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與古代作戰原則以及今日戰爭藝術化的意義之闡明(上)

    第一、要注意測度氣候,並巧妙地運用氣候,作為奇襲敵人,或攻擊敵人時隱蔽和掩護的最佳方法。在戰史上,利用氣候,而發動奇襲與夜襲,或設伏截擊等戰例,是不勝枚舉的。
    第二、要預先注意鍛鍊官兵適應戰爭地帶的氣候,例如過去英國軍隊在要進入非洲灼熱地帶作戰以前,就特別要使官兵在室內接受高溫的訓練。最近美國派赴韓國作戰的官兵,為著要使其能適應韓境嚴寒的氣候,在派赴韓國以前,也要在海拔和韓國一樣的高寒的山岳區域,接受耐寒的鍛鍊,這就是注意陰陽寒暑的最好的例證。
    再說時間的限制力和機動力,在戰爭上,可以說這是第一重要的事,最應重視,所以我常說:「革命戰爭,必要堅持到最後五分鐘,方能爭取勝利。」又說:「時間為生命之母。」因之爭取時間,是我們軍人生死存亡的最大關鍵。克勞塞維茨亦認為「用速力,可使敵人任何方策,均毀於未及成熟之時」,又說:「永不要浪費時間,除非遲延可以獲得重要的便利。」孫子:「朝氣銳,畫氣惰,暮氣歸」的意思,也就是要你重視時間的節拍,確保永恆的朝氣。
    「三曰地」,孫子說:「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這裏所稱的地,當然是指空間而言,但其主要是地形。所以說:「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而且將領必須要能用這些「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之地」的一切空間,方能克敵制勝。如以孫子的話來說:「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敵之所備者多,則吾之所與戰者寡」等等,就都是為運用地形,控制地形,發揮其「遠近、險易、廣狹、死生」的變化作用之重要教範。至於

---------------------------------------------------P.275---------------------------------------------------

地形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地形的要領,他在行軍第九、地形第十、以及九地第十一等篇裡,都指陳得很詳細;尤其是「孫吳治兵問答」,研究地形,說得更淺明,亦應該切實研讀,這裡我不再多說了。只是有一點,今日要為大家特別指出的,就是地形的利用,最重要尤在於平時對地理和地誌的調查與熟習,必須洞悉預期作戰地區的一切地形地物,然後才能進退開闔,如歷戶庭。

    「四曰將」,孫子說:「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古人論將,重在智、仁、勇三達德,而獨孫子增補信與嚴二者,合為五德,亦就是我所習稱的武德。因為將才無論對上對下,或對內對外,最緊要的,是立信與立威,尤其帶兵作戰,更是要有信有威,但是不嚴則不能立威,亦難以立信。所以梅堯臣解釋「嚴」字曰:「嚴能立威」。我嘗說明「嚴」字的要義,乃是要以嚴律己,以身作則,無偏無私之謂,而並非僅指「以嚴待人」而言。王哲曰:「智者先見而不惑,能謀慮,通權變也;信者號令一也。」孔子亦稱:「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而我乃補之曰,信者不二,嚴者不私;這不二與不私,實為將領造就高尚的人格,和建立偉大的事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孫子在智、仁、勇三德之外,必須增補信與嚴二德,亦就是這個道理。不過仁的意義,在這裡我要特別提醒各位將領一下,我們革命軍人所講的「仁」是仁民愛物,是成仁取義之仁。如諸葛心書所說:「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幕未施,將不言困。」揭暄子所說:「與士卒同衣服,而後忘乎邊塞之風霜;與士卒同登履,而後忘乎關隘之險阻……憂士卒之憂,傷士卒之傷。」這就是我們將領愛護部屬所發出的仁心,亦是我們做革命軍官的一個基本條件。但是這個「仁」字,卻不能推及到敵人的身上去用。比如宋襄公與

---------------------------------------------------P.276---------------------------------------------------

楚人大戰於泓,開始宋襄公就不願在敵人完成渡河以前,去襲擊敵人;其後還是不願於敵人渡河以後,尚未列成陣勢以前,去襲擊敵人,而且還說「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結果他自然只有「眾敗身傷,為天下笑」了。所以「仁」字不是對敵人講的,如對敵人講仁,就是對自己不仁,亦就成為殘忍了。所以孫子說:「兵者詭道也。」兵家對于敵人,是無所謂「仁」的;而且「兵不厭詐」,那還有什麼「仁」可言呢?但是對於已經卸除了武裝,而再無抵抗力量的敵人,那我們就應該視為平民,一視同仁才行。不過對我們目前的敵人——共匪,那又不同了,即使他到繳了械的時候,亦不能不嚴防其詐降,必須待事實證明,而後方得相信他們!大學上說:「惟仁人,放流之,屏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能愛人,能惡人。」像舜之流共工於幽洲,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以及周公的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而遷之;就是「唯仁人能惡人」的顯例。這個意思,你們要深切體認,絕不可以宋襄「煦煦為仁」之仁為仁呀!總而言之,這裡所指「智、信、仁、勇、嚴」的武德,都是我前面所講的精神上的意志力,和修養上的統馭力的磨練,你們要無愧為革命的、而又具有武德的將領,就要努力地存養省察,體仁集義,發揚革命的精神,修養革命的武德。

    「五曰法」,孫子說:「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照古人的解釋,「曲制」是部曲的節制,「官道」是百官之分,「主用」是主掌軍資費用。如果照現代軍事的內容來說,「曲制」就是編制(組織制度),「官道」就是人事(紀律賞罰),「主用」就是經理財務,亦就是今日所謂主計。這三者不但在古代的戰爭中,佔著重要的地位,在現代戰爭中,尤其特別重要。一個軍隊,必須要有健全的編制

---------------------------------------------------P.277---------------------------------------------------

(組織和制度),嚴正的人事(紀律和賞罰),以及合理的經理(後勤支援),才能算是一個具有建制的軍隊,而且這三者的組織,必須都能密切配合,強力運用的,才能算是一個可以擔任戰鬥的部隊!所以「法」實在是軍隊的基礎,亦是軍隊的軌範!
    以上「五事」,是戰爭勝負的樞紐,所以孫子說:「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我以為現代戰爭的原則,雖然「須依兵器及裝備而發生變化」(克勞塞維茨語),但是總離不開這五事的範疇。我今天所以要提出這「五事」來,並加以闡釋的意思,乃是要你門在研訂戰爭原則的時候,不可忽略了這「五事」裡的基本要素,就是道(主義)天(時間)地(空間)將(精神)法(紀律)五項原則;同時也是要你們作革命將領的,能永遠記住這「五事」,來作「校之以計,而索其情」,和磨練自己、反省自己的要則!
    除開上面所講的「五事」以外,還有四句話,我認為是我們革命軍人作存養省察工夫的要道,那就是大禹謨裏面所說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四句話,是我們中國歷代聖賢相傳的心法,自來認為是高深而難解的哲理,所以我總不敢輕率的提示大家。但我個人四十年來,可以說都是以此四語為朝夕修養的箴言,不敢一日或忘,而且我認為這四語對於我們帶兵作戰的將領,作修身養心的工夫,更為重要。這裡我要特別引用幾個古人的詮釋,來幫助大家,使能加深了解。
    據近溪語錄:「虞廷說,道心惟微,微則難見,所以要精,精則始不雜,方纔能一;一則無所不統。」

---------------------------------------------------P.278---------------------------------------------------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