力量,寧可失之過大,不可失之過小。
    (六)在黨的行動中,每一步的努力,只是爭取次一步的進展。如對於某一個政策,就期望其能竟革命之全功;或對每一行動,便期望其能獲最後勝利,其結果不過是一個幻想。

---------------------------------------------------P.160---------------------------------------------------

    二、堅持原則.適應環境
    黨的每一行動,都必忍受痛苦,克服困難,纔可達到成功的境域。對政策的原則不能堅持,與對環境的變遷不能適應,都足以招致失敗。分析的說:
    (一)無論中途有何困難,黨的政策與戰略必須堅持到底。
    (二)沒有黨組織與領導的群眾,是不能持久奮鬥的。
    (三)黨的戰術,必須適應環境的每一改變而改變。故政策的原則,決不是預先束縛黨的雙手,而運用政策的手段,是有其選擇自由的。
    (四)在歷史劇烈轉變的關頭,黨的政策與戰略,亦必作劇烈的轉變;但在此時,黨仍須保持鎮定的態度與堅決的立場,纔不至授敵以徹底毀滅之機,亦可免除全面覆沒的危險。
    (五)在政策戰略或戰術改變的時機,黨的一元領導,尤為迫切需要。
    三、休止與緊張
    黨必須常在動員狀態之中,但並不是常在接戰狀態之中。兩個戰鬥之間,必須休止,而休止時間,常比接戰時間為長久、為危險。分析的說:
    (一)黨採取行動時,必須號召、調度、結集和部署一切可用的力量,纔能與敵接戰。唯有在革命

---------------------------------------------------P.161---------------------------------------------------

高潮之中決戰,才是必勝的戰爭。
    (二)在一度接戰之後,必須積極整理,緊急補充,重行部署戰力,纔能作第二次的戰鬥。
    (三)部署尚未就緒,而以局部力量施行攻擊,或對敵應戰,必將招致失敗。
    (四)休止之時,強制疲勞的群眾,採取行動,其結果只有降低士氣。
    (五)決戰之時,如因疲勞而稍一鬆懈,不能堅持到最後五分鐘,那必招致功虧一簣、後悔莫及的災害。
    四、失敗與勝利
    人類歷史上極少每戰必勝的戰役。黨所面對的問題,也都不是迎刃可解的問題。黨如遭受失敗,只有再作奮鬥。下列各點,尤須注意:
    (一)偉大的勝利,常在慘痛失敗之後。
    (二)偉大的勝利,所需努力奮鬥的時間之長度,常與其歷史的重要性成正比例。
    (三)黨能領受失敗的教訓,纔能再作有效的行動。黨能克制勝利後的驕矜,纔能改正自己的缺失。
    (四)失敗後,要制止冒險主義;勝利後,切戒輕率前進。

---------------------------------------------------P.162---------------------------------------------------


    五、進    攻
    在對敵作戰上,只有攻擊纔能制勝。我們必須採取攻擊的戰略原則,指導黨的前進。下列各點,可資考證:
    (一)黨必須竭盡全力,纔能前進一步;長足進展的機會是極少的。因此黨對於每一進展,無論其如何微小,亦不可忽視。黨寧可集中力量,爭取微小的進展,不可醉心於長足的飛躍,致受意外的打擊。
    (二)在進攻的計畫中,必須預定退卻的步驟,使黨的行動具備攻守兩面性能。
    (三)如進攻顯將失敗,黨應有轉攻為守的準備。
    (四)在停止進攻或轉取守勢時,黨應汲取其經驗,作為次一進攻之準備。
    (五)在進攻時,不應誇大前途的困難,否則就會流於失敗主義;但亦不可低估前途的困難,避免流於冒險主義。
    六、防    禦
    黨應隨時準備抵抗敵人的攻擊。我們不能盼望敵人放棄其攻擊的企圖,減低其對我的仇視,以圖一時的苟安。我們要熟習防禦的戰略原則,而下列各點亦可資參證:

---------------------------------------------------P.163---------------------------------------------------

    (一)敵我不能並存,匪寇如有充分力量,其必來攻我;如我有充分的力量,亦必反攻匪寇;敵我之間的殲滅戰,是無可避免的。所以黨的中央,必須喚起全黨的警惕,使其常處於動員的狀態。
    (二)應付敵人進攻之有效行動,不是防禦,而是反攻。
    (三)對於敵人之攻擊,必須在其戰機初動之時,予以打擊。即使其為輕微動作,黨亦應作強烈的反應。
    (四)對於敵人之攻擊,黨如取守勢,必須確定退卻的終點,轉守為攻。
    七、退    卻
    在革命過程中,黨必須結合進攻與退卻兩種技術,纔能達成艱鉅任務。在黨的戰鬥行動上,退卻是和進攻同有其重要性的。
    (一)黨遭受挫敗,固須退卻;但黨在勝利的進攻時,如發現後方的基地未能穩固時,亦應準備退卻,免受意外的打擊。
    (二)黨於革命逆轉時,必須面對現實,毅然退卻。在退卻中,黨必須作有效的控制,且避免潰散和混亂。
    (三)退卻使黨取得重整陣容,變換戰略的時間。在革命逆轉時,一個喘息機會,是比失去一切機會好得多了。

