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革命基本組織.策進反攻革命運動本黨的民運方針

內容來源:卷二十五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九月在革命實踐研究院講——

要旨
    第一章 組織革命策進反攻:
    一、兩種錯誤觀念。
    二、等待主義的錯誤。
    三、萬全主義的錯誤。
    四、長期的總體戰。
    五、為什麼要黨來組織。
    六、本黨要怎樣纔能組織反攻。
    第二章    各種民運工作的概要:
    一、軍事運動與民眾運動:
    1·十三年改組的前後。
    2·革命黨史的先例。
    3·十三年改組以後黨的組織。
    二、武力革命與建設革命:

---------------------------------------------------P.343---------------------------------------------------

    1·軍事科學的效用。
    2·本黨與匪寇相反的基點。
    3·兩種革命運動。
    4·革命精神與革命手段。
    三、合法運動與革命戰鬥工作:
    1·兩方面的工作。
    2·一般意見與目前情況。
    3·建黨的真實意義。
    4·兩種工作的關係。
    5·構成政策與執行。
    6·選舉運動與議會活動。
    第三章    民眾運動的原則:
    一、民運工作的基點:
    1·一種懷疑的解釋。
    2·武力戰與政治戰的差別。
    3·黨的社會基礎:
    (一)結集黨員。
    (二)擴大戰力。
    (三)支持政權。
    4·民眾運動的意義。

---------------------------------------------------P.344---------------------------------------------------

    二、民運工作的步驟:
    1·從根本上做起。
    2·通盤籌畫確定重點。
    3·調查研究。
    4·宣傳組織。
    5·教育領導。
    6·動員作戰。
    三、民運的戰略原則:
    1·目標。
    2·集中。
    3·迅速。
    4·攻勢。
    5·安全。
    6·運用。
    7·應變。
    8·統一指揮。
    9·協調合作。
    10簡單純一。
    綜結。

 

---------------------------------------------------P.345--------------------------------------------------


本文
    第一章    組織革命策進反攻
     一、兩種錯誤觀念
    民國三十八年冬季,我創辦革命實踐研究院,特別注重精神教育,而以革命方法與技術為輔。其目的在糾正一般幹部和黨員的失敗觀念、投降心理和依賴主義;鍛鍊他們革命的志節,啟發他們自力更生的決心,堅定他們反共抗俄必勝的信念。從那個時候起,到現在忽忽已將四年了,第一階段教育計畫已經告一段落,本黨亦已有五千餘高中級幹部受了本黨的教育。現在本院要更進一步實施第二階段教育計畫,這第二階段教育計畫,要怎樣纔能實施得好,達成預期的目的呢?我以為第二階段教育的目的要糾正兩種錯誤觀念。那兩種錯誤觀念呢?
    第一是等待主義。黨中幹部和黨員都知道大陸上同胞受盡匪寇的蹂躪,切望國軍的反攻,也都懷著反攻的決心,抱著必勝的信念。但是大家對於反攻總有兩層看法:其一是認為等待著三次大戰,國軍纔能反攻;其二是認為要等待著國軍反攻,黨纔跟隨國軍回到大陸上去。這兩層看法合起來便構成第一個錯誤觀念。
    第二是萬全主義。三年來政府的根本政策是確保臺灣,建設臺灣,準備反攻大陸,這個根本政策是正確的。但是黨中的幹部和黨員卻有意或無意的也有兩層看法:其一是要國軍把一切反攻的條件都準備

---------------------------------------------------P.346---------------------------------------------------


齊全纔能反攻;其二是要國軍準備齊全又必依賴外援。這兩層看法合起來又構成了第二個錯誤觀念。

    二、等待主義的錯誤
    為什麼等待主義是錯誤的呢?我們必須時時警悟本黨是革命建國的黨,我們對匪寇的戰爭,乃是革命建國的戰爭,並不是臺灣對大陸的戰爭,臺灣不過是我們重建革命組織和策畫反攻革命的基地。就軍事反攻來說,自然是要國軍從臺灣向大陸進軍;就革命來說,我們革命黨必須先要進入大陸匪區,領導那匪寇恐怖和屠殺之下的同胞,群起對匪作革命戰。臺灣的軍事反攻與大陸的革命戰爭兩者互為策應,纔能摧毀匪的政權,光復大陸的失地。沒有國軍從匪區外面敲破鐵幕,匪區同胞固然不能大規模的蜂起抗匪;但是沒有群眾抗匪的組織在匪區埋伏和發展,並從鐵幕裏面策應國軍,我們軍事反攻也難得到進展,爭取勝利和確保勝利。所以黨不能等待軍事反攻,黨的任務是組織革命和策進反攻,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如果我們能夠組織革命,策進反攻,就不必等待三次大戰。如果我們不能組織革命,策進反攻,要等待三次大戰是等不來的;就算是三次大戰爆發了,就算是軍事反攻勝利了,我們革命建國的事業仍然沒有成功的把握,因此等待主義是錯誤的。
     三、萬全主義的錯誤
    為什麼萬全主義也是錯誤的呢?軍事反攻要有充分準備,這是必然的。但在各種準備之中,最要緊

---------------------------------------------------P.347---------------------------------------------------

的準備,還是大陸匪區裏面同胞抗匪的組織。要知道我們國民革命軍,在臺灣加緊訓練,加緊裝備,是為了回到大陸上去打仗。我們的黨也應該在臺灣重建革命組織,加緊革命訓練,使其能回大陸上去打仗。深進一層來說,在國軍向大陸進行軍事反攻之前,黨必須先向大陸進行政治反攻;一定要黨在政治戰上擊敗匪寇,國軍纔能在武力上消滅匪寇。如果黨不能在政治戰上貫徹他的任務,那就是軍事反攻缺乏了他最重要的一種準備。這一種準備是完全要我們自己做,任憑外援怎樣多,也是無能為力的。因此黨要等待軍事上有了萬全的準備和勝利的反攻,再回到大陸上去,那我們不僅忘記了自身的重大責任,並且徒然延誤了軍事反攻。兵法家說:「策萬全者無一全」。純就軍事來說,已不應期望著準備到萬全的程度再去反攻。如果我們擔負著革命建國使命的黨,步步都等待著軍事,期望著萬全,那我們反攻光復有什麼把握?革命建國的事業又有什麼希望?所以萬全主義是錯誤的。
     四、長期的總體戰
    上面說到黨不能等待軍事萬全的準備和勝利的反攻,再回大陸,黨必須重建革命基本組織,策進反攻革命運動。這個觀念,是和今日黨中一般幹部和黨員的「反攻」觀念不同;大家也許不甚瞭解,所以我還要說幾句話。一般的反攻觀念是怎樣呢?一般以為:
    (一)反攻是軍事行動;
    (二)反攻軍事就是渡海登陸這一大舉。

