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哲學的重要

 「知行合一」與「知難行易」這兩個學說,在中國哲學的源流上,究竟是怎樣的來由?要知道這點,我們就不能不講「大學之道」。大學說:「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中國幾千年來的倫理哲學,政治哲學,都是從這裏出來的。所以中國的政治哲學,與倫理哲學,實無二致,要治國平天下,必須從格致誠正修齊做起。即此可以知道,我們要完成革命,統一國家,平定世界,若非先從格物致知上努力,那是不會成功的;「格物」「致知」之間,最要緊的尤其是「致知」。我在第三期同學錄中,有一篇同學錄序,想大家都已看過,這篇序文完全是拿 總理遺教給我們的道理,演繹出來,沒有參加一點我個人的意思。這篇序文裏面,我有兩句話說:「革命之學,大學也,革命之道,大學之道也」。大家要知道,革命的學問,並不是外國來的學問,就是一個中國固有的學問。我們一定要把哲學的來源研究清楚,有了這哲學的基礎,然後我們的人生觀纔能確定;一切的榮辱,成敗,利害,生死,纔能看透。所以要「致知」,所以要明白大學之道,如果沒有哲學的基礎,在倫理上,政治上,就沒有確定的人生觀。一個人沒有確定的人生觀,臨到危險的時候,就難免於變節;臨到富貴貧賤轉變的時候,也難免於變節。這樣的人,是一定不能革命的!所以我們不要以為革命祗是隨便的一件事情。革命是要有革命的情緒,革命是要有革命的道德,質言之,就是革命的精神。革命的精神,是要有革命哲學來做基礎的,有哲學基礎的人,就一定是有肯定的思想,亦就一定有中心信仰的人。有了中心的思想和信仰,對於一種主義,至死不貳,這纔可以算是革命的信徒。大學之道是怎樣呢?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德」是一個人生下來就

--------------------------------------------------P.581--------------------------------------------------

賦有的德性;「明明德」就是不要使這生來的德性汨沒,而自己要知道去淬礪它,光大它,可以說就是要確定我們的人生觀。至於「在親民」,可以說:就是要喚起民眾,復興民族,使民眾的生活能夠向上,民族地位能夠平等。「在止於至善」,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行為,都一定要到最好的極點為止,即是要達到善的極端,纔是止於至善。再切近些說:我們一個人生在宇宙,最多活不到一百年。人本是一個爭生存的動物,但因為人類進化,生命就有一種向上的衝動。這一點向上利他的衝動,存之於心便是「德」,施之於物便是「善」。故「德」貴自覺,而「善」貴及人,自覺就是「明德」,及人就是「至善」。所以一個人有利他的傾向,便能由親親而仁民,由仁民而愛物。凡是一個人愛父母兄弟,愛人類,愛社會,愛國家,愛民族,都是一點利他性的擴充。不過人類每每蔽於私慾,汨其天性,所以要「明明德」,要「親民」,要「止於至善」。就是說:一個人雖然能自覺,能自強,能親親,仁民,愛物,但是還要不息,不息就是不做到最善的地方不止,即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意,這就是所謂大學之道。
    現在再講「知止」的效用,並且把它譬喻解釋到我們所講的主義上來。這「知止」的「止」字,「止」就是止於至善。比方我們曉得三民主義,是我們中國唯一的救國主義,是最好最善的一個主義,我們就應該把其他一切思想、行動,統統集中在這三民主義上來,止在這主義上,無論其他什麼主義,什麼學說,統統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我們知道三民主義是各種主義中最好的,我們便信仰它,這就是「知止」,就是「止於至善」。既信仰了,我們有了確信,無論什麼學說主義,都不能搖動,這就是「定

--------------------------------------------------P.582--------------------------------------------------

」,所以說「知止而後有定」。信仰既定,從此心安理得,所以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必須心安之後,然後能夠考慮,想出種種的方法,所以說「安而後能慮」。把事情考慮妥當,設計周詳,自然能夠實行得到,自然能夠成功革命,所以說「慮而後能得」。所以我說革命之道,即是大學之道。
    總理說:無論那一國的政治哲學,都不及中國大學的政治哲學好。亦可以說「 總理的政治哲學,就完全是體認大學,歸到時代的思想,而用現代科學方法,加以整理出來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更是現在的科學方法了。凡是一種事物,都是一個起頭與終點,這個自然的規律,即是現在的所謂物理。一件東西有一件東西的本末,一件事情有一件事情的起點,我們處理事物,能夠知道這個自然的規律,照著去做,這就叫合理,合理就是「近道」。所以我們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先要注重物的本末,事的始終。如要把這事情做好,一定要考察事物的起點在那一點,末端在那一點;還要知道,那一件事情應該先辦,那一件應該後辨,不要先辦的拿來後辦,應該後辦的反來先辦,這就是科學的方法。 總理學說就是用這科學方法完成的,所以便能合乎大學之道。中國事情做不好,中國的革命不成功,就是因為大家做事,不知道自然的規律,不順著合理的法則,一切公私行為,顛倒錯亂,不是本末倒置,便是有始無終,這就是不合現代科學方法,也就是不合大學之道。中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大都是不講本末終始,不知先後的。對於所有事物,既不研究,也不分析,遇著什麼辦什麼,辦到那裏算那裏,沒有計劃,沒有方法,這樣的辦事,那裏辦得通呢?就拿目前的事來說,比如今天有五千多人做紀念週,若是點名要一個個數起來,三點鐘也數不了,但是大家區分一下,政治學校的為

--------------------------------------------------P.583--------------------------------------------------

一區分,遺族學校的為一區分,砲兵學校的為一區分,步兵學校的為一區分,各機關的為一區分,軍官學校的為一區分;區分之後,叫各區分的領導人自己分別去點名,不消十分鐘,就可以點好,一點也不會紊亂。這就是所謂條理,也就是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的道理;概括起來,就是說有組織。什麼東西都要一個組織,譬如我們要辦一個學校,或訓練一師軍隊,乃至辦其他的團體、機關以及一切政治的事情,統統都要有一個組織;這組織兩字,就可以把本末始終先後的意思,表現出來。現在我們都曉得組織的重要,可是幾千年前,我們中國人在先早已經發明這個重要的科學方法了。我們這一段話,就是要我們革命的人,知道革命的學問和方法。革命的學問方法,不是一個粗淺的,隨便的,必要有一個哲學基礎,這個最好的哲學基礎,就是現在的孫文學說,就是從前的所謂大學之道。知此,纔能夠配得上講革命,所以說:「革命之學,大學也」。我們要完成革命,就先要懂得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道理。我們要實現三民主義,就先要知道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方法。而止於至善的方法,更須體會「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效用。怎麼樣能夠把這個道理,方法,效用,應用到我們今天的革命事業呢?最緊要的就是要用現代的科學方法!如果我們革命沒有哲學的基礎,不照科學方法,那是一定不能成功的。
    現在我再把 總理的主義學說與大學之道,參和對照的來講一講。大學之道,就「體」的方面言,是從「明明德」做起,其次在「親民」,而以「至善」為止。就用的方面言,是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做起,其次在「修身」「齊家」,而以「治國」「平天下」為歸。 總理的「三民主義

--------------------------------------------------P.584--------------------------------------------------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