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士氣

內容來源:卷二十七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四十六年

 

 

——中華民國四十六年九月二日對陸軍指揮參謀學校全體員生講——

要旨
    第一、士氣的定義——士氣與精神力量的關係。
    第二、士氣的意義:
        (一)中國正統哲學對於「士」與「氣」的解釋。
        (二)中古歐洲騎士的特性及其影響力。
        (三)日本「武士道」以我國「士」的精神氣質為本源。
        (四)「士氣」是對戰爭具有決定性影響的無形武器。
    第三、士氣的要素:
        (一)團隊精神與士氣:
            1·戰時軍隊力量的總和,為數量乘其他「未知數」,「士氣」一項實為其最大的「未知數」。
            2·一個部隊的旺盛精神,常能提高個人的士氣。
            3·團隊精神的根源有二:一為對建軍的崇高理想具有共同信心,一為同志之間所孕育的袍澤愛。
        (二)戰場心理與士氣:
            1·人的行動,在危急時,常由心理而決定動作,人的精神也往往受心理變化的支配。
            2·心理反應,往往決定一部隊的戰力,左右一戰役的成敗。
        (三)軍隊紀律與士氣:

---------------------------------------------------P.100---------------------------------------------------

            1.紀律應基於「榮譽」「自信」「自制」與「互敬」「互助」諸種德行,且不可忽略細節。
            2.應使服從紀律成為習慣性的行為。
        (四)人事勤務與士氣:
            1.人事勤務的目的,在協助統御和指揮者獲得並保持良好的士氣。
            2.美軍人事勤務制度所包含的重要項目。
            3.處理人事勤務最主要的原則,就是「公正廉明」,務使一切合理化、制度化、科學化。
        (五)培養和提高士氣的要領:
            1.培養團隊精神。
            2.提高團體榮譽。
            3.培養精神和提高榮譽最重要的方法:
                (子)照顧部屬生活。
                (丑)加強康樂活動。
    第四、士氣的準則:
        (一)士氣的基礎有廣狹二義。
        (二)如何奠定士氣的深固基礎:
            1.對於危害士氣諸種因素的分析。
            2.考驗部隊士氣的準則:
                (子)士氣是個人責任感和自我安全感交戰的分界點。
                (丑)測定士氣的因素,平時和戰時稍有不同。
                (寅)綜合研究考驗士氣的諸因素,始可獲得正確的士氣狀況分析。

---------------------------------------------------P.101---------------------------------------------------

    第五、士氣的效率——對恐懼與驚亂的剋制:
        (一)士氣為恐懼和驚亂最有力的剋星。
        (二)克制驚亂以防範於未然為上策,即應排除一切足以招致驚亂的原因。
        (三)忠誠懇摯、身先士卒,為克制驚亂、重整士氣最為有效的良方。
    第六、領導、統御、指揮與士氣的關係:
        (一)士氣的樞紐——士氣全賴部隊長官領導有方,統御得法,和指揮的運用適宜,正確無誤。
        (二)各級幹部應就有關重要訓詞及經指定之必讀書籍,熟思精研,方能把握統御要領,充實指揮才能。
        (三)士氣的保持與提高——美軍統御術、領導學,及其指揮責任的規定,為各級幹部行為的規範:
            1.領導、統御和指揮的基本原則。
            2.領導、統御和指揮應具備的重要條件。
            3.領導、統御和指揮者的基本責任:
                (子)「人」為戰爭的決定因素,故提高士氣、發揮精神力量,為統御指揮者的基本責任。
                (丑)領導幹部必須具有高度的犧牲精神和強烈的責任觀念,才能統御部屬為國效命。
                (寅)戰爭當中,統御指揮者應經常親臨前線訪問視察,與部屬同生死、共患難,方能振奮士氣,發揮最大戰力。
                (卯)實踐「積極領導,精誠統御,負責指揮」的訓示,始能克盡各人職責,達成所負任務。
    結論:
        (一)革命事業的成敗利鈍,繫於革命精神和軍隊士氣的能否發揚光大。
        (二)認清士氣的重大價值,善用培養士氣的各種方法,加強領導能力,發揮統御功效,以建立百戰

---------------------------------------------------P.102---------------------------------------------------

百勝的國民革命軍,完 成复國建國的艱鉅任務。

    附 錄:
        (一)俄軍士氣與美軍士氣之因素及其士氣準則不同的分析。
        (二)麥克阿瑟之統御與士氣。
        (三)巴頓將軍論提高士氣之要領。
        (四)柏啟列少將論陸軍士氣。
        (五)英蒙高馬利將軍激勵士氣之措施。

     本文

     第一、士氣的定義——士氣與精神力量的關係

    「士氣」這個問題,無論古今中外的名將和兵學家,莫不視之為軍隊的命脈,它不僅是戰爭最大的潛力,而且它是決定一切軍事行動勝敗的主要因素。故拿破崙說:「戰爭致勝因素,士氣佔四分之三,人力佔四分之一」。克勞塞維茨於其「戰爭論」第三篇討論戰略問題中,亦特別強調戰爭中精神因素的重要,他說:「精神的諸力,貫注於戰爭全體,全部戰鬥力受其操縱」。又說:「戰爭主要的精神力,為將帥的才能,軍隊的武德,軍隊中的國民精神」。概括的說:「精神諸力,即為產生士氣的泉源,而士氣就是精神諸力總和的表現」。這句話亦可以說是「士氣」的定義。美國艾森豪總統在其「歐洲十字軍」一書中,亦肯定的說:「……當然,任何種類戰爭的勝利,士氣乃為一決定的因素」。
    戰爭勝負的因素,在純軍事觀點上來說,計有:武器裝備、軍事學術、後勤補給、指揮能力、體力

---------------------------------------------------P.103---------------------------------------------------

 、士氣等等,但士氣一項更具有決定性的價值,因為只有它才能使其他要素發生作用。

    戰爭是雙方精神力的搏鬥,戰爭的勝敗乃由精神力佔優勢的一方獲得。因此戰敗者不一定是遭受損失最大的一方,而是由於其軍隊官兵士氣消沉,信心喪失,以為其本身已無戰勝希望的一方。須知旺盛之士氣,可以彌補兵力和裝備的不足,反之如軍隊無士氣和鬥志,則雖有優良的武器,亦等於廢物,甚至反以資敵,而傷害其本軍。
    所以士氣亦就是決定我們軍事上物質的和精神的綜合作戰力量及其戰爭勝負最精密的尺度。大家應知科學愈進步,武器愈新穎,而士氣亦愈趨重要。武器是要由人來使用的,因為人是有精神、有生命、有意識、有心靈的萬物之靈,而士氣乃是潛存於人的精神和意識之中的一種偉大動力。一支軍隊有了這種動力,才能正確有效的運用現代的新武器。美軍對於士氣所作的比喻是:「士氣是藏在矛尖後面的一種衝力,它使得裝備訓練與各種消費發生有力」。由此可見士氣實為武器的動力,而武器僅僅不過是發揚士氣的一種工具而已。
    大家都知道在歐洲歷史上,對於近代戰爭具有最大影響的人物為拿破崙,而最能瞭解拿破崙思想的人,又莫過約米尼,因此從軍事上來說,約米尼實際上就是拿破崙的軍事思想繼承者。約氏對於戰爭的基本觀念,是重視精神力量,所以他說:「軍隊中應該具有一種內在的紀律,一種勁『氣』內歛的精神,而不只是注重表面上的形式」。約氏對於內在紀律的強調,乃漸漸形成法國軍人重視精神力量的傳統。故至本世紀之初,法國福煦元帥亦說:「激勵人類精神,乃世界上最為有力的武器」。

---------------------------------------------------P.104---------------------------------------------------


     德國為傳統的重視軍國主義的國家,其軍事思想深受克勞塞維茨戰爭哲學的影響。我們姑不論其國家幾次由於統治者的野心,發動侵略戰爭,遭受亡國之痛,但其軍人精神和團隊士氣,即至今日,仍為舉世所稱道。根據其一九三六年版新軍學大辭典,他們對於「士氣」的解釋為:「軍人士氣的最好表現,乃是他為了盡忠職守,不惜犧牲個人一切的意志」。

    英國是世界上一貫重視海權的國家,海權有賴於海軍的維護,海軍對於科學精神和科學能力的重視,有甚於一般陸權國家。英人雖重科學機械的能力,但對於精神和士氣的看重,卻不讓於其他任何國家。英國海軍的典型人物,十八世紀的納爾遜大將,當其力戰強敵,身受重傷,彌留一息的時候,依然告誡其將士說:「英國期望人人盡其報國的天職」,部屬聞之,莫不感泣!美國軍事學家馬漢因為敬佩納氏的人格,故隨時勉勵其員生,要緊記納爾遜的名言:「一個軍官應該具有政治的勇氣」。今日英國軍事學家李德哈特於其戰略論一書中說:「在一切軍事性的決定中,精神因素是居於首要的地位,戰爭和會戰的結果,經常是以它們為轉動的基礎」。由於這些偉大軍人和軍事學家的倡導和垂範,因此衛國保民,負責盡職,乃為西方各國軍人視為其無上的天職,而其推動的力量,就是發揮「軍人的政治勇氣」,而這「政治勇氣」,又是軍隊士氣的推動力。今日英國將「士氣」列為戰爭十大原則之一。美軍於其「統御術」中,特視「士氣」為其軍事統御中,測知部隊優劣成敗的四大徵候之一(此外為「軍紀」、「團結精神」和「效率」三者),實在是有其悠遠的歷史背景的。
    至於蘇俄紅軍雖視「人」為物質之一,毫不重視人類尊嚴和人性價值,但它們為了搾取人的一切剩