---------------------------------------------------P.348---------------------------------------------------

    殊不知反攻不止是軍事行動,而國軍渡海登陸又不過是反攻軍事中間的一個軍事動作。要知道我們從動員到反攻,從反攻到收復,乃是長期戰,並且是總體戰;這一長期的總體戰,是要把政治、經濟、文化和武力,綜合運用。而誰來把這些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各種武器,組織起來或同時運用,或交互運用,來擊敗匪寇呢?我以為這就是我們革命建國的黨。換句話說,對匪寇的總體戰,是綜合運用各種武器的組織戰。而綜合各種武器以進行組織戰的動力就是黨。
     五、為什麼要黨來組織
    我們中華民國今日在憲政時期。從政治制度上來說,在後方要以政領軍,在戰地要以軍管政。但是我們要組織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各種武器來對匪寇作總體戰,我們革命黨必須始終站在中心領導地位,聯繫軍事與政治;並組織群眾,與軍事政治結合為一個戰鬥體系,纔能戰勝匪寇,光復大陸失地,拯救同胞的生命與自由。為什麼要黨來組織呢?
    (一)反共抗俄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必須從匪寇的控制下爭取廣大群眾,與我軍事政治結成一個戰鬥體系,纔能得到最後的勝利。我們要把反共抗俄戰爭,做成群眾的戰爭,只有我們革命黨到群眾中去,組織群眾,領導群眾,來支持我們的軍事和政治,結合在一條戰線上,共同作戰。
    (二)我們政府在自由區實行動員,雖有行政的力量和法律的制裁,仍然需要黨的組織與宣傳,來推動群眾,鼓舞群眾,纔能保證動員的成功。我們如果對大陸實行反攻,如果要匪區的群眾策應國軍、

---------------------------------------------------P.349---------------------------------------------------

參加國軍,這群眾的動員,便不是我行政和法律所能推行,而完全要以黨的組織與宣傳來發動。

    (三)海外僑胞從前是國民革命的搖籃,今日是反共抗俄的一支力量,這一力量的聯絡與組織,更是本黨的重要任務。
    從上面這幾點看來,組織革命反攻的任務是落在本黨的肩上,而無可諉卸的了。
    六、本黨要怎樣纔能組織反攻
    我們的黨雖負擔著組織革命和策進反攻的任務,但是本黨要擔當這一重大的任務,還須在組織和訓練的原則和方法上作更大的努力。我已經把這一原則和方法,在「組織的原理與功效」及「黨的組織之建立與運用」兩篇講詞裏扼要說明,黨中一般幹部同志應該努力研討。我也知道一般同志認為我提出的建黨方法不易施行;但是我深信 總理知難行易的遺訓,只要大家認識得深切,必能踐履得篤實。本黨要反攻大陸剪除匪寇,必須進入大陸,策動對匪寇的群眾戰,也就只有遵照我所提建黨的方法來做。
    七全大會以後,本黨已從改造的階段轉入建黨的階段。我們建黨是要建立什麼樣的黨?老實說,如果我們今日不立定志氣,建立一個與匪寇決鬥的黨;如果我們今日不痛下決心,建立一個復興革命和組織反攻的黨;那本黨只有兩條路好走:一條路就是軍事不能反攻時在臺灣苟且偷安;一條路就是軍事能夠反攻時到大陸去坐享其成。要知道,我們如果不能光復大陸,也就不能在臺灣生存,所以第一條路是走不通的。更要知道,如果黨不能奮發革命精神,負起革命反攻的責任,即令國軍能夠反攻,並且得到

---------------------------------------------------P.350---------------------------------------------------


勝利,也只有重蹈過去的覆轍,坐令勝利的成果不旋踵即告流產,所以第二條路也是死亡的路。
    因此我們對於黨的群眾化與戰鬥化,不用懷疑;我們必須到群眾中建黨,並且必須應用軍事科學的方法與戰鬥的精神來組織革命。只有這樣的黨,纔能組織革命反攻運動,貫徹反共抗俄戰爭,提早最後勝利的來臨。現在從這一點來研討本黨民眾運動方針,及其組織的方法。
    第二章    各種民運工作的概念
    一、軍事運動與民眾運動
    一、十三年改組的前後
    民國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總理在廣州對一般同志演講本黨改組的方針,說道:「革命成功極快的方法,宣傳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我們國民黨這幾年用武力的奮鬥太多,宣傳的奮鬥太少,此次改組注重宣傳的奮鬥,便是挽救從前的弊端。」十三年七月宣傳講習所開學演講又說:「現在我們應該曉得,初期的革命十分重要的是槍砲奮鬥,後期的革命更加重要的還是宣傳奮鬥。如果沒有宣傳的奮鬥,那麼我們用槍砲奮鬥得來的結果,便不能夠保持,這就是十三年來革命失敗的重要原因。」我們從這幾段話看得很清楚,民國十三年改組的前後,本黨工作方針有重大的改變,就是從軍事運動轉入民眾運動。

---------------------------------------------------P.351---------------------------------------------------

    但是我們如果根據 總理這一訓示,便把民眾運動和軍事看做兩個相反的工作,那就誤解 總理的意思。總理在宣傳講習所開學演講裏,明白的訓示我們說:「軍事事業與宣傳事業同等重要」。總理又常訓示我們說:「黨員的奮鬥要和軍隊的奮鬥一樣」;又說「有和革命黨的奮鬥相同的軍,纔叫革命軍」。我們要把這些訓示說得淺顯一點,就是革命軍是要和革命黨員一樣的信仰主義的官兵,纔配稱為革命軍;革命黨亦是要有和軍隊戰士一樣的戰鬥精神來對敵作戰的黨員,纔配稱為革命黨。如果這個解釋不錯,我們可以說十三年改組之後的本黨,乃是注重民眾運動,同時也注重軍事運動。
    二、革命黨史的先例
    上述所說,還要從黨史上來作深進一層的瞭解。凡是本黨幹部和黨員,都要研讀黨史,但是一般同志很少留心下面的兩段歷史事實:
    (一)同盟會時代,革命黨的組織與革命軍的編制是一樣的。中國同盟會總章第十三條及第十四條規定如下:
    本會欲使會眾團體密切,聲氣靈通,特仿革命軍軍隊編制之法,以組織會眾,其帙如左:
    以八人為一排,內自舉排長一人,共八人;
    以三排為一列,外自舉列長一人,共二十五人;
    以四列為一隊,外自舉隊長一人,共一百零一人;
    以四隊為一營,外自舉營長一人,共四百零五人;

---------------------------------------------------P.352---------------------------------------------------

    以各列長隊長營長等人員為會眾之代表人。
    總理非常重視這組織方式,親筆批注:「此條請即施諸實事」。所以我們今天仍須再加研究。
    (二)中華革命黨時代,黨為革命軍之指揮者。總章第十六條規定:「總理有全權組織本部,為革命軍之策源。」第二十四條規定黨本部的軍事部職務為:(一)物色並培育人才;(二)調查各省敵情;(三)計畫作戰;(四)運動敵軍;(五)監製和送給武器;(六)籌備軍政。
    從上面所述,可見 總理倡導革命,在同盟會時代,是援用革命軍的編制來規定黨的組織。在中華革命黨時代,是以黨的本部來做革命軍的本部。
    三、十三年改組以後黨的組織
    十三年改組以後,本黨的組織,是不是和軍事的編制一樣呢?到現在,一般幹部和黨員習於散漫,安於鬆懈,早已忘記黨的組織的革命意義,並且反對應用軍事方法來組黨革命。殊不知十三年改組以後黨章規定的組織,仍與同盟會時代的組織是同樣取法軍隊的編制。今將兩種組織方法比較如下:

---------------------------------------------------P.353---------------------------------------------------


   同盟會時代的組織 與 十三年改組後的組織

P354

 

