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組織之建立與運用(又名黨的組織及組織戰)

內容來源:卷二十五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在陽明山對本黨七屆三中全會講——

要旨
    前言。
    第一章 黨的組織之本質。
    一、黨的組織的兩重意義:
    (一)本黨的兩重使命。
    (二)組織的兩個意義。
    二、黨員:
    (一)黨與黨員。
    (二)黨員的結集。
    (三)黨員的數量與質量。
    三、幹部:
    (一)黨員與幹部。
    (二)兩者的分別。
    (三)幹部的條件。
    (四)幹部的作用。

---------------------------------------------------P.396---------------------------------------------------

    (五)黨的組織與群眾。
    四、小組:
    (一)群眾中的崗哨。
    (二)小組的任務。
    (三)小組與黨團。
    五、交通:
    (一)組織的兩個要素。
    (二)各級黨部保密的意義。
    (三)交通的重要性。
    六、情報:
    (一)情報為組織的要素。
    (二)情報系統的地位。
    (三)情報人員的選拔與修養。
    七、地下組織:
    (一)組織對外秘密的必要。
    (二)地下工作人員的選拔。
    (三)地下組織的四個要點。
    第二章 黨的宣傳與教育。
    一、組織與宣傳:
    (一)宣傳的意義。

---------------------------------------------------P.397---------------------------------------------------

    (二)宣傳與組織的結合。
    二、組織與教育:
    (一)氣質的改變。
    (二)工作上的訓練與集體訓練。
    (三)黨員訓練與幹部訓練。
    (四)一般訓練與分科訓練。
    第三章 組織戰的原則。
    一、組織戰的意義:
    (一)兩個權力的戰爭。
    (二)組織戰的戰略和戰術。
    二、接近群眾。
    三、民眾團體:
    (一)主要的工作目標。
    (二)兩個戰略的原則。
    四、外圍組織;
    (一)外圍組織的第一原則。
    (二)從被動到主動。
    五、聯合戰線:
    (一)聯合戰線的兩個意義。
    (二)聯合戰線的工作目標。

---------------------------------------------------P.398---------------------------------------------------

    (三)聯合戰線的兩個原則。
    六、中立戰略:
    (一)對匪要採取中立戰略。
    (二)要防制匪的中立戰略。
    七、防禦:
    (一)防禦的意義。
    (二)黨在匪區的防禦戰。
    (三)黨在自由區的防禦戰。
    綜結。
本文
                                                            前    言
    七全大會修改黨章,確定了黨的組織形態和組織原則。自此以來,時間已經是六個月了。這六個月中間,中央黨部依據黨章,就從前中央改造委員會訂定的規章,作必要的修改。各級黨部也就遵照各項規章來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黨籍總檢查。這個工作完成之後,建黨工作就應該全面展開。怎樣纔能展開這建黨的工作呢?單是把總檢查合格的黨員納入小組,單是要小組時常開會,還是不夠的。現在三中全會是在黨籍總檢查將要完成的時候開會,對於黨的組織建立與運用的原理和方法,一定要有明確的指示,讓一般黨員,特別是各級幹部,深切瞭解,切實遵循,纔能刷新黨的組織,擴展黨的工作,

---------------------------------------------------P.399---------------------------------------------------


向反共抗俄復國建國的道路前進。

第一章    黨的組織之本質

   一、黨的組織的兩重意義
    (一)本黨的兩重使命
    我們中國國民黨是要擔當革命建國事業的黨。就建國過程來說,中華民國已從軍政和訓政而進入憲政時期。本黨今日是以普通政黨來推行憲政,但就革命事業來說,本黨今日又是以革命黨來負起反共抗俄、收復國家的領土、拯救同胞的生命和自由的使命。從前面一點來說,本黨要遵循民主法治的常規,參加各級選舉,爭取選民投票,與民主各國的普通政黨是一樣的;從後面一點來說,本黨又要堅強組織,嚴密紀律,奮發革命精神,厚集革命力量,對匪寇作生死的鬥爭。從前面一點來說,本黨是一個民主的政黨;從後面一點來說,本黨又是一個革命政黨,也就是一個戰鬥的行動集團。
    (二)組織的兩個意義
    一般黨員都知道,革命黨比普通政黨,組織要堅強些,紀律要嚴密些。但是這種認識是不夠的。兩者不僅是程度上的差別,並且是性質上的不同。單把組織的堅強與否,紀律嚴密與否,看成一個程度問題,是不夠的。我們對於黨的組織的功能,如不深進一層來探討,那就不但沒有方法把黨的組織再加堅

---------------------------------------------------P.400---------------------------------------------------

強,紀律再加嚴密;並且連一個組織鬆懈,紀律寬大的黨,也是建立不起來的。

    我們首先要知道,黨的組織有兩重意義:第一、組織是黨的形體。譬如人身的五官四肢和五臟六腑,合起來就是人的形體。但是第二,組織又是黨的工具,更深切一點說,組織又是黨的武器。譬如人的五官是視聽的,雙手是做工的,兩足是走路的,五臟六腑是呼吸、消化、循環、和排洩等等的。如果這些工具都不受操縱、供使用,縱令其合起來具有一個形體,卻失去他們各自的功能,人也就不能生存了。
    今天一般黨員只知道省市有省市黨部,縣市有縣市黨部,鄉鎮有區黨部,各種職業有職業黨部,而各級黨部都經常開會,也都傳遞一些公文,就算是具備了黨的組織,就算黨有了他的形體,也就算是一個黨是存在著。但是我們要去追問一下,黨的中央今天要在某一鄉動員二千農民,或在某一市動員五百市民,不用政府的命令,單憑區黨部或職業黨部來發起,能做得到嗎?再退一步說,在這耕者有其田條例實施的時期,中央要在某一鄉去建立一個前進工作崗位,領導農民,推行條例,那縣黨部能立刻著手去建立組織,展開活動嗎?這還是就眼前的安定狀態中來說的。如果匪寇來攻襲我們,或是國軍從臺灣去反攻大陸,在一種緊急的變局中,要各級黨部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那就更難做到了。我們如不能鍛鍊黨的組織為黨的武器,要黨在戰爭狀態與匪作戰,或者更進一步要黨在軍事反攻之前,進入大陸與匪作戰,都是不可能的。這並不是說,黨中沒有冒險犯難、應付變局、或深入匪區的黨員;但是個人的勇敢是一件事,組織的武器又是一件事。本黨縱令有許多勇敢的個人黨員,如不能建立組織的武器

