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人民共同救國之要道

成功,也少不了外援,如果人家真來幫助我們,當然也是我們所願意,但是必須先能自強自立,自信自助,然後纔能引起外國人的同情,得到人家的幫助。再就反面來說,無論古今中外,沒有一個國家不是以他自己的利益為前提的,所以最根本的問題,還是靠自己爭氣努力,靠人家總是不可靠的。俗語說:「東山老虎咬人,西山老虎也咬人」,這是我們講外交所最應注意的一點道理。如果說,自己力量不夠,非求助人家不可,難道人家不幫助我們,我們就不能作戰,不抵抗敵人嗎?所以我們自己惟有堅定民族的自信,充實國家的力量,同時善用救國的策略,準備犧牲一切,以求最後的勝利!
    其次,我們禦侮救國的根本方針,就是忠黨愛國,安內攘外。這個方針,和日本維新時所定的方針相似。當時他們一般愛國志士,知道要救亡復興,必須確立全國國民的中心思想和基本精神,於是定了「忠君愛國」的口號;又為指明全國國民尤其軍人努力的目標,於是定了「尊王攘夷」的口號。果然他們全國上下都一致覺悟起來,在這兩句口號之下,統一意志,團結精神,整齊步伐,集中力量,奠定國家的基礎,先打敗中國,再打敗俄國,由此一躍而為世界的強國。本來他這種「忠君愛國」的精神,在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的,尤其所謂「尊王攘夷」更是我們中國東周時代的一句老話和當時諸侯立國的主要方鍼。日本拿這兩句話去極力發揮和運用,就能轉弱為強,轉貧為富。現在我們國家,內憂外患,相逼而來,國難已嚴重萬分,我們要想抵禦外侮,復興國家,非將這種自古立國的根本精神恢復起來不可!現在沒有君,當然談不到「忠君」,但是我們革命的國民黨是領導全國國民禦侮救國的中心,如果沒有國民黨,國家就沒有一個最高的中心領導,沒有中心的領導,就不能統一意志團結精神集中

---------------------------------------------------P.141---------------------------------------------------

力量來實現救國救民的三民主義,國家民族就要滅亡。我們要愛國救國,就要忠於我們的黨,也就是要盡心盡力實現三民主義而效忠的意思。因此我們現在可以標明一個口號,懸為救亡復興的根本方針和今後一切教育的主旨,就是「忠黨愛國」。全國國民尤其國民的中堅之教育界和青年學生今後要共同一致的效忠三民主義,愛護中華民國。其次,我們要禦侮救國,一定先要統一內部,內部能夠和平統一,然後纔可以培養國力,充實民力,集中全國的力量,奠定國家強固的基礎。否則內部不能安定,對外動受牽制,例如長城抗戰之際,後方赤匪,乘機猖獗,就影響到前方,不能專心一志的應付勁敵,我們必須內部團結鞏固,一無顧慮,纔有把握來對付我們的敵人。所以安內是攘外的前提,團結為禦侮的根本。凡是中國人,只要不作漢奸,都要不分彼此,通力合作,向救亡復興的總目標前進。如果內部不能先統一安定,一切力量便只有互相抵銷,互相摧殘,不待敵人來打我們,我們自己先已喪失了立國的條件,還談得上對外抗戰麼?所以我們在民國二十年的時候,就提出「安內攘外」這個口號,喚醒國人,意思就是說:攘外必先安內,統一然後復興!我們對外能否攘除強敵,就看對內能否安定國家,民族能否復興,就看國家能否統一。現在我們在這種危急存亡的關頭,要能轉危為安轉弱為強,只有激勵奮發,一致在「忠黨愛國,安內攘外」的口號之下,統一意志,團結精神,整齊步伐,集中力量來抵抗外侮。如此,我們相信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能滅亡我們;無論環境如何困難,我們都有辦法可以突破,在我們手裏一定可以完成復興的大業!
    此外還有一個禦侮救國的根本方針,就是 總理遺訓的兩句話:「一心一德,貫澈始終」。我們全