    總理訂定這一組織時,曾參考共黨的組織,這是一個事實。但是我們如果把同盟會的組織撇開不講,單說 總理手定的中國國民黨組織是模仿共黨的,那就是數典忘祖。我們如果看見本黨組織參考了共黨的組織,就反對以軍事方法組黨革命,那就是因噎廢食。

 

---------------------------------------------------P.354---------------------------------------------------


    要知道我們對匪寇的鬥爭,必定是群眾的革命戰與軍隊的正規戰互相策應,纔能獲致勝利。我們怎樣從匪寇控制之下組織群眾作革命戰呢?我們要用軍事方法來組織群眾,而我們首先就要效法同盟會時代先烈和先進的精神和方法來組織本黨。只要我們有誠意和決心,反攻大陸,收復失土,就不難瞭解這一點。
    二、武力革命與建設革命
    一、軍事科學的效用
    任何戰鬥,為了求得勝利,必須採取軍事科學和戰鬥原則。侵略者如此,反侵略者的革命方式亦是如此。也有人懷疑,以為俄國的布爾塞維克所以發展為極權主義的強暴侵略集團,其最初的起源,就是列寧訓練職業幹部,使用軍事方法組黨;我們如果仿效共黨,便會走上極權主義的道路。我以為這一懷疑是不必要的。前章說過,同盟會就是用軍事編制組黨革命的;同盟會建立了中華民國,是不是走了極權主義的道路呢?
    我們今日要復興革命,組織反攻,只有採取軍事的方法來組黨,使用軍事科學的精神和方法來革命。而我們反攻光復之後,重建中華民國為民主統一國家,正是與匪寇極權主義走上相反的道路。我們的信念如此,不用懷疑。
    二、本黨與匪寇相反的基點

---------------------------------------------------P.355---------------------------------------------------

    本黨與匪寇走的道路怎樣是相反的呢?匪寇是從階級鬥爭中製造武力,爭取政權;本黨是從民族革命中建立武力,掃除革命的障礙,而以和平方法改革經濟和社會。這就是本黨與匪寇截然相反的基點。
    由於這一基點,我們的國民革命是由非常破壞轉入非常建設。換句話說,我們國民革命的方略,是從軍政,經過訓政,進入憲政。這是和匪寇所謂革命從破壞進入更大的破壞,換句話說,從偽裝民主轉入極權專制,是絕對不同的。
    三、兩種革命運動
    武力革命與建設革命,或者說非常破壞與非常建設,乃是國民革命過程中兩大階段;前一階段為軍政時期,後一階段為憲政時期,兩大階段之間的過渡則為訓政時期。孫文學說與建國大綱兩大文獻,明白指示我們說,這兩大階段的工作,都是革命工作,或非常的工作,必須本黨發揮革命精神,使用非常手段,來貫徹到底。再說得明白一點,軍事時期,非常破壞工作固然要用革命精神和革命手段來做;訓政和憲政時期非常建設工作也一樣要用革命精神和革命手段來做。建國大綱規定得清楚,孫文學說更解釋得親切,沒有存留一點疑義。
    四、革命精神與革命手段
    從破壞到建設,從軍政訓政到憲政,都要本黨用革命精神和革命手段來做,已如上述。現在要問什麼是革命精神?什麼是革命手段?
    如果我們聽憑黨的組織渙散,或者一心一意把黨做成一個普通政黨,我們革命精神寄託在那裏?如

---------------------------------------------------P.356---------------------------------------------------

果我們否認黨的戰鬥行動,或者至多做到競選,甚至競選也要政府來幫助,我們革命手段又到那裏去了?我們要把這些問題將心問口,將口問心,纔能體認孫文學說和建國大綱的真實意義。
    本黨要保持和發揮革命精神,就只有採取革命的組織方法,即同盟會和中華革命黨的組織方法。
    本黨要採取革命手段,就必須研討軍事科學,鍛鍊革命的戰鬥精神,講習軍事的戰略戰術。
    撇開了革命組織而高談革命精神,撇開了軍事科學的精神方法和革命戰略戰術而高談革命手段,只是空談,我們應該特別警惕。
    三、合法運動與革命戰鬥工作
    一、兩方面工作
    我們現在是憲政時期。依孫文學說的遺教與建國大綱的規定,本黨在憲政時期要做的工作是兩大類:第一類是各種選舉和各級議會活動;第二類是非常建設的工作。但是我們今天又是在國家民族危難的當中,本黨的工作更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維護憲政,建設臺灣;另一方面是堅持反共抗俄復國建國的戰爭。換句話說,本黨在自由區要做合法運動工作和非常建設工作,對大陸匪區要做革命戰鬥運動和非常破壞工作。本章要研究的就是這兩方面工作是怎樣的關係。
    二、一般意見與目前情況  
    一般意見總是把黨的合法運動工作,與革命戰鬥工作,分為對立的兩件事。總以為對大陸匪區的工

---------------------------------------------------P.357---------------------------------------------------

作,要用軍事方法來組織,用軍事科學來策畫;自由區的黨務卻是與一般行政機關一樣,開開會議,辦辦公文就算了事。如果說到本黨的各級組織原是一種軍事編組,大家一定不會相信;如果說本黨要用軍事方法來組織,要依軍事科學的原則來行動,大家更要反對了。
    目前情況就是這一般意見的表現,自由區黨務就是這樣旁若無人的做;大陸工作乃是特別部門,與一般黨務隔離得很遠,彷彿敵後建黨與一般建黨是毫不相干的兩件事。
    一般意見與目前情況如此,所以本黨的工作,一部分集中於黨政關係上,一部分集中於上下級的命令和報告上,很少的做到黨對民眾的工作上,更談不到黨要在群眾中戰勝共匪。許多人批評本黨脫離了民眾,我們要調查黨部的檔案,把民眾運動的卷宗在全部卷宗中的百分數統計出來,我相信這個百分比是不能解答這種批評的。
    三、建黨的真實意義
    本黨對自由區民眾運動,不加重視,也沒有方針,主要的原因是不瞭解建黨的真實意義。要知道,我們中央黨部遷到臺灣,不是逃避危難,更不願終老海上,我們在臺灣重建本黨,是和我們在臺灣重整軍隊一樣的。我們在鳳山練陸軍,在岡山練空軍,在左營練海軍,都是為了反攻大陸,收復失土,拯救同胞之用;如果不是為了反攻收復,我們練兵便失去他真實意義。我們在臺灣建黨是為了什麼呢?六十年前, 總理在海外創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終竟有辛亥革命,創造中華民國。三十年前, 總理在廣州改組中國國民黨,終竟有北伐之師,完成國家統一。我們今天在臺灣建黨,其真實意義與此相同。我們

