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幾個重要問題的答案

內容來源:卷二十五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 \中華民國四十一年

 

 

——中華民國四十一年五月十二日
主持革命實踐研究院第十七期研究員結業典禮講——

要旨
    一、關於科學辦事方法如何使之有效的問題。
    二、關於研習經書的問題。
    三、關於官僚鄉愿的惡習如何革除的問題,並說明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所產生的習性不同的關係。
    四、黨政業務演習有關的問題。
    五、總動員運動工作有關的問題。
    六、今後用人行政方針的問題。
    七、反攻大陸必須實行軍政時期的問題。
本文
    今天是本院第十七期研究員結業典禮。本期研究員在學識和經驗上,比以前各期皆較優秀,亦較整齊,二百八十三員中乃有一百八十二員,為國內外大學畢業出身,另一百零一員,也都受過高等專門教育,而且大家還分別參加過中央訓練團、國防研究院、黨政高級班、中央軍官與警察學校、中央政治學校等高級的幹部訓練,所以大家在研究期間,能充分表現精誠合作和窮理致知的精神,特別是我個別接見大家的時候,在問答的詞意裏,可以看出你們在精神上、在思想上,都有了新的體念,和新的進步,這使我感覺到非常快慰。譬如你們在讀訓中,就能特別體會到變化氣質、改造風氣、以及建立制度、

---------------------------------------------------P.45---------------------------------------------------

加強組織的根本問題,同時還能夠注意到科學辦事的方法,和人事考核的重要性,並希望各機構能普遍成立研究室與計畫部;此外還曾痛切地提到過我們的機構和人員,現在仍不免有官僚化和衙門化的積習,更有研究員聯名簽請,在國學上應注重四書之研習。由於大家這些指陳出來的意見,可以知道你們已能探索到了每一個問題的根蒂,注視到了每一個問題的實質,不再是浮詞泛論,更不再是昧於體用了。只是我在接見時,沒有多的時間給大家一一解答,現在當你們結業的時候,就得特別說明我對你們所提問題的意見和感想。
    關於科學辦事的方法,尤其是你們希望成立研究室與計畫部的問題,這在我民國二十九年所講的行政三聯制大綱裏,即已認定行政三聯制的第一部分工作,就應該是計畫(設計)的工作;可惜當時負責推行行政三聯制的設計局,以及設計考核委員會的人員,他們本身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計畫設計,所以雖然提倡行政三聯制已久,可是始終沒有能夠把計畫設計的工作完成,大家不論什麼事,仍舊還是只知道定下幾項含混籠統的原則性的指示或規定,不再去細論條目工夫,也不再去講求切實可行的方法,結果自然就要走樣,更無法獲致預期的效果。有許多曾經到國外去留學和考察過的研究員,就深感於我們自己設計與考核的工作,太欠重視,與過於貧乏了。我們工作之散漫零亂,缺乏效力,其種因也完全在此。今後大家要在自己崗位上的工作效率,不落人後,自己主管的業務,能確實獲致預期的效果,那就要特別注重事前設計與事後考核的工作。我以為各機構、各單位,甚至於各科股,都要指定專人負責研究設計,並應統一計劃,各別研究,最後更要確實作到聯繫協同,分工合作,那才可以迅赴事功。總之

---------------------------------------------------P.46---------------------------------------------------

不問組織方式有沒有設計的單位,有沒有考核的人員,今後大家一定要特別注重慎選人員,顧到研究設計與考核的工作才好。
    關於研習經書的問題,上次在總動員會報中,考試院賈院長曾經提及,此後舉辦考試時可否以五經四書命題。本來五經四書,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 總理嘗說他的政治思想,是上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貫的道統而來的,所謂「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這些思想的脈絡,就都彌綸在五經四書裏面。 總理平生稱述不忘的禮運大同篇,以及我所整理過的科學的學庸,就都是四書五經中的一部分;在這些經書裏,是有許多「放之天下而皆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的至理名言。當然裏面也有很多不適合於現代需要的章句,我們如要使糟粕盡去,精義爛然,那就要把四書五經裏面適合於現代需要的傳記、倫理、文化、思想,以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各部分,加以擷取,加以編次,加以解釋,使人簡切易知,都能篤信,都會實行,那才可以讓往聖之學,由闇而彰了。自然我們不能泥古,但亦不必怕人譏諷為復古,而就忽視了經書,甚至諱言經書,老實說我們如像今日共匪一樣,不要中國的文化則已,否則若要保存和發揚我們中國的文化,就應該以經書為我們文化的基本材料。這些經書實是中國文化精華所在最寶貴的文庫。今日只要凡是有裨於我們國家民族,有益於我們反共抗俄的一切文物,不論其為科學或哲學,不論其為經書或史地,就都應有效地挪來應用;何況我們民族固有優美文化的精華所在的經書,正是大家和奸匪鬥爭的有力武器,那自然沒有棄置不顧的道理。固然經書並不能完全包括我們整個的固有文化,但至少可說經書是我們文化的重要部份,這是不能否認的。總之,我以為讀經泥古,自

