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教育的目的與宗旨

戒敕,舉動失宜,遂大為張郃所破),則是自以為合於戰爭原則,而實違反了戰爭原則。若趙括的徒讀父書,不知通變,那就更等而下之,乃是膠執戰爭原則,不懂得活用戰爭原則,尤不知所以貫徹戰爭原則。以故原理原則的磨鍊,必須以真確的事實為依據,更必須隨時以其所能詗知的敵情為依據,亦如獵者必熟知獸之走壙、鳥之翔集一樣,了知我們的目的物——敵人之每一險易、廣狹、勇怯、進止;如此,始能活用原則,亦不脫離原則,而能實行原則,並無一不合於原則。

   我還有一層意思,要在此附帶一提的。就是無論應用任何原則,在我們反攻戰爭中,一個更重要的前提,乃是要時時刻刻研究如何實施運動戰——我在反攻作戰指導要領中所指示的反攻作戰的戰術要旨,就是絕對攻勢,爭取外線,集中兵力形成局部優勢,與對敵側背迂迴攻擊的四種戰法。簡單之,亦就是運動戰的總稱,更是以寡擊眾的基本條件。此外又要運用情報戰、心理戰、群眾戰、組織戰——並盡其一切可能,以形成我們的戰爭面;因為只有我們能切實建立並掌握住戰爭面,始能應用任一原則,而不會為敵所乘,反之,就隨時都有步步荊棘、處處陷阱之虞!在擁有戰爭面的一方,實有如下一盤明棋,敵人的分合進退,無不在我燭照之中,我因而即可以得心應手,活用原則。在失去戰爭的一方,就只有暗中摸索,而且更是亂者四應,那是未有不鬥亂奔陷的。因此我要說戰爭面的建立,實又為我們在反攻戰爭中基本原則之基本。

(三)物質與科學

---------------------------------------------------P.216---------------------------------------------------

    物質力是戰爭遂行的一部份元素,但如過份強調物質的作用,必將忽視更大的戰爭遂行的決定因素——精神力。

    福煦說:
    「若法國各學校之教育……其研究單以物質為對象,其所重視者僅為地形、築城、裝備、編制、管理、及根據地而已。至於神秘的部隊,即人之活動所產生之部隊,常不知如何估價,如何了解,如何說明,因此之故,造成歷史上千古之奇勳者,常被彼等視為命運或宿命論。夫如是……研究之努力既被否定,智能之磨鍊,亦視為無用,由此以往,必使精神怠惰不振。」

    這是指的過份重視物質的害處。
    像以上所說的,名將們其所以對科學歷加詬病,並根本不承認有「戰爭科學」存在的原因,亦就是要矯正科學的過份偏重物質,與一般把物質與科學視為戰爭全部的錯覺。前面我所以只說「軍事科學」而不稱之為戰爭科學者,乃是要避開這種錯覺。把科學的方法與精神,應用到軍事教育訓練上去,就是要如福煦所說的不單以物質,而以事實(科學—物力—與精神、經驗)為研究的基礎,使我們的軍事教育不再對精神或物質犯上偏輕偏重的弊害。
    我曾經認定精神的效用,大於物質的效用;又認定精神與物質之相輔為用,乃為精神乘物質,而非精神加物質。
    大家知道,「徑寸之杙,足以縶萬牛」,是物不在多也。「一星之火,足以成燎原」,是物又不在

---------------------------------------------------P.217---------------------------------------------------

大的。至於「欒枝曳柴」(晉與楚戰於城濮,既陣,晉欒枝將下軍,乃使車曳柴揚塵,楚以為晉師遁,馳而逐之,晉師橫擊,遂大敗楚師。)「道濟量沙」(檀道濟督師伐魏,三十餘戰多捷,食盡引還。有亡卒降魏,具告以食盡,魏人追之。道濟乃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覆其上。及旦,魏人視之,見資糧有餘,以降者為妄,斬之。道濟全軍而還。)乃又以無為有也。故物當其用,則小可以制大,弱可以敵強;不當其用,即所謂「射不能中,與無矢同,矢不能入,與無鏃同」,武庫軍儲,亦徒為敵資而已。大家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必然知道我們不是要和敵人較量物資的多寡,而是要較量自己如何在訓練上、組織上、運用上,善用自己的一切戰力物力,使發揮其破敵的無比的威力效用;並當盡其一切可能因物於敵,借力於敵,這才是我們轉一以為十,以十而擊一的妙用。
    前面已經討論過對軍事科學問題的看法,這裏我還要附帶的再補充一層意思。就是我以為戰爭固然是超乎科學以上的一種「聖神功化」的藝術,但我亦仍認為要達到戰爭藝術的境界,並不能完全捨棄軍事科學於不顧。即如約米尼雖然強調戰爭的藝術價值。但他在討論戰略問題的時候,並不能無視於戰略線、戰略點、與戰略面等等的軍事科學問題,而且事實上,他就是應用軍事科學方法與幾何學的原理,來證明他的戰略觀點的;雖則他認為「決定點」與「目標點」中的「點」字,其意義已經超出幾何學中「點」的範圍之外,但如果全無軍事科學的修養與磨鍊,謂能知「最大的戰爭藝術,就是決定作戰線的方向」,謂能知「使我軍的重量,連續的,投擲在一個戰場中的決定點上面」,實為不可思議之事。自然我們今日要講軍事科學,第一就得擺脫其偏重物質與數字的「拜物論」的困擾,第二得擺脫其忽視戰

---------------------------------------------------P.218---------------------------------------------------

爭的本質為「可怖的熱情的悲劇」而徒憑「數學方式」的困擾;以物質為精神之副,以科學為哲學之用,最後乃必能以我們的勇氣、智力、教育、訓練,及火力與刺刀之使用,而極度發揮革命的戰爭藝術!
  

  (四)戰史與經驗

    戰史是前人戰爭經驗的傳授,而經驗則是得自自己所經歷的戰役。黃石公說「推古驗今,所以不惑」,我們研究過去的戰史,傳遞實際的經驗,就是做的「推古驗今」的工夫。

    魏菲爾說:
    「戰史是血肉構成的,而不是屬於圖表或公式法則的事,它不是機械的鬥爭,而是人的鬥爭。」
    普克爾說:
    「軍隊若缺乏戰爭之經驗,則以戰史為教育之基礎,更屬必要……戰史雖不能代替實際的經驗,然足以為實戰之準備,在平時研究戰史,乃學習戰爭與決定兵術原則之真正手段。」

    福煦亦說:
    「戰史研究,不特可視為教育之手段,抑且為發現真理之方法,發展教育之方法也。」
    戚繼光也曾經有過一段話,他說:
    「兵之有法,猶醫之有方,敏知之人,因而推人,師其意,不泥其跡,乃能百戰百勝。蓋未有

---------------------------------------------------P.219---------------------------------------------------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