---------------------------------------------------P.358---------------------------------------------------


重建本黨,必要從民眾運動中結集黨員,訓練幹部,為革命反攻之用。黨離開了群眾,就失去了生命力;黨離開了群眾,就沒有補充黨員和訓練幹部的基地。本黨今日如果不把臺灣看做革命反攻的基地,和鳳山、岡山、左營為訓練三軍的基地一樣,來結集黨員訓練幹部,一切為反攻,一切為光復,那就是我們建黨便沒有什麼意義。
    我們為了反攻大陸,收復失地,拯救同胞,首先要確保臺灣,並進一步建設臺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說到確保臺灣,一般人總想到這是軍隊的責任;說到建設臺灣,一般人也總是想到這是政府的工作。如果黨的想法也和一般人的想法一樣,關於確保臺灣,就把眼光放在軍隊上;關於建設臺灣,就把眼光放在從政黨員身上;而忘記了黨本身的責任,和他的工作,那我們建黨更沒有什麼意義了。不錯,軍隊是負著確保臺灣的責任,但是海軍只能防守海峽,陸軍只能防守海岸,空軍只能保衛空中的安全。黨的責任更大,黨要保衛臺灣的民心,而這所謂民心,本來就是黨章第三條規定的「黨的社會基礎」。你自己不負起保衛自己的社會基礎的責任,那你的生命,你的權力,都失去了根源,你就對不起你自己了。再說建設臺灣,當然是政府的工作;但是三民主義的推行,實際就是社會上各種勢力相互關係的改變。譬如說三七五減租就是地主與農民兩種利益的溫和改變,而耕者有其田條例的實施,更是地主與農民兩種勢力的劇烈改變。這一改變,使臺灣省整個社會為之改觀,本黨是不是以決議文送達政府為滿足?是不是要注視著農村社會改革每一步的發展?是不是要更進一步到農民中間發展組織,建立黨的領導權?三民主義是本黨最高原則和最後理想,本黨在這三民主義實現的途程中,正是全心全力,在民眾中間努

---------------------------------------------------P.359---------------------------------------------------

力奮鬥的時機;本黨要乘著這一時機,結集黨員,訓練幹部,為了保衛臺灣人心盡責任,更進而為了革命反攻光復作準備。這纔是我們今日建黨的精神之所在。
    四、兩種工作的關係
    由上面所說來推論,黨的合法運動工作,對於革命戰鬥工作的關係,至少有下列四點:
    (一)黨的合法運動工作是建立革命的後方基地;黨的革命戰鬥工作是執行革命的對敵戰鬥。
    (二)黨在合法運動工作中,結集黨員,訓練幹部,充實力量,請求技術,為革命戰鬥工作完成一切準備。
    (三)黨執行和平合法工作時,仍須發揮革命精神,講求戰鬥技術,纔能在建立革命後方基地的努力上,爭取最大的成功。
    (四)黨在執行革命戰鬥工作時,亦須以民主的氣度與服務的精神,取得群眾的信任,擴大革命的基礎。
    五、構成政策與執行政策
    前節第三點,不易瞭解,我現在分兩項來加以說明。第一是黨在構成政策和執行政策時有其應取的戰略和戰術;第二是黨在選舉運動和議會活動中,也有其應取的戰略與戰術。先說第一項。
    我在「黨的行動指導原則」中,曾經指出:「黨的政策,在實質上,乃是各種社會利益的結合與調和。」本黨的社會基礎是青年、知識分子、農工及一般生產者,所以本黨的政策就是這些社會利益的結合

---------------------------------------------------P.360---------------------------------------------------

與調和。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社會利益的結合與調和,並不是機械的,也不是靜止的。黨對於社會政治上每一趨勢或每一問題,要決定政策,必須把這一趨勢的形成,和這一問題的發生,分析其成因,把握其焦點,觀察其動向,更必須對各種可行的政策,估計其對於各種社會利益的影響,預期其實行的時候,各種社會勢力相互關係將要發生的變化。黨分析了這些客觀情勢之後,還要打算對於這些社會勢力怎樣進行宣傳,怎樣部署組織,何者要掌握,何者要聯絡,何者要安撫,而集中力量對政策的阻礙者施用壓力或給以打擊。黨對於一個政策的構成,要下這種工夫,並且要在一個政策決定的時候,同時就確立一個執行的方案;這個方案是和軍隊的作戰方案一樣,包含著推行政策的步驟和方法,特別是黨的宣傳如何進行,組織如何開展的具體規定。黨對於一個政策的決定與執行,要這樣做,纔有成功的把握。
    總理關於宣傳的遺教,非常詳明。十三年七月宣傳講習所開學演講,指示我們說:「講起效力來,宣傳事業同軍事事業,實在是一樣的大,和一樣的重要。向民眾宣傳,就是同向敵人的猛烈進攻一樣。
    古人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攻心就是要用宣傳的方法」。我們要把這段話「舉一反三」,就能體會黨的決策和施行,與軍事戰鬥一樣,要有其戰略和戰術了。
    六、選舉運動與議會活動
    選舉運動與議會活動是黨的民主合法運動。黨對這種民主合法運動,仍然要用革命精神和戰鬥方法來做。而這種民主合法運動,他仍然可作為結集黨員訓練幹部的場所。
    即在本黨執政時期,和政府管轄的地域,黨作選舉運動也不應依賴政府的幫助。政府是辦選舉的,

---------------------------------------------------P.361---------------------------------------------------

他不能干涉選舉。本黨是與其他政黨競選的,也不能要求從政黨員干涉選舉。本黨的選舉運動,仍須採取一般政黨競選的方法。 總理在民國二年對上海國民黨茶話會演講道:「國家之進步與否,繫於黨爭之正當與否。我黨員必注意於爭,尤必注意於正當之黨爭。」正當的黨爭,就是不行賄賂,不用威脅,而以健全的組織,活躍的宣傳,良好的戰略與戰術,來爭取選民的支持。自憲法實施以來,將近六年,本黨黨員對於選舉運動,不肯研究,也不甘學習;總是靠著中央,責備從政同志,而不從黨的組織與宣傳上去下工夫,這個毛病必須改正。今後本黨要把選舉運動看做黨的組織宣傳與訓練的場所,必須做到每經一次選舉,黨的組織就有一度發展,黨的宣傳就有一度深入,黨的幹部和黨員就多一度訓練,而黨的革命精神和戰鬥方法就有一度發揚和進步,纔算是達成了建黨革命的任務。
    議會活動,在一個普通政黨也是和戰鬥一樣的看待,一樣的進行。一個政黨在議場中的活動,有三方面的意義:第一,對社會是主義與政策宣傳的講臺。第二,對政府是影響和確立政策的勢力。第三,對黨是教育黨員和培植幹部的方法。一個政黨的組織的發展,領導人才的選拔和教育,選舉與議會活動乃是主要的途徑。本黨是革命民主政黨,自憲法實施以來,從立法院到各級地方議會,都是本黨活動的場所。但是本黨黨員對於議會活動的意義,還沒有深切的瞭解,總以為對政府多下一些批評,就能夠博取議場的好感。殊不知,議場的辯論,是對議場之外說話,處處都要設想其對民眾有什麼影響,對國際社會又有什麼影響。所以健全的政黨,對於他的黨員在議場中的活動,要組織,要策畫,要施用紀律以保證其黨員的一致行動。而議會中的黨員也自覺組織的重要,講求領導的方法,遵守政黨的紀律。政黨