---------------------------------------------------P.142---------------------------------------------------

國四萬萬人都是黃帝的子孫,中華民族的同胞,應該親愛精誠,團結一致,合四萬萬人之心為一心,合四萬萬人之力為一力,向安內攘外救亡復興的共同目標,努力奮鬥,不達目的不止。決不因任何危難險阻而中餒,決不因任何威脅利誘而易操,永遠要一心一德,共同奮鬥到底。只要我們民族還剩有一個人存在,我們國家決不許人家隨便滅亡!如此不必說全國同胞有四萬萬人之多;只要我們全國教育界和青年學生能夠同心同德,為國奮鬥到底,相信亦足以復興國家而有餘。反之,如果大家離心離德,不能同舟共濟,或雖同心同德,而無恆心毅力,不能貫澈到底,那末,我們雖有四萬萬同胞,亦無法抵抗小小的敵國,達成復興的目的。所以我們當此危急存亡之秋,必須全國上下一心一德,忠黨愛國,擁護政府,善用國策,充實國力,自強不息,奮鬥到底!纔能完成安內攘外救亡復興的大業!
    以上是講我們今後禦侮復興的根本方針,至於要想根據這些方針達到救亡復興的目的,更當遵循一定的途徑。第一要信任政府,擁護中央。政府是發號施令為國為民來服務的機關,中央更為全國最高的首腦。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中央政府,這個國家就根本不成其為一個國家。因為成立國家的根本要件,就是領土、人民、政府(即運用主權之機構)三者。如果只有廣土眾民而無政府的組織來行使權力,就只可說是一群烏合之眾,或是一盤散沙,不能說是一個國家。要成為一個國家,一定要有一個強固有力的中央政府,要有這樣的中央政府,必須一般國民對中央政府能深切的信任和忠誠的擁護。尤其一個弱國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使能應付非常的時機,挽效非常的國難,使國家轉危為安轉弱為強,更非舉國一致絕對信任政府擁護中央,服從命令,遵守法紀不可。對于中央一切革命救國的政略和戰略,格外要

---------------------------------------------------P.143---------------------------------------------------

一致信任和擁護,政府纔能充分自由行使權力臨機應變盡其運用之妙。前面講過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的一個根本關鍵,就是由於李鴻章受慈禧太后的牽制,不能自由發揮他的才智,運用他的政略和戰略,實行他的一切主張。到後來戰敗了,又不能不負責任,忍氣吞聲,跑到馬關去議和,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我們現在可以想到那時候李鴻章所處環境是如何的困難!如果當時慈禧對于李鴻章能夠言聽計從,一意信任他去運用適當的政略和戰略,我敢說決不致弄到後來那麼慘敗。其所以弄得如此慘敗的結果,最大的一個原因,對是西后牽制李鴻章行使權力之自由。拿當時的情形和現在來比,現在已經是民國,上面沒有皇帝,中央政府負責的當局,應當沒有李鴻章所處的困難,儘可以自由決定一切,運用一切了。但是各位要曉得:現在政府當局的環境,比較李鴻章當時更加困難百倍。這話怎麼說呢?因為李鴻章當時上面只有一個西太后來牽制他,現在雖然是民國,表面上沒有皇帝,而實際上四萬萬人民就是四萬萬個西太后,政府隨便實施一種策略,不是這個懷疑,就是那個反對,不是這個淆亂黑白,就是那個造謠生事,上下四方都來牽制他,使他毫無自由發揮才智運用策略的餘地,再加以一般人民不體念中央的困難,不服從政府的命令,還要自己破壞各方面的秩序,弄得舉國騷然,使政府處境更加困難,更不能專心致志對外!各位大家想一想!一個西太后牽制李鴻章,已經弄得一敗塗地,種下現在國家危亡的禍根,使我們受痛苦受恥辱;如果四萬萬個西太后來牽制政府當局,那麼,不知國家將來更要失敗到什麼田地,貽害後世子孫到什麼程度!現在全國四萬萬人都是主人翁,尤其各位青年學生更是主人的中堅分子,兄弟現在當行政院長,不過是一個公僕。好比一個大家庭,四萬萬人都是主人,兄弟是僕人,主人對于

---------------------------------------------------P.144---------------------------------------------------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