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軍人事與教育會議之指示

內容來源:卷二十八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五十五年

 

 

——中華民國五十五年三月四日及三月六日對國軍人事與

教育會議人員講——

要旨
 壹、建軍的基礎——人事第一、教育第一
  一、建軍的基礎——人事與教育
  二、建軍的目的——針對敵人、消滅敵人
 貳、對人事問題的檢討和指示
  一、人事考核的責任觀念——建立用人唯才、為事擇人、健全的人事制度
  二、考核人事的原則
   (一)任使得宜、適才適所
   (二)保舉人才的識力及其存誠務實的性行
  三、選賢用能的要義——舉賢不避親、論功不避仇的意義
    各級人事機構有其獨立職責,主官應予遵重
 參、對教育訓練問題的檢討和指示
  教育訓練的科目和重點
   (一)啟發靈活的思考力——相機教學與機變訓練
   (二)養成爭取時效的觀念——具備精確而有彈性的行動力
   (三)養成誠實無妄的習性,堅定貫徹到底的決心(不勝不止、不死不休的精神)
 肆、從健全人事、精進教育上發軔

---------------------------------------------------P.450---------------------------------------------------

 附錄:對教育與人事會議補充之指示
本文

壹、建軍的基礎——人事第一、教育第一

 國軍人事與教育會議,乃是舉行人事的與教育的、綜合性、檢討性的會議。
 大家應知,建軍的基礎,一個就是人事,一個就是教育。為什麼人事要擺在第一呢?這就是說「事在人為」、「無競惟人」,人事是一切軍事成敗之主因,而一切軍事的成敗,亦以人為轉移的,所以建軍自亦以人事為其成敗的基礎,故人的因素要擺在第一位。
 所謂人事,乃是要使在其每一單位組織之內的每一人員,在一定的制度之下,適才適任,讓人才為建軍而盡職效命;至於教育則在使人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為建軍而造就其各項人才。如果沒有健全的人事制度來制定其進退黜陟,沒有優良的教育制度,來增益其才識性能;則建軍的目的,最後仍然會踏空無實,而歸於失敗的。所以人事與教育,乃同為建軍的基礎,不但相輔相成,而且互為因果,實為整體不可分離之兩面。
 大家知道,清朝末年,他們也曾經訓練「新軍」,希望用以取代其過去的「綠營」「防營」。他們所訓練的「新軍」,原是服裝華麗,操作有素,旅進旅退,儼然成列,但由於其人事不良,處理無方,只論滿漢,不論人才,而且貴賤懸殊,積重難返,所以只是徒然具備了一些西方操練的形式;他們既無建軍的目的,亦無建軍的思想,更不知注重人事與教育,而無真正制度之可言。所以這種建軍,乃是沒

---------------------------------------------------P.451---------------------------------------------------

有精神和靈魂,而徒有其表的軍隊,說得不好聽的話,就是等於一群「草把人」而已。實在一切制度,都要有其具體的內容,和一定的目標,有組織,有紀律,更重要的,還是要有思想,有精神——就是有靈魂,即所謂軍人魂,然後才能發生其機能與功效。何況他們統軍馭眾的統制(軍長)協統(師長),又都是一些無學無識的親王貝子,和一班偷安好逸的貴族子弟,都不能與其職位相稱;所以當時總兵力雖然已經有了十二鎮、二十六萬之眾,但一旦武昌首義,我們革命軍,卻能勢如破竹,就可以一個人打他的五百個人,迫使其「新軍」土崩瓦解。這一段歷史,更證明了建軍以人事第一,教育第一,而精神志節的發揚蹈厲,責任制度的健全強固,尤其是建軍最基本的條件。
 本來關於國軍人事和教育訓練,我們於三十九年遷駐復興基地以來,決心從頭做起,當整軍之初,就特別注重改革制度。在今年國軍軍事會議中,並且還進一步的確立了人事(考核)的責任制度,和訓練(裁判)的責任制度。特別是我這十六年以來,不論是個別的接見你們,集體的指示你們,都是在直接觀察考核,並聽取你們對部屬間接考核的意見;也遇事都在為你們啟迪教導,其成篇的訓詞,即人事一類,已有二十多篇,教育(訓練)一類,更達四十餘篇。可惜是大家至今仍然未能精誠領悟,實踐篤行,亦未能舉一反三,活學活用!實在領袖所教導你們的,都是最淺近易行的道理,亦就是我幾十年來革命奮鬥,心血經驗的結晶;只要你們能夠從我所指示的原理原則,和方向方法上,來實心研究,積極躬行,固足以為國軍建軍的準據而有餘,而且也可以斷言,我們的國軍,必早已建立了一支「轉乎形,並轉乎心」現代化的軍隊,而不僅止於目前「半生不熟」的狀態而已。

