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本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

戰,並不是打日本,而顯明是打中國,也就是在第二次大戰結束的中間,重新製造第三次世界戰爭的禍因了。
    (丁)俄帝陰謀最高的頂點
    回憶本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民國三十四年五月在戰時首都重慶舉行的。當時不平等條約已告撤廢,對日抗戰已屆八年,最後勝利已經在望,大會付託本黨中央的使命,是戰後和平建設的方針,也就是宣言所說:「本親仁善鄰之夙旨,與我盟邦益敦睦其永久之邦交,更將歡迎各國資本技術經驗之合作,以實行我 國父實業計畫,期以互利互助,促進中國之建設,造成世界之繁榮。」三個月後,我們抗戰勝利結束,中正與中央同志,即遵循大會的決定,從俄帝侵略奸匪叛亂交相煎迫之中,為爭取和平建設的時間而努力奮鬥;然而俄帝侵略的野心與奸匪叛國的陰謀,必將在我國長期抗戰之後,國力凋敝之餘,乘機施逞,以破壞我們國家生存和人民生活,這是我們大家在抗戰勝利以後唯一的憂患。所以我在當時(抗戰結束之前),對同盟國發出警告說:「我們反黷武主義與反侵略主義的同盟諸國,必於此次大戰結束之同時,共同努力,以袪除戰爭的原因,如果戰爭的原因不能袪除,則第二次大戰之後,必有第三次大戰接踵而來,正如第二次大戰之繼續第一次大戰毫無異致。」又對我全國同胞也發出警告說:「如果我國內政能統一,國力能集中,而全國國民再能加以一致努力,共同奮鬥,則中國的命運為獨立,為自由。否則仍如過去封建軍閥,武力割據,破壞統一,妨礙建設,則中國的命運為衰落,為滅亡,不獨要繼續為次殖民地,且使我中華民族世代子孫將盡為奴隸牛馬,永無翻身之日,更無復興之望。」

---------------------------------------------------P.119---------------------------------------------------

不幸戰後情勢的發展,竟不出我們預想之外,我們中央處於這樣內憂外患交相煎迫,而國內社會經濟,在長期抗戰之後,更是百孔千瘡,隨時可以發生危險的局勢,在這種局勢之下,自然希望要求一時的安定以從事復員建設。當時我個人決策,就是要求戰後確保勝利戰果,奠定國家獨立、民族復興的基礎,必須求得二十年休養生息,和平建設;只要能夠爭取這一個建設機會,那就是任何犧牲,亦是值得的。於是我們政府對俄帝乃決定忍辱談判,不惜承認外蒙獨立,作此最大犧牲,來忍痛簽訂條約和附件。無如墨蹟未乾,竟被俄帝一手毀棄,這是萬萬所不料的,我亦永不相信這樣一個中國,就會被俄帝囫圇的永遠吞下去;而且我深信,只要我們中華民國今後能夠自立自強,統一獨立的時候,那我們固有領土的外蒙古,必會歸還到其祖國懷抱裏來。這是我對外蒙古問題,最後解決的信心,是始終一貫,而沒有動搖過的。至於承認外蒙獨立的決策,雖然是由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贊成的,但是我個人仍願負其全責,當時我決心的根據有三點:第一、我對於民族平等自由的思想,向來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只要其民族有獨立自主的能力,我們應該予以獨立自主的。第二、外蒙所謂「蒙古人民共和國」,自民國十年設立以來,事實上為俄帝所控置,我們政府對於外蒙領土,實已名存實亡了。第三、只要我們國家能夠自立自強起來,外蒙這些民族終久必會歸到其祖國懷抱裏來的,與其此時為虛名而蹈實禍,不如忍痛割棄一時,而換得國家二十年休養生息的機會,那是值得的。因為割棄外蒙寒凍不毛之地,不是我們建國的致命傷,如果我們因為保存這一個外蒙的虛名,而使內外更不相安,則國家更無和平建設之望了。我主張放棄外蒙的決心,實基於此,這在現在看起來,實在是一個幼稚的幻想,決非謀國之道。但我在當時,