---------------------------------------------------P.47---------------------------------------------------

然不可,但是研經窮理,愛護我們民族高尚的文化,乃是每一個革命者所應有的職責。固然研究理工實科的,自不必盡經書的全部,但是學習文法史地哲學等系的學者,其對研習中國經書,即應視為當然的科學。不過原有四書五經的內容,實在是太繁複了,其編輯的方法亦太不科學。即使將來經書整理重編以後,亦應視為專門學科,而不能認為是每一學者,普通必修的課目。所以我們今日雖應注重經書,倡導文化,發揚民族精神,但卻不必拘限於原有的四書五經的範疇;最好是把四書五經精義之點,重新予以徹底的整理,以誘導讀者的興趣,啟發讀者的理性,不僅不為如舊日死讀經書,呆板拘執,泥古不化,而且要應用科學的方法,使之貫通經義,以加強民族文化的功用,和提高革命建國的效率。 總理曾說:「如能用古人,而不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為古人所奴,則載籍皆似為我調查,而使古人為我書記,多多益善矣」。這就是我們研讀經書的方法。還有今後特別要注重教授法,我們如果再像過去八股先生教書的方法,來研究經書,那麼經書就永遠無法應用,對國家對個人皆是有害無益,亦決不能發生濟世救時之用了。從前有一位華僑青年,曾經編過一本「四書新編」送給我看,那本新編,就是採的分類分事的方法,約取其文,而敷陳其義的,當然他也有不少缺點,尚待改正,但這對於國學的整理,亦不失為一個示例。還有像耶教聖經的新舊約全書,大家知道,舊約多為記述耶教的源流、制度、典章、文物、史蹟、歌詩、箴言等類記事之作,是耶教前期的記述;這就有些與我們五經的尚書、春秋、禮記、詩經、易經等孔子以前的記載,有其相似之處。至於新約,則多為耶穌門徒追述耶穌基督示誡傳道的言行記載,乃是耶教後期的記述,這也就有些像我們的論語,是孔子門人記述孔子思想言行的文字

---------------------------------------------------P.48---------------------------------------------------


,是一樣的意義。尤其巧合的,是孔門有四子書,耶教有四福音,這四福音就等於我們的四子書。而四福音在耶教聖經中的地位與四子書在十三經中的地位,其重要也是相等的。同時保羅十三章與孟子七篇亦有其彷彿之處;特別是保羅有功於耶教,和孟子有功於孔門的關係,亦復相同。當然新舊約也有很多不合時代的文化,而且其不合時代的程序,並不比中國經書更少。但是西方科學與民主最發達的國家,到今天還都尊重這部聖經,而無人反對其讀經,更無人以其讀經為復古,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是他們體認一個民族,必須愛護其自己固有文化,方能使全體國民保持其愛國的熱情,與增強其對祖國的責任感,激發其民族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所以其中經典章節,雖有不合時代的微瑕小疵,但因為這是他博愛自由平等的精義所在,乃就不忍吹毛求疵,更不願因噎忘食,捨本逐末。大家試看他們那種民族精神是這樣的擇善固執,他們對於民族固有文化,又是這樣的深信不惑,那就無怪於民主與科學都能隨時代的進步,而為其應用,以致有今日這樣富強康樂的境地。但是新舊約聖經與中國的四書五經其內容與精神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因為耶教聖經,多半是注重宗教的教義教理和教規之傳授,然而他們尚能如此保持重視,絲毫亦不肯輕率刪改,決不像我們中國人那樣厭故喜新、立異好奇的作法。何況我們中國的經書,實為民族精神、民族德藝和民族哲理之所寄託,更是 總理所說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貫的道統之所寄託,為我們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典籍,其應愛護研究,自當遠出於宗教的教義經典之上。可是大家不但不知道愛護發揚,反而視同糟粕,棄置不顧,甚至視若蛇蠍,趨避不遑,像這樣喪失自信心的民族,那如何可以望其復興呢?僅就這一點來說,就可以知道人家的立國和富強,並非偶然;而我們的貧弱