---------------------------------------------------P.362---------------------------------------------------


的議會活動一定要這樣做,纔能發揮政黨政治的效能,增加民主政治的力量。今後本黨黨員對於議會活動的精神和方式,還要多加研究,多去學習。
    第三章    民眾運動的原則
    一、民運工作的基點
    一、一種懷疑的解釋
    前兩章的大意是說,我們要復興革命,組織反攻,就應該效法同盟會和中華革命黨的先例,並體會總理十三年改組本黨所訂定的組織方法的本旨,以軍事方法來建黨,用軍事科學的精神和方法來作戰。我們要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夠從自由區的黨務和民眾運動中,結集黨員,訓練幹部,為反攻光復之用。
    說到這裏,也許有一些同志還要懷疑,他們以為革命軍作戰是用軍事戰略和戰術,革命黨作戰是用政治戰略和戰術;這兩種戰略和戰術有很大的差別,不能挪用。所以他們雖然承認黨在反攻時期應該作政治戰,仍然反對黨務和民運要用軍事方法和軍事科學來做。
    這些同志的懷疑也有他的理由。但是我們要知道,戰術是隨時隨地改變的,戰略原則卻是古今不易、中外相通的。人類歷史上無數戰爭的經驗積累下來,由許多兵法家解析其制勝的道理,抽繹其戰略的

---------------------------------------------------P.363---------------------------------------------------

原則,留傳下來。軍隊作戰如果違反了這些原則,便必招失敗;政治作戰如果應用這些原則,便可致勝利。我不信今天竟有人能於這些原則之外,另創政治戰略,給予我們以必勝的把握。
    二、武力戰與政治戰的差別
    政治戰與武力戰所以不同之點,第一是基地之不同。軍隊要靠後方補給,補給地區就是軍隊作戰的基地;黨要靠群眾支持,群眾就是黨作戰的基地。黨的群眾基地,或叫做「社會基礎」。這是政治戰與武力戰不同的第一點。
    第二是戰場之不同。今日的時代是群眾時代,革命戰爭的成敗、取決於群眾的向背。我們今天對匪寇的戰爭,是敵我兩方軍隊的戰爭,更是兩個組織的戰爭。這一戰爭從軍事上看,是臺灣與大陸的攻防戰;從政治上看,乃是武力與國民結合的革命戰。我們的黨要能在群眾中戰勝共匪,那我們軍隊纔能在戰場上戰勝匪寇。所以黨的組織戰爭,更比軍隊的武力戰爭為重要;也可以說,軍隊的武力戰爭不過是黨的革命戰爭中之一環。軍隊戰爭在戰場上是有形的;而黨的組織戰爭,在全國民眾之中,是無形的。這是政治戰與武力戰不同的第二點。但是黨的作戰與軍隊作戰,其基地與戰場雖然不同,但其戰略原則是沒有什麼兩樣的。
    三、黨的社會基礎
    我們從上面所說,可以看出,黨的民眾運動工作,是以黨的社會基礎為出發點。本黨黨章第三條規定:「本黨以青年、知識分子、農工及一般生產者為社會基礎。」本黨從前的黨章都沒有這種規定,一

---------------------------------------------------P.364---------------------------------------------------

直到三十九年七月,本黨制定「改造綱要」時,纔有這一條文,七全大會修改黨章,便採用下來了。黨的社會基礎是什麼呢?我以為社會基礎之對於黨,是與軍事基地之對於軍隊,是一樣的。社會基礎之對於黨,有下列三項作用:
    (一)結集黨員
    軍隊作戰,要從後方基地補充兵員;兵員不能補充,那就是軍隊生命枯竭了。黨也是一樣的,要從他的社會基礎吸收黨員,來延續並擴大黨的生命,這是社會基礎對於黨的第一個作用。
    (二)擴大戰力
    軍隊要從後方基地補充兵員,來維持其存在;但是軍隊一旦要作戰,還須召集後備兵,來擴大戰力。黨也是一樣的,黨在平時,只保持著有堅定信念和戰鬥能力的黨員,到了作戰的時候,便號召群眾,組織群眾來作戰。在這一意義上,作為社會基礎之群眾,便是黨作戰的後備兵。
    (三)支持政權
    黨取得政權,便要群眾支持政權。什麼群眾?這就是黨認為他的社會基礎的群眾。如果黨維繫著這些群眾的信任,他便保持其政權;如果黨失去這些群眾的支持,他便要喪失其政權。
    四、民眾運動的意義
    從這一說明,就可知民眾運動的意義。黨的民眾運動是什麼?就是黨的社會基礎之開拓、建立、鞏固、動員和作戰。我們中華民國擁有一千二百萬平方公里土地和四億五千萬人口,我們中國國民黨負著

---------------------------------------------------P.365---------------------------------------------------

革命救國和革命建國的使命,而今日反共抗俄戰爭更是民族戰爭。我們的社會基礎是怎樣的廣大和雄厚!我們開拓、建立、鞏固、動員和作戰,是要怎樣的魄力和氣度來策畫!我們應該怎樣徹底警悟,堅決奮起,纔能負起這重大的責任,擔當這繁劇的工作?這就要我們痛切檢討,辛勤努力了。
    本黨過去中了共匪宣傳的毒,想到民眾運動,便聯想到階級鬥爭;黨既不許黨員做階級鬥爭,黨員就覺得沒有民運工作好做,並且黨也不談什麼民眾運動了。今天本黨要組織革命,策進反攻,就不能不大徹大悟,確立民眾運動的方針和計畫,用黨的全力來做。
    二、民運工作的步驟
    一、從根本上做起
    民眾運動是黨的根本工作,也是黨的經常工作。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黨的民運工作,要從根本上做,要經常的做,而一切為決戰,一切為勝利。民眾運動如不從根本上做,就不能確實建立黨的社會基礎;如不經常的做,到了著手決戰,追求勝利的時候,也就沒有確實可用的力量。
    二、通盤籌畫確定重點
    黨的民運工作,第一要確定工作重點。這是第一個步驟,也是第一件要事。「本黨的社會基礎是青年、知識分子、農工及一般生產者」,這是一個原則的規定。究竟本黨對於這廣大的群眾,從那裏著手,更向那裏用力?這是我們反共抗俄戰爭和復國建國事業上一個大問題。這一大問題,乃是要從革命理

---------------------------------------------------P.366---------------------------------------------------


論,與革命的政略和戰略上,來求根本的解決。

    黨的社會基礎,在革命理論上的根據,就是孫文學說:照知難行易的學說和先知後知的道理來研究,沒有農工和一般生產者的群眾力量,便不能發揮革命基本力量。但是沒有青年和知識分子的努力奮鬥,也不能喚起群眾,組織群眾,來對匪寇作反共抗俄的全面戰爭。
    從革命的政略和戰略來說,黨對於其社會基礎之廣大群眾,要把握時代的潮流,針對現實的情勢,來作通盤的籌畫,確定工作的重點。最要緊的就是黨在每一歷史階段中,要確定那些民眾是我們革命的主力,那些是我們革命的友軍,那些可以任他中立,那些纔是我們革命的阻力。黨要用全力來擴大革命的陣容,消除革命的阻礙,削弱敵人的實力,纔能爭取革命的勝利,完成這一歷史階段中革命的使命。
    三、調查研究
    黨確定了民運工作的重點,就要著手進行民運工作。各級黨部一定要把社會上各種利益和各種勢力,用科學的精神和方法,調查研究。政府的統計資料當然是一種助力,但是政府調查的問題和統計的項目,對於黨的民運工作,還是不夠。黨所需要的資料,不僅是各種群眾的現狀,並且是各種群眾的動向,特別是各種社會勢力之間相互關係,是黨的民運工作決策最重要的基礎。個別利益相互衝突及其共同利益何在?個別利益與社會公益的衝突何在?各種社會利益與黨的主義政策相符合與相衝突之處何在?這些問題,一定要有詳細的調查報告,有統計數字,有工作計畫,也有深入的觀察。黨的中央匯合了這些資料,纔有決定工作方針和計畫的基礎。