---------------------------------------------------P.120---------------------------------------------------

對外蒙問題,惟有如此決策,或有確保戰果,爭取建國的機會,這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所以我不能不向大會報告的。後來到了俄帝在東北邊境集結軍隊,準備劫掠的形勢已成,實行其所謂「雅爾達密約」;就是從俄帝參加對日作戰之時起,直到了三十九年韓戰爆發,美國對華政策,都是沿襲著前面所舉的四個觀感,其對中國的危亡,必會導致侵略烽火於太平洋,將使美國本身首當其衝的關係,他們是沒有警覺到的。而我們對外交的方針,始終一貫,信賴美國,我認為並沒有錯誤。可是信賴友人,而缺乏自力更生的決心,那就是我們鑄成今日悲劇的一個大錯。所以我以為我們的失敗,並不能怨人,亦是這個道理。就是到了我們整個大陸,將要淪陷而尚未淪陷之前,美國政府打破外交慣例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的時候,我們亦只有責己自反,當時我們還有一百多萬兵力,在大陸上與奸匪搏鬥,每週傷亡在七千人以上,而白皮書卻已經把我們當作「屍居餘氣」看待了。不過美國把中華民國一筆勾銷的政策宣佈以後,那亦就是俄帝對美國外交的陰謀達到其最高的頂點,而其百年以來,侵華之一貫目的,亦於是完全達成了。
    (四)追溯第二次大戰的起因
    我們還要再進一步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纔能對我們的失敗更加深一層瞭解。大家都知道九一八是中國抗戰的起點,也就是二次大戰的起點,但是九一八是那裏來的呢?
    (甲)十八年滿洲里事件為九一八的前奏
    日俄戰爭之後十二年,俄國即由舊沙皇舊貴族的手裏轉到布爾塞維克新沙皇和新貴族手裏。在這一

---------------------------------------------------P.121---------------------------------------------------

政權轉換的期間,俄帝的遠東政策在實質上並沒有改變,赤俄政府只是表面上對我國故示好感,宣布他放棄其對華一切特權,實際上民國十年他的紅軍就進佔了外蒙。十六年,他的中央政治局指定的一個委員會(包括伏洛希羅夫、齊釆林、德欽斯基,以托洛斯基為主席)又決定了把持中東鐵路恢復帝俄時代勢力範圍的政策,引起了民國十八年中東路的問題。赤俄所謂「遠東特別紅軍」增加至十萬人,同時調用「格別烏」五千人到東北來工作,在這個時期,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視日本的反應。當時日本迅速增加關東軍的勢力,其前鋒直抵長春,監視著事態的發展。赤俄立即謀取日本的諒解,悍然拒絕美國的調停,並進兵侵襲我滿洲里和海拉爾等城,壓迫我們東北邊防長官公署簽訂「伯力議定書」。這一強暴行動毫無疑義,替日本關東軍開了使用武力的先例,激勵他兩年後九一八砲擊北大營的事變。我們從這裏更可看出赤俄顯然承襲帝俄的侵略政策,沒有一點動搖或變更,而中日戰事一起,必將為赤俄所乘的危機,也就可想而知了。
    (乙)日本軍閥對戰爭的責任
    所以中正在九一八以後,一面倡導新生活運動和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對抗日戰爭作精神與物質的準備,一面仍苦心孤詣,勸喻日本改變他武裝侵略政策。我曾經明白指出,中日戰爭一開,無論誰勝誰負,必將為第三者所乘,使兩國同歸於盡。直到二十三年,我發表「敵乎友乎」長篇論文,有這樣的話:「無論國民黨決不能推翻,即使推翻以後,中國也還必然的有領導對外的一種組織。」又說:「日本必能明悉窺伺於中國國民黨之後者為何種勢力,此種勢力之抬頭與東亞將生如何之影響?」這句話就是明

---------------------------------------------------P.122---------------------------------------------------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