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人民共同救國之要道

    現在中央因為適應特殊環境,使行政便利起見,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在實際上是對中央政府負責的一個行政機關,這種組織,現在兩廣也有,而一般人對于冀察委員會卻看作自治獨立的政府,實在錯誤。剛纔講過:宋哲元的二十九軍實際上是中央的部隊,宋哲元是我的部下,他是絕對服從中央的,聽我的命令的!現在日本人當然是企圖在華北造成第二個「滿洲國」,但是絕對沒有那樣容易!殷汝耕在灤東設立自治政府,是因為灤東沒有國軍,政府的力量,不能貫澈,所以他在日本勢力卵翼之下造成現在這個漢奸組織。這種賣國的漢奸,政府當然是要討伐他的,不過要討伐他,就一定會直接和日本衝突,我們現在力量不夠,不得不暫時容忍。這並不是政府怕他,實在是實力的問題,時間的問題。剛才說過:我們革命的政略和戰略,是可進可退有伸有屈的。我們現在要忍受暫時的退屈,來謀將來最大的進展。講到這一點我們可以看一看俄國的史例,俄國在革命的時期,四面都是帝國主義包圍封鎖之中,也是因為力量不及,遠東地方曾經被日本利用俄國的叛徒做他的傀儡來造成所謂遠東共和國,和現在「滿洲國」和「冀東自治」偽政府是一樣的情形,但是到後來俄國力量增強,一切叛逆完全肅清,全部領土,依然完整。現在就華北整個局勢來看,雖然是很覺得危險,卻相信決不致再和從前俄國遠東共和國一樣的情形。因為平津兩個地方,有很複雜的國際關係,如果日本不顧一切獨占平津,造成「滿洲國」第二,一定要和各國直接發生利害的衝突,結果,日本一定吃虧!所以現在他至多只能維持冀東的偽組織,不敢再擴充到平津來造成整個華北的偽組織。而且目前日本野心所最著重的地方,還不在華北平津,而是取包圍外蒙的姿勢進展。他對于華北之所以如此加重壓迫,無非是要作進展外蒙,戰勝蘇

---------------------------------------------------P.125---------------------------------------------------

俄的準備。前面已經講過:日本要滅亡中國,一定先要向北征服俄國,完成其滿蒙政策。在滿蒙政策完成以後,纔可安心併吞整個中國。這是他一貫的政策,我們應該注意。
    關于日本侵略我們中國的情形以及我們國家最近的情勢,已扼要的說明了。現在再要回頭補述甲午年中日之戰,我們中國失敗的原因,以為今後禦侮圖存的前車之鑑。大家知道:甲午之役,我們中國以堂堂大國之優越的實力,慘敗于蕞爾島國之劣勢的實力之下,這次失敗的教訓,凡是要想雪恥圖強復興國家的人,都不可不明白,尤其在現在外侮日亟國難嚴重的時候,大家格外要警心惕勵,反省過去的錯誤,共同作最善的努力,我們國家纔有新的轉機!甲午之役中國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第一就是由於內部不能團結一致。當時無論軍事政治都不統一,既無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又無共同信仰的統帥。就軍事而言,則軍心不統一,軍令不統一,軍制不統一。在陸軍方面,就有所謂湘軍,淮軍,和巡防營之別;在海軍方面,就有所謂北洋艦隊和南洋艦隊之別。各自為政,各不相謀,軍制、軍令既完全不統一,軍心自然紛歧,力量自然分散。例如李鴻章統率淮軍對日作戰非常吃緊的時候,張之洞這些人卻在東南方面宣言保障東南和平,好像是另外一個國家。再看政府方面,在甲午以前,光緒已經臨政,並且能夠覺悟圖強,勵志維新;但是在慈禧太后控制之下,一無所施,宮中府中,分成帝后兩黨,總理大臣又貪污昏庸;再則戶部尚書禮部尚書這些人都反對李鴻章。帝后兩黨暗鬥於內,翁李兩派傾軋於外,政治如此紛亂,要想決定一個國策,非常困難。總之,當時國內無論軍事政治各方面,都是派別分歧,意見不一,權力不能集中,國力因之渙散,結果便只有被日本人各個擊破,陷于慘敗。這完全由於當時