---------------------------------------------------P.401---------------------------------------------------

,要戰勝匪寇,仍然是沒有把握的。

   二、黨    員
    (一)黨與黨員
    黨是黨員結成的集團,沒有黨員便沒有黨。所以黨員是黨成立和存在的要素。但是黨員的結集,並不是就是黨。過去民六民八時期,國會議員三人一群,五人一組,都自稱為黨派,都不成其為黨派。今天有一些政治游離份子,要結成黨派,自稱為第幾勢力,實質上也不成其為黨派。要結成一個黨,黨員是一個要素,卻不是唯一的要素;革命黨的成立存在和發展,要有革命主義,有革命歷史,有革命領袖。民國初年,二次革命失敗以後,一般黨員分崩離析,灰心喪氣;我們的 總理以他個人為中心,重新組織中華革命黨。本黨黨統之不絕,完全在 總理一人的身上。這一段歷史事實,說明了黨是黨員的結集,但是黨員的結集卻不是黨;黨員要結集在革命主義和革命領袖之下,承接革命歷史,參加革命組織,執行革命工作,這纔成為革命黨成立存在和發展的要素。
    (二)黨員的結集
    革命黨的黨員是從群眾中結集的。黨從群眾中吸收黨員,不是一時的集合,必須加入黨的組織,為黨的主義和政策來共同努力。黨吸收一個黨員,要根據左列原則:
    (1)考察他的工作與志願。要從他的實際工作上,證明他服膺本黨的主義,理解本黨的政策,志願參

---------------------------------------------------P.402--------------------------------------------------

加黨的工作,接受黨的紀律,這樣的人纔能入黨。本黨是領導國民革命的黨,凡是全國國民之中,各民族、各地域、各階級職業的優秀份子,本黨都要努力吸收他入黨。但是黨不只要考察他的社會地位和學識能力,更必須從他的實際工作上看出他能夠做黨員和志願做黨員,纔可吸收他入黨。

    (2)加緊他的政治教育。黨吸收一個黨員入黨,要把入黨這件事作成他思想與生活上一大改變。因此黨對於入黨的黨員,必須立即加緊他的政治教育;無論他在職業與學業上有什麼成就,都要接受黨的政治教育,纔能為黨來工作。
    (3)分配他的實際工作。黨吸收一個黨員入黨,要分配他的工作,使他在工作上接近群眾,深入群眾。黨要使一個黨員不因為入黨而脫離群眾,並且要他因為入黨而接近群眾。他是工人入黨,便要在工人群眾中工作;他是農人入黨,便要在農村群眾中工作;他是知識份子入黨,便要到知識青年或自由職業的階層中工作。
    每一黨員必須編入小組,參加小組會,繳納黨費。這些基本義務,要從上列三個原則來考察,纔有實質的意義。否則小組流於形式,整個黨的組織也就失去了堅實的基礎。
    (三)黨員的數量與質量
    黨要在群眾中展開工作,首先就要從群眾中吸收黨員。黨的政策注重某種群眾,吸收黨員的工作就要向某種群眾進行。例如黨要實施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就要向農民特別是佃農吸收黨員,建立工作崗位。本黨領導國民革命,致力於反共抗俄戰爭,這一艱鉅事業必須全體國民共同奮鬥,纔能得到最後勝利

---------------------------------------------------P.403---------------------------------------------------


。所以本黨必須向各民族和地域、各階級和職業中求發展。本黨沒有多數的黨員,就無從擔當這革命領導的任務。

    但是黨員與一般群眾不同。信任本黨的群眾,儘管在選舉中投本黨候選人一票,或者在本黨號召的群眾運動中參加一次活動,並不是每一人都能加入本黨,做本黨的黨員。黨是群眾的縮圖,也是群眾的中堅。黨為了結成這個縮圖,要重視黨員的數量;但是為了建立群眾的中堅,更要重視黨員的質量。單把偶然投本黨一票或參加本黨一次活動的群眾拉進黨來,並不能充實黨的力量,使其勝任革命建國的事業。
    我們今後必須依據前節所列結集黨員的三項原則,從群眾中選拔黨員,加以嚴格訓練,指派實際工作,纔能提高黨員的素質。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一個革命黨不能沒有黨員群眾;黨號召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時候,潛在廣大群眾中間黨員群眾的功用,是不可忽視的。
   三、幹    部
    (一)黨員與幹部
    一般黨員帶有群眾性,一朝失去黨的領導,他們就和黨外群眾沒有多大的差別。所以黨必須從黨員中選拔幹部,領導黨員。並且黨要在某些群眾中求發展,必須指派幹部去結集黨員,建立工作崗位,形成組織。這就是說,黨有了黨員纔能選拔幹部,有了幹部纔能建立組織。黨員與幹部是互為因果的。但