---------------------------------------------------P.105---------------------------------------------------

餘力量,仍然強調其所謂「布爾塞維克觀念」的士氣。史達林曾把士氣視為其戰爭的五大永久性因素之一,便是基於這一觀點。蘇俄軍事思想一書的作者,曾引俄共頭目伏羅希羅夫的話說:「史達林認為士氣的因素,主要是依賴在戰爭『政治目標』的性質上面;進一步說,也是依賴在社會制度的性質上面」。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蘇俄幾致為德軍所擊敗的時候,乃就不得不呼救於人類的精神力量,就是要求其俄軍為「保衛蘇維埃祖國」而戰。由此更可證明士氣雖在視人命如草芥的蘇俄,亦絕對不敢予以輕忽。

    我們中國一向是一個重視氣節與精神的國家,我中華民族所以繁衍綿延,生生不息的基本因素,就是我們民族正氣的發揚。這民族正氣,實在就是我們軍隊士氣的根源。
    士氣與精神之在革命軍中的重要,更比在各國普通軍中為甚。我們革命軍所賴以克制強敵贏得勝利的最大憑藉,就是革命精神所產生的士氣。故 國父常云:「物質的力量小,精神的力量大,兩相比較,精神能力,實居其九,物質能力,僅得其一」。這是我們國民革命軍過去以寡擊眾,以弱敵強,戰勝無數敵人的最大武器,同時亦是大家要完成反攻復國艱鉅任務最有力的武器。由於革命軍戰勝攻克的最大武器,為軍隊士氣的提高,和精神力量的發揮,因此如何加強軍隊的精神武裝,發揚團隊的士氣力量,使今日昂揚的士氣,繼漲增高,歷久彌堅,實為今日軍政幹部,尤其是各級將領所面臨最重大的課題,而非予以徹底的認識不可。戚繼光曰:「兵之勝負者氣也,兵士能為勝負而不能司氣,氣有消長無常盈,在司氣者治制之如何耳。凡人之為兵,任是何等壯氣,一遇大勝後,其氣雖能全盛,但過後必將少

---------------------------------------------------P.106---------------------------------------------------

洩。故司氣者又復治盛之以再用,庶幾常盈;若一用之而不治,再用則竭,三用則涸,而無常勝之兵矣」。鑒此,我要將這個團結部隊,增強戰力,確保常勝的根本問題——士氣,今日特別加以闡明,使你們今後無論統御、領導和指揮作戰,以及平日訓練、演習和教育部隊時,特別重視,一致實踐,使國民革命軍真正成為一支百戰百勝的常勝軍。

    第二、士氣的意義

    今日我要提出這「說士氣」的講詞,必先要說明其意義。我們軍人對於「士氣」這個名詞,都是耳熟能誦,幾乎成為軍中最流行的口頭禪。但是要問他這「士氣」的意義及其具體的內容條目究竟如何?恐怕其能答覆出來的就不多見了。這就是國軍士氣無法普及,更是國軍士氣不能提高的惟一原因。
    要瞭解士氣的真實意義,我不妨先從中國傳統的所謂「士」這個名詞說起。常人所謂「士」,多指讀書明禮之人,這是我國社會傳統習俗,就將人民分為士、農、工、商四者,而其解釋理由,乃為:「德能居位曰士」。故自古代以來,「士」在我國社會中儼然成為一個階級,而且其常居於領導的地位。
    「士」之所以受社會人群的推重,主要是由於他具有明理達事,懿德善行,和他臨危不苟的高尚氣節。尤其是他能具有為人楷模,令人師法的條件。我國自孔孟之學行世,對於「士」這一階級的要求,更為嚴格。孔子常稱「士」為君子,他對「士」所昭示的定義是:「士,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士志於道」;其他如「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

---------------------------------------------------P.107---------------------------------------------------

成仁」,「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士可殺不可辱」等古訓,這都是為「士君子」劃定了立己立人、守死善道的行為標準。故孔子以君子代表士的人格,孟子則以大丈夫來描摹士的品德和精神。
    其次要說士氣的「氣」字意義。如要說明這個「氣」字意義,我以為只有孟子養氣章中說得最明白。孟子曰:「持其志,毋暴其氣」。如何「持志」?孟子以為必須養氣,故曰:「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又曰:「志,至也,氣,次也」;又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什麼是浩然之氣呢?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這集義所生的浩然之氣,簡言之,就是俗語所講的「義氣」。這義氣,伸言之,就是忠義之氣,乃是勇氣之本;即孟子在養氣章所稱的「大勇」。亦就是我們 國父所說革命軍的大無畏精神。所以我在「民族正氣」講詞中,指明孟子是以充塞天地之間的空氣,來比喻人類浩然之氣,其偉大剛強是無可限量的。亦可以說在物謂之「空氣」,在人謂之「正氣」。換言之,這就是我中華民族所賴以生存發展、綿綿穆穆的民族正氣。
    自孟子提出「持志養氣」為士君子和大丈夫立己立人、成功立業的修養工夫以來,我國自古名將賢相,志士仁人,凡能立志自強,成其不朽之業者,莫不恪守這至理名言的古訓。宋秦觀曾謂:「豪傑之士,不患無才,患不能養其氣,不能養其氣,雖有奇才,適足以殺其身」;朱子亦時以「學者常常以『志士不忘在溝壑』為念,則道義重而計較生死之心輕矣」來訓誡其弟子。迄乎文天祥身當國破家亡之世

---------------------------------------------------P.108---------------------------------------------------


,雖在刀鋸鼎鑊和利祿權位威逼利誘之下,仍一本其耿耿精忠,寧死不屈;他所手撰的正氣歌,不但發揚了我中華民族偉大的傳統精神,而且為我千秋萬世的後代子孫,立下了忠奸順逆絕然劃清的標準。他在正氣歌中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是氣所磅著,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人們讀了他的正氣歌,誰不為之精神一振,肅然起敬!這就是士氣之「氣」字的解釋。故綜合以上所說「士」與「氣」的意義,只要將此二字聯起來,就成為「士氣」。而其整個的意義,亦就在此,無須再加解釋了。因此分析這「士氣」的內容、性質,就是勇氣、朝氣、義氣、浩氣、正氣和志氣的成分皆在其中。而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孟子所說:「夫志,氣之帥也」的「志氣」。這志氣實為士氣的中心,亦是我們軍人「立志」殺敵,義無反顧的基礎。而其「立志」的工夫,乃是要從養氣入手。所以孟子說:「持其志毋暴其氣」,這更是我們為將領成功立業第一等的學問,亦是我們維繫軍中士氣的基本條件。

    總之,「士」之人格,乃是秉持著天地正氣,事事皆能配義與道,以為其一切行動的準則。所以他無論到了如何危險失敗的生死關頭,亦不會氣餒心灰,自然更不會喪膽落魄了。因此凡是秉持著浩然正氣,具有高潔人格的人,一般人都常常敬稱其為「士」——志士、義士、壯士、勇士。而且不論文武,只要其能為救國救民,刺逆滅奸,除暴安良的崇高目的,而殺身成仁,舍生取義者,就尊其為烈士。至於我國自古以來,通稱兵家為士兵、士卒或將士、戰士以及今日的政士;乃是由於「士」的人格為大家所肯定承認之後,對於守土衛民的軍人,自然要表現其衷心景仰和肅然起敬的意思,而普遍予以「士」

---------------------------------------------------P.109---------------------------------------------------

的尊稱了。我們全體軍人須知「士」之可貴在此,而將士之為人尊敬者,亦正在此。因之大家更應知道這「士」的稱號,乃是國家賦予他特殊的榮譽,而決不是普通人民所能隨便得稱的。
    而且對於這「士」的推重,不僅我們中國為然,其他國家亦是極為尊重的。其在西洋中古時代,有一種特殊的軍人,自幼就受個性、體力以及擊劍等各方面的嚴格訓練,以尚義任俠,忠誠篤實,萬死不辭,為其英雄本色。在十字軍東征的數百年間,其勢最盛,而成為歐洲青年志士嚮往的典型,這就是西洋歷史上有名的「騎士」。騎士的作風,自十四世紀以後,雖因時代的進步,而日見衰微,但其流風典型,對於今日西洋各國軍人的精神,是有其重大的影響力的,這也可以說是他們西方國家軍隊士氣的一個大根源。因為騎士的重俠好義和冒險犯難、至死不渝的精神,不知不覺中已經深入人心,而成為他們西洋強大民族的一種特性了。
    至於東方的日本,它的文化本是以我們中華文化為其根基,而他大和民族性的形成,亦是學習了我中華民族的優點,而予以培育和發揚。就以日本軍人所最崇拜的「大和魂」和「武士道」來說,這實在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民族正氣。因此我在分析武士道的內容時,曾經說過:「照武士道的內容看來,他不過是我國儒家學術的一部份……但是日本人就視此為其國家民族的靈魂所在,稱之為『大和魂』,篤信不疑,而且能夠照著這個道理,時時模仿,處處實踐,力行不懈,遂使其國勢由弱而強,蒸蒸日上」(見「實踐與組織」講詞)。大家由我這一段話,便可知日本人引以自豪的立國精神——武士道,實際上只是我們傳統精神之一種而已。

 ---------------------------------------------------P.110---------------------------------------------------

    根據以上對於「士」與「氣」二者本質的分析,我可肯定士氣乃為治軍和用兵的基石。如用今日軍事術語解釋,士氣就是一種對戰爭具有決定性影響力的無形秘密武器。而且軍中士氣,為軍人對其履行職責所具熱忱的原動力,也是愛國心、服從性、意志力、戰鬥勇氣與和愛互助的團隊精神的最高表現。因此士氣實在就是決定我們軍事上物質的精神的統合作戰力量最精密的一個尺度。

