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士氣

     德國為傳統的重視軍國主義的國家,其軍事思想深受克勞塞維茨戰爭哲學的影響。我們姑不論其國家幾次由於統治者的野心,發動侵略戰爭,遭受亡國之痛,但其軍人精神和團隊士氣,即至今日,仍為舉世所稱道。根據其一九三六年版新軍學大辭典,他們對於「士氣」的解釋為:「軍人士氣的最好表現,乃是他為了盡忠職守,不惜犧牲個人一切的意志」。

    英國是世界上一貫重視海權的國家,海權有賴於海軍的維護,海軍對於科學精神和科學能力的重視,有甚於一般陸權國家。英人雖重科學機械的能力,但對於精神和士氣的看重,卻不讓於其他任何國家。英國海軍的典型人物,十八世紀的納爾遜大將,當其力戰強敵,身受重傷,彌留一息的時候,依然告誡其將士說:「英國期望人人盡其報國的天職」,部屬聞之,莫不感泣!美國軍事學家馬漢因為敬佩納氏的人格,故隨時勉勵其員生,要緊記納爾遜的名言:「一個軍官應該具有政治的勇氣」。今日英國軍事學家李德哈特於其戰略論一書中說:「在一切軍事性的決定中,精神因素是居於首要的地位,戰爭和會戰的結果,經常是以它們為轉動的基礎」。由於這些偉大軍人和軍事學家的倡導和垂範,因此衛國保民,負責盡職,乃為西方各國軍人視為其無上的天職,而其推動的力量,就是發揮「軍人的政治勇氣」,而這「政治勇氣」,又是軍隊士氣的推動力。今日英國將「士氣」列為戰爭十大原則之一。美軍於其「統御術」中,特視「士氣」為其軍事統御中,測知部隊優劣成敗的四大徵候之一(此外為「軍紀」、「團結精神」和「效率」三者),實在是有其悠遠的歷史背景的。
    至於蘇俄紅軍雖視「人」為物質之一,毫不重視人類尊嚴和人性價值,但它們為了搾取人的一切剩

---------------------------------------------------P.105---------------------------------------------------

餘力量,仍然強調其所謂「布爾塞維克觀念」的士氣。史達林曾把士氣視為其戰爭的五大永久性因素之一,便是基於這一觀點。蘇俄軍事思想一書的作者,曾引俄共頭目伏羅希羅夫的話說:「史達林認為士氣的因素,主要是依賴在戰爭『政治目標』的性質上面;進一步說,也是依賴在社會制度的性質上面」。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蘇俄幾致為德軍所擊敗的時候,乃就不得不呼救於人類的精神力量,就是要求其俄軍為「保衛蘇維埃祖國」而戰。由此更可證明士氣雖在視人命如草芥的蘇俄,亦絕對不敢予以輕忽。

    我們中國一向是一個重視氣節與精神的國家,我中華民族所以繁衍綿延,生生不息的基本因素,就是我們民族正氣的發揚。這民族正氣,實在就是我們軍隊士氣的根源。
    士氣與精神之在革命軍中的重要,更比在各國普通軍中為甚。我們革命軍所賴以克制強敵贏得勝利的最大憑藉,就是革命精神所產生的士氣。故 國父常云:「物質的力量小,精神的力量大,兩相比較,精神能力,實居其九,物質能力,僅得其一」。這是我們國民革命軍過去以寡擊眾,以弱敵強,戰勝無數敵人的最大武器,同時亦是大家要完成反攻復國艱鉅任務最有力的武器。由於革命軍戰勝攻克的最大武器,為軍隊士氣的提高,和精神力量的發揮,因此如何加強軍隊的精神武裝,發揚團隊的士氣力量,使今日昂揚的士氣,繼漲增高,歷久彌堅,實為今日軍政幹部,尤其是各級將領所面臨最重大的課題,而非予以徹底的認識不可。戚繼光曰:「兵之勝負者氣也,兵士能為勝負而不能司氣,氣有消長無常盈,在司氣者治制之如何耳。凡人之為兵,任是何等壯氣,一遇大勝後,其氣雖能全盛,但過後必將少

---------------------------------------------------P.106---------------------------------------------------

洩。故司氣者又復治盛之以再用,庶幾常盈;若一用之而不治,再用則竭,三用則涸,而無常勝之兵矣」。鑒此,我要將這個團結部隊,增強戰力,確保常勝的根本問題——士氣,今日特別加以闡明,使你們今後無論統御、領導和指揮作戰,以及平日訓練、演習和教育部隊時,特別重視,一致實踐,使國民革命軍真正成為一支百戰百勝的常勝軍。

    第二、士氣的意義

    今日我要提出這「說士氣」的講詞,必先要說明其意義。我們軍人對於「士氣」這個名詞,都是耳熟能誦,幾乎成為軍中最流行的口頭禪。但是要問他這「士氣」的意義及其具體的內容條目究竟如何?恐怕其能答覆出來的就不多見了。這就是國軍士氣無法普及,更是國軍士氣不能提高的惟一原因。
    要瞭解士氣的真實意義,我不妨先從中國傳統的所謂「士」這個名詞說起。常人所謂「士」,多指讀書明禮之人,這是我國社會傳統習俗,就將人民分為士、農、工、商四者,而其解釋理由,乃為:「德能居位曰士」。故自古代以來,「士」在我國社會中儼然成為一個階級,而且其常居於領導的地位。
    「士」之所以受社會人群的推重,主要是由於他具有明理達事,懿德善行,和他臨危不苟的高尚氣節。尤其是他能具有為人楷模,令人師法的條件。我國自孔孟之學行世,對於「士」這一階級的要求,更為嚴格。孔子常稱「士」為君子,他對「士」所昭示的定義是:「士,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士志於道」;其他如「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

---------------------------------------------------P.107---------------------------------------------------

成仁」,「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士可殺不可辱」等古訓,這都是為「士君子」劃定了立己立人、守死善道的行為標準。故孔子以君子代表士的人格,孟子則以大丈夫來描摹士的品德和精神。
    其次要說士氣的「氣」字意義。如要說明這個「氣」字意義,我以為只有孟子養氣章中說得最明白。孟子曰:「持其志,毋暴其氣」。如何「持志」?孟子以為必須養氣,故曰:「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又曰:「志,至也,氣,次也」;又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什麼是浩然之氣呢?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這集義所生的浩然之氣,簡言之,就是俗語所講的「義氣」。這義氣,伸言之,就是忠義之氣,乃是勇氣之本;即孟子在養氣章所稱的「大勇」。亦就是我們 國父所說革命軍的大無畏精神。所以我在「民族正氣」講詞中,指明孟子是以充塞天地之間的空氣,來比喻人類浩然之氣,其偉大剛強是無可限量的。亦可以說在物謂之「空氣」,在人謂之「正氣」。換言之,這就是我中華民族所賴以生存發展、綿綿穆穆的民族正氣。
    自孟子提出「持志養氣」為士君子和大丈夫立己立人、成功立業的修養工夫以來,我國自古名將賢相,志士仁人,凡能立志自強,成其不朽之業者,莫不恪守這至理名言的古訓。宋秦觀曾謂:「豪傑之士,不患無才,患不能養其氣,不能養其氣,雖有奇才,適足以殺其身」;朱子亦時以「學者常常以『志士不忘在溝壑』為念,則道義重而計較生死之心輕矣」來訓誡其弟子。迄乎文天祥身當國破家亡之世

---------------------------------------------------P.108---------------------------------------------------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