---------------------------------------------------P.452---------------------------------------------------

 十幾年來,國軍的人事與教育制度,雖已略具規模,而卻無實際效果,這就是只具有形式上的條文規章,而沒有精切研究其如何推行、發展、有效的方法;而且其主管部門,亦不肯負責研究,嚴加督察,而使之徹底執行有效,這樣所有制度,就成了具文——徒具有表面上的形式,而毫無內在的精神,就是所謂沒有靈魂的制度,以這樣的制度,如何能使之建軍成功呢?例如我們原有一套所謂「選」「訓」「用」合一的教育制度,但到了今天,大家在實際上,對這個制度,究竟做到了幾成呢?我可以為你們答一句話說:「沒有!」為什麼沒有成就?這就是你們人事機構的主管,沒有負責,而且不肯實事求是,研究其如何發展有效,來切實執行。例如現在受訓畢業的人員,多未能按其所學所長,派任專職;而各學校教官,與各機關職員,其任職在五、六年以上者,仍未能實施職期調任的制度;這亦是我們歷來國防部與參謀本部主管,都不知認真對於這些建軍的基本業務,徹底檢討和督察實施的原由之所致。今後我希望人事機構,務必一反過去推諉塞責、得過且過的頹風,對於「選」「訓」「用」三者,以及職期調任,與退除役年資,照制度實施,徹底執行,決不可稍留情面,含糊遷就,真正建立一套具體的人事計劃,和實施有效的方法,真能貫徹我對建軍的基本制度之精神。這樣,方不辜負我十餘年來,對你們的期許和苦心。
 再說,建軍的目的,乃在於徹底消滅敵人,所以建軍的實務,即必須一切針對敵人。但是我們一般將領,對於人事、教育、組織、戰備等研究,卻很少帶有敵情觀念,就是對於當面敵人的教育,訓練、和人事等「制度」,以及其實際的行動,謀略,也髣佛熟視無睹,而只憑自己的主觀,只囿於自己的視

---------------------------------------------------P.453---------------------------------------------------


野,自己作自己的。外國人誇說我們建軍很有成就,訓練亦很有進步,大家也就自以為是真的很有成就,很有進步;不但不知道自己的短處缺點,更不知道自己已經落伍退化,也不知道敵人的進步的友邦的發展,優越過我們幾倍,尤其不注重敵人正在向我們「比、學、趕、超」!古人說「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不過好自用。」凡事都自以為是的人,就是最愚蠢的人!也只有最愚蠢的人,凡事才自以為是,而自作聰明!所以今天我引以為深憂大懼的,乃是大家這種既不能徹底實踐領袖的指示,又不知正視敵情與世界各國軍事的發展,自困於一種「無知則妄」的死巷子裏,自己局限了自己,自己束縛了自己,陷於自以為是,夜郎自大,虛憍愚妄,不誠不實,莫名其妙的境地!這樣,不僅自愚,復以愚人,不但自誤,亦將誤國;這豈不就是過去在大陸上自專自用,不學無術的老毛病嗎?今天,我們要雪恥復國,如何能再不徹底反省檢討,從頭做起呢?

