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陳炯明汎論對吳問題書

內容來源:卷三十六   別錄

隸屬章節:別錄 \中華民國十年

 

 

——中華民國十年八月十五日於上海——

    各電均奉讀,屢蒙眷顧,感愧無已。昨日由鄉來滬,奉上一電,想可先此察閱。中正決於下月起程,惟來粵之前,擬先繞道湘、鄂一行,或可藉此洞察大勢,以為將來進行地步,未知尊意以為可否?蕭就鄂督,固為意中事,而吳任兩湖巡使,殊出意料之外,如吳果就職,無論其第三政府能否出現,而時局嚴重,必較前更甚,中央政府決不可以等閒視之也,第三政府之陰謀複雜,不能縷述,且其果能成立否,亦未可必,以吳為第三政府之中心,如其無推倒南北兩政府或倒其一之把握,而即行組織政府,則於吳之本身,諸多不利,且直軍亦非常危險,惟直與奉已處於極端地位。為吳之計,第一步當先聯南倒奉以倒北,蓋其已無聯奉之餘地,亦無同時推倒南、北兩政府實力也。中正以為今日時局,仍當視吳為重心,而其第三政府尚在其次,蓋無吳即無第三政府,吳倒則第三政府雖暫時成立,亦未有不倒者。故於今日舉足輕重之吳佩孚,不能不首先研究也。此時吾黨對吳,不出聯絡與反對二途,反對則為敵,當與之戰;聯絡則為友,當與之合;然而無論為友為敵,最後則必出於一戰,以主義不同新舊之二軍,未有能久合而不分者也,此層須注意及之。中正以為吳果有三分誠意,與我聯合,以對付北方,則吾黨亦不宜拒人於千里之外,且與之暫時攜手,或可為我主義所感化,以期其終能結合,未始非國家之福。蓋

---------------------------------------------------P.63---------------------------------------------------

粵軍出動長江,須在三月以後,如此時與吳先樹敵幟,於我甚為不利;即使其無誠意,則吾黨亦須忍痛一時,以待其奉直決裂之機,然後承其敝疲而倒之,則用力較易。故吾黨於此數月內,對吳問題,急須確定,如果與之決戰,則吳亦無多大力量,不必視之過重。默察吳部三師之主力軍隊,王承斌師在保定對奉軍,而不能移動,閻相文師在陝西對陳部及民軍,尤不能移動,其長江以南之勢力,厥惟蕭耀南師,而其兵力實為有限,且在鄂之靳雲鶚旅與趙傑旅(此二旅直可當作奉軍看待),皆有監視直軍性質,以一地而集性質不同之軍隊,未有能久戰而不敗者也。倘於此三月之內,本軍能出二師兵力,以進長江,則吳未始不可倒,而時局之轉移,未始不可由我也。故吾人不能與普通人同一心理,以過重視吳也。且自湘鄂事起,一般輿論,甚不直吳,如其再就兩湖巡使,則其從前之信用,掃地盡矣。至論本軍對吳作戰之期有二、一主急進,從速準備,定此三月內進取長江,利用其奉、直暗鬥,各軍妒吳之時以倒吳;一主緩進,暫俟奉直決裂,待其首尾不相應時,吾軍乘機出動武漢以倒吳。惟奉軍內部,暗鬥甚烈,孫烈臣與張作相之間,似有決裂在即之勢,故張作霖在奉不能移動一步,如欲待其首先攻直,誠非易易。至於直軍方面言之,其勢力既到長江以南,亦無即時倒奉力量,可以斷言,即其第三政府,欲推倒南、北兩政府,由其自身統一中國,解決時局之計劃,以事實上言之,決難辦到。惟第三政府發生後,徐世昌必倒無疑,出而代徐者,仍是張作霖之派張勳統兵入關,重行復辟,而日本人為之暗助,或且明加干涉,使奉、直不能決戰,延長中國之內亂,以達其太平洋會議預定之計劃。於是奉、直二軍各地所有之兵力,安置不動,暫成停頓之象。中國三政府亦毫無增減,形成相持不下。如果時局至此,第三政府

---------------------------------------------------P.64---------------------------------------------------

地位稍穩,彼既不能向北前進,則必向南發展,是時日本或他國,利用第三政府以攻兩廣,則我政府地位,至此更加為難。竊意本軍第一目的敵,先在於吳,以吳不倒,時局之轉移,終在於吳也。即外人之視中國之軍人,亦專重於吳,而外交或且為第三政府佔優勝,更可懼也。今日本軍之對吳,如其有誠意可合則合之,以倒北政府而打破其第三政府之野心;否則不如急起直追以為倒吳之準備。今日吳軍之弱點,不在奉軍之牽制;而其兵力分散,不能集中,是為其第一弱點。至於吳、馮意見水火,不能團結,王承斌怨望於吳,不受調遣,尤以其北洋派如魯田、豫趙、甚至直曹,亦無不妒吳而妨礙其發展。於此三月內,吳軍在鄂地盤未固之前,如果粵軍攻鄂,吾可斷其無一人以援吳,而且多有妨礙者。至於粵軍先攻鄂直,吾不能必其外援之有無與多寡,而其先聲奪人之機,則操之在我而不在吳。總之,吳之勢力,至今已達極點,此後必日見減少;蓋所謂力者,必以各方之潛勢力及其四面之外力與後援,方可成一大勢力,如以本身之勢力為勢力,則其所謂勢力者必有限,且必孤立而不能久長者,況吳之本身勢力,充其量亦不過六師兵力而已,粵軍與之相較,有過之無不及,本軍決心備戰,未始無幾分勝算可操也。公意以為何如?

---------------------------------------------------P.65---------------------------------------------------

最近更新於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