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教育的基本方針

為繼絕存亡的聖賢英傑,今天我們再不能附和過去誤解了許久的教育獨立的口號,使教育者自居於國家法令和國家所賦予的責任以外,而成為孤立的一群,我以為到今天我們來談教育,應該使教育和軍事政治社會經濟一切事業相貫通。怎麼樣使教育和軍事相貫通呢?我們要造成所有學生都有衛國自衛與自治治國的意識和本能,未及齡的學生,要使長成起來,能服國家的兵役,適齡的學生,要使國家必要徵調時,就能應徵入伍,沒有徵調到時,要使每人有一種可以擔任抗戰有關工作的技藝。怎麼說教育與政治相貫通呢?學記上說「為之師然後為之長」,古代的師資,就是各層政治幹部所從出,今天我們的教育者也應當擔任起訓練民眾和組織民眾的責任。怎麼說教育和社會相貫通呢?近來常聽到學校教育人員視兼辦社會教育為畏途,我以為經費時間精力固然要有適當的考慮,但是根本說起來,學校教育決不能離開社會,古人說「相觀而善為之摩」,不要說我們社會一般同胞愚昧痛苦,我們決不忍漠視,就是為達成教育的目的,勿使近墨者黑,也應該開發社會民眾的國民常識以改善學校的環境。怎麼說教育和經濟相貫通呢?這更是我們建國計畫中一個要點,我們要根據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教授國民重勞動能生產,尤其鼓勵創造的能力,一切教育計畫要與經濟計畫相配合,而後我們教育纔能成為現代國家生命力所
由造成的一個因素。
    我們對教育界人士,固然不應當苛求責備,一切的工作誠然要看各人的知識能力環境和所任的基本工作而決定,這正與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國民都成為高深的學問家和專門技術家一樣。但是就國民而論,執業雖有萬殊,而基本修養都要一律,如果基本修養不差,或大或小,都能於社會國家有貢獻的。所

--------------------------------------------------P.131--------------------------------------------------

以教育上最基本的任務,在於國民人格的陶冶,要陶冶國民人格,就不能不要求全國教育界確立一致的趨向,認清自身地位和責任,集中到一個目標之下,以身作則,來造成普遍的風氣,這裏我有幾句重要的話,要提示我們教育界的諸君。
    第一件事、我要求教育界認清楚「尊師重道」的意義,學記上說:「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這所謂師嚴之嚴,並不是夏楚之威,執朴之施的末技,乃是說為教師者必須嚴於自律,而後師道乃尊,所以今天我們要昌明教育,必先確立師資,師資本身有了可尊之道,學生青年和一般民眾自然相觀而善。我們從前專制時代,政治不善,吏治不良,少數有志節有學問的人,隱於教書講學,一般人奉為清高,以為天子不得而臣,這是一種維繫士氣的苦心,但是現在是民國時代,每個國民,自政府官吏以至於為社會服務的人,實際上都是為國家和人民服務,教育界的責任,不論公立私立,都是由國家所賦與,並不是像從前時代由君主或政府所賦與,所以我們教育人士,就決不能自居於國家法令以外,以不受任命為清高,以尊重法令為卑損人格,這種落伍的錯誤觀念,若不勇敢地急切糾正,那麼所教出來的學生,就只有散漫凌亂,放縱自私,這樣還能成為現代國民嗎?我們真要以教育救國建國,必須由教育人員嚴守國法,尊重紀律,視國家尊嚴重於個人的尊嚴,纔能表率青年,風動民眾,使我們一盤散沙的舊習慣,變成凝聚堅固整齊團結的新氣象,而後戰時可以制勝,戰後可以建
國。