    第三、士氣的要素

    關於士氣的要素,我在「士氣的意義」一節中業已提及,而在「說軍紀」講詞之中,更指明「人格的影響、情分的交感和一致的精神」三者為軍紀的要素。正如我在平時所說的,軍紀和士氣有其密不可分的關係,但軍紀並不即是士氣,而士氣實比軍紀的效力大得多。因為士氣是由四個要素的總和所組成的,即精神、心理、紀律與人事勤務,而其中精神與紀律更為其最重要的基本因素。現在要將其分別予以簡要的說明,希望你們每一指揮官和各級幹部,皆能精益求精,實踐篤行。惟有如此,才能提高士氣,常勝不敗。

    (甲)團隊精神與士氣

    研究兵學的人,認為戰時軍隊力量的產生,為數量乘其他「未知數」(包括軍紀、士氣、精神、學力、戰術等)。大家應知在科學上有純粹的科學,而在兵學上決無純粹可以數字計算的戰術。戰史上不

---------------------------------------------------P.111---------------------------------------------------

少以寡勝眾,以弱敵強的實例,證明軍隊的力量,並不與其數量成正比,於是大家都試圖找出那些未知的因素來。有時以為是教育優良,有時以為是制度進步,在許多狀況之下,則認為是指揮官的天才。以上這些因素,自然都可認為是戰勝的「未知數」,但是事實上其最重要的一個未知因素,實為軍隊的士氣;而團隊精神,又為士氣的基石。
    團隊的旺盛精神,必能提高全軍與個人的士氣(忠誠、和愛、勇敢、膽力、決心、犧牲精神);至於旺盛的團隊精神的具體象徵,則為其對該團體歷史、功績與特殊表現及其優勝記錄等榮譽感。凡是具有這種精神的部隊中,有時個人士氣難受某種打擊或挫折,但因其忠於團體,仍能克盡職守,達成任務,這就是團體精神對士氣最重要的一種作用。一般情況之下,形成此種榮譽感的中心,在步兵為「團」;在砲、裝、工、通及其他特種兵中為「營」或「隊」,故各級指揮官與幹部都應負責培養他旺盛的團隊精神,並以此作為他們領導部屬,發揚士氣,奠定其最後勝利的不拔基礎。
    團隊精神的根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對建國的崇高理想:若就我國總目標而言,則為實行三民主義的共同信心;而在今日則為國民革命第三期的反共除奸、反攻復國的共同使命。(二)是同志之間所孕育培養而成的袍澤精神;軍隊中的團隊精神,並不是基於一時或偶然的情感作用,而是為了達成其某一偉大目標和使命而有計畫培養出來的團結力;故袍澤精神,乃是團隊士氣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袍澤精神維持愈久,則軍隊士氣的基礎亦愈強固,而在戰爭中,共生死、同患難的意志,以及其上下間的信仰、互信、自信心,亦愈堅定,所以當時我們以「親愛精誠」為黃埔的校訓,亦就是這個道理。其目的

---------------------------------------------------P.112---------------------------------------------------


 在使我們國民革命軍,成為打不破、衝不散、無攻不克、無堅不摧的常勝軍。

    (乙)戰場心理與士氣

    樂生怕死、好逸惡勞是人之常性,戰場上各種冷酷悲慘的景況和艱危困苦的生活,無不怵目驚心,使人易生恐怖之感。尤其是人的行動,往往在危急時,乃由心理而決定動作,人的精神也常為心理所支配而表現出來。故在戰場上士兵常為兩種相反的心理所控制:一為愛國心、榮譽感,盡忠負責的自尊心理;一為自私自利,貪生怕死,苟安逃避的卑怯心理。前者使彼等爭前恐後,不惜任何犧牲,不達勝利成功的目的,決不罷休;後者使彼等懷疑恐怖,畏縮不前,甚至棄甲曳兵,臨陣脫逃。一個人或一團體若為此種失敗心理所控制,那不獨將置其本身的前途榮辱於不顧,而且根本不知其為何而戰,為誰而戰,至於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更不在他的計慮之中了。故部隊指揮官必須竭盡一切方法,培養其部屬的愛國心、榮譽感,以及負責盡職的自尊心理。惟有如此,才能克制其自私自利的劣根性,袪除其苟且偷生、自誤誤人的心理蔽障。因之部隊長必須以身作則,先之勞之,為人表率,如此才能取得部屬的敬畏和信仰。亦才能振奮士氣,領導所部,出生入死,赴湯蹈火,為團體而奮鬥到底,為國家而犧牲一切。由此可見戰場心理的反應,往往可以決定其一部隊的戰力,亦常常可以左右其一戰後的成敗。須知人為合群的動物,對於團體意識,常能使其本能或下意識予以尊重和接受;負統御指揮之責的將領,應該特別要知道把握這種心理,使其本身與所屬團隊結成一體,這樣便容易領導其部屬,而為其效死不辭了。

---------------------------------------------------P.113---------------------------------------------------

    (丙)軍隊紀律與士氣

    紀律是基於「三信心」(信仰、互信、自信),並發為「榮譽」「自制」「互敬」「互助」諸種公德來建立的,因之亦絕不容許忽略細節。紀律應深深印於每一官兵的腦海與心理上,使之成為一種天性。即在戰況緊急與死亡恐怖之中,亦不足毀損其毫末。這樣方能成為一支打不破、衝不散的革命軍。因此軍隊士氣必以紀律為其重要因素。
    紀律所發生的效力,不但可激發部隊的士氣,並且由於各種規律被反復不斷的要求,每使服從紀律,成為習慣性的行為,而為其鞏固士氣的保障。故任何官兵,無論在多麼危險的時候,或處於萬分饑寒疲乏的境地,也不會違背其上級的命令,脫離其團隊的組織,而單獨行動。這就是紀律對於士氣的影響之大,其力量足以不怕困難,衝破危險,為他的共同目標和團體利益而奮鬥到底。

    (丁)人事勤務與士氣  

    人事勤務的目的在協助指揮官獲得並保持良好的士氣,統御指揮的部隊長若經常注意其部下個人的福利,實行適時適切的領導,即容易獲得高度的士氣。不過對軍中個人福利所應注重的程度,應以團體利益及當前急務為前提。雖然人事勤務的初步目的,為協助其領導者,顧全其部屬的需求和福利,但其最終目的,乃在提高士氣,鼓勵個人對團體貢獻一切的真誠意念。根據今日美軍人事勤務制度,大約包

---------------------------------------------------P.114---------------------------------------------------

含左列各重要項目:

    (一)休息與休假。
    (二)輪調。
    (三)勳獎。
    (四)軍郵。
    (五)財務勤務(如薪餉、預算、眷屬津貼等)。
    (六)特種勤務(如運動、文化、康樂等)。
    (七)福利勤務。
    處理人事勤務最主要的基本原則,就是「公正廉明」;任何不公正、不廉潔、不公開、不一致的人事勤務,不但不能提高和鼓勵士氣,反而足以沮喪危害士氣。擔負指揮領導責任的軍事幹部和政工人員,必須隨時予以檢討,並親自加以監督,務使所屬官兵明瞭全般情況,人人均感覺其受到公平的待遇,和同等的重視。尤其領導者本身,要處處以身作則,先之勞之,千萬不可有絲毫苟且貪鄙奢侈自佚的行為,致為部屬所看輕。尉繚子曰:「勤勞之師,將必先己暑不張蓋,寒不重衣,險必下步,軍井成而後飲,軍食熟而後飯,軍壘成而後舍,勞佚必以身同之,如此師雖久而不老不弊」。我在革命實踐運動綱要中,所以特別列入「實踐四大公開」(人事、經理、賞罰、意見)一條,主要即著眼於此。切盼你們各級將領與政工幹部,今後處理補給和人事勤務時,一切應使其合理化、公平化。不但要做到絕對公開

---------------------------------------------------P.115---------------------------------------------------

和公平合理,而且應注意其持久性與普遍性。因之,我們國軍今後各級部隊及機構,首先號召以取消「小廚房」,為實踐「公開」和「公平」的第一標準,來測驗我們自己的士氣消長的程度。而且必須這一號召運動實踐以後,我們國軍自更能真正收到提高士氣和團結精神的功效。

    (戊)培養和提高士氣的要領

    大家要知道構成士氣的各種因素,並不是任其自然地生存和發展,便可以垂手而得和不勞而獲的。反之,乃是需要其部隊長和各級政工幹部一點一滴,來用心培育,辛勤灌溉,方能望其茁長壯大,開花結實,使各種要素均能向理想的境地發展,以達到提高士氣的目的。因此希望大家今後要特別注意研究培養的各種方法。我國古人培養士氣的要領,常以蓄、養、節、宣四字為其法則。所謂蓄者,常留軍隊餘力以蓄其銳,務使將士勝而不驕,敗而不餒。養者,養成軍中常新不老之氣,務使將士強而不慢,安而不惰。節者,審慎安詳,節制有度,若其鋒過銳或其氣太浮,則皆節而不用。宣者,激發鼓勵,振奮其氣,部隊長應事事以身作則,先之勞之,必以將軍有決死之心,而後士卒無生還之念,聞君言莫不揮涕奮臂而欲戰。此乃宣導的要領。惟士氣之培養雖有蓄、養、節、宣之別,如約之則不外二語:賞罰公平,以感士卒之情;恩威相濟,以作三軍之氣,要在主將相時而善用之。果能恩威並重,賞罰嚴明,則其氣常新,百戰不殆。此乃為我國歷來培養士氣的要領。
    惟在今日而言,培養士氣的具體方法可分為物質與精神二方面,且應該同時並重,不可或缺。關於

