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三民主義之體系及其實行程序

現,也有了切實的保障。
    現在再講到訓政時期,訓政時期是建國第二時期,根據 總理遺教,要實行「約法之治」,就是要拿約法來管理一切事情,這個時期內主要的工作,是要開始實行地方自治,訓練人民行使四權。但四權行使的範圍,以地方自治的成績如何為條件。所以這一時期的實際工作,可總括之曰:建立地方自治。就是依照民族主義、民權主義與民生主義之需要,推行五種建設——(一)心理建設,(二)倫理建設,(三)社會建設,(四)政治建設,(五)經濟建設,這五種建設就是建立地方自治的中心工作。但
同時仍是以教育、經濟、軍事三者為基礎,緊接著軍政時期革命武力的建設,使促成現代化亦即軍事化的新國家之實現。至於這五種建設彼此之間又是互相關聯、互為因果的。尤其心理建設與倫理建設有表裏不可分的關係,社會建設和政治建設也有密切的互為因果的關係。所以從事倫理建設的時候,要注意到心理建設;從事政治建設的時候,也同樣的要注意社會建設;不但如此,就是經濟與社會、經濟與政治的建設,也有密切的關係。這個道理,我們無論黨政軍人員,都要特別注意,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無論從事那一種工作,與這五種建設,都是密切關連著的。譬如我們從事經濟部門工作的同志,不可以為我們的工作,與其他心理、倫理、政治、社會等建設,毫不相干;其他從事教育、軍事工作的同志,亦復如此!要知道,無論經濟、軍事和教育,都要有這五項要目為其建設的基本因素,如果建設,只有經濟一項,或只有經濟、社會、政治三項而缺少了心理與倫理二項的因素。那經濟不能健全的建設起來,亦就不能算是完全的經濟了。由此類推至軍事與教育各種建設,亦是必要具備這五個因素,纔

--------------------------------------------------P.149--------------------------------------------------

是真正完全的軍事與真正完全的教育。所以在整個地方自治的五項建設之中,如果有一項建設不好,其他各地建設都不能成功。所以我們凡是黨員、軍人、公務人員,對於有關心理、倫理、政治、社會、經濟的各種學問,都必須懂得,尤其要認識彼此關係,然後我們纔配談革命,纔知道怎樣努力去建設;也必須這五種建設有了確確實實的基礎,訓政時期地方自治工作完成之後,我們纔能講到真正的憲政。現
在就這五項建設逐一提出來說明。
    先講心理建設。心理建設就是國民精神建設,為革命建國的基本。 總理說:「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又說:「革命必先革心」。所以心理建設其重要在一切建設之上。我們要講心理建設,先要研究孫文學說。全部孫文學說的要旨,在於確立「知難行易」的哲學觀念。我所講的「力行」哲學,就是根據 總理知難行易的學說發揮引申的。為什麼要講心理建設呢?主要的是改變國民的氣質,提起積極精神,確立自信,力行革命。我常說「生活的目的,是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生命的意義,是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這一個革命的人生觀,完全由於體念 總理的革命哲學而得來,上一句話,是從空間上說明天下為公的意義;下一句話,是從時間上闡明自強不息的真諦。合起來引用於人生,可以改革我們國內苟且偷生冷酷自私的惡習,而喚起其獨立自尊力行不輟的勇氣,這是我們的心理建設,也是一個重要的材料。我們中國人向來惑於行難知易的傳說,對於一切事業都沒有勇氣去作,養成「坐而言不能起而行」的苟且偷惰、空疏頹放的積習。殊不知人類社會一切進步,一切真實的成就,都是由於力行而
來,由於人們重視自己的地位責任,肯作真實的努力而來。 總理說:「人類進化,發軔於不知而行,

--------------------------------------------------P.150--------------------------------------------------

練習、試驗、探索、冒險四者,即是文明之動機。」這就是說:只有力行才能促進社會進化、人類進步;只有力行才能克服一切艱難,獲得最後效果。但力行之起點在於「誠」,誠是由於不忍人之心,發於不能自已之勢。古人說:「誠之所至,金石為開」;這一個誠字,就是力行之神髓,可以克服一切,戰勝一切。我們在這樣一個衰弱散漫的國家民族中間,要實行三民主義,完成艱難鉅大的革命事業,非根本改變國民的氣質,一切將無從著手,非破除畏難卻顧的傳統心理,化冷酷為熱烈,變消極為積極,確立心理建設,無從進行其他的建設。所以我們第一件事,應著手心理建設,提倡積極,鼓勵力行,養成嚴謹勤勞,求真崇實,振奮進取的習性。這上面講的是心理建設。
    其次講倫理建設。倫理建設就是國民道德建設,要以 總理所講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為精神,以昌明我國固有的人倫關係,即所謂五倫——就是五達道——為內容,以實行禮運篇的博愛互助盡己共享為原則。中國倫理哲學的精要在於五達道——這就是五倫;實在是闡明人生個人對於其他份子的正當關係而課以積極責任的教條,也可以說是規定群己關係的標準。五倫中的君臣關係,表面上看,現在似已過去不適用,但實際在解釋上不可泥於一義。就現今情形說,就是國民對國家(國民是臣,國家是君)或公務員對國民(公務員是臣,國民是君)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應當貫以忠的精神,就是說要忠於國家、忠於國民、忠於所事。至於父子、夫婦、兄弟的家庭關係,雖不必如宗法時代那樣規定的呆板,但家齊為國治之本,在責任觀念上並沒有今古的不同。再則此種家庭關係,現在更應該擴而大之為對鄰里鄉黨的關係,亦要貫以孝悌、仁愛、和平的精神,盡其相親相扶、相勉為善的責任。朋友一倫則應推而

--------------------------------------------------P.151--------------------------------------------------

廣之為對同志、對同胞的關係,而應貫以信義仁愛和平的精神,竭盡互助互信生死患難與共的本分。總之,古時的五倫和現時的倫理觀念,在形式上雖有不同,其精神是一致的。我們為什麼要著重倫理建設?簡單說是要打倒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以掃除革命建國的障礙。在積極方面,是要改進人民的行為,恢復民族固有的道德,從而發揚光大,養成國民高尚健全的人格;使我們四萬萬五千萬同胞,人人能夠犧牲小我,捨己利群,盡忠家國,盡孝民族,講信重義,仁民愛物,和平互助,如手足兄弟一樣,禦侮建國,合力共赴。這種倫理建設與心理建設,都是為了提高一切建設的基本力量,在革命建國時期中,應視為急要之務。至於心理建設與倫理建設的著手所在,我以為應該從教育和宣傳著手,倡導的人當以「作之君、作之師」的精神,以身作則積極的、普遍的作有計劃,有程序的宣導;並且要表彰地方上賢德之士,勉勵熱心積極的革命精神,使人民知所表率。孔子所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講實際社會建設。社會建設實際就是具體而微的政治建設,條目上和政治建設大同而小異,所不同者其範圍更切近於民眾,其功效更著重於基層。所以社會建設當以 總理的民權初步作軌範,以組織保甲及社會法定團體為基礎,以推行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的各種基層工作為要務。民權初步是專講集會議事種種法則的經典,其直接目的在使一般國民能夠熟諳這些法則,以習練初步民權的運用;其間接的目的,則在藉此養成一般國民重秩序、守紀律、有組織的習性,從而團結人心,增強民力,造成有組織的現代社會。這是社會建設最重要的條件,我們提倡的新生活運動,以禮義廉恥為中心,其主要意義

--------------------------------------------------P.152--------------------------------------------------

最近更新於 201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