---------------------------------------------------P.404---------------------------------------------------

在建黨的工作上,幹部是更加重要的。
    (二)兩者的分別
    幹部與黨員有什麼分別呢?第一、他們的分別不是為黨工作的時間有長短。第二、他們的分別不是在黨中的地位有高低。把黨部裏工作的黨員叫做幹部,是不很正確的;把黨部的委員叫做幹部,也糢糊了幹部的意義。
    前面說過,一般黨員只是分出一部份時間來參加黨的工作,黨的幹部則是 拿整個人格投入黨的組織;這纔是一般黨員與黨的幹部之間分別的所在。但整個人格投入黨的組織,與整個時間為黨工作,兩者又不可混淆。黨的幹部不是受黨的雇用來全部時間做黨的工作的雇員,他是把整個生命與自由交給黨的戰士。黨的幹部並不是不就其他職業,不顧他的家庭,但是他的人格隸屬於黨,他的職業和家庭都附從於黨;只要黨有需要,他的生活、職業、社會關係、乃至家庭與個人生命,都置之度外,而全心全力去奮鬥。這樣纔能做黨的幹部。
    (三)幹部的條件
    前節所說,幹部要拿出整個人格投入黨的組織,全心全力為黨奮鬥,這並不是主觀的觀念,這是要從他的實際生活與工作上考察的。分析的說,黨的幹部要具備左列條件:
    (1)對黨忠誠,在敵人的面前,危難的當中,受得住考驗;
    (2)接近群眾,無時不努力群眾工作;

---------------------------------------------------P.405---------------------------------------------------

    (3)嚴守紀律,在任何危難中,任何壓迫之下,保持黨的秘密,貫徹黨的命令;
    (4)不怕負責任,能夠自主的決定工作方針和計畫,達成黨賦予他的任務。
    (四)幹部的作用
    要明瞭幹部的作用,先要明瞭軍事動員的程序。國家不能經常保持大量的軍隊,一旦要打仗,就要施行軍事動員,擴充軍隊。國家在平時從作戰部隊中,選拔有戰爭經驗的官兵,組成常設部隊;到了戰時,一個常設師編成幾個動員師,來編組召集的新兵,一個常設師便擴充為幾個師了。在擴編的時候,每一個動員師都有一部份人員擔任基幹,這些基幹擔負著編組新兵的責任。黨等於上面所說的常設部隊。黨的組織無論怎樣發展,在全國人口中總是少數,黨為了完成革命建國的事業,只有培養有戰鬥經驗的幹部,做黨員的中堅。黨一旦要發起革命運動,也就和一個常設師分編為幾個動員師一樣,由黨的幹部率領著黨員,滲入群眾,編組他們,領導他們去打仗。黨的幹部的作用是和動員部隊的基幹一樣的。我們瞭解了什麼是動員部隊的基幹,纔會瞭解什麼是黨的幹部。
    (五)黨的組織與群眾
    黨的行動並不是一些黨員的活動。黨的行動是用黨的組織滲入群眾,支持群眾,所發起的行動。我們瞭解了這一點,纔會知道為什麼黨要重視黨員的數量,更要重視黨員的質量。只是烏合的黨員,無論他數量怎樣多,一朝動員打仗,便造成土崩瓦解的局面;要有精銳的幹部和健全的黨員,縱令他數量很少,到了動員打仗的時候,便能鼓動風潮,創造時勢。黨的力量在那裏?黨的力量在於組織。黨的行動

---------------------------------------------------P.406---------------------------------------------------

靠什麼?黨的行動靠著有組織的群眾。黨有組織纔能領導群眾,群眾有組織纔能持久戰鬥。黨的幹部的作用就是把黨的組織滲入群眾,支持群眾,領導群眾,持久戰鬥,克服敵人,達成救國建國的任務。

    所以黨的組織必須要有系統,要有條理,責任分明,紀律嚴正,務使每一個黨員,在組織系統之內,都能自動負責,不必要有上級來督導,始終站在被動的地位。因之,本黨今後的組織,不是採用馬尾式的,而乃是要用蛛網式的組織纔行。換言之,組織的精神,就是要縱橫聯繫,脈絡貫通與分層負責,自動盡職,不必要由上級督導,亦不必要待下級呈請或要求,而皆能為其自動解決纔行。
   四、小    組
    (一)群眾中的崗哨
    組織是黨的形體,也是黨的武器。這兩重意義在黨的小組上表現得最清楚。從形體的意義上說,小組是黨的基層組織;從武器的意義上說,小組是黨在群眾中的前進崗哨。
    一個黨員,如果在一個機關或團體裏掌握著關鍵地位,當然能夠發生影響;但是如果黨在那一個機關或團體裏沒有建立組織,還是沒有控制的力量。黨要掀起一個革命運動,必須把群眾中間的組織結合起來,纔能激起風潮,進行戰鬥。這不是一些個人的活動所能做到,一定是整個組織的活動纔能做到的。
    (二)小組的任務
    群眾是黨的戰場,小組就是黨在群眾中的基地。黨的宣傳與組織活動,要以小組為基地來展開。所

---------------------------------------------------P.407---------------------------------------------------


以建立小組的基本原則是在群眾中生根。下列要點尤須注意:
    (1)組織要秘密,工作要沉著;
    (2)要瞭解群眾的成分、心理和動態,對黨的組織與宣傳工作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
    (3)要把黨的主義與政策,影響群眾,奠定黨的領導的基礎。
    (三)小組與黨團
    本黨歷來認定小組是訓練單位,黨團纔是行動組織。我們對於這個原則不應該機械的拘守,而必須探求其實際的意義。
    在前節中,我們指出黨的行動不是黨員單獨的突出的行動,而必須由幹部領導黨員來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採取行動。我們瞭解了這一點,便能推求小組與黨團的分別所在。小組並不是脫離群眾而孤立的黨員訓練會議;小組的任務在訓練黨員瞭解群眾的情況,觀察並把握群眾行動的條件和時機。黨要行動的時候,不能命令小組以其原形來單獨行動,必須部署組織,調度人事,來動員群眾,採取行動。這一適應群眾的情況與動向的行動組織,就是黨團。要知道沒有小組開拓基地,黨團就不能展開戰鬥,沒有黨團展開戰鬥,只由小組單獨行動,不只是力量不夠,並且徒然暴露身份了。
  五、交    通
    (一)組織的兩個要素

