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教育的目的與宗旨

修、齊、治、平,乃不過是一種效用的推展,故曰「齊家以下,則舉此而錯之耳」。根據朱子所說的格物是一關,誠意是一關,便可知我以往所指的哲學是窮理(格物致知)盡性(誠意知本)之學,乃是我對哲學自信有得的體察;我今天還要對窮理盡性下一註腳,是即我們的哲學,一面是精神、智慧、活力之所由,一面則是倫理、品格、道德之所在。

    根據這一個體認,就又可以了解我們的軍事哲學,實已包括了戰爭藝術和武德修養兩大要求——因為戰爭藝術,就是屬於精神的、智慧的、活力的武德修養,亦即是屬於倫理的、品格的、道德的問題。

    儘管現在有人在否定戰爭哲學與戰爭藝術的存在,但戰爭哲學與戰爭藝術的價值,絕不因此種否定而忽視。
    魏菲爾在「論為將之道」裏有過這樣一段話說:
    「將領必須具有策定計劃的想像力,和貫徹計劃實事求是的精神和能力,他必須觀察敏銳,歷久不倦,精明機警;既要仁慈,又要忍耐;既要純潔,又要狡猾;既要任守衛,又要做強盜;既要奢華,又要吝嗇;既要慷慨,又要小器;既要激烈,又要保守;他必須具有這些,和其他先天或後天習得的性格。自然他還要知道戰術……」
    但是像這樣的智慧、品性、情操,如何才能恰恰做到合理而平衡發展的境地呢?我以為這除開求之於戰爭哲學——戰爭藝術以及武德修養以外,是別無他途的!
    我們承認,戰爭中最重要之事,應常為在戰爭中擊敗敵人的藝術。

---------------------------------------------------P.204---------------------------------------------------

克勞塞維茨說:
    「戰爭是一種特別藝術,與其他藝術不同。其他藝術,是人類的意志精神,作用於無生力之死物;戰爭藝術,則是使意志與精神,作用於有生力之活物,並產生一種活反應,故最需要高尚之心力,與優越之勇敢與才能。」
    什麼是戰爭藝術呢?毛奇曾經說:
    「戰略者,係術策(藝術)之一體系,而超乎科學以上者。此所謂術策(藝術)之一體系,係用於實際生活中之知識,係隨事件之不斷的變化而發展之指導精神。易言之,即在最困難狀況壓迫下的行動之術是也。」
    魯登道夫亦說:
    「戰爭的出奇制勝,就是藝術的一種。」
    拿破崙則說:
    「凡精通戰爭藝術的大將,其唯一秘訣,就是在作戰之時,能師法亞歷山大、漢尼泊、凱撒、腓德烈等的戰法,以及熟讀他們在歷史上,前後八十三次戰役的紀錄;這些紀錄,是一部完整的戰爭藝術的教材,所有作戰的攻守原則,依此就都可運用自如了。」

    如通過我國自己的觀點來說,所謂戰爭藝術,亦就是孫子的「詭道」——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

---------------------------------------------------P.205---------------------------------------------------

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是揭暄子的「轉法」——能行「轉法」,則其勢倍百……如我以十攻十,苟而轉之,則我仍其一,而彼縮其九,是以十而擊一。我以一攻十,苟能轉之,則敵以一當一,而我可敵十,是以一擊一。故善用兵者,能變主客之形,移多寡之數,翻勞逸之機,挽順逆之狀,轉乎形,並轉乎心。至於戰爭藝術的實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田單一日復齊七十餘城,韓信拔趙幟、立漢幟的滅此朝食,諸葛武侯的南征孟獲、七縱七擒,以及岳武穆的潁昌、偃城、與朱仙鎮之戰,人皆血人,馬皆血馬,而無一人肯回顧者,這些就都做到了戰爭藝術的極致。

    實在說,所有的兵法,所有的戰史,即正如拿破崙說的,無一不是完整的戰爭藝術教材。只是大家要真能在戰爭中常為擊敗敵人的藝術,並不是單單研究兵法戰史,就能夠有得的,因為他還需要最高尚之心力,與優越之勇敢與才能,以發揮其指導精神之故。
    因此與戰爭藝術相因而至的一個問題,是精神統御的問題。
    美軍作戰綱要指出:

    「以德服人之統御,能鼓舞部屬,較之施以權威,科以刑罰,更能使之冒險犯難。指揮官唯有依此以德服人之統御,始可影響非其所屬,以及其所賴以支援者。」

    美軍統御術則詮釋說:

---------------------------------------------------P.206---------------------------------------------------

    「以德服人之統御,應對人性之錯綜複雜,以及各個人在智、德、體三方面之修養,與其所能表現限度之差異,加以考量。推而言之,以德服人之領導者,係以模範與才能,為其統御之基礎,並以高度標準之紀律與效能,先求諸己,而次及於人。」
    這種先求諸己的以德服人的統御,亦就是克勞塞維茨「指揮官個人之武德,與全軍之武德,相關至切」以及「人格為用兵的至上條件」之引伸;美參大所強調的「良好之參謀組織與作業,必須具備誠實、堅定、及勇敢之倫理基礎與德性領導」的觀念,亦就是基於此一要求而產生的。

    先求諸己的德性之涵濡與修養,乍看似乎不很容易作到,但其實卻亦只是要做到如大學所說的「誠意、正心、修身」而已;「誠意、正心、修身」,有一個簡單的入德之門,那就是實悟、實踐。自反自省,便是實悟的工夫;即知即行,便是實踐的工夫。

    明儒呂坤說:

    「喜來時一檢點,怒來時一檢點,怠惰時一檢點,放肆時一檢點,此是省察大條款。人到此多想不起,顧不得,一錯了,便悔不及。」
    這種檢點(反省)的工夫,最是進德修業,吃緊的一著,因為一日不檢點,便將悠悠忽忽的過了一日;一生不檢點,便將悠悠忽忽的過了一生。假如一日檢點,竟無一非過,便將蒙頭蓋臉,媿汗欲死;次日檢點,還是過多德鮮,仍復深之媿責。如此日日檢點,必將漸見德勝於過,馴至於德盛而過寡,遂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常人之所以人格日隳、品性愈下者,就是不知檢點,坐不見自己過惡耳。

---------------------------------------------------P.207---------------------------------------------------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