---------------------------------------------------P.49---------------------------------------------------

與困頓,實在就是自己舍棄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自己喪失了自己民族的信心,這是非常顯然的。至於耶教聖經的整理編纂,到現在亦不知其經過幾多回了,其中如典章、制度、詩頌、誡命、律例、倫理等項,都是分章分節,綱舉目張的,而且每節之中,還再有小節,每小節的邊側,皆有數字標示次第,只要你指出章節行次,就隨時可以檢示按索,這一點在我們重編經書時,是很可以研究取法的。譬如四書五經,就一樣可以分列為哲學、倫理、德藝、禮樂、典章、文物、詩詞、法律、政治、經濟、軍事、農業、工商、社會等類,分章分節,編纂註釋,使治哲學者得以專研哲學,治政治者得以專研政治,治社會者得以專研社會等等,如此,則學者之研究得以專一,而主之者亦得以執其詞義,考其得失。只是倡導固有文化,容易使人誤會我們又在提倡章句詞章之學,這因為以前歷代科舉,都是以通一經、執一藝為進身之階的,大家一提及經書,就不期然而然的要聯想到科舉和詞章的上面去。其實我們要研習經書的目的,根本在明乎善而誠乎身,窮其理而致其用,斷不是要大家懷其文而忘其義,所以不必強記博誦,工於文詞;倒是要大家能夠慕義向道,裨於實用,否則,如只是僅僅知道誦藻,解其訓詁,而不及於道,不明乎善,那就是買櫝還珠,棄其精髓,而收其糟粕了。我們要倡導民族文化,最要緊的還是要激發學者以遺棄民族固有文化和忘本逐末舍己耘人為恥的心理為第一義。至於應否以四書五經命題試士,那還是次要的問題,不必局限於經書範圍,當視其何種考試而定。更不必以其為經書的章句,就畏忌避諱,不敢命題。我前面已經提到過學習理工實科的學子,如亦要他盡讀經書,試以課題,那就很難了。可是關於我們本國的地理歷史,只要是中國人,無論其學習那一系科的,就都應該精研熟習;假使一個人

---------------------------------------------------P.50---------------------------------------------------

連自己國家的歷史,自己國家的版圖,都茫然不知,那就要愧為國民的一份子,而且他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國心和責任感,也就無由而生了。我覺得今後教育部和編譯館,最急要的工作,就是要分別程度的高下,重新編訂各級完善的本國歷史和地理,使在學與不在學的青年,都能按其自身的程度,作為必修自修之用,而各種普通以上的考試(即技術人員亦不例外),均應接受本國史地的考試,這樣才能提高一般人研習本國史地的注意和熱忱,且可引起他們研習本國文化和哲學的意識,使能激發一般國民的愛國心和責任感了。
    至於官僚的習氣,以今日臺灣來說,當然比從前在大陸上已經減退了很多,但是這與根絕舊習的程度,其距離還很遠很遠。我們不妨先來研究這種舊的惡習,究竟是怎樣產生,怎樣沾染的。俄寇奸匪們說,我們中國一直是陷於半封建社會的狀態,因之官僚積習,就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可是大家能切實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我們中國早已消滅了封建制度,就是封建習性亦很少存在,即使某些文人尚不脫士大夫的意識,那也不是由於封建社會所產生出來的,乃是由於另一種農業社會孕育下來的產物。若說現代的封建習性,我以為莫過於蘇俄的共產帝國了,他們是以民命為芻狗,不惜犧牲全部人民的生命財產,以保障其共產帝國的基業,他們這種制度與組織,是比任何帝制與封建,都要專制,都要自私,其專制暴戾,真不知要超過古代的封建制度幾千百倍咧!大家知道,我們中國五千年來,就為以農立國的國家,這種農業社會的形成和遞邅,那是有其必然性與因襲性的,但這決不是封建社會的產物。現在大家要研究要認識的,倒是農業社會究竟有些什麼病態,而這些病態,又是否足以構成官僚鄉愿的惡習?我

---------------------------------------------------P.51---------------------------------------------------

以為農業社會的嚴重病態,第一就是輕忽時間,什麼事早一點遲一點都無所謂,所以事事都是遲鈍散漫,延宕耽誤,時間的早晚,對他們不會有太多的關係。第二是不重數字,譬如農人手裏的秧苗,他就只約計一共有多少斗穀種,可以分插多少畝田地就行了,決不會像工程師手裏的圖樣,不能差一釐一黍,所以數字在農業社會中,也就從來不被重視。第三是不知奮勉向上,一切都聽從宿命論的指導,靠天吃飯,優遊卒歲,沒有向上的企圖心,更沒有奮鬥的精神。第四是消極頹唐,事事只要兜圈子,不求確切,隨隨便便,悠悠忽忽,譬如關門總是讓他半開半掩,就從不注意要緊密的關實,尤其是現在各級機關都喜歡用白布門簾來掩映其各個房間,因為這樣他根本就用不著關門了,而且還可以掩飾其房間內一切骯髒腐敗的東西,這雖是一些細微末節的表現,可是這已經夠你推論我們機關的不徹底、不清白的官僚作風的一般了。第五是不分本末,不求重點,即使有了重點,也不求其重點的中心所在,凡是做一件事,都要整個的囫圇吞下去,認為全部都是一樣,就什麼都要同時並舉,結果什麼都做不成,到最後都落了空。所以古人說「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就是這個道理。第六是消耗浪費,本來在農業社會裏,都是傾向於樸素質實的,可是他無謂的消耗,特別是吉凶慶弔,在農業社會中,卻仍然在大量地浪費,尤其是不知道經濟使用的緣故,其所產生的浪費數字更加龐大。第七是反科學,含糊籠統,模稜兩可,而且是故步自封,執一不化。第八是反組織,只顧個人權利,不顧共同義務,而且嫉妒疑忌,幸災樂禍,所以一切行動,都是破壞團結,破壞統一,既沒有合群的觀念,更沒有民主的德性。第九是反紀律,一切行為,總是以個人為本位,只知違法徇情,損人利己,因之重私輕公,假公濟私,乃至無所不為了。第