---------------------------------------------------P.164---------------------------------------------------

    (四)寧取慘痛的退卻,不輕冒黨的全面覆沒,或政權全面崩潰之危險。只要黨能夠生存,政權能夠保持,則將來必有反攻的機會。
    (五)退卻雖置敵於更為強固的地位,陷黨於更為惡劣的境遇;但只要黨在危難之中,得以生存,則將來必能克服危難,轉移局勢,終能獲得最後勝利和成功。
  第五章    黨的本能

    一、把握政治的主要環節
    黨的本能之所在,第一是在一個時期,從整個政治領域中,發現其主要環節,集中全力,牢固把握。
    (一)擺在黨的面前的問題是繁複的,工作是多端的,黨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工作的進行,必須分階段,定步驟。在一個階段中,從諸般問題中,找出一個主要癥結;從諸般工作中,確定一條路線。
    (二)不能提出中心議題,而召開黨的會議,乃是嚴重的失敗。在一個階段中,每屆會議的中心議題都必須扣緊黨的政治路線,脈絡分明,不陷於支離破碎、紛歧散亂之境。
    (三)黨的路線,因情勢轉變而改換時,必須段落分明,使民眾獲得清晰的印象,使黨員獲得確切的信心。

---------------------------------------------------P.165---------------------------------------------------

    (四)在對敵作戰上,黨必須集中精神與物質力量於一個決戰點,造成對敵的優勢,追求最大的勝利。
    二、保存黨的生存發展
    黨的本能,第二是不要馳騖空想,而必須處處為黨的生存發展著力。國民革命是救國的道路,本黨是國民革命的唯一組織;在個人應有以身殉國的志節,在黨須知黨亡則革命夭折,國家覆滅。所以黨的決策和施政,必先考慮其對於黨的生存發展有無實益。分析的說:
    (一)黨決策時,必須考慮黨的組織、人事及其實力,能否適應政策的需要;且依於此種需要,部署黨的組織和人事,從事工作。
    (二)政策一經實施,必須使用全力,從民眾所受於這些政策的影響中,即各種社會利益的平衡改變中,發展黨的組織,打下黨的基礎。
    (三)黨不能期望每一政策之每一步驟,都能立即直接增進民眾的福利;但為謀組織的發展與力量的增殖,應隨時為民眾福利而服務。
    (四)黨不能期望其每一政策之每一步驟,都符合個人立身處世的道德標準。但對敵施行詐術時,仍須顧及其有損於黨在民眾中的信用。
    (五)黨的行動,與其拘守文書上的辭令,無寧注重其實際的效能。惟有威望纔能翕服人心,惟有

---------------------------------------------------P.166---------------------------------------------------


 成功纔能博取世界輿論。

 第六章    結    論
    一、革命技術必須講求
    我們中國是擁有四億五千萬人口,一千二百萬方公里的國家。中國的興亡,對世界秩序有決定的影響,因此常受野心強權的嫉視和仇視。北伐統一初見端倪,即遭逢日本軍閥的壓迫;對日抗戰甫經勝利,即備受共匪的破壞與俄帝的侵略。國民革命之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其必須飽經挫折,備嘗艱苦,纔可達於最後成功,可以說是當然的事理。即以反共抗俄復國建國而論,今日革命失敗之餘,固須忍受外來的侮辱和輕蔑;他日大陸光復在望,更必招致國際的嫉忌與阻撓,這是可以斷言的。本黨繼承總理的遺志和全國人民的屬望,實為國民革命之唯一組織,必須具有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精神,成為有生命、有活力、有革命技能的政治行動集團;無論其政權之得失,或戰爭之成敗,始終一貫為國民革命而盡職,為三民主義而奮鬥,纔能渡過危難,克服艱險,恢復國家的領土主權,拯救同胞的生命自由,重建中國為民有、民治、民享的現代國家,以貢獻於世界和平與人類的幸福。
    二、政治謀略不可濫用

---------------------------------------------------P.167---------------------------------------------------

     上述各章,不過就黨的行動指導原則,隨宜示要,藉供參考,舉一反三,是在於負責諸同志。我們中國古代的易經,是一部握機馭變,守正用奇的辯證法的典範。這部書乃是古代哲人在憂患之中的作品,他指示我們失時則固窮處困,得時則救國保民的道路。可是禮記「經解篇」仍然憂慮政治謀略之濫用,認為「易之失,賊。」這句話真是語重心長。今日俄帝共匪剽竊辯證法的皮毛,而以唯物論轉變其為殘忍暴虐的陰謀詭計,適足為賣國賊民的工具。這一眼前的實例,可見經解篇的憂慮,並不是徒然,而我們在身受其禍之餘,更要萬分警惕。所以我們今天固要講求政治手段和技術,但是更要培養民族倫理的德性,「民胞物與」的精神,和砥礪憂國愛民的志節,抱定貫徹國民革命,實現三民主義的宗旨,造次不變,生死不渝,纔有貢獻於民族和國家。這是我們最後必須鄭重指出的一點。

---------------------------------------------------P.168---------------------------------------------------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