    第二件事、我們要陶冶國民人格,必須有一致的標準,在訓育上要提出簡單而共通的要目。訓育上

--------------------------------------------------P.132--------------------------------------------------

的實施細則,儘管可以因地域階段和學校性質而分別訂定,但訓育的目標,最好能作共通的決定,現在我們各級學校,往往各自制定各校的校訓,所取德目,互有重輕,非常的不一致,我個人的意見,認為總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八德,以及黨員守則,可訂為青年守則,一致信守以外,所有全國各級學校,可以禮義廉恥四字為共通的校訓,這四個字既簡單又通行,包含了我國固有國民行為的基準,也包含了近代國民必具的品格。我們以「禮」的含義教訓國民互助合作,守紀律,重秩序;以「義」的含義,教訓國民任俠果敢,負責任,肯犧牲;以「廉」的含義,教訓國民刻苦節約,辨別公私,守職分,戒侵越;以「恥」的含義,教訓國民自強自立,能奮鬥,知進取;這樣因數千年來深入人心的教條,造成現代國民必備的品德,然後大小長短,可使各盡其才,以求得國家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第三件事、我要求我們教育界齊一趨向,集中目標,確確實實為實現三民主義而努力。我們自民國十七年四月第一次教育會議,決議了推行三民主義教育案以後,到今天已過十年,就是十八年中華民國教育宗旨的頒布,距今也已十年,但是在抗戰以前,我們全國民眾和一般青年,實際上並沒有普遍受著三民主義的教化,就是在抗戰之中,也還不能真誠一致的信奉三民主義,這固然是國家的不幸,實在也是我們教育行政方面以及教育界共同的恥辱!我以為革命建國的最高原則,如果不能普遍傳授於民眾,則革命是無法成功,國家是無法脫離危險的,我們教育界負著存亡興衰的大責任,對於立國最高原則,決不可陽奉陰違,決不可形式上是接受了而實際上還是各逞所見,各行其是。教育的責任是教民,民無信不立,如果教育界先是心口相違,不講信義,不重實行,我們如何能導引民眾入於意志統一精神集中

--------------------------------------------------P.133--------------------------------------------------

的地步?我們知道國家民族盛衰興亡,中外古今,何代不有,凡是轉危為安,必定由這一個國家知識份子和教育界,從眾志紛歧民氣衰頹的當中,集中志同道合的人,為一國目標而奮鬥,來擔負旋轉氣運的責任,現在抗戰已入最重要階段,敵人所畏忌而欲打擊的,就是我們革命救國的三民主義,我們教育界要救國家危亡,就不可不以實現三民主義引為自身的責任,中國國民黨對於全國有志救國的賢智之士,始終是殷切期待加入本黨,共同奮鬥的,尤其在此國家存亡呼吸的抗戰時間,對於全國先知先覺各大學校校長教授,更切風雨同舟之感,我們革命同志愈多,抗戰力量愈大,而救國事業不僅愈易,而且成功時期亦必更快,我們要革命加速成功,要抗戰提早勝利,至少要擔負教育責任的同胞們,同心一德,為
三民主義而努力;就以教育的功效來講,荀子勸學篇所謂:「目不兩視而明,耳不兩聽而聰,」又說「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也是說明教育的方向,必須定於一鵠,如果徘徊於四達之路的歧點,目不正視於一端,耳不專聽於一向,徬徨迷亂的結果,是教不出勇於為學,篤於力行救國救民的學者來的,現在國家處於非常時期,時間不能等待,國事不容再誤,過去教育上趨向不堅定,信守不專一,已經耽誤了十載的光陰,造成了嚴重的國難,我真不能不竭誠希望我們教育界為國家民族的前途,為當代青年和後代國民的幸福而真誠確實的歸於一致,「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我願我們教育界各位賢達,一心一德,同志同道,決心集結到三民主義的總目標之下,為中國革命而努力。
    我們全國教育界本身的勞苦和艱難,是全國同胞所深深了解的,抗戰以來,更是加倍辛苦,特別顯著我們的努力,我們在戰區在淪陷區域內,在遼遠的後方,都看得出教育界辛苦奮鬥的成績,我敢說這

--------------------------------------------------P.134--------------------------------------------------

最近更新於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