---------------------------------------------------P.367---------------------------------------------------

    社會勢力的劃分,有以經濟利益為分野,也有以地域、宗教、文化或其他因素為分野的。本黨黨員有些中了共匪宣傳的毒,總以為社會勢力的劃分是以階級為主,並且一說到階級,便以為其間必有不可「調和的鬥爭;因此,他們的結論就是本黨必須為一階級來鬥爭,而不能結合幾種不同的社會利益在一起,來做社會基礎。實際上一個社會一定分為兩個不可調和的階級,雖是共匪的「理論」,但是共匪的實際政策,當結合幾種社會勢力以擴大他的陣容,而孤立敵人。本黨的民運工作,如果反而把共匪的「理論」當做自己的政策與戰略的方針,那就是自啟紛爭,自陷孤立。要知道社會上各種群眾之間,有其互相衝突,也有其共同利益。譬如一個工業裏,勞動者與廠家是互有衝突的,但是如果工業倒閉,雙方便同受其害;所以勞資爭執有其最高限度,即不使工業破產。又如一般工業裏,勞動者要求增加工資,如超過某一限度,即使物價增高,而為一般消費者所反對;所以一般消費者的利益,對於勞動者的要求,便形成一種壓力。本黨是革命救國、革命建國的黨,以大多數國民為社會基礎,決不能偏於一個階級利益,而必須把握各階級職業,各民族地域的共同利益,來平衡各種個別利益。我們對社會上各種利益和各種勢力進行調查,加以研究時,必須特別注意群眾生活與心理的實況,千萬不可信憑階級鬥爭的觀念,隨意假定某一階級的要求和傾向,來作為黨的決策的基礎。在這一意義上,社會調查和研究,乃是民運工作重要的一步驟,毫無可疑。
    四、宣傳組織
    黨的民運工作,在匪寇控制之下,固然是革命戰鬥的工作,即在本黨執政的政府轄區之內,也不可

---------------------------------------------------P.368---------------------------------------------------

憑藉行政權來做。黨如果在自由區憑藉行政權來做民運,就不能從民運中訓練黨員和幹部,而其所吸收的黨員,也不過受了行政權的影響,還是不可靠,更不能作反攻光復之用。我們今後如果要把自由中國區內民運當做結集黨員訓練幹部的場所,就應該改變作風,從頭做起。
    宣傳與組織是黨的兩大武器,民運工作除了以宣傳加強組織的力量,以組織發揮宣傳的效用之外,別無其他巧妙的方法。在自由區如此,在匪寇控制之下,亦是如此。不過本節所說的宣傳與組織,乃是黨開拓和建立社會基礎;這種宣傳和組織,是教育性的宣傳和組織,而不是行動性的宣傳和組織。這種宣傳組織工作乃是黨的根本工作,要耐久,要周密,要沉著,要真誠,沒有什麼速效可見的。
    我們也要知道,黨要在群眾中開拓和建立據點,教育性的宣傳和組織固然是根本工作,但是黨要在群眾中打開宣傳組織的道路,最能收到速效,就是要把握社會變動的時機。所謂社會變動是指各種社會勢力平衡的轉變。這正是黨向群眾中展開宣傳組織工作的時機了。
    民運工作彷彿播種植樹一樣。農夫播下了種子,植下了樹苗,要遇見好的氣候,便生長得快;但是如沒有播種植苗,單是氣候是無濟於事的。所以黨的民運工作,要耐心播種,周密下苗,辛勤灌溉,然後把握時機,從社會變遷當中,展開宣傳組織的活動。
    我們今日的宣傳組織工作,不能適應民眾運動的要求。組織的缺點,在於不能向群眾中間深植根基;好像是要群眾到組織中來,而不是把組織到群眾中去。宣傳的缺點更在於不能適應組織的需要,不顧各種群眾理解力之不同,而自己說自己想說的話;殊不知宣傳的第一個禁忌,就是說自己想說的話。你

---------------------------------------------------P.369---------------------------------------------------

一句話說了出來,各種群眾得不到什麼印象,或者得到了印象而各自不同,你的宣傳便失敗了。所以今後本黨要展開民眾運動,對於宣傳和組織工作,一定要大大改進纔行。

    五、教育領導
    黨的組織深入群眾,黨的教育纔能實施,黨的領導纔能建立。黨中民運工作同志往往誤信共匪的民運工作容易做,本黨民運工作難做。因為共匪迎合群眾的階級物質要求,而本黨卻要培養群眾的民族精神信仰;所以共匪容易做,而本黨難做了。我以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要知道共匪要把勞動者的經濟要求,轉變為政治鬥爭,必須經過一番教育;本黨要把勞動者的經濟要求,升化為民族運動,也一樣要經過一番教育。我們如果不肯痛下工夫,教育群眾,而一味的跟著群眾的「本身利益」向前走,其結果怎樣呢?其結果是走到群眾的經濟要求滿足了的時候,群眾便與本黨分路;或者走到本黨不能滿足群眾的要求的時候,群眾也與本黨分路。無論怎樣走法,到了最後,黨是毫無所得的。
    群眾教育要下工夫,群眾領導更要下工夫。本黨民運工作同志總以為當選了工會理事長,或拉住了工會理事長,便是工運的成績。其他農運青運亦是如此。殊不知依賴行政權而取得民眾團體的某種地位,算不得群眾領導。要在群眾中取得領導,必須在團體中發展組織,發動宣傳,影響群眾生活,把握群眾心理,以服務取得群眾的信任,從工作上建立黨的信仰,纔可說是掌握了群眾的領導權。
    六、動員作戰
    黨的民運工作同志,在任何情勢之下,都要抱定信念和決心,一切為動員,一切為決戰。這不僅是

---------------------------------------------------P.370---------------------------------------------------


說事事要為反攻匪區、收復大陸著想,並且是說,在民眾運動中,有堅決的決心,纔能達成目的,最大的勝利終歸於最堅決的一方。怎樣纔是最堅決?必須抱定不惜一戰的決心,纔能達到最堅決的境域;所以「堅決」不是主觀的觀念,必須以決戰的決心來推進一個運動,這運動纔會得到最大的成功。
    黨無論是在自由區推行政策,或是在匪寇控制之下進行革命戰鬥,每一行動必須使用全力,纔能收到預期的成效;所謂「全力」,就是動員一切力量,堅持戰略原則,抱最大決心作最高決戰。在民眾運動中沒有儻來的機會,更沒有坐收的成果。要把群眾一時的情緒和衝動,轉變為全心全力的戰鬥,爭取革命的成功,一定要黨的幹部站在戰線的最尖端,堅持到戰役的最後一分鐘,纔能做得到。黨怎樣才能訓練這樣的幹部呢?黨要使一個幹部有革命的信仰和理論,戰略的頭腦和眼光,堅強的能力,敏活的技術,堅決的作風,犧牲的精神,也只有從合法的民運工作中培植,革命戰鬥中磨鍊。所以本黨的民運方針是平時的工作和戰時一樣來做,這樣訓練出來的幹部,纔能把戰時的工作像平時一樣的做。並且,平時的工作要和戰時一樣來做,纔能收最大的成效;戰時的工作要像平時一樣來做,纔能爭取最後的勝利。
    三、民運的戰略原則
    前段說到民眾運動工作幹部要有戰略的頭腦和眼光,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本黨黨員和幹部根本的缺點就是頭腦裏沒有群眾,眼光中沒有敵人;大家在本黨執政的政府下面,把黨當做行政機關來做慣了

