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教育的基礎(一名「革命哲學入門」)

就是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採取這種消極沈睡的態度,那其為害於革命工作,比之第一種犯著偏差病的人更大、更不堪設想了。這前者是太過,後者是不及,這種偏差,乃都是由偏心而產生的。所以主事的人,如一有了偏見,那什麼合作,什麼協調都不成了。結果他只知道逞其一己之見,炫其一己之學,以剛愎為率性,以私慾為當理,自視過高,視人益輕,甚至如在外的叛徒,只知重外輕內,倚勢凌人。若其自己能的,即以為天下能者皆莫己若;自己不能的,則嫉視人家的能,所謂「人之有技,娼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這等人,一有偏心,什麼事都辦不通,什麼人亦都不能共事了。這偏字的反面,就是正直的正字。大學所謂「身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又曰「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這所謂辟,亦就都是由偏心所產生的,這樣的人,必然是處處不能合作,事事無法協調,那對於現代工作必須分工合作、聯繫協調的道理,自然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到了最後,他只有私智自用,獨行其是,必致反科學、反組織、反紀律、乃至反制度、反革命而亦所不恤;正蹈襲了以往軍閥政客和叛逆漢奸的窠臼而不自知。這樣的幹部,還能擔任革命的重任麼?所謂科學的群眾時代,豈不離題更遠了麼?這就是荀子所說的「凡人之患,偏傷之也」的明證。如果我們革命黨員,真能致其良知,那就決無執一不化,偏而不正之患了。
    第三、就是「欺心」。也就是虛偽。推此欺心的由來,就是作偽,也就是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亦即陽明所說「要來外面做得好看,卻與心全不相干。」這欺字的反面,就是誠實的誠字,大學所謂「誠

--------------------------------------------------P.80--------------------------------------------------

其意者毋自欺也」。曾文正所謂:「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故大學之誠意章,兩言慎獨,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則大學之所謂『自慊』,中庸之所謂『戒慎恐懼』,皆能切實行之。即曾子所謂『自反而縮』,孟子所謂『仰不愧,俯不怍,』所謂『養心莫善於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斷無行有不慊於心則餒之時;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這乃是曾文正在其「慎獨則心安」的箴言裡所說的,我認為他這一章,為欺與誠兩字作注解,再明白也沒有了,真是得到了王陽明致良知哲學的要諦。我們革命幹部,如能對於這一箴言,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而又能實踐篤行,則不僅個人修身立業,就是復國建國的成功基礎,亦盡在於此了。
    在以上所說的私心、偏心,和欺心三種惡德之外,還有一種百惡之首的疑心,我要在此補充說明。這疑心可說與以上三種惡德是有密切關係的,而且是互為因果的。有時因為有了疑心,而連帶的起了欺心、偏心和私心;亦有時因為先有了某一種的私心、偏心和欺心,乃產生了疑心。一個人如有了疑心,就會起疑懼恐怖、疑難畏縮,或疑忌妒嫉種種惡德惡念;尤其是革命黨員和革命軍人,如果一有了絲毫懷疑之心,那末疑神疑鬼,就可使你滿懷荊棘,乃至舉足有礙,不僅是沒有鬥爭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而且一切逃避敗退,乃至叛變降敵的心理,皆將由此而出。俗語所謂「白日見鬼」,又說「疑心生暗鬼」,各種惡劣卑鄙心情,就都會一齊流露出來。於是在戰場上就會發生草木皆兵的敗狀,在社會上,

--------------------------------------------------P.81--------------------------------------------------

亦就會發生風聲鶴唳的亂象。這種疑心裡所生的暗鬼,如果不能立即袪除,那就可以使你的內心枯萎,這種暗鬼且會把你這種疑心擴大,又描上各種兇險的顏色,使你覺得前途太險太難,不能不向牠投降。因之這種疑心,推而至極,個人有了疑心,就可身敗名裂;軍隊有了疑心,且可招致亡國滅種之禍;所以我說疑心為百惡之首,這是我們革命黨員與革命軍人所應該特別警戒而省察克治的。我們革命黨員與革命軍人,如何能克治這個百惡之首的疑心?那就要問疑字反面是什麼?疑字反面就是誠信的信字,惟有仗著信心與誠意,方能掃除這個百惡之首的疑心。所謂「誠則明」,「信則一」,「一則不貳」,「明則無懼」。亦惟有這不貳與無懼,乃能滌蕩這個偷生怕死、猶豫不決的疑懼之心。大家須知,這誠與信,就是陽明致良知哲學的緊要關頭。在傳習錄裡,陸澄問陽明曰:「有人夜怕鬼奈何?」陽明曰:「素行合於神明,何怕之有。」又有一個學生問陽明曰:「正直之鬼不須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惡,故未免要怕。」陽明曰:「豈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貨即是貨鬼迷,怒所不當怒,是怒鬼迷,懼所不當懼,是懼鬼迷也。」他這裡所謂迷,亦就是兼指疑而言的,這證明懼怕的心理,就只是從自己方寸之間的疑心所生而來的!如何能使人不鬼迷,亦即是如何而使人無疑心,那就是要使人內心徹底明白,毫無疑滯,如何能使人內心徹底明白,毫無疑滯?這就只有致良知了。陽明說:「爾那一點良知,是爾自家底準則,爾意念著處,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瞞他一些不得……此便是格物的真訣,致知的實功。」這個良知,乃是擴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理而順的,如此還有什麼疑心呢?所以我以為這致良知的哲

--------------------------------------------------P.82--------------------------------------------------

學,實是我們革命幹部醫治革命病根的金丹一粒;這一粒金丹,就是我們革命教育所要找到的妙方,亦就是要領。可知我們大家,如果不要革命成功,不要掃除自己內中的私心、偏心、欺心,而任他這疑心始終留住在內心,搗鬼作祟,則亦罷了。否則只有用這個金丹妙方,方能將一切痼疾、病因拔根塞源的斷絕,來完成我們反共抗俄、復國建國的第三期革命任務。但是大家須知,懷疑這件事,也並不是壞事,而且一個人對事,不能不有懷疑的精神,否則對于可疑的事,就無徹底明白的時候,那豈不是不明不白,糊糊塗塗的混過一世麼?這樣做事固難成功,就是做人,亦無意義了。所以我以為懷疑,乃是人生必須的,亦是必有的。不過對於每一件懷疑的事,必須立刻要將他徹底的剖析明白,不可為他留一點餘地,以待將來;否則延誤時間,遷移不決,那這種疑心,就會越久越深,越疑越險,到了最後就會導致互相猜忌,彼此傾陷,上下攜貳,險象橫生,演成喪身亡家的慘禍而有餘了。所以我認為疑心雖為惡德之首,而懷疑乃是破疑的張本;只有一有懷疑的事,無論在自己內心,或對朋友同志,就要不留餘地的根究到底,是則是,非則非,弄個水落石出,再無可疑的餘地,這亦就是陽明致知格物用力的所在,而且是今日科學辦事的要道。只要能使這一個疑竇徹底明白了,那還有什麼可疑的道理?這樣豈不就是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了麼?所以這致良知的哲學,就是我們革命黨員為人處世、修齊治平惟一的要領。
    當然前面這四種惡德,就是我們今日所要拔本塞源的所在,所謂「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但我們用什麼來拔本塞源?除開革命的哲學修養以外,還要大家師法古人,尚友古人,就是實踐「知難行易」和「知行合一」的「致良知」哲學,此外再沒有其他的方法了。

--------------------------------------------------P.83--------------------------------------------------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