---------------------------------------------------P.116---------------------------------------------------


體力、裝備、補給、供應,就是食、衣、住、行等物質條件固然可以影響士氣的消長,而團隊精神與團隊榮譽的培養,更足以影響士氣的盛衰。現在要將如何培養團隊精神與發揚團隊榮譽,以提高士氣的問題,擇要分述如次:
    1.培養團隊精神——團體的原動力,即在其團體中有健全合理之團體意識,使每一份子均能自動遵循。軍事教育之最終目標,亦為如何將此種意識灌輸於每個人的心靈之中,使團體意識成為各個人行為的依據。在軍隊中單純傳授士兵戰鬥技術所需要時間較短,但培養成為一支勁旅則需時甚長;因勁旅必須具有團隊精神,而團隊精神的養成,必須長期的共同生活,相互認識,使彼此間相依為命,並建立互信互賴,結為一個牢不可破的戰鬥體。不然,則無論其個人如何勇敢,作戰技術如何精良,如其一遇危難的時候,仍將成為一盤散沙,不能發揮群的精神和力量。拿破崙在滑特盧一役戰敗後,曾對其部下說:「你們一同進餐的時機太少」,意即指其士兵係臨時召集,缺乏共信共行的團隊精神。
    2.發揚團體榮譽——建立一個團體的第一要義,為確保每一分子對其團體負責盡忠。若要達到此一要求,必須使人人認識其團體存在的意義。就是要使每一分子都知道他在團體之中,他的生命和事業是整個的,他的榮辱成敗,皆是與團體成為整個一體而不能分開的。換句話說,團體的榮譽就是他個人的榮譽,團體的成功亦就是他個人的成功。更進一步要使他對於合則共存,離則必敗的關係和道理,徹底了解。因為人類的天性多想顯示其自身,亦想標榜其團體以爭取個人及團體的成功和光榮。故部隊在外表方面必須注重服裝禮節,操場動作,以及營舍的整潔,環境的美觀等。而在精神方面,更須灌輸其部

---------------------------------------------------P.117---------------------------------------------------

隊以光榮歷史及其偉大成就為要務,例如賦予某部隊以特殊的標識,如肩章、臂章、榮譽章等,使每一士兵均能對其團體發生榮譽感。不過作指揮官的人,當其培養團體榮譽的時候,應切戒形成褊狹的優越感。因後者往往造成驕恣傲慢的後果,為達到三軍一家、上下一體所最忌的毛病。

    3.培養團隊精神,發揚軍隊榮譽的要領及其物質條件:
    第一、部隊長官必須照顧其所部日常生活,對於其部下的起居飲食,時時應加以不斷調節改良之外,更要對他們的疾病醫藥的欠缺,看護不周,及其痛苦困難如何設法消除,尤其對他們急切需求,如何負責解決。特別是在行旅途中,遇到傷兵徒步行走的時候,我們務將自己座車讓給傷病兵搭坐,先運到醫院;如其可能,我們自己就與司機並坐在前車上,這是軍官最重要的一個義務。所以部隊長一有空閒時間,必須經常視察病院,慰問病兵,這乃是培養團體精神的第一要道,亦都是為部隊長的應盡的職責。因此在部隊中,若其長官對於士兵的生活福利和疾病痛苦,漫不經心,則整個團體必將對彼失去其希望和信心。經驗告訴大家:若干優良部隊,在戰場被圍受困時,他雖在饑寒交迫,極端困苦的情形下,仍能團結一致,奮鬥到底者,乃因彼輩深知彼等之所以饑、所以寒,並非由於長官的疏忽所致,亦非由於團體有負於其個人,實因受敵人的壓迫,或交通線被其截斷,而使彼等陷於饑寒困苦的境地。故大家有了這一體認之後,不但對其敵人決不妥協、不投降,反更增加其敵愾心,認為必須先行消滅敵人,才能解決其一切痛苦。
    第二、加強康樂活動。軍隊是只有團體自由而沒有個人自由的組織,但是指揮官必須注意其士兵個

---------------------------------------------------P.118---------------------------------------------------

人自由的重要,儘量避免其受到不需要的過分干涉,和無理侵犯。故在教育訓練的空閒時候,就應使其得到輕鬆合理的活動。同時為調劑其團體平時嚴格的紀律生活,更應鼓勵士兵們在其他方面表現其個性,如運動、音樂、圖畫、戲劇、工藝等等;而且在任何時候,都應注重正當娛樂,以促進其身心健康,打破彼此間的隔閡,而使其個人完全融合於團體之中。所以美國有位將軍說過:「發展軍隊的團結,再沒有比唱軍歌的力量更大的了」。故集合部隊唱軍歌,以及作其他遊戲、娛樂和運動,均為輕而易舉之事,但其所發生效力的宏大,決非金錢或其他物實上的享受所能比擬。所以部隊中早晚集合點名,與操場上的制式教練,以及各級官長對於其所屬士兵,輪流不斷的聚餐和共同生活與運動,皆為建立團隊精神和榮譽的最佳辦法。因此做部隊長的,對於團隊的整個生活與心理更須特別予以研究和重視。因為這第一、第二兩項方法,就是養成同甘苦、共生死的團隊精神,與共榮辱同成敗的團隊榮譽的基本工作。這種基本工作,亦就是我們中國軍隊傳統精神,視士兵如子弟,視袍澤如手足。如孫子所說:「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吳子所說:「行軍之道,無犯進止之節,無失飲食之適,無絕人馬之力」。戚繼光所說:「主將常察士卒饑飽勞逸之情,使之依如父母,則和氣生,氣和則心齊,兵雖百萬,指呼如一人」。袁阮山所說:「主將必與士卒同甘苦,均勞逸,問病撫傷,如家人父子,民始歸心」。必須這樣建立其親愛和睦,視軍如家的團隊精神,方能提高士氣,成為強固難撼的革命軍。

---------------------------------------------------P.119---------------------------------------------------

    第四、士氣的準則

    士氣的準則,就廣義來說,士氣是基於一個民族的文化、歷史以及政治、軍事、教育、社會、經濟等各種因素所孕育而產生的;若就狹義來說,最主要的就是如上文所說的團隊精神和軍隊紀律兩大要素所形成的。我在此還要補充說明這四大要素在軍隊中的重要性。所謂團隊的精神,乃是指軍人對全軍崇高理想與共同目標所具的忠誠意識。我對於軍紀所下的定義是:軍隊全體心理所公認的規範;所以團隊精神與軍隊紀律在軍中的重要性,正如血液與神經對於人的身體一樣,如果一個人神經昏沉或血液枯竭,則其身體必將死亡。而軍隊紀律不良,或精神衰弱,其士氣必然低落,而成為烏合之眾,一經與敵接戰,那有不敗的道理?可見精神與紀律二者,就是軍中士氣的一對基石,乃是缺一不可的。
    戰爭中要想獲得旺盛的士氣,必須同時注意到一切有關的因素。亦如上文所說的,諸如優越的指揮,嚴明的紀律,精良的訓練,以及體力狀態、愛國心、榮譽感、自信心、忠誠意識、必勝信念和該部隊過去作戰成功的記錄,乃至於裝備、補給、食物、康樂、宣傳、組織等各方面的問題。而且所有這些因素如果忽略了一項,往往可能摧毀了所有的其他因素,因此對於一切危害士氣的因素,不可不特別講求,時刻注意。
    說到危害士氣的因素,根據美軍記載以及一般的分析,大約有下列各項:
    (一)拙劣的指揮——如指揮官剛愎怯懦,一臨到不利狀況時的驚惶恐怖的表現,必使整個團體的士

---------------------------------------------------P.120---------------------------------------------------


氣削弱,甚至使年青的士兵們失去自信心,則其士氣會必然消失。

    (二)對於戰爭危險的錯誤估計——由於消息不靈,情報錯誤,毫無準備的軍隊,最容易為荒誕不經的謠言所眩惑動搖,因而造成徬徨不安的情緒,則其士氣,亦必自然喪失。
    (三)作戰傷亡損失過重的結果——在戰爭中軍隊的一切力量都易消耗,精神力量也與物質力量一樣會遭受著打擊和消耗。由於人員的大量損失,不得不以新的份子去補充,因此軍隊的傳統及其袍澤的團隊精神都會受到影響。因為新的補充人員要經過一個相當時期,才能在精神上適合部隊生活,與其他同志結為一體,而使士氣再行提高。
    (四)戰時由於士兵內心,容易流於放浪的感覺;或由於作戰時間的延長,產生過度的精神緊張;以及由於訓練成熟,經驗豐富的軍官的損失太大等等,均易使軍紀流於敗壞。此種危機如不及早設法預防,則士氣必日趨低落。
    (五)自信心,信任自己的裝備,信任自己的指揮官與對其作戰目的成功的信心等條件,都缺一不可,如缺乏上述信心的任何一種,則士氣亦必將低落。
    (六)獎賞須恰當而公正,反之如用之過濫或不公正,則士氣亦易低落。
    (七)團結力與榮譽感為士氣的測量器,故建立團體的傳統和情感,培植其全體人員的榮譽感,為士氣旺盛的要圖,反之則必低落。
    (八)訓練與教育,對於戰鬥效率與作戰信心影響最大,故教育訓練不佳時,士氣勢必低落。

---------------------------------------------------P.121---------------------------------------------------

    (九)用人唯才,知人善任,是指揮官的主要的責任之一;任何錯誤的委派升調,均將沮喪一般士氣。

    (十)舉凡家庭境遇,親友信件,以及時事消息等,雖屬軍隊生活以外的事物,但可使士氣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關於信件之傳遞,新聞之發佈,以及消息之報導等,必須力求正確迅速,否則亦影響士氣的消沉。
    根據美軍科學分析的結果,測定士氣的因素,平時和戰時稍有不同;平時使用的標準大致如左:
    (一)對於其指揮官一切指示,能否確實遵行?
    (二)患病人員的比例如何?
    (三)請求調職人員數字的多寡。
    (四)重大軍紀審判案件數字的多寡。
    (五)擅離職守人員及逃亡案件數字的多寡。
    (六)由於疏忽怠惰而損壞裝備的數字多寡。
    (七)有無黑市及其他營利行為?
    (八)營內及外出禮節,是否適合規定要求?
    (九)服裝與儀容,是否經常整肅?
    (十)個人清潔及環境衛生的程度如何?