---------------------------------------------------P.408---------------------------------------------------

    小組是黨的工作崗哨。崗哨必須得到部隊的支持,纔能達成他的任務。部隊與部隊之間,部隊與司令之間,必須有嚴密的聯絡,纔能打仗。黨的組織亦是如此。在黨的組織裏面,這一聯絡可分為兩面,一面是交通,一面是情報。
    這就是說,黨對於交通和情報,要看成組織上,如同一個身體的手足和耳目一樣的重要。一般行政機關和軍事部隊,對於收發、傳達和情報偵察,輕蔑忽視,已經是一種錯誤;如果黨對於交通與情報也是一樣的疏忽,那錯誤更是嚴重。現在先說交通。
    (二)各級黨部保密的意義
    要知道交通的重要,先要瞭解各級黨部保密的用意。黨的主義與政策是要普遍宣傳的,當然沒有保密的必要。但是黨的戰略與戰術都必須保持秘密。不止戰略戰術要保密,就是黨的政治報告與其他政治教育政治指導文件也都要保密。這有兩重的意義:第一是不許敵人勘破本黨行動的計畫和動向,第二是保持黨的組織與神秘與權威。第一意義是誰都瞭解的,第二意義卻很少有人想到。
    黨要集中黨員的力量到組織裏面,最要緊的就是下面的兩點:
    (1)要使黨員非參加小組以及上級會議,便不能得到黨的教育和指    導;
    (2)要使黨員把他的工作經驗匯合到小組和上級會議,形成全黨的工作經驗。
    現在各級黨部都不懂這兩點意義,把黨的文件隨意印刷和分發,就算是文件上加印「機密」字樣,複本既多,傳達又廣,在本黨黨員並不經心,在匪諜便很容易到手,並且從這些文件上窺見本黨的深淺

---------------------------------------------------P.409---------------------------------------------------

。這是本黨工作上最嚴重的失敗。
    黨的文件既是隨意分發,一般黨員隨手收到,不必到小組會聽取黨的指示;並且輕忽黨的文件,不探求其意義,不研究其方法,不在小組裏分派工作,那還談得上什麼組織呢?黨員所以與一般人不同,就是黨員是用黨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站在黨的立場來作主張,並在黨的組織裏面發揮他的能力。所以他比一般人更有見解,更有辦法,更有信心,並且更有力量,他就會在群眾中間取得領導的地位。如果上級黨部對下級黨部只交付一些人云亦云的東西,即令有一點秘密,也不過記在文件上隨手傳達,那黨員怎會留心研究文件的內容,討論工作的方法,互相督促去工作?即令他重視這些文件,他倚靠著文件,並不倚靠著組織,仍然不會發生什麼力量。我們瞭解這個缺點就得到一個結論,要把黨的組織鍛鍊為黨員集體的力量,起碼條件是保持黨的秘密,讓黨員到組織裏來聽指示,受教育,並匯合他的工作經驗,成為黨的經驗。
    (三)交通的重要性
    各級黨部之間,傳達與聯絡,要靠交通。黨的交通有政治性的也有事務性的:
    第一、政治性的交通。政治性的交通最重要的就是傳達黨的秘密。擔任交通的黨員,不僅是遞送文件,或轉述言語,並且要委婉曲折的解說其意義,剖析其理論,指示其工作方法,同時聽取工作報告,轉達於上級黨部,或摘取工作經驗,傳達於同級黨部之間。
    如果黨要發起群眾運動,那群眾中間小組的聯繫,黨團的部署,更要交通來傳達命令。所以黨的政

---------------------------------------------------P.410---------------------------------------------------

治性交通,一定要選擇優秀黨員來做。黨的政治性的通訊,一定要周密的分析問題,具體的指示方法,決不可像現在例行公文一樣,都是些枯燥無味的條文,咬文嚼字的決議。
    第二、事務性的交通。事務性的交通,一般都認為沒有什麼重要。但從組織的意義上來看,組織就是一個交通網;政治性的交通固然是交通網的幹線,事務性的交通也是交通網的構成份子,仍然不可忽視。例如黨報黨刊的分發,是事務性的交通工作,看起來是很平常的。但是黨如果要考察經常讀閱黨報黨刊的人是些什麼人?要是黨員,就應該交給小組,考核他的心得;要是黨外的人,就要交給小組研究應該怎樣引導他到革命建國的道路上來。這個例子已經足夠說明事務性交通亦有其政治意義而不可輕忽了。
   六、情    報
    (一)情報為組織的要素
    前節已說交通,現在再說情報。一般認為情報是一種工作,並不把他看做組織的要素。我們卻認定交通與情報是組織的兩大要素,這兩大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我們要把人身的神經系統作一比喻,纔能瞭解為什麼交通與情報是組織的要素。交通與情報是和人身的神經系統一樣的,神經系統一方面把外界的感覺傳到神經中樞,一方面又把神經中樞的命令傳達肢體,對外界的刺激,予以反應。前一方面的作用,在黨的組織上就是情報;後一方面的作用,在黨的組織上就是

交通。兩者相合,構成黨的神經系統。

---------------------------------------------------P.411---------------------------------------------------


    (二)情報系統的地位
    一般同志常把黨的情報系統與黨部系統看做截然劃分的兩事。不錯,情報系統有獨自存在與活動的必要,但是這一必要,完全出於工作上的便利,並不是說,惟有黨部系統纔是黨的組織,情報系統卻是黨的組織之外的特殊組織。要知道,每一個小組都是黨在群眾中的觸角;小組對群眾的生活、環境及動態,一有發覺,或調查所得,必須立即傳達上級黨部,作為黨決定政策,採取行動的參考基本資料。黨一經決策,也就立即把命令傳達到小組,指示其工作或對其問題解決的方法,或組織黨團,在群眾中間展開活動。所以我們一定要認定情報乃是每一小組的基本任務。
    為什麼黨有時又要另行建立情報系統呢?簡捷的說,這是為了對敵作戰的秘密與安全。黨要在敵人區域之內在其控制下的群眾中進行工作,規定小組的主要工作是吸收黨員,擴大組織;情報人員的主要工作是採取情報,傳達上級。兩者分開,可使小組的破壞不至影響情報,情報人員的暴露也不至牽連小組。但情報工作的基礎,仍在每一個黨員身上,故黨員對情報人員不僅有供給其調查與情報資料的義務,而且有掩護情報人員工作的責任,所以這一劃分,完全是工作上的便利關係。
    (三)情報人員的選拔與修養
    我知道有一些黨員對於情報系統,存著一種偏見,自以為「我不做情報,我不做特工」,甚至把情報工作「特工」看做不道德的事;這種觀念是絕對錯誤,並且對革命工作絕對有害的。我們必須透澈認識下列各點,纔能對情報系統有正確的估價:

---------------------------------------------------P.412---------------------------------------------------

    (1)情報人員,是在黨員中間慎重選其真有為革命而犧牲的決心,就是具備威武不屈,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精神,而且具有特殊智慧的同志,加以分科訓練,他的特點是在工作方法與技術的鍛鍊,乃是與普通訓練不同的。
    (2)情報人員到群眾的每一角落去工作,越是危險的區域,偏僻的地方,越是情報匯集的處所。所以情報人員須有堅定不移的黨性和污泥不染的黨德。
    (3)情報人員對黨所負的責任,與一般工作人員是一樣的;但是為了他工作上的需要,有時更要有積極與主動精神,不一定要有黨部之指示纔取行動,黨部只是責成他工作的成果,不必計較他工作的方法。所以他的黨德,要有特別的修養,必須要有獨立負責自動盡職的高尚人格。
  七、地下組織
    (一)組織對外秘密的必要
    我們要建立一個健全的革命黨,越是到基層,越要注重秘密,黨的組織應以保持秘密為原則。黨員身份如須暴露,也要先得到黨的許可或指定。
    (二)地下工作人員的選拔
    現在自由地區的黨部和黨員大都是公開的,這個方式,我們要逐漸改正纔行。如果像現在這樣黨員與非黨員一樣的就職業,過生活,毫無區別,這樣黨的組織,決不會發生力量,更不能與共匪鬥爭的。

---------------------------------------------------P.413---------------------------------------------------

而且一般黨員都不守會議秘密的,這樣的組織,當然不能進入匪區;這樣的黨員,當然更不能到匪區去做地下工作。因此,本黨對自由區黨務的一切規章和指示,都不適於匪區地下組織的需要;於是地下組織自有一套規章,地下工作人員自有選派和訓練的方法。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至少也是一種病態。須知革命黨的組織,所謂革命,就是指非常戰爭時期而言。而且必有他革命的對象,亦就是必有他的敵黨和敵人,無論任何作戰的戰場,那他對敵人必須有絕對秘密的,否則就不成其為戰爭和革命了。因之凡是革命黨的組織方案應該都要有秘密性的,亦都要有保守秘密的責任及習慣。無論任何一個黨員,面對敵黨或在敵人控制之下,都能適應環境,一樣的秘密工作纔好。
    尤其要知道,今天本黨在自由區訓練黨員,主要就是為了反攻收復之用;所以自由區的黨務工作,必須做成匪區的地下工作的預演。要是自由區的黨務工作是懶散、疏忽、旁若無人的做下去,那麼本黨如何選拔地下工作人員,將來反攻時期又如何能分佈大陸匪區的每一角落來防止殘匪的復活呢?
    二、地下組織的四個要點:
    本章各節所說的組織原則,都適合於地下工作的需要。但在匪區的地下組織,應該要針對匪區實況,當然更要詳密研討,特別要注重下列四個要點:
    (1)由自由區派到匪區的工作人員,要以能在群眾中間生根為第一。
    (2)黨的組織要在當地群眾中間再產生,纔算是健全的組織。這就是說,地下黨務工作,最要緊的是

---------------------------------------------------P.414---------------------------------------------------

從當地群眾中間吸收黨員成立組織。
    (3)地下組織的領導者,最好能由當地群眾中產生。
    (4)黨團領導者,尤須推重當地群眾產生黨員來擔任。
第二章    黨的宣傳與教育
   一、組織與宣傳
    (一)宣傳的意義
    通常所謂宣傳,就是運用語言文字或其他符號來影響群眾的集體態度和動向。政黨在競選的時候,要用宣傳爭取群眾為了黨的候選人投票;到了執政以後,又用宣傳爭取群眾支持黨的政策,便利政策的執行,並增進黨的聲譽,為下屆競選作張本。
    本黨與一般政黨相同,參加各級選舉,要作競選宣傳。在本黨執政時期,也一樣要作政策宣傳。但是我們要從一個革命黨的建黨的工作上來說,黨的宣傳又分如下兩種:
    (1)教育性的宣傳。這種宣傳是把黨的主義和政策向群眾表達,讓他們接受和信從,並從群眾中間吸收其優秀份子入黨,同時更幫助黨在群眾中建立組織。
    (2)行動性的宣傳。這種宣傳是黨指導黨員,號召群眾,進行群眾中的攻防戰。

---------------------------------------------------P.415---------------------------------------------------


    (二)宣傳與組織結合

    宣傳與組織是黨的兩大武器。這兩大武器或平行使用,或交互使用,但是任何一種武器,孤立的使用,都不會發生戰鬥的實效。黨要把宣傳與組織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採取行動。這一點是不許懷疑的。
    教育性的宣傳是為黨結集部隊,開闢基地;行動性的宣傳乃是黨使用其組織武器對敵作攻防戰之旗幟與號角。兩種宣傳都與組織有不可分的關係。我們如不瞭解宣傳在組織上的作用,和組織在宣傳上的作用,那就不僅不瞭解宣傳,也更不瞭組織。下列各點尤須我們注意策畫,努力實施:
    (1)黨的宣傳第一個原個則就是「集中」,頭緒紛繁題材零碎的宣傳, 是沒有實際效用的。
    (2)黨的宣傳要由黨使用全力,結成運動,纔能發生戰鬥的作用。每一宣傳運動等於一個戰役,必須確立戰略原則,訂定作戰方案。
    (3)在群眾中推進宣傳運動時,要以小組為基地,調度人事,部署組織,策應黨的號召,保持宣傳工作的效果。
    (4)宣傳影響深入群眾之處,就是小組吸收黨員,發展組織,或展開行動的機緣。
    (5)教育性的宣傳要精誠貫注,行動動性的宣傳卻有時掩蔽其政治目的,而把握群眾的情緒和動態,逐步前進。
    (6)最好的「主義宣傳」是使黨員與群眾從戰鬥中體會黨的主義;最好的「行動宣傳」是使黨員與群