貳、對人事問題的檢討和指示
一、人事考核的責任觀念

 關於人事考核方面,大家以後,應即以人事(考核)責任制度的指示,來作為改進國軍人事制度的根據。
 當前人事問題的癥結,實在說,就仍然只是大家欠缺一種用人唯才、與為事擇人的公正觀念。所以

---------------------------------------------------P.454---------------------------------------------------

送學的名額,只是濫竽充數;保薦的名冊,亦多是為人擇事;特別是一般將領和人事主管,都先有私心偏見,橫梗於胸——怕怨、市恩、矇混、作偽。惟其怕怨,所以不肯任怨,因此一切考核,都不肯認真覈實,馴至於評好而不評壞,見惡而不能去。惟其市恩,所以對上則以私見相障蔽,對下則以私惠相結納,不知不覺之間,乃不惜矇混作偽,而以國家的名器,作為了他示惠、市恩的私物。我們知道,古人所高自期許的,都是「受職公庭」而「不謝恩私室」。其實在今天,我們國民革命軍,只要你能確實了解所部的能力、才幹、品性、膽識、學養……「平心正節,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不市恩,不怕怨,就能使「疏淺者不怠,而近愛者不驕」;也就能鼓舞所部,在戰場上立功,在崗位上爭勝,真正建立起我們用人唯才、為事擇人、健全的、卓越的人事責任制度。(今後在人事上,如其所選所保人員,在其就學或任職之後,不能稱職,並與當時所保送考評的條件不符,則其保薦考評的主官,即應負連帶責任,輕則申斥記過,重則免職重處。)
 大家瞭解、奸匪所搞的所謂「評比大會」,對人事的任免評判,以及其所謂「三查」「四清」等等作為,也可以說是它一種排除異己的人事考核的卑劣手法,這當然不是我們所說的人事制度;但它藉此卻可以鑑定其「政治成分」,也可以藉此以考驗其匪幹「控制」「鬥爭」的能力,將會議作為整風的場所,也作為它發現突出份子的場所。可是反觀我們的人事考核,或人事評審會議,是否能建立其現代科學化的正規人事制度?我以為如其說是一種科學化人事制度的手段,毋寧說是一種完全形式化了的依例行事,最多也只是把考核審查會議當作宣布決議,交付任務的所在而已。所以我們無論任何會議——即

---------------------------------------------------P.455---------------------------------------------------

如此次人事與教育會議,亦一樣可能開會如儀,會議一散,大事即了,至於大會的決議案如何確切執行?領袖的指示如何全面貫徹?也不想去研究發展,如何能實施有效?只是了卻公事,最多因此而增加一宗檔案而已。殊不知會議的目的,固重在集思廣益,溝通思想,結集經驗,解決問題,期其實施;而尤重在寓教育與考核於會議之中——所謂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參加會議的人員,都能藉會議擴充其學識、智能的境界——接受新的觀念、新的精神、新的方法。所謂考核,也就是要你們擔負主管及考核責任的幹部,藉會議來觀察每一部屬、同僚的語言、見解、舉止、品性、學識、修養,以及其實踐的意志力,和貫徹的精神力,隨時留心,隨處分析判別,以為培植運用的準據。古人說「欲審知其德,問以行;欲審知其才,問以言;得其言行,則試之以事」。這種從會議中「得其言行」的考核,乃可以說,是除開戰場以外,最客觀、最切實的考核,而這亦就是在會議中,對於人事考核、教育夾輔、與領導統御、結合為一的新的人事的責任觀念。

二、人事考核的原則

 我在「考核人才的要領與原則」訓詞中,曾經提出過九項考核原則(一、合作,二、主動,三、負責,四、熱情,五、實踐,六、領導,七、思維,八、均衡,九、信心),其要領則在任使得宜,適才適所——而尤其要在消除其過去的本位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惡習。
 所謂任使得宜,適才適所,也就是說,凡是派任的各級主官,不論將、校、尉級、乃至士官,於派