---------------------------------------------------P.122---------------------------------------------------

     至於戰時尚需增加左列五項,始可正確地測定戰時士氣的高低:
    (十一)不明瞭部隊任務者的數字多寡。
    (十二)偽稱有病請假人員的數字多寡。
    (十三)神經錯亂病人員的數字多寡。
    (十四)落伍人員數字的多寡。
    (十五)自造傷害人員數字的多寡。
    必須根據右列測驗士氣的各項目,就某一部隊過去有關的統計數字及其部隊內其他各方面的情形,綜合予以研究,始可獲得正確的士氣狀況分析。如一旦發現某單位(一)——(七)項均佔多數,而又服裝不整,生活苦悶,即可證明該單位士氣已經十分惡劣,此際應即努力查出其士氣低落的實際原因何在,並儘速報告上級供其參考。同時本部隊亦應立刻採取各項必要的措置,設法予以扭轉,至少應先求其不致繼續惡化,再行全力予以徹底的解決。在作戰時候如果某單位於前列(十一)——(十五)項中的任何一項所佔數字頗大時,即證明該單位士氣已陷於低落。根據美軍的分析統計,造成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通常統御不良,精神渙散,戰鬥持續過久,身心疲乏不堪,以及郵寄設備不足,消息不靈等等。前方部隊士氣如有低落現象,必直接造成敵前進展困難,傷亡增多,其直接影響作戰目標的達成,至大且巨,而必須迅速予以改進才行。

---------------------------------------------------P.123---------------------------------------------------

    第五、士氣的效率——對恐懼與驚亂的剋制

    士氣是個人責任感和自我安全感交戰的分界點,故在緊張危險的狀況之下,最易判明士氣的高低,因為只有在這種緊急狀況之時,才是考驗個人或團體士氣的最佳時機。人類一個本能的弱點,是內在心理或多或少的對危險存著恐懼;而且每每由於外在危險的侵襲,使內在恐懼心理表面化,而發生其驚亂的現象。一個人所以經不起外在危險的侵襲,主要是由於缺乏內在的穩定性和自制力,因而下意識地誇大了外在的危險程度。尤其一些在內心中蘊藏著窘迫病態的人,更容易發生精神頹喪的現象;今日的所謂「神經戰」就是把握著人類這一弱點而實施的。「冷戰」的理想目標,正是指向敵對者士氣和民心上的這一脆弱環節而為心理戰攻勢成敗的惟一關鍵。須知人類精神的頹喪點是考驗士氣的惟一鎖鑰,在面臨最大危險的時候,有人為盡忠職守而不懼犧牲一切,但亦有人因情緒不穩,膽力不夠,而過度敏感,以致庸人自擾,甚至逃避責任,動搖投降。尤其重要的,是此種現象會由個人的感染而傳播至於整個團隊,乃至發生驚亂的丑態,這是負責統御指揮的人,不可不特別注意和防制的。
    須知戰鬥中的驚亂,主要是由於控制不住恐懼心而發生,士兵因受恐怖影響,失去理智時,那就再不知道甚麼是軍紀和職責,只想脫離危險,逃避自保。驚亂既由於恐懼而來,故凡是足以導致恐懼的因素,都是驚亂的原因。你們作將領的人,不可不切實體察,務期隨時予以防制與糾正,以保持團隊精神,並提高其士氣,使士氣成為恐懼和驚亂最有力的剋星。

---------------------------------------------------P.124---------------------------------------------------


     我以為造成部隊驚亂主要的因素是:

    (一)凡是長時間的疑慮、恐懼,及其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或飲食不良……都足以使士氣陷於不安而導致驚亂。
    (二)士氣低落為驚亂之主因,官兵彼此間如不能互信互助,一旦遇到激戰損失,必致驚亂而潰敗。
    (三)領導不良亦足以招致驚亂,例如軍官的幼稚暴躁,或遲疑不決,處置乖張,失去士兵的信仰等等。
    (四)訓練不精為造成驚亂的另一主因。訓練必須使官兵均能適應戰場上所發生的各種狀況;現代戰爭為必須要其官兵有獨立作戰的能力而無所恐懼,這唯有依賴教育和訓練才能達到目的。
    克制驚亂以防範於未然為上策,事先應盡力排除足以招致發生驚亂之原因。例如長時間戰鬥所造成的疲憊或疾病增加等情勢,那就要利用卓越的領導和培養高昂的士氣,來克制它。平日訓練士兵,不但要使他們嫻熟武器的使用,和對各種制式的適應,同時對於作戰的訓練亦至關重要。不僅限於攻擊防禦的戰鬥行動,特別要對戰鬥不利時退卻行動,也要注重其必要的訓練。務必訓練士兵使其在任何戰鬥中,均能協同一致,融為一體,決無單獨進退,擅自行動的可能,如此自可減少驚亂丑態的發生。
    戰鬥時一旦發生驚亂,必須竭盡一切手段來儘早克制。各級幹部應憑其個人的威望,自身的鎮靜,來重整部隊的士氣,堅定其最後必勝的信心。須知身先士卒,忠誠坦直為克制驚亂、重整士氣最有效的

---------------------------------------------------P.125---------------------------------------------------

良方。故當士兵遇到極大的危難時,只要看到或聽到他的直屬長官——他們所敬重愛戴的長官——在指揮招呼他們的時候,就是在驚亂奔逃之中,也會立刻停止,轉而遵從指示,接受命令,重新穩定下來,準備與敵堅忍決戰,這就是指揮官人格最高的表現。部隊官兵只要都能忠誠相見,休戚相關,同甘苦,共生死,自然就不會發生士氣沮喪和士無鬥志的驚惶恐懼現象了。一個部隊只要能克制一切恐懼,自然就不會發生驚亂的丑態,而且在任何困難危急的情勢下,祗要不產生恐慌驚亂現象,就沒有可以動搖或潰敗的軍隊,亦沒有不能獲得最後戰勝的道理。而其關鍵之所在,就在其官長平日能否培養其堅強的團隊精神和嚴肅的軍隊紀律,以保持其優良而持久的士氣。

    第六、領導、統御、指揮與士氣的關係

    以上各節,已就士氣的意義,士氣的要素,士氣的準則,士氣的效率,以及其與戰爭成敗的關係,加以論述。最後擬就影響士氣的一個中心問題——就是領導、統御與指揮的功效問題,要重加說明。我們步兵操典綱領第九條:「各級幹部為指揮之樞紐,士氣團結之核心」。又第十條:「士兵雖處於疲勞困頓之際,仍須保持敵愾心與智勇果敢活潑之士氣為首務」。這就足以說明各級官長的領導、統御、指揮與士氣關係的密切了。大凡一個軍隊士氣的消長,全繫乎其各級指揮官的精神與能力如何而定。故軍隊能否造成其高昂的士氣,完成戰爭的任務,就更有賴於高級的領導有方,中級的統御得法和低級的指揮有效了。

 ---------------------------------------------------P.126---------------------------------------------------

     世界各國研究領導、統御和指揮的軍事書籍和典範,真是連篇累牘,屈指難數。歷年以來,你們營長以上各級指揮人員,大抵已受過中等以上深造教育,我相信大家由於平日講解研習,耳濡目染的結果,對於「領導」、「統御」和「指揮」的原理原則,應該均已有了相當的瞭解。近年以來,我對你們軍事幹部和政治工作人員所發表的許多訓詞,其中關於組織領導,軍事統御和指揮責任的篇目,至少已有二十篇以上,尤以「軍事改革之基本精神與要點」,「組織的原理與功效」,「軍事教育與軍事教育制度之提示」,「考核人才的要領與原則」,「怎樣養成黨政軍各部門的領袖人才」,「軍事哲學對於一般將領的重要性」等篇,以及我在過去六次軍事會議中所發表的講演和對黨政軍聯合作戰各次演習講評最為重要。你們如能照著我所提示的各項原則和方法,虛心研討,身體力行,我相信你們必能把握「領導」、「統御」的要義,確知用兵指揮的方法,而成為一個優良的指揮人才。

    此外,我在每年一度的軍事會議當中,總要指定你們將領一些必讀的書籍。考查這些書目的內容,總不外:(一)研究戰爭理論與戰術思想,(二)領導技術與統御指揮方法兩方面。你們只要回顧一下我所規定大家閱讀的書籍,其中屬於外國方面的,如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與「戰爭原理」,約米尼的「戰爭藝術」,馬漢的「海軍戰略論」,李德哈特的「戰略論」以及卡特羅夫的「蘇俄軍事思想」諸書;我國方面如孫子、吳子、六韜、曾胡治兵語錄、 國父軍人精神教育講演、以及「三角形攻擊戰鬥群之研究」等書,不但都是取精用宏,體用兼賅,而且融會貫通,切合我們磨鍊戰術思想和實際指揮作戰的需要。尤其克氏「戰爭論」第一篇第三章論軍事上的天才,「戰爭藝術」第二章論軍事政策,以及