---------------------------------------------------P.52--------------------------------------------------


十是因循苟且,推諉塞責,既無鬥志,又無決心,只知道畏難卻顧,投機取巧,而決不任勞任怨,解決問題。這些就都是農業社會中顯著的病態,所謂官僚鄉愿,亦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農業社會的背景和溫床,纔會不斷產生,而且要越來越嚴重了。所以我說官僚鄉愿的惡習,是從農業社會的病態之中產生的,而並不是封建社會的遺毒,這是很顯然的事理。所以我們往後要根除官僚鄉愿的惡習,就先要就農業社會的病態,痛下針砭;用什麼來針砭農業社會,那就要以工業社會的精神,來改造農業社會,使我們現在的社會,逐漸成為工業化的社會,如此,那才能希望真正根絕官僚鄉愿的作風和惡習。但是這並不是一蹴可以幾及的,如果我們要將現在的社會,變為完全的工業化,那至少要二十年到五十年時間,或許可望其初步達成。現在在反攻大陸的大業未完成以前,當然是談不上。不過我今天所說的,就是要你們大家知道,若要徹底改革官僚舊習,根本還是要注重革除農業社會的風習,我們雖不能使國家與社會所有物質一時裏變成工業化,但是可先由我們精神上變化實踐起來,凡是我們生活行動,一切都要將農業社會消極的舊習頹風,逐漸脫除,使我們向著積極的現代社會的科學精神方向,來發展前進,這才是真正的變化氣質、改造風氣的基本法則,亦惟有這樣才能將官僚主義與鄉愿惡習根本消除了。但是大家切不可誤會以為我這話必須社會工業化之後,方能消除官僚主義,而是說我們必須先有科學化和工業社會的精神,然後官僚與鄉愿的舊習,就自然可以革除了。同時大家還要瞭解,我們這不僅是為著要針砭官僚鄉愿的沉痼之疾,纔大聲疾呼地要改造社會風氣,而其根本,尤在於像我們這種農業社會的積習,如果要再繼續保持下去,因襲下去,那我們就將老弱貧病不堪,無法適存於現代的社會,更無法置身於

---------------------------------------------------P.53---------------------------------------------------

現代國家之林,這樣今日的革命,也就無非只是枉費,只是空談了。這一點是要大家痛切覺悟,和共同改革的。
    然而上面所講的農業社會的病態,並不足以為整個農業社會的詬病,農業社會還是有他很多的優點,但是這些指陳的病症,卻是急於要改正過來的,則毫無疑義。同時我講要以工業社會的精神來改造農業社會,也並不是說工業社會的產物就都是好的,也不能說工業社會裏完全沒有這些病態,而且工業社會裏更有他很多的毛病和弊害,尤其是他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更為吾人所反對。須知我今日所指的工業社會,與其說是專指單純的工業而言,無寧說是指現代科學化的精神而言,今日因為便於講解起見,聊以工業社會名詞代之。總之,我講要以工業社會的精神(就是現代科學化的精神),來改造農業社會的用意,只是要以其所長,補其所短,舉其所直,矯其所偏而已,這一點是不能不附帶告訴大家的。
    所謂農業社會病症的針砭是什麼呢?簡單地說,那就是要一反農業社會一般腐舊的習性,這要反過來的習性是什麼?乃是(一)要重視時間。(二)要重視數字。(三)要競賽向上。(四)要徹底務實。(五)要有本末先後。(六)要有重點中心。(七)要有創造發明。(八)要戒除浪費。(九)要負責服務。(十)要根據科學。(十一)要注重組織。(十二)要重視紀律。如要問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的習性如何區別?我們可以簡單的說,這以上十二種習性,就都是科學化的工業社會所產生和養成的,而農業社會則完全相反了,所以農業社會總是落後,不如工業社會的進步,其原因亦就在此。
    除此之外,同時對農業社會的毛病,還要有積極醫治的藥石,那就是更要有奮鬥性、冒險性、和積

