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國建國的方向和實踐
- 詳細內容
陸、建設三民主義的新中國
國民革命第三任務,自然是以爭取反攻復國勝利為我們共同目標;只是在這同時,我們還有一個終極的目標,那就是要在復國的歷程中,進行建國的工作——使三民主義新中國的建設,畢其功於一役。
大家知道,前者,我們已經有了具體的計劃方案,且正在如期如計,準備實施;只有後者,在一般人心目中,似乎還僅有一個以臺灣為模範省建立三民主義新中國的概念,進一步的研討整個建國的全盤策劃,大家好像還不遑及此。國家建設是一個最大的課題,當然也是一件最大的工作,不過反攻復國的勝利在望,對於中興建國的措施,大家自然亦就應該早為之圖。我們辛亥革命成功以後,乃不到二年,完全失敗,亦就是事前一般同志,對於三民主義的建設不加注意,而且對三民主義的真正意義,亦多不認識;當時一般同志,以為滿清帝制推倒,民族民權主義成功就好了,何必要民生主義?這是 總理一生所引為長歎息的,我們今日是絕不可再蹈此覆轍了。五十年六月我在國防研究院,對此曾經提出過幾項基本觀念——反攻復國的行動指標。
我說:「我們不只是要爭取反攻勝利,同時還要保證復國建國的成功。
「不只是要徹底消滅共匪餘毒,同時也要徹底實現三民主義,奠立人民現代生活的基礎。
「我們的政策決不是要使一切復原,而乃是要從頭做起,重新建設。
「我們不特是要解決當前的困難,同時更要預謀防止將來共匪死灰復燃的禍因」。
---------------------------------------------------P.95---------------------------------------------------
「我們不單是要維護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更要實現自由、樂利、均富的民生主義經濟制度,以『育樂兩篇』為藍圖的社會建設」。在這一行動指標裡面,我所提出的主要觀點,就是首先要求一切從頭做起,打破一般不正確的復原的想法和作法;其次是要講求國家億萬年不拔的大計,和長治久安之道,徹底消滅共產災禍的死灰餘毒;而歸結到建設之要,在於心理建設、社會建設、經濟建設、與國民生活、民主政治的建設。今天,我要特別就這一基本觀點,加以闡繹,提出一個新中國建設的輪廓來,作為大家深入研究設計的發凡。
新中國建設,眼前有正反兩面的實例。正面的例子,是臺灣三民主義模範省和金門三民主義模範縣的建設;反面的例子,則是共匪在大陸倒行逆施,所謂「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建設」的暴政。
先就正面的例子來說:
三十八年陳副總裁主持臺灣省政的時候,實行了「三七五減租」辦法,這就是我們繼光復臺灣達成民族主義目的之後,實施民生主義建設的開始。後來在四十二年一月,中央又進一步決議了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農民都得到耕種的土地,享有土地的一切權益,不但農民生活,普遍提高,而農村建設與教育普及,亦隨之發展,完成了最合理最完善、而不流血的土地改革。同時由於地方自治的實施,縣市長和省縣議員的民選,三期經濟建設計劃的相繼完成,乃逐步實現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制度,現在臺灣就正是在循著三民主義模範省的道路,穩健的再建設、再進步、再發展之中。
至於金門,本是一個居於戰爭最前線而又貧瘠荒涼的島嶼,因之我們在金門的建設,是首先從發展
---------------------------------------------------P.96---------------------------------------------------
農業、發展交通、發展教育、發展漁業、改善農村環境,改良人民生活入手,一面健全鄉鎮組織,奠立自治的基礎,並暫以退除役軍事幹部充任鄉鎮長,使戰地軍政關係,益臻密切,同時著重於戰鬥精神與民主精神之調和配合,軍事建設與民生建設之提攜發展。現在金門物質的和精神的建設,即已獲致了重大的成就。並業已被國際人士,譽為保衛自由民主——亦即象徵均和安樂——的堅強堡壘。(不過金門與臺灣所不同的一點,就是他今日縣長還不是民選的,這是因為金門在最前線,所以不能完全實行民權主義;但是他們縣內的治安與社會的秩序,還是比我們現在臺灣各縣市要好得多,這可以說是出於意料之外的成績)。
至於反面的例子——
大家知道,共匪在大陸的所謂實行馬克斯共產主義的「建設」也者,就是前面所說過的「三面紅旗」——「人民公社」「生產大躍進」和「社會主義總路線」。這些乃無一而不是荒謬、狂妄、流寇、盲目的行動,說不上什麼「建設」!比如反科學的「土法鍊鋼」,反倫理的「人民公社」,反人性的「忘我勞動」……其罪惡是擢髮難數的!它妄圖劫奪人民的一切生計和生活資料,搾取人民脂膏,犧牲人民生命,以人民為芻狗,作為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賭本;控制人民一切的生命和生存條件,以充當它侵略擴張的炮灰。事實告訴我們,它這種不顧人民死活的所謂「左傾冒進建設」,乃是以人禍造成了天災,又由天災加緊了人禍,循環反覆的根本原因!所以它這不但是以殺人為手段的「建設」,更是以擴大殺人能力為目的的「建設」。歷史鐵則給人們見證,流寇雖然能夠倖逞於一時,但其結局,乃必
---------------------------------------------------P.97---------------------------------------------------
終於滅亡;流寇之所以必亡,就是流寇根本是以「殺戮為耕作」,以「骨嶽血淵」為長技誇勝的原故。現在奸匪就正是走到了流寇暴力徹底滅亡底歷史軌轍的盡頭了。
在這正反兩面的例子裡,我們還可以獲得另外一些體認,是即:
第一、 總理「知難行易」的革命哲學,乃為建設的精神動力——亦就是心理建設的基礎。我們從臺灣建設過程中可以指出,臺灣建設進行之始,是大家在三民主義建設的前提之下,做一步進一步,探索實驗逐步成功的,這種成功乃是 總理知難行易哲學「能知必能行」和「不知亦能行」的有效實踐。只是我們這一進步,是經過了十三年之久,才穩健的邁開了的,以後大家建設大陸,就不可能有這樣從容的時間,有這樣充裕的資力。所以乃必須先事策立其一定的政綱政策,計劃進展,循序實施,才能夠省時省力,日就月將,亦才能夠由「不知亦能行」領悟「不行不能知」,並進而收到「即知即行」的效果。
至於共匪那種荒謬的行徑,絕不是我們 總理「不知亦能行」的意思。我們 總理「不知亦能行」的精義,乃是指革命黨員的行動,順乎人類自然之性的本能的發展——相信其主義的真理,以及其領導者基於真知灼見所定的救國計劃,本乎其愛國的熱情與革命必成的信心而行,就可成功。至於到了革命建設時期,一般實行者自亦可以「不知亦能行」,但其各級的領導幹部,仍必須先求知而後才能行。所以國家到了革命建設時期,不但是領袖,就是一般領導幹部,雖不必個個都是專家,但必須要有科學的常識,依照科學的原理和專家的設計,來審定督導,方能成為一個領導幹部。因之大家必須明白,「不
---------------------------------------------------P.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