---------------------------------------------------P.416---------------------------------------------------

眾從黨的主義中,領悟戰鬥的意義與價值。

    從上列各點,更可見黨沒有脫離組織的宣傳,也沒有不藉宣傳的組織。我們可以鄭重的說一句,黨的宣傳是以適合組織的需要為其第一義。
   二、組織與教育
    (一)氣質的改變
    前面說過,黨要吸收一個黨員,必須使他的入黨成為他的人生一大改變。這是為了什麼?要知道我們是革命建國的黨,我們要從舊社會瓦解的過程中與共匪殘忍破壞的大陸上,建設三民主義的國家。我們的黨是否勝任這革命建國的事業,就要看本黨是否具備實行三民主義的規型和氣度,更要看本黨的規型和氣度能否改變黨員的氣質,結成堅實的組織,充任群眾的先鋒,改變社會的風氣,開拓三民主義社會國家的進路。
    如果一個黨員入黨之後,他的氣質沒有感受一點變化,他的作風仍然是舊的作風,他只不過是分出一部分時間來應付黨,恰與他拿出一部分時間去參加一個俱樂部一樣;他對黨的關係,原不過是普通的信徒,他便不能構成黨的真實力量。黨的教育就要把一個普通信從的黨員,改變為整個人格交付於黨的黨員。黨吸收黨員的整個人格,也就是說,黨以其組織的規型來改變黨員的氣質。黨的力量就從這裏發生,黨的組織纔能構成革命的武器。

---------------------------------------------------P.417---------------------------------------------------

    黨的教育不只要改變黨員的思想,並且要改變黨員的行為,纔可收到改變氣質的效果。我在這裏要特別指出的,就是改變一個黨員的思想,雖從他接受黨的宣傳入手,但是一定要他的行為改變了,他的思想改變了,纔有確實的保證;要改變黨員的行為,最要緊的方法就是工作上的訓練。
    (二)工作上的訓練與集體訓練
    訓練黨員的基本工作,就是要經常的在他工作上訓練;脫離工作,憑空訓練,是不切實際的。從工作上訓練黨員,第一是要他從工作上改變他的習慣;第二是要他從工作上接受革命的教訓。要做到第一點,黨對於一個黨員,要考察他的性格和作風,指派他去做群眾工作;只有實際的群眾工作纔能改變工作者的習慣,零星的工作對於工作者的氣質是不會發生影響的。要做到第二點,黨對於黨員,要指導他從工作上瞭解戰術,從戰術上研求戰略,從戰略上體會黨的主義。一個黨員從實際工作上體會了黨的主義,他纔能改變舊來的思想,發生革命的信心。
    一個黨員在他工作上的訓練過程中,到了思想上與技術上非受更高的教育不能得到進步時,黨就要使他參加集體訓練。一個軍人做了幾年下級軍官,就要進參謀學校;再做幾年中級軍官,就要進國防大學。對於黨員的教育也是一樣,讓他做一段實際工作,就要他參加一種集體訓練,來提高他的政治水準,纔能賦予他較高的職責。
    (三)黨員訓練與幹部訓練
    從工作上的訓練到集體訓練,是黨的教育必經的過程。黨就在這一教育過程中,從一般黨員裏面選

---------------------------------------------------P.418---------------------------------------------------

拔幹部。
    黨的幹部更須接受幹部訓練。黨要培成一個幹部,必須從實際工作上磨鍊,從一般訓練中考察,更須從艱難的戰鬥中考驗。這不是黨齡的問題,不是黨的教育程度問題,更不是黨中職務或社會地位問題,乃是他個人的氣質與能力的問題。所以幹部訓練應使氣質的培育與能力的鍛鍊兩者並行,而前者更比後者為重要。
    (四)一般訓練與分科訓練
    黨的教育注重黨員的氣質。這並不是說黨要用一個模型或一個公式來規律黨員的品性。黨要求一般黨員都具備負責任與守紀律的習慣,都充滿合作與服務的精神,同時也要考量每一黨員的個性與特長,使其工作能適才適所。黨分配黨員的實際工作,必使他的工作適合他的個性與才能;而實施黨的教育,也必須於一般訓練之外,就黨員的個性與特長,實施分科訓練,養成他適應各種工作的氣質和能力。在幹部訓練中,分科訓練尤其是重要的教育方法。
第三章    組織戰的原則
   一、組織戰的意義
    (一)兩個權力的鬥爭

---------------------------------------------------P.419---------------------------------------------------


    我們對匪的鬥爭是以組織對組織,更確切一點說,是以權力對權力。兩個權力鬥爭的戰爭就是群眾。我們要在群眾的中間戰勝共匪,纔能在政治與軍事上戰勝共匪。
    再具體一點說,共匪是運用組織在群眾中間建立他的權力,作為他政權的基礎。我們要打倒共匪的政權,也要運用組織在群眾中間破壞他的權力,纔能重建我們國民革命的政權。
    在這一意義上,我們的組織戰,就是群眾的攻防戰;所謂群眾的攻防戰,就是在群眾中間,破壞共匪的控制力,建立本黨的領導權。
    (二)組織戰的戰略和戰術
    黨的組織是和軍隊打仗一樣,有其戰略和戰術。軍隊打仗有戰略上的攻擊與防禦,有戰術上的攻擊和防禦。黨的組織也是一樣的。
    本章只就黨的組織戰的戰略原則,作簡明的提示。在攻擊戰方面,我們提出參加民眾團體,開拓外圍組織,建立聯合戰線各項原則;在防禦戰方面,我們提出中立、隱蔽與退卻各項原則,作為黨在制定群眾工作方案時的參考。
   二、接近群眾
    建黨工作第一個原則就是接近群眾。「到群眾 中去」,是黨的號令,也是黨的意志。黨持有到群眾中去的意志,就是組織戰的起點。尤其要知道群眾中間的組織戰,誰的意志最堅決,誰就得到最大的勝