---------------------------------------------------P.126---------------------------------------------------

一般負責的人沒有國家民族的觀念,只知爭權奪利,為個人而不為國家民族。直到現在,我們全國上下,還不能真正精誠團結共同一致,擁護中央政府,來統一軍事政治,集中整個國家的力量。日本人就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毫無顧忌的侵略我們,壓迫我們!這是我們大家應該注意的第一點。其次,甲午失敗是由於滿清政府的昏庸腐敗和人民之愚昧無知。當時滿清政府上自慈禧太后下至一般朝臣和各地方官吏,大都是昏瞶糊塗,驕奢淫佚,對于國際大勢,冥然罔覺,而且妄自尊大,毫無振作圖強的氣象。一旦有變,又不能信任大臣,使能自由運用才智,行使權力。在甲午前後負外交和軍事重要責任的是李鴻章,大家都知道:李鴻章是當時的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和北洋大臣,他曾經到過外國,對于國際大勢,當然只有他比較明瞭。在甲午戰爭將要爆發以前,他從各方面情形觀察的結果,就知道:中國如果和日本開戰,一定要失敗,所以他不主張對日作戰。但是滿清政府一般人昏庸腐敗,不明白敵我兩方的情形,也不知道戰爭的利害,又不注意加緊準備,祗是虛驕自大,盲目主戰,不願和日本和平解決,結果一敗塗地,失土喪師,種下現在國家危亡的惡因,使我們受到如此的恥辱和苦痛。這就是由於滿清政府不能信任李鴻章,以為他是漢人,不放心給他軍政大權,所以隨時隨事都牽制他,不許他自由行使權力,以致不能儘量發展他的才智,自由運用他的政略和戰略。如果當時慈禧太后真能將全權付托于他,使他能自由行使一切策略,我相信甲午之役,決不致弄到這樣失敗的地步!這一段是講當時滿清政府應付外患的情形。再看當時一般國民對于國難的態度又是怎樣呢?從剛纔所說,當時政府一般人之昏庸腐敗,軍事上一般人之無國家民族的思想,就可以推知當時一般人民之愚昧無知,麻木不仁,尤其那個時期已經在滿

---------------------------------------------------P.127---------------------------------------------------

清入主二百五十年之後,一般人民所受的奴化教育之影響很深,更不知道國家民族為何物,和他們對于國家民族應該負一種什麼責任,格外不知道如何自救救國的道理。毫無組織,無能力,無精神,無勇氣來共赴國難。這種國民對于國家當然沒有作用,儘管有四萬萬之眾,也不能敵人家四五千萬人,甚至在人家眼光裏如同沒有一個人一樣。這樣的國家,當然被人家侵略壓迫;和人家鬥爭,當然要失敗!由此可見:我們要禦侮救國,一方面固然要政府一般人精明能幹,負起責任;一方面更須全國國民都知道愛國家愛民族,都有組織,有紀律,有精神,更有民族的自信,然後可以發揮整個偉大的力量,突破國難,完成復興的事業。再其次,甲午失敗的原因,是由於政府對敵情認識不清,缺乏適當的整個政略和戰略。要曉得:凡是決定一個政略或戰略,第一必先將敵我兩方一切的情形及其所有種種的關係認識清楚,從而推知其將來可能的變化,如此所決定的一切政略和戰略,纔能適合應用。第二必須隨時立於主動地位,不可陷于被動地位。所謂立于主動地位者,就是能進能退,能攻能守,可伸可屈,可剛可柔,一切可以由我們自己的意思來決定,能制人而不受制于人,纔有運用之妙,能收克敵致勝之功。第三必須先發制人,攻破敵人的弱點,同時,注意補救自己的弱點。第四必須根據國家內部各種人事物力的現況以及外國環境的種種條件,就於全盤的利害得失詳密打算,來決定整個的政略和戰略。不可枝枝節節,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來應付。根據這四大原則來決定政略和戰略,一定可以發生最大的效能獲得最後的勝利。現在我們研究甲午之役的情形,便不曾如此決定整個適當的政略和戰略,從開始衝突到戰敗為止,滿清政府對日本的一切情形以及國際間的整個關係,始終沒有認識明白。起首不知道日本早有

---------------------------------------------------P.128---------------------------------------------------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