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行動指導原則

內容來源:卷二十五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 \中華民國四十一年

 

 

——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十月十九日在七全大會第十四次會議宣讀——

要旨
    第一章 黨的行動
    一、革命民主政黨
    二、黨的行動
    三、黨的行動之戰鬥性
    第二章 黨的政策
    一、黨的政策之意義
    二、黨的政策之實質
    第三章 政策的決定
    一、時勢的審度
    二、現實的把握
    三、主觀的克制
    四、外力的應用
    第四章 政策的執行
    一、迅速決策有效行動
    二、堅持原則適應環境
    三、休止與緊張

---------------------------------------------------P.151---------------------------------------------------

    四、失敗與勝利
    五、進攻
    六、防禦
    七、退卻
    第五章 黨的本能
    一、把握政治的主要環節
    二、保存黨的生存發展
    第六章 結論
    一、革命技術必須講求
    二、政治謀略不可濫用
本文
    

  第一章    黨的行動
    一、革命民主政黨
    我們中國國民黨是革命民主政黨。這一定義可分為兩點來說明:
    (一)國民革命進入了憲政時期,本黨是以民主政黨而為憲政之支柱。
    (二)中華民國在俄帝及其傀儡朱毛侵略之下,大陸失土尚未光復以前,本黨仍以傳統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立場,而擔負起國民革命第三期反共抗俄的使命。

---------------------------------------------------P.152---------------------------------------------------

     二、黨的行動
    本黨執政二十餘年,黨中同志或以為黨的工作不過是決定政策,交給政府執行,只要黨能管理從政黨員,使其執行黨的決議,黨的任務就算完成,黨的本身便沒什麼政治行動,這是極端錯誤的見解。
    (一)這一見解,忘記了本黨在辛亥革命之前十次革命運動,也忘記了北伐之前討袁護法的戰役,和組黨建軍的努力。
    (二)這一見解抹煞了 總理「非常破壞之後,必須繼之以非常建設」的教訓,因此也就不能理解訓政時期,黨對非常建設所擔負的使命。
    (三)這一見解更不能面對當前的現實,尤其是下列的三點:
    第一、在大陸上,本黨不僅沒有政權,甚至沒有生存的餘地。
    第二、在海外,本黨必須組織僑胞,從事救國建國的工作。
    第三、即在自由中國,本黨在地方的選舉上,能否獲取多數選民的支持,能否推進社會經濟的改造,和促成文化的復興,以及能否有助於動員作戰,這都要在事實上受到無情的考驗。
    我們只能認定臺灣是本黨有政治行動的自由,並在此結集戰力,策畫反共的基地。我們決不應有意或無意自命為執政黨,而以為黨的工作,只是決定政策,交給政府執行。我們必須理解,無論其是否執

---------------------------------------------------P.153---------------------------------------------------

政,本黨是擔當革命建國事業行動的集團。

    三、黨的行動之戰鬥性
    (一)黨的每一行動,都是戰鬥。分析的說:
    (甲)在革命破壞時期,黨對反革命政權作戰。
    (乙)在革命建設時期,黨對反革命勢力作戰。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改造與建設的成敗,
    取決於革命勢力與反革命勢力之消長,這不是全憑政府一紙命令所能為力的,這是黨的戰鬥行動的領域。
    (二)黨沒有行動,或其行動失去戰鬥性,便發生下列各種現象:
    (甲)黨沒有集體行動,則理論沒有進步,並且人人各執其所見,而無從統一。
    (乙)黨沒有集體行動,則組織不能發展,並且人人各行其是,而趨於渙散。
    (丙)黨沒有集體行動,則紀律不能強化,並且人人各流於懈怠,而日就廢弛。
    因此,我們必須以行動統一理論,以工作發展組織,以戰鬥堅強紀律。我們必須以戰鬥精神作集體的行動,纔有對匪共暴俄作戰的能力。

---------------------------------------------------P.154---------------------------------------------------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