---------------------------------------------------P.54---------------------------------------------------

極性。
    先講奮鬥性,這在我們雪恥圖強、反攻復國的今日,尤其重要。大陸之所以失敗,就是多數人先失去了奮鬥性,也就是在精神上先解除了武裝,因為奮鬥性的消失,自然就只想逃避責任,得過且過,不再關心革命的成敗,也不再關心民命的絕續;他所關心的只是他個人的活路,個人的地位,那裏會知道共匪是絕不可能給他以求活的餘地,結果他們就只有身敗名裂,為天下笑了。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一個人奮鬥性的消失,也就是那一個人死亡的宣布。我們要打回大陸,中興革命大業,就只有喚起大家的責任感,提振大家的奮鬥性。現在大家再不奮鬥,再不犧牲,再要自私自利,再要得過且過,那橫在面前的,就只有絕路,只有滅亡了。
    其次是要有冒險性,我們要成功任何一件事業,就必須有冒險犯難的精神,凡事只問他應該不應該去作,而不必問他困難不困難,或是容易不容易去作?要知道天下決沒有不經挫折、不遇艱難而能成功的事業,也沒有保守畏縮,委分安命的人,會有彪炳的勳業,這是可以斷言的。尤其我們從事革命工作的人,要是沒有冒險性,那就根本不配為革命黨員了。
    最後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要有積極性,也可以說是要有極端性。我看近來有好些人,把所謂中間路線,美其名曰中庸之道,那毋寧說中庸是被曲解被厚誣了。所謂中庸之道,程子在中庸一書中,開宗明義就說「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由此即可知中庸,是天下的正道定理,這種正道定理是不偏的,不易的,亦就是不可變動的。所謂「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就正是中庸之道的定義,

---------------------------------------------------P.55---------------------------------------------------

也正是正道定理最好的解釋。孔子說「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這所謂擇善固執,纔是中庸之道的精義所在。孔子又說:「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這擇乎中庸,就是擇善的道理。又說:「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這也就是固執的道理。我們綜觀孔子的大義微言,就可以確信擇善固執,纔是真正的中庸之道。而中間路線,卻只是一種可左可右最卑劣的投機取巧的行徑,這兩者是絕對不能相容,更絕對不能混為一談的。大家也許要問,我在講積極性的時候,為什麼要談到中間路線與中庸之道的區別呢?這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革命必須具備積極性、極端性,不能為中間路線所假借的「中庸」的幌子所惑亂,所搖撼;擇善固執,與允執厥中,那纔是真正的革命者的積極性與極端性。
    上面所說的奮鬥性、冒險性、和積極性,可以說都是農業社會中所最欠缺的德性,因此,這也正是我們今日補偏救敝的藥石,不過這些德性,我們如何纔能具備,如何纔能確守,那還得要大家有強固的黨性纔行。一個有了強固黨性的人,那他就自然能夠奮鬥犧牲,履險赴難,擇善固執,持久有恆了。所以我常說只有黨性強烈的人,那他纔能夠擔負革命的責任,也纔能獲致革命成功的保證。過去有些黨性軟弱的人,就根本對黨一無瞭解,一無認識,既無信仰心,亦無責任感,黨員與非黨員,敵人與自我,他在根本觀念上就沒有什麼分別,在立場行動上,也初無二致,只是當黨在執政的時候,就來奔走趨承,以求博一職,資一身;等到黨一遭遇挫折,遂立即動搖,卒至於離心解體,投降變節。這些人寡廉鮮恥,原不足責,所怪的是和我們一起革命,經過十年二十年以至於三十年的同志,親身經歷過北伐的成

---------------------------------------------------P.56---------------------------------------------------


功,全國的統一,以及抗戰勝利的,應該對統帥有堅定的信仰心,對革命有強烈的責任感;尤其以我的性質,以我的行為,以我過去的立身行事而言,至少足以說明我對革命、對國家、對歷史、對同志是要負責到底、奮鬥到底,而且相信我們每一次搏鬥,最後沒有不終於獲致全勝,獲致成功的。今後大家如再要致力革命、堅持革命,就要特別使同志間的黨性與信仰心,得以高度昇華。一個人只要有了強烈的黨性和信仰心,其餘如前面所說的奮鬥性、冒險性、以及積極性等等,就都不必外求了。我們今後如不願以落後國家農業社會自處,而要在世界上做一個現代化的國民,那就先要徹底改變農業社會所產生的一切習性,而以現代科學化的行動習性代之,這樣就不患其不能革除官僚主義與鄉愿惡習了。
    以下要講的,是對你們這次所參加的黨政業務演習的感想。這次演習,以我所聽到的,你們大致有兩種意見,可以代表大家的觀念。有的認為在演習中使你們體認到了社會科學,竟然也可以用現實的方法來表達其性質和特點,實不失為一項創例,而且收到了很多的效果;另一種看法,則認為將來的戰地黨政業務,決不會像演習這樣的簡單容易,在反攻之始,真正展開戰地黨政業務的時候,很可能發生如演習時那樣簡單容易的錯覺。這種不同的見解,都有他的獨到之處。當然這樣的演習,本院雖然已經自第十二期至第十七期以來,經過了五期研究員的推演改進,可是黨政業務,經緯萬端,演習的規畫和方法,不如理想的地方仍然很多;不過大家經過了這次黨政業務演習以後,至少對於戰地縣級以下的各種黨政業務,已經獲得了一個輪廓及其一般要領,同時也至少可以體認縣級以下的業務,是這樣地複雜、困難、和煩瑣。大家要知道,僅只這一點就已經可以算是得益不淺了。我想從事過實際黨政業務的,容