---------------------------------------------------P.456---------------------------------------------------

職之前,在其隊職中——特別是團、營、連長——更當考核思想、精神、志節、才性,以及指揮與統御的能力、膽識,亦就是要根據以上九項原則,來再三考查他。尤其對於各級主官,對其所保薦的學員和部下,及其所評判,所獎懲的人員,是不是與其所擔任的職位相稱?其人究以勇勝抑以智勝?以德勝抑以才勝?其指揮能力與參謀作業以及運用學識的能力孰強?而其學歷、經驗、戰歷、與其實際工作,前後對照,是否有所不同?家庭狀況與社會關係如何?都當一一負責考核,詳實紀錄。
 以後並希依據「對政治工作的檢討」指示,總司令一定要對其所屬第三階層的幹部,負責考核;軍團司令與軍長、師長、團長,都要對其所屬第四第五階層的幹部負責考核。尤其是營長以下,乃至連、排、班、伍長,不特要對其所部每個士兵、官員,負責考核,而且要將其姓名、年齡、籍貫,都能隨口叫喚,指認無誤。今後各級主官必須如此以其考核之是否詳實,任使之是否得宜,為其考核人事責任的根據。至於上中級主官,總要以其考核所部的人事與教育(即對其品學、能力、膽識、修養),為首要職務與責任之所在;其次則為視察行政、生活、訓練、修護、保養、與軍紀為其重要工作。而考核要領,端在以軍官團教育為其重點,故高級主官,必須親自主持其軍官團教育,而考核其所部的優劣與潛能;因為在軍官團教育中,比在學校教育中考核,對此更易發現,亦最易收效。
 實在說,我對將領的考核,除了考量其思想、精神、學識、才能、體力、與志節以外,特別著重的,就是在其平時的工作與效率如何?
 第一、要看其對部下的識別力——即凡主管保舉其部下及進用的人才,是否都能適才適所?又是否

---------------------------------------------------P.457---------------------------------------------------


具備其充份的發展潛力?如果其主管所保舉的人才,都能適任,都有實際成效,又多能長短相濟的話,那這個主管就有知人之明——能識拔人才,能培植人才,亦就是「唯善故能舉其類」優秀的主管;不但他本人事業,自能發展擴大,而他的幹部,也一定可以蔚為國用。
 第二、就是考察其能否存誠務實,表裏一致——尤其在平時,是否說過謊、作過假,和曾否諉過卸責,自認錯誤?凡不能存誠務實,虛偽敷衍,驕揉造作,好自宣傳的人,自將心勞日拙,最後必致自動淘汰,自食其果。我四十年以來,所傳授給大家的革命心法,就只是一個誠實的「誠」字,要大家「一切歸向誠實」。因為一個人只要能不作假,不說謊,主動積極、實心實力,雖其才識稍差,也就能以忠義相尚,責任自勵,而必能循序漸進,日起有功。所以美軍教育,也特別重視誠實——強調責任和榮譽。
 總之,人事考核,不僅是憑藉其幾條具文,與過去考績的資料,來作為評定其優劣升降的依據,而是要考核其實質所在,即依據其資料,而考核其工作事實所表現的學識、品能、膽氣,及其潛力大小、前程展望,為之研判,並予以鼓舞化育,用其所長、舍其所短。如此,自能養成其大用大受的器識,而乃才不可勝用了。

三、選賢用能的要義

 大家都知道,我國對於選用賢才與取舍人事的原則,有兩句古訓,就是「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P.458---------------------------------------------------

」,總以「為天下得人」為己任。我觀察你們推薦人才的工作和心理,其在任軍長、師長的時候,多數還能大公無私,晉優黜劣;而一旦洊至軍團司令、總司令職務以後,階級愈高,人事關係愈複雜,即顧忌方面亦愈多,於是其責任之心亦愈為減少。而其所屬的人事機構人員,又恐怕得罪上官,乃不惜迎承其好惡意旨,亦就無法秉公辦理,故多不能篤實精誠、公正無私的來薦賢舉能、汰劣進優,使之適任適所,而卻又每歎人才之難致!所以我們的人事制度和機構,就等於虛設,不能如外國一樣發生獨立有效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建軍前途的最大障礙!亦就是我們建軍成績,不能進步,而且有每下愈況之勢!今後大家如要為國建軍,完成雪恥復仇、反攻復國的使命,欲使人才輩出,而不使人才埋沒,則必須立下決心,徹底改革過去的舊習;至於各級主官對於人才的識拔與淘汰,尤其是專長人才與特優部下,以至下級士兵之有特殊能力表現者,不論階級,皆可向統帥或上級特別保舉,直接密陳(這可作為授予你們團長以上各級主官的特權,不受越級報告的譴責)。而對其所屬人事機構,亦可指示其所應特別注意的人事考核,並隨時召集重要僚屬,舉行人事會議,公開討論,而主管人員則應以客觀的、冷靜的態度,來聽取其考核報告和各人的意見,再三檢討,親自覆核。但其考核結果——評判與論斷,以及是否升降的考語,皆屬人事機構獨立權責之內,各級主官不可橫加干涉,亦不可以其個人主觀成見,示意其所屬人事機構,變更其考核的結論,而破壞軍隊的人事制度。但人事機構,對上級提出結論與升降考語,必須將人事會議及其主官的意見,一併附注在內,至其主官對人事機構所考核的結論,持有不同意見時,儘可直接向其上級和統帥申述,因為人事機構,對其制度的建立與統帥賦予的任務,是負有其責任的。

