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正氣

氣集義所生的氣節。這氣節亦就是我們 總理所傳授給我們的「不成功便成仁」大無畏的傳統精神。革命軍人必須對這革命傳統精神,徹始徹終,堅持到底,然後才有「疾風知勁草」、「時窮節乃見」的泣鬼神動天地的悲歌慷慨革命事蹟的表現。 總理常常以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的行動和氣節,來做我們革命軍人的模範。我們身為革命軍人,今日革命失敗到了這個地步,軍人的恥辱亦到了這種無以復加的時候,大家就應該認識此時是什麼時候了。我認為此時正是文天祥所說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軍人下決心的時候了。我以為我們革命軍人,今日惟有以氣節自礪,以廉恥互勉,以救國為目的,以犧牲為志事,志之所向,義無反顧,方能於事有濟。不然如同過去的軍人,上官傷亡而不知護衛,友軍垂危而不知赴援,國家危急而無捐軀盡職之決心,人民陷溺而無悲憫赴義之勇氣,臨難而倖求苟免,見危而不知授命,尤其是被俘而屈,不能殉節,以及被俘而為匪釋放生還,靦顏人世,這種氣節掃地,廉恥蕩然的「降將軍」,不知其活在世界上究竟還有什麼意義?只有貽笑中外,忝其所生,玷污我們革命歷史而已。這種人就是不知「自反」,所以他對於氣節廉恥,亦皆茫然置之,就是對他自己的國家民族及其主義,亦無所謂了。若問他本身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及其職守與責任何在,那他更莫名其妙了,這就是不認識他自己的結果。這種人既不認識他自己,當然亦不知天下還有羞恥之事,這於禽獸何異?我們革命黨員和革命軍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與漢奸共匪者,就是知廉恥,重氣節而已。我常說:「主義不行,黨員之恥;共匪不滅,軍人之羞。」故革命軍人欲消滅共匪,完成主義,必須知廉恥,重氣節凡是重氣節的人,必能別順逆,明生死;知廉恥的人,必能辨是非,明大義。只要其能明大義,知生死

---------------------------------------------------P.239---------------------------------------------------

的人,只要其義之所在,則其任何犧牲亦在所不惜了。這都是要有「持志」「養氣」「自反而縮」的工夫,方能養成這樣至大至剛的大勇——大無畏的精神。故胡文忠(林翼)說:「將以氣為主,以志為帥。」又說:「天下強兵在將,上將之道,嚴明果斷,一片肫誠,以浩氣舉事。」曾文正(國藩)說:「獨此耿耿精忠之寸衷,與斯民相對於骨嶽血淵之中。」大家看這些話,就可知道他們對於自己的職守與責任的認識,是如何徹底了。這些軍人的志節,都是從養氣持志自反而縮的工夫上所得到的。我們今天如不想雪恥復仇反共抗俄則已;否則,這樣重大的責任,偉大的事業,自然必須從新自「立志」「養氣」「勿忘勿助長」做起,方能擔當我們國民革命軍今後第三任務。我們大家必須有如此從頭做起的認識和決心,真能做一個仰不愧、俯不怍的革命軍人。以先烈的行動,先烈的精神為模範,養成不成功便成仁的氣節。我相信這樣不僅對共匪雪恥復仇的目的可以達到,就是我們革命第三任務亦必能完成。何況我們今日還有這樣的基礎和憑藉,比之黃花岡七十二烈士赤手空拳手槍炸彈的時代,其力量不知要超過幾千萬倍,就是以十三年黃埔五百桿步槍時代相較,亦不知要增強了幾百千倍。所以今日我們革命無論以理以勢而論,只要抱定我們雪恥復仇的決心,恢復我們革命的精神,喚醒我們民族的靈魂,此次我們對俄國帝國主義和共匪偽組織來革命,比之北伐抗戰成功之速,必能事半功倍,乃可斷言。但不知今日我們將領果能如此持志養氣,恢復其自己革命精神,喚醒其自己民族靈魂,以雪恥復仇自矢否?本人今日既以報國盡職自誓,必以身作率,決不愧為你們的領袖,亦望我將領諸同志能持志養氣,不失節操,無愧為我革命軍人,不失為 總理革命信徒以自勉,務使本黨革命傳統精神——中華民族世世相傳生生

---------------------------------------------------P.240---------------------------------------------------

不息的正氣,永垂無疆,繼承不絕,那我就生可安心,死亦瞑目了。

附錄:孟子養氣章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曰:「不動心有道乎?」曰:「有,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候,惡聲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舍守約也。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故曰持其志,毋暴其氣。既曰志至焉,氣次焉,又曰持其志,毋暴其氣者何也?」:「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

---------------------------------------------------P.241---------------------------------------------------

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P.242---------------------------------------------------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