---------------------------------------------------P.420---------------------------------------------------

利。  

    軍隊打仗要有充足的戰鬥力。要戰鬥力充足,又必時時振作士氣,時時補充兵員。黨的戰鬥,也是一樣的。黨的力量以群眾為泉源。黨的活動,不只要時時訴之於群眾,並且要時時取之於群眾。所以到群眾中去的意志,實在就是黨的生存意志;不能接近群眾的黨,等於喪失生存意志的人,軀殼雖在,死期也就不遠了。
   三、民眾團體
    (一)主要的工作目標
    現存的民眾團體是黨的工作目標。黨對於工作目標的選擇,應依據左列的五項原則:
    (1)青年、知識份子、工人、農民與一般生產者,這些群眾是本黨的社會基礎,應為本黨群眾工作的主要目標。我們要把黨做成這些群眾的縮圖,就必須從他們中間吸收黨員,在他們中間建立組織。
    (2)在同一種類的民眾團體之中,黨應選擇其站在關鍵地位的組織,作為主要目標。例如同為勞工團體,交通工人的工會或戰略物資生產機構的工會,就掌握著關鍵地位。
    (3)在廣大地域之中,港口及其重要都市的民眾團體應該是主要目標,但便於掩蔽的山嶺鄉村民眾團體亦須注重。
    (4)軍政機關及經濟事業,應依其戰略的價值,而決定其是否主要工作目標。

---------------------------------------------------P.421---------------------------------------------------

    (5)在同一機構團體中,應儘可能於其關鍵部門建立黨的小組。例如對大工廠,要注重其動力部門;又如對政治決策機關,要注重其通訊部門。這沒有一定的規律,而必須精密策畫,纔能確定選擇的標準。
    (二)兩個戰略原則
    戰爭的政治目的對於戰略是有其決定力的。軍隊打仗如此,黨的組織亦是如此。黨對於民眾團體的工作,或以破壞為目的,或以領導為目的,所取的戰略原則是不同的。
    (1)破壞的原則
    對於共匪控制下的群眾團體,我們的原則是「滲透即是破壞」。這破壞的工作要運用組織武器,依據下列原則來活動:
    (甲)滲入群眾。在匪的嚴密監視下,黨的滲透要由每一個工作人員個別活動;只要他能夠在群眾中間生根,就是工作成功。
    (乙)埋伏組織。在同一群眾團體中的工作人員要在情勢許可之下,結成小組。
    (丙)分化與瓦解。小組的初步工作是分化與瓦解,最要緊的是把握群眾的情緒,鬆弛團體的紀律,減損匪幹的聲勢,使群眾發生離心力。
    (丁)移轉權力。小組活動達到成熟的程度時,要在匪的委員會之外,建立一個中心組織,隨群眾情緒之發展,與匪幹對立起來,結集群眾轉入抗匪運動。

---------------------------------------------------P.422---------------------------------------------------

    (2)領導的原則
    對於自由區的群眾團體,我們的原則是「以服務為領導」。其工作步驟是如下的:
    (甲)參加團體活動:
    (乙)於服務群眾之中,教育群眾,使其結集於三民主義的旗幟之下;
    (丙)把握群眾的心理與情緒,準備動員的條件,奠定黨的行動基礎。
   四、外圍組織
    (一)外圍組織的第一原則
    黨對於沒有組織的群眾,最顯著的就是一般自由職業者,要建立外圍組織,作為黨爭取同情,吸收黨員,擴大組織,便利動員的基地。只要黨警悟了脫離群眾就等於失去生存意志,就會瞭解外圍組織的重要性。
    建立外圍組織是為黨開拓局面的重要方法,要開拓局面,就必須擴大胸襟,伸長手腕,儘可能向最廣大的群眾前進。這是第一個原則。
    (二)從被動到主動
    建立外圍組織的第二個原則是從被動到主動。黨為了接近廣大的群眾,在建立外圍組織的時候,只要組織能夠成立,儘可順應群眾的自然傾向,提出綱領,選舉其領導人。惟一條件就是不損害本黨的信

---------------------------------------------------P.423---------------------------------------------------


譽,不違背反共抗俄的宗旨。
    要知道現代社會一般人的生活特徵,是把他的時間分開來應付各種的活動,他對於一個非黨組織,分出一點功夫來參加,並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但若要他多分一點時間來多盡一點力量,越是社會上有力的人就越感困難。所以一個組織成立之後,只要參加的黨員能夠盡心服務,就會對群眾發生影響,使自己的地位從被動轉入主動;在最初,不妨掩蔽黨的立場和黨的身份,到了後來,要使中立者轉為同情者,引同情者加入本黨,也不會有什麼困難。一旦社會進入了緊急狀態,黨的動員工作在這群眾基地上展開,使動搖者堅定,怯懦者奮發,其成績必與參加的黨員平時的努力成正比例。
   五、聯合戰線
    (一)聯合戰線的兩個意義
    黨對於有政治意識的群眾,乃至於政黨與社團,其工作方法就是建立聯合戰線。從對匪的政治戰上來說,聯合戰線是為了團結反共的力量,瓦解共匪的陣營;從黨的組織戰來說,聯合戰線是為了開拓群眾工作的領域,擴大黨的政治基礎。
    (二)聯合戰線的工作目標
    聯合戰線的工作目標是中立者。從一方面說,黨要有誠意來轉化中立為同情;從另一方面說,黨要有魄力來克服中立領域。黨為了克服中立領域,必須放手向中立領域進行。