---------------------------------------------------P.57---------------------------------------------------

有演習過於簡單的感覺,但其中也有為從前高級行政人員所不注意和不能想像之點,不能說沒有重要的收穫。其對於沒有從事過實際黨政業務的,更不失其為一個舉隅、一個啟示。在世界各國的軍隊,每於準備作戰以前,他們對那將與作戰區域裏的民情、風俗、制度、習慣、倫理,事前就一定有詳細的調查,並且於佔領以後,可能遇到的各項事務的處理,也都要事前在訓練中讓他的部隊和工作人員諳練曉習。即以美軍顧問團來說,他們派到中國來的工作人員,就每人有一本須知式的小冊子,記載著一些風俗習慣,以至於飲食起居等項的提示,有的還要列舉幾句很簡單而有用的當地方言,使他們於事前有個接近正確的概念,臨事也可以找出一個接近正確的指導,這不就和我們現在業務演習的用意是一樣的嗎?我對於黨政業務演習,實在是有很多的感觸,我以為如果我們在抗戰勝利的時候,派出去接收的行政人員、黨務人員、軍事人員,事前都能由各該主管機關,予以示範式的計畫、步驟、方針、與紀律一類的演習,使他們瞭解接收的程序,怵以謹嚴的紀律,那可以相信,當時的接收,就決不會弄到後來那樣貪污醜惡的局面。至於縣級以下的黨政業務,卻不是事前沒有注意過,這在民國二十八年,我就已經手訂了一個新縣制綱要,只可惜當時的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並沒有加以推演,加以預習;而中央派下去的主委、書記、主席、廳長、縣長等黨政工作人員,也很少瞭解新縣制的精神所在,所以他們仍如過去的舊式衙門一樣,一到任所,就只知道下命令、出佈告,卻不去研究如何執行新縣制的有效方法,這樣的幹部,這樣的行政,那自然無怪其必要走上失敗的絕路了。由此可以說我們大陸上黨政的失敗,即失敗在黨政工作人員本身就不知道黨政是什麼東西,更不去研究怎樣實施,乃能生效。叫這種人去領導民

---------------------------------------------------P.58---------------------------------------------------

眾,治理地方,與匪鬥爭,那真是盲人騎瞎馬,沒有不蹶躓的道理。現在我們的黨政業務演習,首先就是要使大家預料到將來可能遭遇的困難和阻力,並預先準備可能解決困難和阻力的方法,而後再研究其行政的功效,使之發揮到最高度。大家經過一次演習,就可以獲得一份體認,可以增加一份經驗,這樣當我們將來於反攻大陸的時候,要推展黨政業務,庶幾可以免於再蹈以往慘敗的覆轍。這就是黨政業務演習的用意所在。
    你們這一次演習,除戰地黨政以外,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要研究如何推行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的問題。關於總動員運動,自本年元旦號召至今,已經有五個月了,雖然有關方面已擬出了若干方案、計畫,可是我總覺得這些仍未脫離舊的窠臼。換句話說,就是仍舊是有很濃厚的農業社會的習氣,什麼都想舉行,什麼都是大要,所定的計畫,不分本末,不舉重點,而且都仍舊著重在上層,無一不是浮動在機關工作的方面,並沒有想到本題,注重基層,這樣的辦法,要收實效,我想還不是和過去一樣,那是決不會有什麼效果的。我以為總動員運動,要使之展開,使之有效,第一在根本上,就要求其著重基層,亦就是要著重社會上各職業部份的各個人力,如何使之參加動員,這就是總動員運動中重點工作的中心所在。第二在組織領導上,就要求其一元化。第三在業務上,更要求其有重點,重點之中,還要有中心。第四在意識上,更要求其集中和統一,此外還有一點就是要嚴禁浪費消耗,如果大家能夠根據以上各項原則(這也就是辦事的精神和方法),來研訂動員的計畫方案,我想那至少要比現在所擬的切實得多。講到組織與統一的一點,我最近曾經問過經合分署施幹克署長,問他我們中國人和日本人辦

---------------------------------------------------P.59---------------------------------------------------

事,有些什麼不同之點,我們的會計制度和日本比較,又有那些要改進的地方。這是因為施幹克曾經在日本很久,他對日本人的工作效能是相當瞭解的,所以我才問他對中日兩國人員辦事的情形,究竟有些怎樣不同的感想。施幹克說,日本人的會計制度和你們比較,並不比你們進步,亦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只是有一點,無論你去問那一個日本人,甚至於十個百個,他們所持的立場和答語,都是一致的;可是如果有人要問你們中國人員的話,你們就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觀點,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說法,眾口紛紜,莫衷一是,這就是有組織與無組織以及觀念統一與不統一的分別所在。施幹克君這種觀察,不能不說是一針見血之論。我們這樣遇事的觀念不能統一,意志不能集中,就正是我前面所說的,這些都是農業社會的病態,像我們這樣散漫自由,紛歧錯雜,不重組織的幹部,那還如何可望人家能看重我們,相信我們能夠復國建國呢?所以此後在總動員運動中,最起碼的一項要求,就要求其在觀念上集中統一,這是大家革命工作所不容忽視的地方。此外還有一個觀念,就是總動員運動,應顧名思義,必須善用社會動力,領導青年,推動群眾,使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納入組織,再經由組織分類,經由組織支配,使人人都有工作,而且人人都能各適其才,各得其所,這樣才可望其真正能推動一切的力量,而使之發揮到最高度的功效了。在總動員運動中,特別是青年的力量,尤不容忽視,如果我們不能有效地領導青年,那就要一虧一切虧了。
    還有這次演習,大家都非常用心,非常認真,這是很可欣快的現象。不過有些地方,還沒有完全照著我的指示去作,那就要減少辛勤的功效。例如在演習時所張貼的標語,都是由你們作報社社長、主筆