---------------------------------------------------P.127---------------------------------------------------

我國孫子兵法,姜尚六韜,湘軍的統帶方法,戚繼光的練兵紀要,更值得大家熟讀精研,以期獲得透澈的理解,進而將其思想的啟示,真能灌注於大家精神和人格之中。惟有這樣,將來反攻軍事一旦發動,始能運用你們指揮的才能,發揮革命戰術的功效,確收以寡勝眾,以弱克強的效果。
    更由於國軍實施美式軍事教育,已有五年以上的歷史,我國軍事教育制度,今天已大致建立起來,這是我們遷臺以來的最大成就。大家知道:美國軍事教育的特點,是在融會世界各國的軍事理論,擷取其精華,配合科學精神以及其實際需要,提出具體的原則和實施的方法,使一切達到組織化、制度化的標準,因此我們取法美制,且在他們顧問熱心協助之下,自然可以省去試驗的時間和精力,祗要大家舉一反三,靈活運用,適應我國國情,切合本身需要,自能確收事半功倍的效用。譬如美軍所一致重視的統御術、領導學及其指揮責任的規定,我以為都可以作為大家行為的規範和行動的標準。
    不過美國軍隊對於領導、統御與指揮三者的範圍,並不十分明確劃分。譬如他們士官階層的教育,如初級軍官學校內,就有領導學與統御等課程,而不僅教其基層的戰術和指揮方法而已。這就是他們軍事教育中,對於低級指揮官,都要先使之學習和了解如何領導如何統御的意義和目的。故他們對於這領導、統御、指揮三者的性質,亦並不如我們中國那樣明確的劃清。雖然如此、他們實施當中,仍有先後輕重之分的,例如士官階層雖亦學習領導學與統御法,但是他們是以指揮為其專務。因此我以為這三者的性質,略可區別為尉官以指揮為重,指揮之業務與學術乃是統御的基礎,而統御之業務與學術,又是領導的基礎,故中級校官階層乃以統御為重,至於上級將官與統帥便要以領導為重了。

---------------------------------------------------P.128---------------------------------------------------


  但是這三者的業務性質,亦有一共通之點,就是都不能超出「組織」的範圍之外。組織些什麼呢?就是組織「人」,組織「事」,組織「時」,組織「地」(空間),組織「物」。換言之,我們領導什麼呢?領導「組織」。統御什麼呢?統御「組織」。指揮什麼呢?亦是指揮「組織」。不過大家更要注意:若就領導、統御、指揮的業務與性質上來說,除平時所說人、事、時、地、物的組織之外,更應特別增加一個「心」字。尤其是在軍事作戰的業務上,如你的領導統御與指揮不了解對部下的「心」之重要,亦不知領導其「心」,統御其「心」與指揮其「心」,而僅知指揮其人其物,那是根本不行的。所以尉繚子曰:「夫不愛悅其心者不我用也,不嚴畏其心者不我舉也,愛在下順,威在上立。三略曰:軍國之要,察眾心施百務」。這都是講知「心」的重要。因之我認為軍事作戰的組織上,無論領導、統御與指揮,都應以「心」為其組織的中心。尤其領導階層,特別要以領導部屬之「心」為重。因此這「心」比「人」「事」「物」更為重要,亦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就三者業務的性質而言,是相同的,是聯貫的,而其所差的,只是在範圍上有大小,程度上有高低罷了。

    總之,如果你們各級指揮官對你所屬部下能領導統御到其「心」上,而且無論指揮作戰,指揮組織和指揮工作,亦都能指揮運用其「心」,那就是能得其「心」,用其「心」。這樣能得部屬之「心」的指揮、統御與領導,那麼你所部軍隊的士氣,不僅是可以聯繫不墜,而且必可歷久彌堅,而其團結力就必能強固不拔,乃為任何強敵所不能動搖於萬一了。現在我要參考各國軍事教育的規程和教範,就其領導、統御、指揮的基本原則和必具的條件,以及一般領導、統御與指揮官和士氣有關的重要問題,分別

---------------------------------------------------P.129---------------------------------------------------

予以說明如下:
    甲、領導、統御和指揮的基本原則:
        (一)明瞭並熟悉任務。
        (二)明瞭自己、個人與部隊的情形,並力求改進其缺點。
        (三)明瞭所屬並注意其福利。本項對士氣最關緊要,其實施之技術大致如左:
            (1)訪問部隊,並許其部屬隨時進見,以表示官兵間親愛精誠的態度。
            (2)由個別接觸及參閱人事資料,以瞭解及熟悉其部屬。在小部隊中,部隊長不僅應熟知,並能道出部屬每一人的姓名,且須熟知其性格。
            (3)關心部屬的生活狀況,包括其家庭狀況、起居、飲食、服裝及駐地等。
            (4)凡與全體有關的事務工作,須善為準備、預防,並予以保養維護及不斷注意。
            (5)在可能範圍內,給予其部屬以宗教信仰上的便利。
            (6)積極督導部屬的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以維護部隊的健康。
            (7)積極講求各種防險規定,以杜絕意外災害和疾病。
            (8)經常作不拘形式的探詢,並使用所有資料,以判斷部屬的心理反應。
            (9)賞罰嚴明,執法公正,無畏懼,不徇私;當其對部屬必須實行處罰時,應注意下列數端:

---------------------------------------------------P.130---------------------------------------------------

                A須公平一致,祗論事不論人。
                B規過於私室,使其心悅而誠服。
                C切忌實行帶有侮辱性的處罰。
                D不可因個人錯誤而作團體的處罰。
                E應使受處罰者感悟其所應受之處罰,並瞭解上官之意在望其改過自新。
            (10)務使公休、慰勞假及輪調等應享的權利,分配公平而合理。
            (11)儘量予部屬以進修的機會,並激勵其在學術上求進步。
        (四)使部屬明瞭本單位一切必要的狀況。
        (五)處處以身作則,作部屬的楷模。
        (六)對任何任務的執行,講求確實有效,並切實監督其依時限完成。
        (七)訓練官兵使習慣於一致的行動,並認其單獨和自由行動,為軍人可恥可辱的行為。
        (八)下達適當的決心,對一切事務作適時適切的處置。
        (九)主動負責,促進並提高所屬人員的責任感。
        (十)使用部隊,必須衡情量力,決不矯情和過度。
        (十一)執行任何計劃作為,主官必須負責到底,決不諉過卸責,而應任勞任謗。
    乙、領導、統御、指揮應具備的條件:

---------------------------------------------------P.131---------------------------------------------------

        (一)部隊長應具有和愛誠摯,共同甘苦的熱情。以其行為表率和影響部屬,增進其所屬官兵間的袍澤愛與互助合作、團結一致的精神,以鞏固其士氣。
        (二)指揮官應具有簡明篤實、當機立斷的性格,決不使其部隊遭受無謂的艱難與危險,謹防因不當的行動而浪費戰力,或因錯誤的行政措施,使部下遭受莫明其妙的困惑。凡運用部隊,須盡可能保持其建制之統一,指派任務時,應體察實際狀況,並求其勞逸平均,以加強其士氣。
        (三)指揮官應具有負責盡職,堅苦卓絕的精神,對於其本身的職責主動積極,敏捷機警,凡畏難苟安,投機取巧,不願與部屬共患難同生死者,其統御、指揮必歸失敗。反之,凡意志堅強,英勇剛毅的指揮官,必能鼓舞士氣,達成艱鉅困難的任務。
        (四)指揮官應信賞必罰、不存偏私的公正態度,其對服務優異者,應速即表揚,對處境困難者應予激勵獎勉,對下應體恤誠信,對上應信仰忠實,對所屬部隊,須藉親身訪問觀察,時與保持密切接觸,以明瞭其部屬之真實困難,並予以負責解決。
        (五)各級指揮官都應具有不懼不惑、百折不撓的高潔人格,其在戰場上,必親冒矢石,立在前線陣頭,而且不顧犧牲一切,達成其所負的任務,必要時,以光榮戰死為其最後目的。這樣方能發揚士氣,堅定信心,以確保戰勝敵人的果實。
    丙、領導、統御、指揮者的基本責任。

---------------------------------------------------P.132---------------------------------------------------


    現代戰爭不論武器如何進步,而使用武器者仍為「人」,所以「人」終為戰爭的決定因素。故發揮精神力量,提高士氣,厥為統御者的基本責任。故「國軍指揮責任守則」第一條即謂:「指揮官對於所屬部隊一切之成敗,應負完全責任」。大家要知道:軍隊的裝備愈為機械化,但運用物力、使用裝備和支配武器的人之精神力,卻愈不可陷於機械化。因為統御指揮者充沛的活力,明敏的調度,乃為部屬所共見,其溫慰褒揚與督責嚴斥的聲音,乃為部屬所共聞,而他出生入死大無畏的精神,與身先士卒,冒險犯難鐵一般的事實,亦為其部屬所週知,因此一個統御者和指揮官的一切言動舉止,音容笑貌,幾乎無不在其部屬內心評判審察之下,如果他能經得起部下內心的嚴格品評,那他必能成為部屬的主宰,亦才能成為團結全軍的核心。故克勞塞維茨說:「凡擔當非常事業的人物,為愉快完成其職責,必須具備高度的『知』與『情』」。
    由此可見統御指揮者要鼓勵其部屬英勇作戰,達成任務,乃至其為國捐軀,犧牲一切,那麼他自己本身至少應有為其部屬作自我犧牲的決心和素養。同時一個優良的統御者和指揮官,必須見微知漸,通情達理,深切瞭解部屬的心理,並為他的部屬服務和解決一切困難問題。因此你們軍事幹部和政工人員,如果要想把部隊帶好,盡到你們的天職,我以為大家最應具備的一個條件,就是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既要對國家的存亡和革命的成敗負責,又要對你們上官命令和自己的良心負責,更為重要的,就是要對你們部下服務和負責到底。必須如此,你們才能領導有方,統御得法,與部屬安危相共,凝為一體,大家如手如足,如兄如弟,恰似一個革命的家庭;亦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上下一心,協同一致,來達