---------------------------------------------------P.459---------------------------------------------------

故各級主官,不可以其個人好惡不同,而與人事機構發生紛歧,只要他公平無私,不僅不應存有反感,且當予以重視與嘉勉;須知人事機構與財務機構,都有其獨立的權責,而不受其所屬主官直接干涉的。惟有這樣,建軍才能成功,人才亦不致有所埋沒了。
 古人選賢用才,多豔稱春秋末期的祁奚薦賢——既不避仇,亦不避親——的故事。
 那個故事是說,晉國大夫祁奚告老退休,晉悼公問何人可以接替他,祁奚即推薦解狐,而解狐則為祁奚之仇,故曰「稱其讎不為諂」——這就是「外舉不避仇」的故事。
 及至解狐死後,悼公再命祁奚推薦繼任解狐的人,祁奚這回卻薦舉了他自己的兒子祁午之賢,故曰「舉其子不為比」——這就是「內舉不避親」的故事。
 所謂「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亦就是「舉賢不避親,論功不避仇」的意思,而這也就是說,登用人才,只問其果否為賢為能?論功行賞,亦只問其當賞與不當賞?而不問其有無私人恩怨存乎其間。所以後人讚美祁奚,說「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其祁奚之謂矣」。
 再說,古人最重視「知人則哲」的舉才薦賢,他們的標準,是「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比如鮑叔之舉管仲,以成其一匡天下之功,「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之能知人也」。又如蕭何之舉韓信,使「一軍皆驚」,而亦卒能成其破趙、定齊、覆楚,不世之業,及其論功,不曰韓信第一,而曰「蕭何功高第一」。從前胡林翼治軍,也常說「才者無求於天下,天下當自求之」,所以他「薦賢滿天下」,「薦舉不盡相識、亦不失一人」,而且「傾身結納,人人有布衣昆弟之歡」。今天你們任高級將領

---------------------------------------------------P.460---------------------------------------------------

的,自國防部長、參謀總長起,以至任各級人事主管的,亦就只要一心為國家求才,為國軍得人,即當一切持之以大公至正,傾身結納,既不避仇,亦不避親,既不怕怨,亦不示恩;然後國軍就能人人思竭其才,人人才盡其用,亦就能人人有信心,人人有前途,而不至憂人才之缺乏,歎人才之難繼了。

參、對教育(訓練)問題的檢討和指示
教育訓練的科目和重點

 關於教育(訓練)的科目,在過去,大之我曾經提出過哲學、科學、兵學(戰爭哲學、戰爭科學、與戰爭藝術)融會貫通的教育;小之我也提出過三角形攻擊戰鬥群、和班、排近戰,以及硬漢(選鋒)訓練的指示;只要大家有目的、有標準、有計劃、有步驟的去教育訓練,就能鎔鑄成我們的革命軍魂,也就能鍛鍊出我們革命軍人特有的長才特技。今天我要補充提示的,就只是要在教育訓練上,再強調啟發靈活的思考力,養成爭取時效的觀念,堅定貫徹到底的決心,和帶著實戰情況和敵情觀念來教育訓練。