---------------------------------------------------P.60---------------------------------------------------


、甚至於還有作宣傳部門主管同志所擬定、書寫、和自己張貼的,這樣應該是很妥善了,可是卻仍舊有很顯然的毛病存在著。先說你們張貼的方式,還是六張八張連黏在一塊,雖然每張有每張的顏色,但是連黏在一塊,看的人就不大注目,同時也不知道看那一張才好,即使全部看完了,在他腦筋中也不會留下什麼印象的,如果是分開一張一張地黏貼在適當而又顯著的地方,那效用就一定要大得多。我以為兩三張標語黏在一起,就抵不上單獨地黏一張的有效,如果十張八張黏在一起,甚至還黏上相同字句的標語,那就不僅完全失去了作用,而且還要發生使人厭惡而又可笑的反感。其次講到標語的字句,也應該力求簡明有力,要知道句子越長,每句的字數越多,就越不容易使人醒目,使人注意。我以為一張標語最好只寫一句,而一句的字數也最好不超過八個字,同時用字的時候,應該盡力避免十筆以上的難字,因為十筆以上的字,在一般識字不多和高小學生的心目中,就多少要費解的。譬如空防標語中常用空襲的襲字,或躲避的躲字就不是一些識字不多的人所能辨認的,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改用其他足以代表這種字句簡明淺顯的來宣傳表達呢?大家要知道標語是為大眾寫的,為大眾寫的文字,而不能大眾化,那如何可以望其有效。關於如何寫標語的一點,我是從民國十五年以前在東征的時候,就注意到並詳確不斷的指示過了,以後更不知道講過了多少回,像這些輕而易舉的指示,大家至今都還不能實踐改進,這真是太不長進了。另外還有一點要附帶說明的,就是在今日大家唱國歌的時候,還是參差不一,不能與樂隊合拍,而且有時還比樂隊搶先,一個成年的國民,連唱國歌都不能合拍齊一,這是於國家最恥辱的表示,大家以後要切實注意改正,總要齊一節奏才好。你們不要以為這些無關宏旨,其實一個國家,一個

---------------------------------------------------P.61---------------------------------------------------

團體,甚至一個構成份子的精神,是否團結一致,同聲相應,就可以在這些唱歌的音調裏,很明顯的覺察出來的,你看這對於我們革命建國的關係是如何重大?
    今後關於制度和組織,尤其是關於用人行政方面,第一就要著重考核,第二就要著重訓練。所謂考核,最要注重的,是思想品德,思想不正確,品德不健全的人,那他的技能才幹,即使如何優秀,也不許輕率任使。要知道投降變節,就都是這些思想不正確和品德不健全的人的造因,而官僚鄉愿,貪污腐化的作風,也正是這些人敗德亂行的結果。因此,你們要考核一個幹部的思想品德,就決不是只問他幾句是否黨員,以及是否信仰三民主義,就以為可以信任得過了;也不是只聽他幾句揶揄式的頌揚,以及一篇阿其所好的建議,和看到他幾處文過飾非的舉動,就以為他才德皆美,而確信不疑的。大家應該知道,考核只有在平時——於日用常行中,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必要「聽其言而觀其行」,那才能觀人於微,而不致失之於偏,特別在危難時——當顛沛造次之中,更應該究其用心,審其帥氣,智愚賢否,不難立辨。總之考核是要隨時隨地,默察兼聽。同時對一個同志的考核,也不僅止於是主管機關主管人員的責任,也應該是我們黨員同志間大家的責任,而且惟有寄考核於同僚同學同志之間,那才能真正的循名覈實。孟子所謂「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就是這個道理。現在大家有一種通病,那就是誰都有一種強烈的自卑感,不願意接受任何人的考核和監察,更不願意接受任何人的忠告和規諫,殊不知考核與監察不僅是消極的黜陟用舍的依據,更是積極的陶成德業的矩矱。譬如一個人(特別是中才之資的人)如果他