---------------------------------------------------P.133---------------------------------------------------

成你們的艱巨任務。福煦元帥說:「軍隊希求戰勝,須有卓越的指揮」。他為解釋如何才能算是卓越的指揮,如何才算是盡了統御指揮的責任,又進一步說道:「指揮官的精神與性格,尚不得即稱為優越的指揮者;彼指揮官必須將充溢於其自己胸懷中之最高精神力,貫注於每一個兵員之胸懷中。蓋軍隊威力之發揮,全靠指揮官能予軍隊以感化力(統御術與指揮力)」。故軍隊士氣的消長,實亦以指揮官為其樞紐。你們每一幹部,只要能將這一段話永銘於心,切己實行,我相信人人均可成為一個優秀有為的統御者和指揮人才了。
    尤其在作戰當中,統御指揮者更應實踐上節乙項第(四)款所說:經常親自訪問和視察其部屬,瞭解其實在的狀況,對所屬加以鼓勵,使士兵都知道你親自到前線來關懷他們,並協助他們完成任務。而且亦只有憑這種精誠不二,人人共見的事實,才能使士兵相信你的確是和他們同生死,共甘苦,榮辱一致,禍福一體;須知這種精神上的鼓勵,遠勝一切物質上的獎賞和慰勞。故各級指揮官親臨前線陣頭,處危若安,履險如夷,實為振奮士氣,發揮戰力的惟一要道。兵家常說:「天下無疲憊的部隊,只有疲憊的部隊長;天下亦無懼怕危險的部隊,卻只有懼怕危險的部隊長」。可見部隊統御、領導和指揮官,其對於軍隊士氣的影響,是如何的重大,而且對於戰爭勝敗的關係,又是如何的密切,大家能不反省警惕,積極領導,精誠統御與負責指揮?希望大家讀了這篇「說士氣」的講詞之後,從此能使國軍更進一步的團結精神,發揚士氣,早日完成你們反攻復國戰爭中,所負克敵制勝的使命。

---------------------------------------------------P.134---------------------------------------------------

    結論

    時間過得真快,我自民國十三年六月八日對黃埔軍校官生發表「說軍紀」那篇講演,屈指已三十三年,當時本想在「說軍紀」之後,接續來完成「說士氣」的講詞,卒因軍事倥傯,無暇著手,以致稽延至今,引為莫大的遺憾。我個人每每檢討這三十餘年以來中國革命的進展和推演,總與我們國民革命軍的士氣消長,有其密切不可分的關係。而且以往革命事業的成敗利鈍與革命形勢的優劣順逆,又實繫於本黨同志和革命軍人能否一致認清其革命職責,發揚其革命精神。證諸過去史實,每當黨員革命熱忱高昂,軍隊士氣蓬勃的時期,我們的革命大業,總是處於優勢和順境;反之,必居於劣勢的地位。正因為這個原故,所以我對革命精神和軍隊士氣這個根本問題,總是認真體察,切己研究,務期鼓舞士氣,造成形勢,使革命事業向最後成功的道路邁進。
    最近八年以來,我們在革命形勢空前逆轉之時,來從事整軍建軍的艱鉅工作,藉使革命事業從頭做起。我深知要完成 國父付託於我們的革命未竟之志,必須要有一支打不破、衝不散,愈練愈精,愈戰愈強的國民革命軍;我更知道要建立這樣一支「在精不在多,在和不在眾」的革命隊伍,必須要求各級將領皆具備卓越的指揮,嚴明的紀律,「光榮戰死」的決心,和「絕望中奮鬥」的勇氣,換言之,就是人人要有百折不回的革命的意志,和戰勝一切的高度士氣。為此我特就「士氣」這個問題,參證各國軍事專家的格言,研究古今中外許多名將的親身經歷,乃發表「說士氣」這篇講演,作為我個人歷年來體

---------------------------------------------------P.135---------------------------------------------------

察研究這個問題的一點心得。希望大家確實認清「士氣」的重要價值,善用培養「士氣」的各種方法,進而體驗各項事例的實際教訓,人人以偉大的革命軍人自許,以第一流的指揮人才自期,使我們國民革命軍真能達到萬眾一心,萬人齊力的境地。那麼我們三軍全體將士,當軍事反攻一旦發動的時候,就必能收到以一當十,以十當百,何敵不摧,何攻不克的實際效果,期使奸匪朱毛早日授首,大陸同胞迅解倒懸,以加速完成我們反共抗俄,復國建國的國民革命第三期艱鉅任務。

    附錄一:俄軍士氣與美軍士氣之因素及其士氣準則不同之分析

    二次大戰中,史達林曾制定「軍事原理」,名為「永久性的作戰因素」。這一套「原理」因為是史達林所制定的,所以就成為蘇俄軍人的經典;在俄軍中其重要性相當於各國戰爭原則。根據史達林自己的排列,其內容順序如左:
    一、後方的安全性。
    二、軍隊的士氣。
    三、師的數量和素質。
    四、軍隊的武裝。
    五、指揮人員的組織能力。

---------------------------------------------------P.136---------------------------------------------------


    這裏要特別提出說明的是為什麼史達林把後方的安全性和軍隊的士氣列於最重要的地位呢?因為蘇俄重視後方和士氣,具有歷史的根源;而且它正是以動搖沙俄後方並瓦解其士氣來取得政權的,所以它把「士氣」列為其永久性作戰因素之一。它除了要保持本身的士氣,同時更要儘量的設法打擊敵方的士氣。
    關於對「士氣」這個名詞的解釋,就字義上講,俄軍較之美軍及其他各國軍隊的解釋,並沒有什麼大的差別,可是說到士氣要素和士氣準則,就大不相同了。這是由於俄軍與美軍對人的看法的基本觀念完全不同的緣故。俄軍沒有把「人」當作「人」看待,而是把「人」當作「物」來使用。所以俄軍會有「人海戰術」,會用步兵通過地雷區代替工兵的掃雷,也會為了搶運裝備而遺棄傷患;因為照它辯證唯物論的說法,傷患已經失去了戰鬥力,也就是失去了使用的價值。基於這個觀念,俄軍認為凡是失去使用價值的人,都可一概視若敝屣,完全廢棄不顧,但對於任何存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要保持其價值,發揮其功效,所以俄軍非常重視士氣。
    俄軍的士氣因素是什麼?我們知道蘇俄軍隊的主體都是農民,農民多半是保守的,都愛他的故鄉。保衛故鄉的觀念,可以說是俄軍士氣的原動力,也就是俄軍士氣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都是以此為本而製造出來的人為因素,譬如仇外心理、英雄主義、階級觀念、民族意識,都被用為鼓勵和提高其士氣的工具。史達林誇稱俄軍的士氣起源於士兵政治的覺悟,實是自欺欺人之說,因為俄軍士兵一旦真的覺悟,蘇俄的統治者今日豈能苟延殘喘,而不是要像其沙皇那樣,早已消滅了嗎?

 ---------------------------------------------------P.137---------------------------------------------------

  俄軍憑藉政治控制來控制其部隊,以其虛妄的「共產政治教育」來保持士氣。所以政治控制就是憑它共產黨徒和秘密警察的控制,來推行恐怖政策,迫使其部隊盲目效忠和絕對服從。俄軍所謂的「政治教育」,實在就是政治矇蔽和政治麻醉的總稱。關於這一點,我們對於估計共匪的士氣,亦要一樣的來評定它。因為蘇俄所發動的任何戰爭(如對芬蘭的侵略戰爭和對大韓民國的侵略戰爭),都可以通過其「政治教育」曲解為正義戰爭。它們通過了「政治教育」,把鐵幕以外的國家,都視為蘇俄的死敵,來製造其士兵仇外的心理;它們又通過「政治教育」,把俄軍誇大為世界上「第一流」的軍隊,負有保障世界「和平的」使命,以遂其統治階層向外侵略的野心。總之,它們通過「政治教育」把一切謊言都變為「真理」,把一切詭謀都變為「義舉」,俄國的官兵就是在這些包藏禍心的「真理」中成長的,而俄軍的士氣,亦就是靠這些可怕的「真理」來維繫的。

    俄軍體認到士氣的重要性,可是它並不從人性上去培養士氣,俄軍並不注意到士兵的生活和生命。例如輪調制度、休假制度、娛樂設備,以及技術上的新發展,使官兵在戰場上免於受到不必要的危險方法,在俄軍中從來是不甚講究的,因為俄軍除了以「政治教育」使士兵接受它所講的「真理」以外,還有嚴酷的紀律,和無情的秘密偵探在監視著它部隊的一切行動。俄軍中的低級軍官和士兵,可能在內心裏懷著憤恨與不滿,但平時和一般場合,並不容易顯露出來,所以士氣在俄軍而言,並不能視為決定勝負的基本因素,其道理就在於此。而俄軍之所以不講求軍中的生活條件,乃因為大部士兵如不是來自農村,亦就是來自集體農場,都過慣了農奴的生活,一旦到了部隊,自易受其政治謊言的欺騙,聽任驅策

