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歷史的啟示和革命責任的貫徹

事實,和我們二十年來實踐三民主義在艱彌厲的精誠對比,已使自由世界深凜於毛賊所謂「世界革命」「人民戰爭」陰謀之狠毒酷烈,憬悟其對共匪優容養奸、背友扶賊乃為愚不可及之行為,這也就是我們第三期國民革命對於世界人類關鍵性的貢獻之開始。
    於此,我還可以附帶和大家講一講我何以必須於三十八年一月間毅然引退?又何以要決計撤出大陸?這就是因為當時美蘇兩國,都盼望本黨國民革命失敗,使之一筆勾銷!蘇俄固然急切希望經由其「兒子黨」毛賊的血手,控制大陸。以為毛賊「一面倒」之後,整個大陸,即可歸其囊橐掌握;而美國政府,亦以為縱容毛賊攫獲大陸政權,亞洲即得以相安無事,美國乃就可以賊去關門,高枕無憂。由於此二者之間,交相構煽,加之以國內的無恥叛徒,不惜為虎作倀,揘造謠諑,助桀為虐,乃使一般人心,也髣佛真以為蔣某不去,則美援不來;蔣某在位,則和談無望;一旦夕之間,幾即以曩之所奉為抗戰救國之領袖者,竟視為國家民族之罪人!此時如果我還不毅然引退,豈不將使國人懷疑我戀棧自私?豈不將更加招致國際間之橫逆侮辱?而共匪出賣國家民族的罪惡,自將不易為全國人民所徹底覺悟,共匪的顛覆侵略的野心,也將不能為國際所深切洞察。所以我之毅然引退,乃是為革命前途,為國家命脈,作最後之抉擇,經過長期苦思熟慮的結果。實在這就是要讓時間與事實,來證明我們革命宗旨和反共國策的正確,亦證明國際間對華政策之錯誤!當然,蘇俄萬想不到,共匪會反噬其主子到今天這樣的地步,而美國也萬想不到,共匪會公然以美國為其第一號敵人。這種一百八十度顛倒正面的變化,乃是蘇俄和美國所萬想不到的!而我所想到的,也只是我們中華民國欲於此危疑震撼之中,亡而復存,廢而能興,就

--------------------------------------------------P.352--------------------------------------------------

只有以我的毅然引退,庶幾可望挽回其全國已死之人心!以我的毅然引退,或者可能激起國際間某些正義之申張!國家民族的命運,舍此乾坤一擲之外,更別無可循之途徑。
    講到何以要決計撤出大陸?大家明白,我雖在引退之際,但仍席不暇暖,往來於舟山、上海、廣州、廈門、重慶、成都……從未敢有一時一刻放棄其對國家、對軍民、對本黨的革命責任,且我在引退直前,亦仍未放棄其固守南京之準備,並自信其在軍事上有轉敗為勝之信心,不然,為國犧牲,與中山陵共存亡,以盡我革命後死者之職責,亦可心安理得。然此所以為黨員個人氣節、為革命歷史榮辱之計良是,但為國家前途、為民族命脈之謀則非。當時本黨內部之動搖,與民心士氣受內外之威脅影響,一時實已無法旋轉挽回!故最後決定,不為慷慨犧牲之易,而寧為忍辱負重、中興光復之難!但中興光復,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片乾淨土的復興基地,使敵不得進,而我可以守,又進而以我之守,轉為對敵之攻。顧此無論西南五省與東南七省,皆非其地,而只有臺澎金馬,才正是這樣一片完全符合中興光復條件的乾淨土。設使當時我們堅持於大陸東南半壁或西南一隅,與匪對峙,則三民主義之建設,勢必仍屬空言!革命武力之整頓,勢仍左支右絀!斷無此二十年建設與戰備的優裕時機!
    今天我還願趁此談談我親身經歷的兩段往事,以見其革命根據地,與革命精神志節,操持堅確的重要。
    第一件是民國十一年 總理派我在閩中服務,當時軍中將領,界限甚深,每相排擠,凡對 總理親信者,必欲去之而後快,因此我上書 總理,陳述意見,並請求調離閩中,但是 總理覆示,再三勉勵

