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三民主義之體系及其實行程序

精神,所以唯有以民生哲學為基礎的民生史觀,或以民生史觀為出發點的民生哲學,既不偏於精神,亦不偏於物質,惟有精神與物質並存,才能說明人生的全部與歷史的真實意義。 總理的民生哲學就是認
定「人類求生存」為社會進化的根源;換句話說,就是「民生為歷史的中心」。
    我們更要知道: 總理的基本思想,淵源於中國正統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 總理既認定了「民生為歷史的中心」,便根據這個思想指出我國固有的「天下為公」的思想為改造社會的基本法則,與實行革命的最高理想。因為人類的生存最大保障,是在全體的生存,不在部分的或個人的發展。 總理繼承了中國固有的正統思想,認定利他是革命的本務,仁愛是救世的基本,利他和仁愛的極則,無過於天下為公。這張表上「民生哲學」下面這個「公」字,就是天下為公的「公」字。禮記禮運篇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實在是我們中國一種最完美、最高尚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 總理生平遇到有什麼人請他題字的時候,一提筆總是寫這幾句話。可以說:這幾句話,就是 總理在實行革命中的最高理想。惟其如此,所以他創造的三民主義是以民生哲學為基礎,是以人類全體幸福為依歸,而終結理想,是「世界大同」。我記得民國十年 總理在桂林,共產黨第三國際有個代表馬林(瑞典人)曾經問過他:「先生的革命思想基礎是什麼?」
    總理答覆他說:「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

--------------------------------------------------P.141--------------------------------------------------

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那位馬林先生不明白中國政治思想的
歷史,自然不明白 總理答語的意義,他再問 總理, 總理仍然是這樣答覆他,實則 總理當時的意思就是說:三民主義是以我國固有的「天下為公」的倫理思想與政治思想做基礎的。
    以上說明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由於這個基礎作出發點,分別觀察中國和世界問題的各方面,求得一個圓滿的解決生存問題的理論。於是 總理遂創制了最完美又最切實的三民主義。為什麼說三民主義是最完美的主義呢?現在世界各國政黨所揭櫫的主義,最主要的就是民主主義、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其實這三種主義皆有缺點,而且他的內容是很不完備;譬如共產主義,他固是重於經濟,近於民生主義,卻不重視民族和民權主義,而且共產黨人倡導民生,亦只重視一個階級的利益,而不兼顧全民的利益;法西斯主義注重民族主義,卻不重視民權和民生主義,而且法西斯主義者的民族主義,只注重自己民族的利益,忽視其他民族的利益;至於倡導民主主義的政黨,就一般國家而言,他們雖然是注重民權,而以全民利益相號召,但實際上資本主義的氣味太重,不能給民生問題以完滿的解決,而且現在所謂民主主義,對於選舉方法,極不平等,不能算是真正的民權主義。所以這些政黨的政策,都可以說是偏而不全。惟有我們 總理所創造的三民主義則不然。它以「公」字為出發點,所以能涵蓋一切,把各方面皆行均衡顧到,無絲毫偏頗之弊,它的目的,是要使全國人民無階級、男女、職業、宗教之別,一律平等,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並且還要進一步本著互助合作的精神,以謀全世界各民族的平等,而躋世界於大同。再具體的說來, 總理為主張中國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的國際地位平等,因而倡導民族主義

--------------------------------------------------P.142--------------------------------------------------

;為主張各個國民的政治地位平等,因而倡導民權主義:為主張各個國民的經濟地位平等,因而倡導民生主義。
    這民族、民權、民生三者構成了整個的三民主義,我們要全部信奉,不能取其一而捨其他。但三者之中各有其對象,各有其特別的置重點,各位可細讀遺教,此地不必細講。為簡單明瞭起見,我再附以三個字的註解。大家知道:我們人類所以異於一切動物,高於一切動物的原因,而且能夠不斷的自求進步,不斷的進化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人類有感情、有法紀、而且又有理性的緣故。感情、法紀、理性,這三種東西是維繫人類生存、促進人類進化所缺一不可的,我們通常論一件事,總說是要情、理、法三者俱當而後才算是圓滿;依照三民主義,在民族方面說:人類感情中最值得重視的一種感情,是民族的感情;因為民族是天然力所造成的,所以團結民族,就要靠人類天然具有的情感。就民權來說:人類組織的最良法紀,是全民政治——即民權主義的政治,要規定各個國民的義務和權利,就全靠法制和紀律來作平準的標尺。就民生來說:人類生活中最合理的方式,是一切人民經濟平等,無相互壓迫榨取之事,而且要使社會上大多數利益相調和,能夠真正做到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地步;這不能專靠感情,亦不能完全依靠法律,而必訴之於判別是非利害之理性。所以我說:民族主義本乎情,民權主義本乎法,民生主義本乎理。我們以提高民族感情,求得民族的獨立,以確立法治為實行民權的基礎,再以公平劃一的條理。調劑公私經濟的盈虛,以解決民生問題。如此情、理、法三者皆能釐然得當。所以三民主義比其他主義完備,而且比其他主義偉大悠久,亦比其他任何主義容易實行,亦就在此。

--------------------------------------------------P.143--------------------------------------------------

    總理以民生哲學做基礎,並且以「公」字為出發點,創造了三民主義。但僅僅有了主義,沒有革命的實際行動,就只是一種學說,而不能發生救國救世的力量,所以我們必須明白 總理的三民主義是為實行革命而作的。這張表上,主義下面,接著提出「革命」兩個字,就是說:我們不但要研究主義,還要實行革命,唯有努力革命以貫徹主義,才是真正信仰三民主義。但是革命的事業, 總理常說是「驚天動地的非常事業」,我們要擔負非常的革命事業,先要有一種革命的原動力,沒有偉大深厚的原動力,斷不能發生成仁取義的決心,和生死不渝的毅力。我們革命的原動力是什麼,這張表上列得很清楚,分開來說,就是智、仁、勇三個字;合攏來說:就是一個「誠」字。這智、仁、勇三者, 總理在「軍人精神教育」中明白指出為救國救民所必備的革命精神,而其中尤以「仁」為中心。 總理說:「三民主義即仁之所由表現」,又說:「救國之道,在實行三民主義以成救國救民仁。」又說:「捨生以救國,志士之仁也」,可見智、仁、勇三者之中;特別以仁為最要。因此我們分別詮釋這三者的意義,可作如下的說明:(一)智的內容是什麼,就是「知仁」,以先知覺後知,以先覺覺後覺,也就是中庸上所說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工夫。(二)仁的內容是什麼,就是博愛,在倫理方面推演出來,就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在實行方面舉其實質,就是以「天下為公」的三民主
義。(三)勇的內容是什麼,就是「篤行」,就是勇於「行仁」,不懼一切。所以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智、仁、勇三達德,是革命精神之所由發生,亦革命事業之所由成就:而歸結其總的原動力,則是中庸上所說的「所以行之者一也」的誠字。本來誠之一字,有幾種含義:所謂「誠則

--------------------------------------------------P.144--------------------------------------------------

最近更新於 201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