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教育的基礎(一名「革命哲學入門」)

集義,即能復其本體,塞其亂源。就是一旦遇到安危、禍福、利害、得失、和成敗生死的關頭,也就能以良知為主,以義理為斷,不至再有胡思亂想,邪心妄念,更不致再有絲毫的搖撼和沮喪了。這「知難行易」與「知行合一」的哲學,就是我們革命的哲學基礎,也就是我們革命的精神教育的本源。

六、對革命教育的結論

    現在我對於革命教育,要來做一個結論。以後我們革命教育,無論黨政軍學各部門,都要以哲學為其基點,我始終認為哲學的修養,關係我們革命幹部的前途和事業是至深且鉅的。這特別是在成敗生死當頭的時候,關係更大。這幾日以來,由於湯恩伯同志的病逝日本,使我更加感覺革命哲學的重要。本來湯恩伯在我們同志中,是一個極忠誠、極勇敢的同志,今日我對他只有想念感慨,而無追論置評的意思,我之所以要對大家說我的感慨,亦只是要提醒大家,對生死成敗這一關,總要看得透,也要勘得破才行。湯同志之死,距離他指揮上海保衛戰的時候,只有五年光景,這五年時間,還不到二千天,照我個人看法,假使湯同志當時能夠在他指揮上海保衛戰最後一個決戰階段,犧牲殉國的話,那對他個人將是如何地悲壯;對革命歷史,將是如何地光耀。可惜他當時在上海撤退的時候,未能為主義、為革命捐軀殉職,卻到五年以後的今日病死日本,雖多活了一些日子,但失去了一個為國家、為民族、為千秋歷史重若泰山的死的機會,我想他在平時如對革命哲學果能有徹底研究和心得,勘破了這一生死關頭,那他又何至錯失了這個大好機會。我想他在彌留時候,回憶前塵,內心的感慨和懊悔,與其抱恨終天的心

--------------------------------------------------P.104--------------------------------------------------

情,一定是非常難過,值得我們檢討痛惜和警惕的。現在我們避開湯恩伯同志生死的問題不談,要專就哲學之於我們革命事業成敗與生死關係如何一點上,來作一總結束。王陽明說:「學問功夫,於一切聲利嗜好,俱能脫落殆盡,尚有一種生死念頭,毫髮掛帶,便於全體有未融釋處。」又說:「只為世人都把生命身子看得太重,不問當死不當死,便要宛轉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都丟了,忍心害理,何所不為。若違了天理,便與禽獸無異,便偷生在世上千百年,也不過做了千百年禽獸。學者要此等看得明白,志士仁人只為他看得分明,便求得了他的仁。」孟子曰:「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所謂「勿喪」「是心」者,就是致良知。由此可見,致良知最難是在患難生死關頭,而患難生死關頭,卻正是致良知最吃緊的一刻,如果這一關跌倒了,那就什麼都完了!所以說哲學修養是我們革命者最根本的問題,以我在平時觀察人事所得,我認為凡是稍有成就的人,就一定稍有其哲學基礎,和精神修養的工夫。如果一個人真能成功、成德、成業,就更必有其深厚的哲學基礎,那是決非偶然的。反之,凡是其對哲學不感興趣,而又毫無精神修養工夫的人,我可以斷言其必無成就;縱使他能沽名釣譽,揜惡著善,得到一時的成功,不久亦必致徹底失敗,決無持久的道理。而且他日子愈久,必會破綻愈露,絕對經不起時代的考驗,到了最後必致處處僨事,即使賣身變節,亦恬不知恥了。這實在就是我多年來觀察人才、考驗事功所得的實際經驗。不過其間也偶有對哲學本有研究,但因其不切實際,且

--------------------------------------------------P.105--------------------------------------------------

不合於革命需要,反為這種錯誤的哲學觀念,誤其一生的,亦正有人在。因此大家研究哲學,對所謂唯心、唯物、或心物一體等哲學的選擇,要慎之又慎,因為這是最容易發生毫釐千里之差,而且是決定其國家興亡與民族盛衰的一個最大關鍵。所以我在前面已經一再的說,大家只要真能體認「知難行易」、「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哲學,息有養,瞬有存,求其放心,反其本體,歸於簡約,那就足以終身行之,救時致用,而有餘師了。
    今天我所講的,只是一個啟導性的革命教育的要旨,亦可說只是指示研究革命哲學的一個門徑;希望大家,不論對聯合作戰的教育,或對哲學、科學、兵學的學習,總要能舉隅自反,身體力行。這樣大家才能成為 總理知難行易的革命信徒,也才能實現三民主義,擔當反共抗俄的重任,和完成復國建國的大業。

--------------------------------------------------P.106--------------------------------------------------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