(一)啟發靈活的思考力

 所謂靈活的思考力、亦就是戰爭藝術的來源,但這並非是一般教材所能講授得來。岳武穆說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便是靈活的思考力的極致。曾國藩說的「凡善奕者,每於棋危劫急之時,一面自

---------------------------------------------------P.461---------------------------------------------------


救,一面破敵,往往因病成妍,轉敗為功,善用兵者亦然」;此亦即我所說的「存心時時可死,作戰步步求生」的意思,這便是靈活的思考力的最佳註腳。在所有中外戰史裏,最足寶貴效法的,就是這樣一類的先例,特別是韓信拔趙幟、立漢幟的背水陣,可以說是運用靈活的思考力的傑作之一。
 戰史說:「漢初韓信將兵攻趙……半夜傳發,選輕騎二千人,持漢幟從間道(迂迴)萆山而望趙軍,戒曰:『趙見我走(即在正面佯攻的部隊退卻),必空壁逐我,汝疾入趙壁(即在其側背奇襲敵陣),拔趙幟,立漢幟』。復令其裨將傳餐,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佯應曰:『諾』。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趙軍望見大笑。平旦,信乃建大將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信佯棄旗鼓,走水上軍,趙果空壁爭漢旗鼓,逐信,信已入水上軍,皆殊死戰,不可敗。而信所出奇兵二千,遂馳入趙壁,拔趙幟,立漢幟,趙軍已不能得信等,退還歸壁,壁皆漢幟,見而大亂,以為漢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漢兵夾擊之,遂大破趙兵」。
 此乃欺敵、奇襲、與迂迴側背的一個最好的戰例,這種戰例,自非普通戰術教材教學,所能獲得的,而只有在研究戰史的、與兵法的、思考力之靈活運用中,隨時啟導,以養成之。所以我在軍事會議中,曾特別提出「一切知識之運用,有賴於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而想像力又為創造力的根源,大家必須根據原則,超乎經驗,不斷磨練,不斷精進,排除一切對創造性思想的障礙與限制,作充份合理而有效之啟導與運用」。而且更肯定的告訴大家:「今後國軍的教育訓練,特應著重靈活的思考力之啟發,在戰鬥中,靈活的思考力,較之物質的快速運動力,尤為重要」。並且規定過「每週或每月要舉行一次

---------------------------------------------------P.462---------------------------------------------------

『欺敵訓練』(機變訓練),一以磨練我們官兵堅定沉著的精神,一以養成隨機應變的智能」。然而我所看到的,你們教育訓練的方法,卻仍然未能即知即行,而且可說是知而不行,這就是我們教育訓練上——亦就是幹部心理上的最大病根!此後應即以啟發靈活的思考力——以實地相機教學、引史作證、突發應變、當機立斷的訓練,列為經常性教育重點之一,使受教者能從正、反、合、和歸納、演繹、比較方面去思辨;從敵方,我方、友軍、群眾方面去設想;從何人、何時、何地、因何、如何方面去探究;從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的方面去考量得失利病。各級學校主管和訓練中心的教育長、主任教官,並應定期集會,擬訂作戰目標、推演指導、交換教學心得,不分階級,公開辯論,根據原則,隨時改進,而一歸至當。

(二)養成爭取時效的觀念

 誰也知道,時間就是生命,而戰爭所爭的就是時間;因為在戰爭中,誰能爭先一步,誰能先發制人,誰即能掌握主動與勝利。如其差之毫厘,就將失之千里,而差之分秒,亦即自陷於絕境的開始,尤其武器愈進步,其殺傷力愈大,則爭取時機時效,亦愈益迫切。所以戰爭特須強調「疾擊」、「拙速」,亦就是要強調機動、主動、近戰,使敵人不及知、不及謀、亦不及防,使之一切準備,均毀於其未成熟之前,這就是爭時間的要道。但是這種執行命令,爭取時效觀念之養成,乃是要在平時教學、修養——實地演習、行軍、備戰……各方面,訓練官兵,永不要浪費時間,一分一秒,也都不能使之錯誤。尤其是要訓練官兵,具備靈明果決的判斷力,和精確而有彈性的計劃運用力,然後一臨戰場,就能實見之於