---------------------------------------------------P.371---------------------------------------------------

,社會上一切現象和一切問題,到眼面前都只在會議上清談,從公文上解決,根本不用戰略的眼光來觀察,用戰略的頭腦來行動。說到戰略,大家反而認為這是軍人的事,不是黨員的事。本黨的幹部和黨員想用這樣的觀念和作風來和俄寇共匪作戰,還有什麼勝利的把握?
    黨中同志也有喜歡談戰略的,可是他們又以為軍事戰略原則之外,還有政治戰略原則,說起來好像一部傳奇,說得津津有味。殊不知做一個革命軍人而不屑研究戰史,講習戰略戰術,注重自己進修與部屬訓練,就犯了不可恕的錯誤。做一個革命黨員而把革命先烈和先進為了革命來進軍事學校,甚至於自願入伍當兵,不惜犧牲生命的那種精神都拋棄了,而只知以升官發財為目的,那還講什麼革命的政治戰略戰術呢?如果一個革命幹部(無論文武)不瞭解軍事科學,不能在革命戰略戰術與組織戰爭上切實研究,卻漫談政治戰略,也是根本的錯誤。因為政略與戰略兩者的領域雖異,而其原則與運用方法卻是大略相同的。
    其實戰略原則是極其平實的東西,我們要用眾克敵,無論是武力戰或是政治戰,都只有根據這些平實的原則來製成作戰方案或政治方略,纔能制勝。我們現在講民運工作的方針,也要把這些平實的原則,舉要說明,作為黨的民運計畫和一般民運工作同志的參考。
    一、目標
    武力戰第一個戰略原則是「目標」。軍隊的作戰方案首先要確定作戰的目標,纔能決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多少兵力對準這一目標來作戰。黨的民運方案亦是如此。黨要準備一個運動,號召一個運動

---------------------------------------------------P.372---------------------------------------------------

,和領導一個運動,必須確定這一運動的目標,纔能決定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以及號召幾多群眾,怎樣來採取行動。
    黨要組織一個民眾運動,等於軍隊進行一個戰役。他的目標要鮮明,要單一。比方要以某一個人為目標,或以某一黨派為目標,或要打擊敵方某一種設施,或要破壞其某一種工作,或要離間其某一部份群眾,癱瘓其某一機關,拆散其某一組織,阻止其某一謀略等等,都可說是革命運動的目標之一。不過目標的選擇是要精研熟慮,不可輕率決定的,除非臨時遭遇到意外特殊的目標,就該臨機制宜,斷然採取行動之外,其他平時目標的選定,總是要有輕重緩急,先後次第之分。第一當然是對我方利害最急迫的目標,以及對敵方最大制命傷的目標,然後再計及其次要的目標。但是選擇目標的要領,是要首先注重其時間與地點,以及其一般或特殊環境,於我們行動為害為利,應急應緩,這些條件必須嚴密的分析考慮,而後再加以正確的判斷與決定纔行。但是目標一經選定,那就要徹始徹終的貫徹到底,一切力量,都要向著這一個目標來結合與集中,一切工作都要為了這一目標來協調與合作,這一運動纔有成功的把握。
    二、集中
    兵法的主要課題就是怎樣對敵人在其他各點上相持,而集中物質與精神的優勢於一個決戰點上,殲滅敵人。孫子所說「人分為十,我專為一」。便是指著這一課題來說的,我們可以說,戰略的第二個原則就是集中力量。

---------------------------------------------------P.373---------------------------------------------------

    武力戰第二個戰略原則是集中,政治戰第二個戰略原則也是集中。例如黨的選舉運動,在爭取選票時要集中力量向大城市或重要港口的選民進行組織,又在提出競選的綱領時要集中力量就大多數選民注意的一二問題展開宣傳。黨如果不採取集中原則,讓黨員們分散活動,隨意宣傳,必定沒有勝利的把握。到了無可奈何的時候,乞靈於從政黨員甚至責備從政黨員,那就算是黨的民運工作的失敗了。
    對敵的群眾革命戰更以集中為重要原則。滿清末年同盟會的革命運動,往往集中力量爭奪軍械局。今日我們對大陸群眾抗匪運動作全盤計畫,應該集中力量於交通和糧食,例如鐵路的主要車站和產糧區域的公倉等等。同時我們在臺灣防禦戰中,交通和糧食也是我們集中力量,策畫安全的重要目標。
    所以我們必須承認民眾運動第二個原則是集中。
    三、迅速
    群眾的組織和教育是緩進的工作,但是群眾的行動一定要迅速。迅速纔能制敵機先,迅速纔能張大革命的威勢。拿破崙說:「戰鬥力量是軍隊數量加速率」。這話對於群眾行動是適用的。
    但是我們要知道,黨為了群眾採取迅速的行動,必先作周密的準備;黨必須在組織上控制戰略的據點,在宣傳上造成革命的氣氛,纔能領導群眾,迅速行動。所以事前沒有周密的準備,臨事便沒有迅速的行動,這是必然的道理。
    孫子兵法說:「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所以我軍對於敵軍,要「避其朝氣,擊其惰歸」。我軍自己更必用其朝氣,迅速行動。軍隊是有組織的群眾,接戰的時候,其士氣是由旺盛轉入衰頹。黨領

---------------------------------------------------P.374---------------------------------------------------


導群眾作革命鬥爭,更要瞭解一般群眾的士氣盛極轉衰,比軍隊更快,所以群眾一經結集,行動必須迅速。軍隊的勝敗,取決於最後五分鐘;群眾行動的成敗,卻取決於最初五分鐘。群眾在最初五分鐘內不能爆發為行動,其行動便告流產。所以迅速是民運戰略的第三個原則。

    四、攻勢
    黨在群眾中的工作要保持主動,黨領導群眾對敵作戰,要採取攻勢。攻勢是軍事戰略的重要原則,也是黨的民運的重要原則。
    例如黨在群眾中展開宣傳戰,最要緊的一著就是把握敵人的弱點,施以攻擊,而不可零星散亂替自己的弱點來辯護。黨對於敵人的攻擊,與其節節防禦,不如集中力量,對敵施行攻擊。所以「黨的行動指導原則」說道:「最好的防禦是反攻」。
    黨要在匪寇控制之下組織群眾革命戰,更要保持主動,採取攻擊。孫子說:「善攻者使敵不知其所守」。只有攻擊纔能突破匪寇的戒備,震動社會的聽感,激起群眾的響應。
    就是黨自由區社會基礎的防禦,也要到群眾中建立組織,推動工作;只有從積極的群眾工作上,纔能發現匪的組織,擊潰匪的企圖。
    所以攻擊是民運的第四個戰略原則,但是攻擊作戰中尤其是革命戰爭中,最重要的是奇襲與突擊。
    軍隊作戰能夠集中,能夠迅速,能夠保持主動,採取攻勢,那就能夠對敵施行奇襲與突擊。孫子兵法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就是指突擊來說的。黨領導群眾動員作戰,也是以奇襲與突擊為重要