---------------------------------------------------P.138---------------------------------------------------

,而安之若素了。但如一旦與西方民主自由生活相接觸,而從頭覺醒過來,那俄軍的士氣便要如脫韁之馬,失去控制,這在二次大戰期間,其事例已經所在多有了。

    以上所講的是俄軍的士氣因素,現在我們再看看美軍的士氣因素,來對照和分析比較一下。
    美軍的士氣因素和俄軍的士氣因素主要不同的地方,就是前面講過的,美軍尊重「人」的存在,從人性的發展來培養士氣。
    美國是民主政治的國家,崇尚自由生活的方式,美國人民服行兵役,不僅是一種義務,而且更是一種權利。美國軍人的信條是國家、責任、榮譽,這些也可以說就是美軍士氣的原動力。此外美軍部隊特別注重統御領導,並極力提高軍中的生活條件,有輪調制度和休假制度等等,來永保其部隊的活力。尤其美軍重視軍中新聞及教育工作,使部隊對時事、國際情勢、軍中新聞得到正確的認識,這與俄軍的政治教育完全不同:俄軍的政治教育是強迫的,是填鴨式的灌輸;而美軍的新聞及教育工作,是由官兵自動的吸收正確的資料,並不強迫官兵一定要相信它是唯一的真理,而事實上官兵亦因此而有其正確的抉擇。「部隊新聞及教育」工作還可以使官兵得到隨營教育的機會,可以接受國內各學校的函授教育,這予一般官兵尤其是有志深造的官兵以新的希望和事業前途的保證。
    總之,美軍以尊重人權,重視人性,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提高軍中生活條件為本,同時注意統御領導,以保持並增進士氣,所以官兵能在融洽、活潑的氣氛中,主動的為國家負責任、爭榮譽,務期貫徹命令,達成任務。

---------------------------------------------------P.139---------------------------------------------------

     (取材自加特羅夫著「蘇俄軍事思想」第二編第十四章士氣、政治控制和蘇俄的士兵。)

    附錄二:麥克阿瑟之統御與士氣

    克阿瑟在兩次大戰中,建立彪炳不朽的勛績,是美軍特出的將才,在統御上有他獨到的地方。他對部屬加以領導,而不是加以驅使。他只對部屬說明他的願望,明示他的企圖,使部下發揮其創意,而不是拘束其行動的自由。由於他對部屬表示的信心,對部屬的關懷與維護,和他所表現的袍澤情感,他能鼓舞每一部屬知所奮勉,達成任務。他絕不容他的部屬違背他的企圖,或者是在行動上遲疑因循,部屬都認為麥帥外表和愛寬大,而實則恩威並濟。
    麥帥堅持部屬必須發表其誠實與其真誠的意見,至於採納與否,則為另一問題。他對無所事事、唯唯諾諾之輩,則不能容忍,凡有具體成績表現者,彼立即加以獎勵。
    麥帥勇毅過人,常在最重要最危險的階段,親臨戰場,鼓勵士氣,他的勇毅事蹟列舉三項如左:
    一、一九四三年九月,新畿內亞之拉埃戰役中,美軍以一個空降步兵團,佔領該地機場。空軍司令坎尼將軍擬隨機群出發,在空降地區上空觀察戰果,請示於麥帥。麥帥說:「如果你為了照顧你的部屬,而要冒險前往,那我也必須同去,因為你的部屬也就是我的部屬」。結果麥帥與坎尼將軍分乘轟炸機出發。途中麥帥座機的一具引擎發生故障,可是他堅持不許中途折回,所有官兵聞之都為之奮激無已。
    二、一九四四年二月,騎兵第一師(由蔡斯將軍指揮)之一個團,突擊俾士麥群島中的尼果羅斯島

---------------------------------------------------P.140---------------------------------------------------


,島上日兵不下四千人,因任務艱鉅,麥帥攜同海軍司令金開德將軍親往督導,並於初期登陸成功後親往視察已佔領的機場。某軍官向麥帥報告,數分鐘前就在前面一百碼附近的森林裏,打死敵人的狙擊手,勸麥帥不要再前進;麥帥身著四星制服,戴著他的金邊軍帽,口含煙斗,毫不置意的答稱:「很好!很好!對你敵人的狙擊手,只有把他打死!」言罷仍繼續巡視。
    三、一九四五年六月,澳軍在婆羅州作戰,麥帥隨一突擊舟波登陸,前進半哩途中,澳軍軍長莫雷德勸麥帥不要再前進,因前面就有敵人;麥帥答稱:「假如我們不能發現敵軍位置,則無法將其擊敗,我們應該再向前方偵察」。言畢不久,偕行之攝影記者遭敵軍之狙擊,但麥帥談笑自若,仍繼續完成其偵察任務後方歸,澳軍見此,敬之如神。
    (取材自惠特勒將軍著「麥克阿瑟」及坎尼將軍著「余所知之麥克阿瑟」二書。)

     附錄三:巴頓將軍提高士氣之要領

    巴頓將軍為第二次大戰中之名將,具有典型的軍人作風,他認為士氣足以決定戰爭的勝敗,他對鼓勵士氣有他獨特的辦法,他提高士氣的要領如左:
    一、親臨前線——不分晴雨,不分晝夜,每日親往前線視察部隊,尤其是戰況激烈或發動新攻勢時,總是在前線和部隊在一起。
     二、注意軍容——要求服裝整潔,官兵外出必帶手套,養成官兵之嚴肅自重精神與榮譽感。

---------------------------------------------------P.141---------------------------------------------------

    三、關切部隊福利——凡忽視士兵生活福利之指揮官立予撤換,凡對傷亡過大之單位指揮官立即就地撤換,所以第三軍團之傷亡率,較其他軍團為少。

    四、以勝利建立部隊信心,提高士氣——對新編入軍團無作戰經驗之部隊,必使其加入即將戰勝之正面,使其先嘗勝利之果。而在新部隊之後方,指派能征慣戰之部隊擔任預備隊,俾敵人逆擊時,得以穩定戰線。
    五、明生死、崇榮譽——巴傾將軍對即將加入戰鬥的官兵訓話時常說:「美國人是勇敢善戰的,所以美國從未戰敗,也永遠不會戰敗。你不會馬上陣亡,在每次激烈戰役中,陣亡的不過百分之二而已。人都怕死,而真正的英雄,是在恐懼中仍能繼續奮戰到底,要牢記人不可因畏死而犧牲榮譽。犧牲是衛國的忠誠,犧牲是大丈夫的氣魄」。

    附錄四:美柏啟列少將論陸軍士氣

    甲、陸軍須有戰鬥精神:
        (一)福煦將軍說:「激勵人類精神乃世界上最有力武器,任何軍種均需激發此種精神,以獲取戰爭中的勝利」。陸軍及陸戰隊所需者較海軍為甚,蓋因陸軍作戰傷亡較大,在戰區的生活,較為艱苦,陸軍常依戰鬥精神以獲致戰勝。
        (二)海空軍人員(除少數外)多在飛機中或船艦上。轟炸機及驅逐艦的作戰,大部由駕駛員及

---------------------------------------------------P.142---------------------------------------------------

船長控制,陸軍作戰雖云統御的影響甚大,然仍賴各個士兵之戰鬥精神。

    乙、團隊精神與士氣:
        (一)部隊榮譽感,團隊精神對戰鬥精神關係至大,所以必須使官兵有團隊觀念。
        (二)陸軍應以兵團、戰車營、砲兵營為單位,建立團隊榮譽的觀念,軍隊補充制度須於此階層實施之。
        (三)團隊榮譽是英軍旺盛士氣的要素,故英軍常使其官兵瞭解「團隊」的榮譽,以提高士氣。例如英軍著名的「黑錶團」,具有悠久的光榮團史,官兵以在該團服務為榮,該團具有團隊精神,故士氣高昂。
        (四)美軍的師編制內有軍樂隊,每次部隊集合時演奏軍樂,得收加強團結,鼓勵士氣之效。
    丙、輪調與士氣:
        (一)個人輪調,一般雖認為可以保存人力,但在作戰上對士氣則有妨害。
        (二)為期保存人力,而不致影響士氣,以採用部隊輪調為宜。

    附錄五:英蒙高馬利將軍激勵士氣之措施

    蒙氏回憶錄中有云:「一九四二年夏間數次之敗績,使第八軍團銳鋒受挫,士兵對高級統御已失去信心,既乏正確之戰鬥技術,而裝備與兵器亦不如德軍。隆美爾之次一攻勢,即將來臨,而我軍士氣與

---------------------------------------------------P.143---------------------------------------------------

決心則因著著後退之計劃而岌岌可危」。蒙氏到任後,重振士氣之措施有以下數項:

    一、恢復必勝信念——將原定退卻之訓令及計劃,全部銷毀,並於到任之夕,向軍團部全體幕僚訓示,軍團之任務為殲滅軸心軍,任何人對此不得稍有懷疑。以後寸土必爭,同時準備攻勢轉移,以兩個裝甲師及一個摩托化師,編為打擊部隊,不再用於防守膠著之戰線,恢復攻勢作戰思想。
    二、健全人事——軍團所轄三個軍長有兩員不稱職,蒙氏均予以撤換,另行物色李斯、霍諾克二將軍繼任。並宣佈及執行命令不徹底者,立予撤換,絕不姑息。
    三、巡視部隊——蒙氏到任後,使用兩日之時間巡視軍團各部隊,與各級將校談話,交換意見,並嚴格要求營舍、餐廳整齊清潔,講求士兵之福利,滿足士兵生活上之需求。
    四、信任部隊——第八軍團擬於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發起攻擊,蒙氏於十月二十日召集軍團中校以上之指揮官,親自說明作戰計劃中之戰法,敵人之優點及缺點,並強調攻擊精神殲滅敵人之重要性,使每一指揮官均熟知全般任務及其自身之任務,並規定十月二十一、二十二兩日再由各軍官向其部隊說明。蒙氏回憶錄中有云:「余確信凡參加作戰之官兵均已受鼓舞而精神振奮,並已徹底明瞭其任務。一切準備妥當後,余擬之親筆電文,即於晨間向全體官兵宣讀:『即將開始之會戰,為歷史上偉大決戰之一,此次會戰將為戰爭之轉捩點,上帝必須予吾人以勝利』」。此與日本東鄉大將在對馬海峽與俄艦作戰時所提示之「帝國安危,繫此一戰」之作法,可謂前後媲美。
    (取材自「蒙高馬利第二次大戰回憶錄」及其參謀長關甘少將所著「勝利作戰」二書。)

---------------------------------------------------P.144---------------------------------------------------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