---------------------------------------------------P.463---------------------------------------------------

戰鬥行動,因敵因勢,適地適時,將其主力注入於其決勝的焦點;亦就是因敵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而使敵人敗於無可如何之絕境。
 (三)養成誠實無妄的習性,堅定貫徹到底的決心
 戰爭一方面爭的是時間,一方面則是在於將領的專心實力,貫徹命令之決心。王陽明說:「凡勝敗之決心,不待臨陣而下,只在此心動與不動之間」。惟其要「決心不待臨陣而下」,故必須其指揮官本身,先有定見,有預謀、有果斷,而後有定力。這種定力,乃由誠實無妄,全心全力的責任感所產生,所以「志向一定,併力赴之」,就能「無少夾雜,無少游移」。我常說,打仗要堅持至最後五分鐘,也就是指最後五分鐘,是最艱苦危險的時刻,是存亡生死決於俄傾的時刻,也就是最需要精誠專一「不勝不止,不死不休」(惠靈頓語)的勇氣、膽識、定力、和決心的時刻!其實貫徹到底——堅持至最後五分鐘的精神和決心,乃是在其平時教育與自修中,所養成的誠實無妄的榮譽心和責任感之最後實驗;不惟在戰爭中如此,任何事功德業,亦莫不如此。因為只要念念能提撕,處處肯堅忍,時時有信心,實事求是,徹上徹下,無間終始,就能一如 國父所說的「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所以今後軍事教育,特應著重誠實無妄、實事求是的精神——鍛鍊其強烈的責任感,果決的意志力,和堅毅的自信心,使之自然而然以陶鑄其誓死達成任務、堅持貫徹到底的決心。

肆、從健全人事、精進教育上發軔

---------------------------------------------------P.464---------------------------------------------------


 這次大家都讀過了「反攻作戰精神與行動之指導」訓詞,其中有關人事與教育方面,亦就是要特別建立人事(考核)責任制度,和訓練(裁判)責任制度,養成人事與教育訓練幹部的責任觀念,和務實精神。我今天對人事與教育會議的訓詞,也就可視為是「反攻作戰精神與行動之指導」的補充指示,所望會議之後,各級幹部,都能擬定實施程序,實踐篤行,反覆研究,困知勉行;以新作風健全人事,以新方法加強教育,以新觀念樹立制度,以新生的、統合的戰力,開拓國民革命中興再造的新運!反攻聖戰,在雷霆之勢中發軔!復國大業,亦即將在三民主義光輝燭照之下全面成功!

附錄:對教育與人事會議補充之指示

 建軍成敗之關鍵,全在人才之消長與虛實,而教育為造就人才之第一關鍵。
 故教育機構——學校與訓練班等,實負有造就人才之主要責任,蓋教育優劣,即為人才消長與虛實之原因所在。
 人事機構——部隊、學校、與各軍事機關之人事機構,乃為調查考核,負責評判人才之任職器使,賞罰升降,以收人才各適其任,各得其所之功效;而並非只是依照年資考績,調任派職之呆板靜態工作而已。故凡負人事與教育主管之職責者,必須互相聯繫協調,成為整體不可分離之兩面,以共同作育人才,奠定建軍之基礎。
 而作育人才,培植國軍骨幹之目的:第一、在養成其為國犧牲之決心;第二、在發掘其內蘊之潛力

---------------------------------------------------P.465---------------------------------------------------

;第三、在發揚其民族固有之武德,亦即 總理軍人精神教育中之別是非、明生死、識時勢、知彼己……第四、在養成其自動自發、積極主動、誠實無欺、踐履篤行、負責盡職之精神——特別對於執行命令之時效的貫徹力;第五、在啟發其靈活的思考力,能辯證其利害得失;第六、在真心實力,公正無偏,考核與評判受教者與被考核者之才力大小,識見高下,與學術優劣,以及其前途發展分量之如何是也。
 教育所教導者在此,人事所評判者亦在此,而貫輸知識學能,與生活體力之培育,皆必須以上六者為其教育與人事業務之成敗,以定其各級負責主管者之功過,務希切實互勉為要。

中 正 五十五年三月五日

---------------------------------------------------P.466---------------------------------------------------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