---------------------------------------------------P.375---------------------------------------------------

原則。
    黨要動員群眾,進行戰鬥,先要在群眾中部署組織,展開宣傳,把握群眾情緒,於其達到高潮時發出號召,迅速行動。只有趁著敵人來不及戒備的時機,群眾纔能結集,纔能戰鬥。這是一種突擊,有時亦可先作戰略的部署,發出動員的號今,使敵人慌張警戒,而於敵人緊張到了高潮時,放棄行動,使其全盤戒備歸於無效;這也是一種突擊。
    關於突擊,我們最須注意的就是群眾的突擊戰,必須事前有周密的準備。群眾革命沒有先定日期告訴敵人的道理,只有先在戰略據點,部署組織,然後乘敵人沒有充分戒備的時機,施行突擊。所以突擊乃是群眾革命戰中最重要而且是為常用的方式。
    五、安全
    軍隊最重要的安全措施第一是保密,第二是警戒。黨的群眾戰最重要的安全措施亦在於保密與警戒。前面屢次說過,事前沒有周密的準備,群眾行動就不會迅速,甚至不能發動,更說不上什麼成功。這事前的策畫和部署,必須秘密,否則只要有一點洩漏,便只有全盤失敗。所以安全,亦可說是秘密,成為民運的第五個戰略原則。
    在策畫安全這一點上,黨的情報與交通特別有其重大的意義。我在「黨的組織之建立與運用」裏,鄭重指出情報與交通是黨的組織兩個要素,這兩個要素如不具備,黨的敵後組織便建立不起來,群眾革命戰的策畫和部署是更談不到了。

---------------------------------------------------P.376---------------------------------------------------

    六、運用
    前面屢次說到「部署組織」,這就是黨要策畫群眾戰的時候,必先作全盤打算,把組織安排於戰略據點,期能造成最有利的地位,於群眾動員作戰時,便於控制全局,並便於集中力量,向敵人的要害施行攻擊。如沒有這種戰略的部署,就沒有方法選擇時機與地點,結集群眾,對敵進攻。
    孫子兵法說:「制人而不制於人」,「以分合為變」,這就是「運用」的原則,指著兵力的戰略部署來說的。我們把這一原則應用到黨的民運工作上,纔能體會黨怎樣在群眾中部署組織,纔能制勝。
    七、應變
    軍隊作戰的時候,做主將的要堅持戰略原則,也要適應戰爭變化,如果中途改變戰略,便不能獲致勝利;如果不能適應戰爭變化,那也只有失敗了。
    黨對群眾戰的指導也是一樣的,一方面必須堅決,一方面必能應變。一般的說,在一個歷史階段中,戰術要隨戰局的變化而改變,戰略卻必須堅持到底;在一個戰役中,戰術可隨環境與時機改變,戰略也是必須堅持到底的。
    八、統一指揮
    兵法家說戰事「成於一,敗於二三」。黨的群眾戰,是和軍隊作戰一樣,必須統一指揮。這所謂統一指揮,不僅是群眾戰的一個戰役的指揮要統一,並且是群眾的革命戰與軍隊的正規戰也要統一指揮;必須如此,纔能使反共抗俄戰爭成為總體戰,對匪寇爭取最後的勝利。

---------------------------------------------------P.377---------------------------------------------------

    九、協調合作
    總理說:「第一步使武力與國民結合,第二步使武力為國民之武力。」這一訓示到今日更有其嶄新的意義。我們反共抗俄戰爭,是鐵幕外軍事反共與鐵幕內民眾革命,互相策應,互相結合,來摧毀匪寇的暴力,開拓革命建國的道路。我們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種機構,各種業務,各種戰鬥,在統一指揮之下協調合作。所以黨的民運工作,不是單獨進行的,黨的民眾組織乃是一種武器,這一武器必須與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種武器,綜合運用,纔能完成反共抗俄復國建國的使命。
    單就民運工作來說,也要組織與宣傳能夠結合,情報與交通能夠敏捷,策畫能夠周密,準備能夠充實,纔能發出號召,開始行動。群眾行動一經開始,而策應、增援、進攻、退卻、反攻,每一步都要黨政軍各方面協調合作,纔能發揮力量,達成預定的目標。
    革命不是偶發的,革命是要創造的。我們要組織群眾,創造革命,必須統一指揮與協調合作。這兩個原則是不可分離的。
    十、簡單純一
    總體戰乃是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各種武器,對準一個目標,綜合運用來完成最後的勝利。這一戰爭在一方面是陸海空三個軍種聯合作戰;在他方面又是黨政軍三個組織聯合作戰。這一戰爭,在組織、宣傳、訓練、裝備、補充、行動、戰鬥,無論那一點上都是頭緒紛繁,內容複雜的;但是最高統帥部必須從繁複錯綜之中,確定一個簡單明瞭的戰鬥體系,而黨亦必須建立一種純一精強的戰鬥組織,來運用這

---------------------------------------------------P.378---------------------------------------------------


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各種武器,向著總目標施行攻擊。

    黨的中央如不能執簡馭繁,就不能用眾克敵。這執簡馭繁,需要高度的革命謀略,靈明的政治頭腦,警醒的作戰準備,深入的社會觀察,和精強的組織能力;但是這黨的組織如不能精強,那就不能綜合各種武器而運用自如。若要使黨的組織精強,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其構成分子,特別是一般幹部,必須志節純一不二,精神團結一致。所以革命的組成分子,只是求其精而不求其多的。這是革命成敗的最大關鍵,我們各級幹部同志,必須徹底瞭解和反省自勵的。
    綜    結
    抗戰勝利以來,不過八年,民族有生死存亡之痛,個人有滄海桑田之感,種種經歷,不必具述。而八年來痛苦的經驗,給予我們的教訓,只有一條,就是我們這四億五千萬人口,一千二百萬平方公里的中華民國,要靠自己來決定自己的命運,而不可築室道謀。要知道,我們中華民國這樣一個大國,其危亡足以影響世界的安全,其興起亦可以汲引世界的疑懼。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今日我們在這憂患之中,而世界局勢的轉移,往往以我們為焦點。所以我們對於世界局勢不必過慮其逆轉,但必徹底覺悟,即令在世界局勢好轉之時,我們也不能把反攻建國的大事業,寄託其希望於外來援助或是三次大戰,我們必須克服等待主義與萬全主義兩種錯誤。我們必須痛下決心,盡其在我,來復興革命,組織反攻。我這篇講話的用意,就是從黨的民眾運動這一工作上,來提醒一般幹部和黨員,只要我們追蹤革命先烈

---------------------------------------------------P.379---------------------------------------------------

,體察 總理遺訓,克服自己的惰性,振作革命的精神,把自己應做的工作做好,把自己應盡的責任盡到,就能夠完成反攻光復最重要的一種準備。這種準備決計不是外來援助所能為力,而必須求其在我的。我個人深信這一種準備多做一步,也就是反攻光復的時機提早一步。所望中央黨部和革命實踐研究院切實研討,作成綱要,付諸實施。

---------------------------------------------------P.380---------------------------------------------------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