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教育的幾個根本問題 ——並提示警察教育的旨趣

,就是要在統一的作戰計劃之下,准許各部隊指揮官,於應付不能預期之變化時,有權作決定性的部署與行動。二次大戰末期,聯軍於諾曼第登陸後,巴頓將軍率軍向巴黎以東迂回突進,但在即將接近德國本土時,由於油料匱乏,進程銳減,其後雖然得到了補充,但此時德軍的抵抗力,已告加強,巴頓將軍面對此一不及預期的變化,乃不得不改向梅茲作直接性的進攻,然後始再行繼續其迂回性的攻勢。這就是採的臨時決定性的反應措施。
    當然,部隊指揮官分層負責的態度與依據,必須是一方面於作戰計劃全局,於統帥部意圖,皆能切實瞭解,不至南轅北轍;另一方面,仍能在謹守其下授的權責範圍之內,以絕對達成其作戰任務為目的,既不貪功冒進,亦不諉過自飾。如此,則所謂統一控制與分層負責,才能真正的並行不悖,應變制權,而所向有功。此即德國前參謀總長史里芬將軍所採用的「有計劃的控制,但賦與部屬以某種程度的自由方式」之大軍指揮作戰的法則是也。

伍、軍官團教育的意義

    現在要再討論軍官團的教育問題,本來軍官團教育,是與基礎教育、深造教育相互啣接的一種補充性的「在職訓練」,其重要,絕不在正規教育訓練之下。因為任何教育訓練,都是有期限的,少則一月兩月,至多亦不過三年四年;惟有軍官團教育,乃為革命軍人持續性的、永恆性的教育訓練,絕不是依時點卯、虛應故事、外面做來好看的形式窠臼。所以軍官團不惟要強調專業專科與戰鬥技能之教育訓練

--------------------------------------------------P.191--------------------------------------------------

,還要強調彼此之間,學術的切磋觀摩,品德的夾持砥礪,情感的融和周洽。可是每每當我接見國軍中上級軍官,問到軍官團的課程和教材時,大家多說主要在研讀總統訓詞;再問到有否新的軍事的資料、新的科學的教材時,則總是說,苦於新的教材資料甚少。由此可見,軍官團的教育,仍然缺乏注意新的資料、新的課題、新的學術與新的知識之注入。實在總統訓詞只是對於軍事哲學、戰爭藝術、軍隊實務,以及心性修養一類,原則性的指導和啟示,必須大家反省自修,深思力踐,才能發生實用長效。如其徒然只在軍官團,以其大部分時間,作為課程來重覆講解,雖口中講說,紙上敷衍,不由身習,終歸無用。以後總統訓詞,除得及時傳達宣讀外,不必繁詞贅語,作為課業來重覆講解。不惟如此,即典範令也不是單單講解所能為功的,而必使之反覆磨練,專精純熟,始能得其實益,而且典範令因為是成規性的、條文性的,亦並不足以因應不預期的狀況變化,不足以因應科學武器的日新月異;所以在典範令之外,其他如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心理的、國際的、時事之變化、與新武器之發明……一切新知——國防部與各總部有關方面,均應廣為系統性的譯介,使我們軍官團軍官,即使不能直接研讀原文,至少亦可以從自己軍事性的雜誌中,獲得世界新知識的益處。國軍近年一般雜誌書刊,如「國魂」「革命軍」「勝利之光」「青年戰士報」以及「三軍聯合月刊」與「陸軍學術月刊」……等等,其編輯方法,以及其譯介與著述之文字,都已有相當的進步。去年我就曾經指示過「對於三軍聯合月刊,有關匪軍、越戰、中東戰爭之報導,以及各國新發明、新著述的譯介資料,應在軍官團報告,並派專員經常研究撰文剖析,以引起讀者之興趣與注意」。大家瞭解,戰爭科學,是時時刻刻,皆在變動演進之中的,即

--------------------------------------------------P.192--------------------------------------------------

使有的新思想、新方法,目前我們不一定使用得上,而新的裝備,新的武器,一時亦不一定能自行製造供應,然其應有的基本認識與對策之研究,則絕不容我們官兵,懵然無知。
    最近三軍聯合月刊第六卷第四期所載——
    雷輯五同志「論發展太空的戰略意義」一文,對於太空作戰、太空探測、美蘇兩國太空發展之比較,以及未來太空作戰之構想,均有所論述,並強調吾人對此應有其必要的警惕。此文可交由軍官團研閱,以增益一般官兵對太空作戰的認識,並可交由有關軍事科學部門,切實研討,以輔益國軍軍事科學的發展。
    又丁錫光同志譯介美國空軍大學講評「匪、俄軍事理論與戰略戰術之比較」一文,指出「今天作為一個軍事家,必須在心智上設法溝通兩種效能之間的顯著差距,即既要考慮以一枚反彈道飛彈來摧毀敵之第一擊,又要考慮以大量人員,背負各種補給品,來支援五百里以外的遊擊隊」。同時復指出「戰爭上的一切工業技術,和可以計算出反彈道飛彈對第二擊之反擊成果的計算機,卻對於以尖銳的竹釘,當有效武器來使用的敵人,而一無用處」。這就適足以說明美軍對於共產集團所謂「人民戰爭」的戰術弱點之所在,美軍今天在越南所遭遇到的師老無功的困境,就恰恰坐實了美軍「對於以尖銳的竹釘,當有效武器來使用的敵人,一無用處」。
    在這篇評論裏面,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他指出了「我們的計劃作為,戰爭構想,作戰演習……等等,總是一廂情願的假定以藍軍對抗紅軍,而雙方的組織部署和武器型式,都通常彼此相埒,雙方的推移

--------------------------------------------------P.193--------------------------------------------------

進展,都作合理的推演,所以我們一遇到實際的情況,就很難理解,為何敵人總不依照我們所預期的軍事行動而行動」。這一段話,實在也同樣可以當為對我們一般演習的諍言與責備!而且也可以說,我們國軍犯的這種病痛,乃又更於美軍加甚!如其演習,都只是彼此力量相埒,行動皆在一般推理之中,既沒有突起攻擊的敵情想定,又不曾作最危險變化的打算,其結果就自然無法理解「為何敵人總不能依照我們所預期的軍事行動而行動」了。
    又羅潯得同志譯介前英國駐越南顧問團團長湯普遜所撰「英國人為越戰診脈處方」一文,指出美軍「在越南缺乏明確的戰爭目標,這使一次切實有效的全民戰爭,註定難產」;又說「美國人的困擾,在於每作一次新的努力,似乎只是設法抵消其錯誤而已」;這就與我再三和美國友人討論,並勸告美國友人翻然改圖的觀點,若合符節。
    最難能可貴的,是湯普遜也明白:「解決越南問題,必須轉變戰略於間接路線」,這乃是對越南戰爭知微知彰、拔本塞源的主張,這是美國人不肯說,甚至也是美國人不敢想的一種觀點。
    其他如任先春同志譯介美國空軍雜誌之「苦難中成長的以色列空軍」,以及王順慈同志所作「以色列的政治作戰」各文,於以色列建軍之艱苦,以及以色列對政治戰、情報戰、組織戰、謀略戰之綜合運用,皆有詳確的論證,此對於國軍之建軍與訓練,皆足資取法。
    至於陸軍學術月刊第四卷第三十三期所載——
    陸軍總部發表之「陸軍化學兵今後努力的方向」,分別提出了「依據化學兵研究發展之成果,積極

--------------------------------------------------P.194--------------------------------------------------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