--------------------------------------------------P.353--------------------------------------------------

我堅守福州崗位, 總理說:
        「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總在能堅忍耐煩,勞怨不避,乃能期於有成……故望兄切勿稍萌退志,必期達滅陳之目的,而後乃能成一段落。……蓋有一日之福州,則有一日之憑藉,外交內應,則可以此為背景……故兄無論如何艱苦煩勞,必當留在軍中,與我在外之奮鬥相終始,庶幾有成」。
    我當時深為 總理的苦心定力所感召,乃要求准假回滬,面報詳情,得到 總理許可以後,始離閩回滬,面請任何工作,都不敢違命,惟望准我不再回閩,如是者往返遷延,將及一月,然 總理再三強我回閩,余乃仍從命返任。結果就是由於討逆粵軍,有著福州這一個基地, 總理乃得在短期間,號召湘、粵、桂、滇各路聯軍,同時向廣州並進,驅逐陳逆。於是本黨重建了廣州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與抗戰勝利的基礎。

    此後數十年間,我每於挫折艱難之際,即常以 總理「堅忍耐煩,勞怨不避」的遺訓自勉,亦且特別重視根據地的建立,務使「外交內應,以此為背景」,真正能「與在外之奮鬥相終始」。
    第二件是民國十三年十月, 總理督師北伐,駐節韶關。當時廣州由於楊希閔、劉震寰與陳廉伯(香港)、陳炯明相互勾結,甚至大元帥府的秘書長也挾滇軍桂軍之勢,以威脅 總理。廣州商團,受楊、劉之煽惑,更發動罷市罷工風潮,形勢異常險惡。 總理立即指示我「即捨去黃埔一孤島,將所有彈藥並學生,一齊速來韶關,為北伐之孤注」。 總理的意思,就是認定粵陳、滇楊、桂劉這夥軍閥,既

--------------------------------------------------P.354--------------------------------------------------

然把廣州看成一塊肥肉,本黨就不如乾脆捨棄,使之爭食, 總理即逕自帶著革命軍去北伐。但是我認為廣州和黃埔是革命的根據地,無黃埔,則革命軍必無立足之地,無廣州,則革命政府即無復保障,更無進攻退守回旋自如之根據,所以廣州和黃埔斷斷不可放棄。我當時就報告 總理:「埔校危在旦夕,中正決死守孤島,必不能輕易放棄此一片乾淨土的革命根據重地,致吾黨永無立足之地」。可是 總理卻仍然覆諭「望速來韶,因有某軍欲劫械,並欲殺兄,故宜暫避之,以侍衛隊練成再講話,陳逆來攻,我可放去,由爭食之軍自相殘殺也」。這自然是 總理對我和對軍校的愛護,亦由於 總理精誠之所感動,以及我對革命責任之自覺,仍決心死守此一革命根據地的孤島。後來廣州叛亂之敉平,黃埔之成軍,北伐統一之局的奠定,實以此為其張本。
    這也就是說,革命的主義重要,革命的根據地,同樣重要;

    革命的根據地,不厭其小,但當求其純一,求其乾淨,求其團結一致,這亦就是 總理所常說的:「革命黨員,如軍隊一樣,不求其多,但求其精」,乃可以一當百,轉敗為勝。
    由此可知革命的根據地,不能以恃險自保為目的,而當以建瓴之勢,為大陸同胞七億人心所歸向,為海外華僑一千五百萬人心所朝宗;
    革命的根據地,乃為中興光復而設,絕非為某些人偏安苟活,甚至攘奪私利而設;
    明乎此,可知本黨當前的任務——
    第一就是要革新本黨,強固本黨——也就是一切要全面革新(求新);要從頭做起(知本);

--------------------------------------------------P.355--------------------------------------------------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