---------------------------------------------------P.424---------------------------------------------------

    自由主義者往往誤解自由為中立。他們更有一種錯覺,以為放棄中立的立場,就是損害了自由主義。黨要爭取這些自由主義者,任何努力都難發生實際的效果,政客刁徒更值不得爭取。但是黨必須確信,在群眾中工作,只有最堅決的人得勝;因此為了接近群眾,深入群眾,必須走進中立領域,黨要叩中立領域的門戶,開拓國民革命的基地,必須採取聯合戰線的政策。
     (三)聯合戰線的兩個原則
    外圍組織是黨對無組織群眾的工作;聯合戰線是黨對有組織群眾的工作,兩者是不同的。由於兩種工作之不同,黨的工作原則也就不同;黨對外圍組織要從被動轉入主動,對聯合戰線卻要保持主動,黨要以主動的地位,依據下列原則來工作:
    (1)在政治戰的意義上,聯合戰線是政團及社團代表人士之間的政治家的諒解與合作,其主旨在喚起全民族團結,為救國建國而共同奮鬥。
    (2)在組織戰的意義上,黨對聯合戰線的工作是這樣的:
    (甲)轉敵對為中立,並轉中立為同情,以孤立敵人;
    (乙)從中立與同情之中,為黨開拓其接近群眾的進路。
                                                六、中立戰略
    (一)對匪要採取中立戰略

---------------------------------------------------P.425---------------------------------------------------

    黨為了向群眾中發展組織,必須以堅定立場,取完全的主動,克服中立領域;反之,黨為了防禦群眾基地,抵制敵人的襲擊,有時卻要採取中立戰略。在組織戰上,中立戰略是防禦戰的一種戰略。
    本黨今日要在大陸匪區,從共匪的控制之下,保持青年學生群眾,要採取中立戰略,最初的一步就是向大專學生群眾傳播學術思想自由的主張,使他們反抗共匪「思想改造」與「文化整風」的運動;對於其他群眾,這一戰略也是有用的。
    (二)要防制匪的中立戰略
    在自由區,本黨保有群眾工作的自由,就應該接近群眾,組織群眾,而防制共匪對於群眾施用中立戰略。
    在抗戰時期,本黨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向學校中發展組織。到了抗戰結束之後,共匪便提出「黨派退出學校」的口號,這個口號就是共匪對付本黨的中立戰略。共匪在「軍隊國家化」的口號下,提出「黨派退出軍隊」的要求,也是他的中立戰略。後來,本黨退出了學校和軍隊,而學校和軍隊都成了共匪發展的園地。我們今日在臺灣,仍須提高警覺,防制共匪對群眾的中立戰略。
   七、防    禦
    (一)防禦的意義
    黨有其社會基礎。黨認為社會基礎之群眾,就是他建立組織、展開工作的基地。軍隊打仗,首先要

---------------------------------------------------P.426---------------------------------------------------

保衛他的基地;黨要打仗,也要保衛他的基地。軍隊的基地是指地區來說的;黨的基地是指群眾來說的。我們瞭解了這一點,纔能瞭解組織戰上所謂攻擊與防禦的意義。

    所謂攻擊,就是黨對群眾之接近、滲入、組織、部署為其革命的基地,更進而動員作戰。
    所謂防禦,就是黨對於其社會基礎之群眾,從敵人的攻擊之下,加以保持,使免於敵人的佔領,以便本黨再起領導,繼續作戰。
    (二)黨在匪區的防禦戰
    黨在匪區裏面,對群眾的防禦戰,要採取下列的三個步驟:
    (1)退卻
    從群眾基地退卻,應採取下列的原則:
    (甲)調度人事,以秘密組織向群眾中尋求掩蔽。
    (乙)如組織存在為不可能,即應化整為零,分散埋伏。
    (丙)在必須全部退卻的情勢下,對於群眾基地,加以破壞。
    (2)中立
    黨於退卻的部署完成時,適應客觀情勢,採取中立戰略,應注意下列原則:
    (甲)調度未曾暴露身份的工作人員,隱蔽黨的政治目的,與一般群    眾,作同樣的活動。
    (乙)黨的小組要把握群眾的情緒,使群眾從敵人控制下轉入中立。

---------------------------------------------------P.427---------------------------------------------------


   (3)反攻

    黨在群眾中,從中立轉入反攻,要注意下列原則:
    (甲)於匪的委員會之外,建立中心組織,把握群眾的情緒,策畫反攻。
    (乙)採取聯合戰線政策,使中立者共同擔當反攻的任務;黨的組織即在聯合戰線中求發展。
    (三)黨在自由區的防禦戰
    黨對於自由區群眾基地,要制止匪的滲透,有時亦須採取防禦戰。
    第一、制止共匪在群眾中發展組織,其目的在從群眾裏面發生和培植革命的力量。黨對於群眾中埋伏的匪黨組織,更必須在群眾的動態中去發現和發掘;這發掘匪黨組織的工作,仍然是一種防禦戰。
    第二、對匪黨組織施行防禦戰,其基本的戰略是要保障群眾組織的合法性,純潔性,和他成立時預定的目的。所以我們對於破壞或轉變群眾組織的意義與目的之任何企圖,要特別警覺;制止他,打擊他,使匪黨沒有滲透和發展的機會。
    第三、如群眾組織有變質的情勢,黨必須否認其變質之合法性,使匪黨的活動受到迎頭的打擊。
    第四、上述防禦戰略,對於政治、經濟、文化上合法的制度及組織,亦可適用。
  綜    結
    自七全大會以來,已經是六個月了,重要文獻的研讀固然是很熱烈的,但是這些文獻裏面的指示要

---------------------------------------------------P.428---------------------------------------------------

一一實施;惟有組織戰的原理與方法,纔是從理論到實行的關鍵。上述諸章,對於黨的組織之建立與運用,略舉概要,喚起黨中同志注意研討。中央黨部及革命實踐研究院尤應深切思考,周詳討論,制訂各種方案或典範,逐步推行,使本黨組織走上戰鬥化的道路。

---------------------------------------------------P.429---------------------------------------------------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