---------------------------------------------------P.62---------------------------------------------------

時時刻刻都覺察到有人在考核他,也毋寧說是有人在監策他,那他就必然會兢業惕勵,不敢踰越,所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結果自然而然就會進於「存善閑邪」的境地,這不是很顯然的陶成德業的道理嗎?我以為官僚鄉愿之風,其所以日熾一日,就正因為組織熟視無睹,而社會又習焉不察,甚至視為固然,於是就泛濫潰決,不可收拾。假使組織認真,考核嚴正,則眾歛其邪,人懷自厲,至少亦可以免於無恥了。所以說考核除作為消極的黜陟用舍的依據之外,更是積極的陶成德業的矩矱,這應該是至當至確的道理。關於訓練的意義,我已經不知道說過多少遍,這裏不必再多說了,現在只想簡單的說明訓練的重要性,以及幹部為什麼一定要經過訓練的理由。單以這次黨務演習來說,我覺得你們過去如果沒有參加過地方黨政工作的,你們就對戰地黨政工作,決不能如經過演習那樣較為深刻的體認,以後要你憑空去處理戰地黨政工作任何一個極單純的部門,你也可能會要不知所措的,惟有經過訓練的溝通思想,交換意見,研訂方案,講求技術以後,那才能夠確知本末先後,肆應裕如。所以訓練實在是用人行政的教之以道藝、約之以制度的先著。我們過去在大陸,就是因為把地方黨政最繁複、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委諸於那些沒有訓練、沒有考核、更不知道本末、和毫無學術的胥辦役吏之手,那如何能免於嚴重失敗?所以今後上中級的黨政幹部,特別是反攻大陸時期的戰地黨政幹部,一定要經過中央的切實訓練,經過中央的周密考核,才能夠授以專責。當然中央仍應予地方黨政主管同志以選擇和保舉其所屬幹部的權責與機會;只是選擇保舉,一定要有範圍,就是必要限於曾經受過中央切實訓練的,方能准其保舉,但最後還得由中央核定,方能正式任用。而其主管者,對其被保舉的人,仍應繼續負其思

---------------------------------------------------P.63---------------------------------------------------

想考核和行動監督之責,如此,地方用人既仍有其選擇之權,且可免於引援親私之弊,而中央亦可以審知保舉者之當否,與被保舉者之是否勝任。不過我這所說的,只是一項原則性的提示,至於如何使之益臻於妥善周密,那就要大家再加研究策畫了。
    最後有一點關於將來戰地黨政業務更重要的提示,就是大家要瞭解我們於反攻大陸,必須實行軍政時期之時,同時還要兼做訓政工作,趕速完成訓政的職責,使結束軍政的時候,即可實行憲政。因為今後不會再像過去那樣有機會給我們單獨劃出一段時間來進行訓政工作了。尤其是現在在奸匪這樣處心積慮,必須連根拔除我們國家固有的歷史文化,滅絕我們民族的倫理道德,麻醉我們青年和幼童的天性,盡力展開他對知識份子的「洗腦」和「圍剿」,以及徹底控制整個社會每一個人的生命,分解每一個人的家庭,以遂行其出賣國家民族,效忠於其共產祖國的俄帝,作為最後困獸之鬥的時候,更不容許我們來從容實行訓政;所以要在軍政時期兼做訓政工作,那時日之急迫,任務之艱鉅,是可想而知的。本來在民國二十七年由武漢遷渝,以至於三十一年以前五年的時間裏,是我們實施訓政之治,最易奏效的一個階段,在那個階段裏,除開奸匪以外,是很少有人來公然阻撓並破壞我們的;所可惜的乃是我們本黨自己不爭氣,不努力,終於讓這大好的時機,因循坐誤了過去,說起來這實在是我們本黨最大的過失,亦是我們革命歷史過程中一項最大的遺憾!這是我個人以及本黨中央幹部要負全責的。到了三十一年初,我們加入了聯合國,擔任了聯合國四強發起人之一的時候,俄帝就著了慌,於是就指使他的工具——共匪,在暗中煽動各黨各派,做他對本黨搗亂反動的工具,而各黨派在不知不覺之中,亦就被他利用,

---------------------------------------------------P.64---------------------------------------------------


紛紛公開對本黨加以無情的攻擊,和無端的誣蔑,再也不許我們來完成訓政工作了!不過在即將到來的反攻時期,不能不實行軍政時期,這是我們本黨革命事業,補過自贖,兼行訓政工作,完成訓政最後機會。大家要瞭解在軍政時期,兼做訓政工作,最易生效的理由,可在反面來證明——就是訓政時期,如要回復軍法之治,那無異是倒行逆施,這是決不可能的事。若在軍法之治的軍政時期,由政府自動的隨時限制軍政的權力,逐漸加強人民的權利,培植他施行四權,與實行地方自治,那就如順水推舟,必定是能事半功倍了。我以為只要在軍政時期能夠把訓政同時推行的計畫和方案,事先釐訂,綱舉目張,算無遺策,而大家又能徹底憬悟這個意思,徹底的來共同埋頭苦幹,那我相信每一個收復地區,只要有三年至五年工夫,就一定能夠獲致預期的效果,真可使憲政之治,得以植基於軍法之治的根荄之上。這是大家在將來建立並推行戰地黨政工作的時候,不可不確切認識的一個基本觀念。
    總之,大家只要為著國家,為著民族,為著革命的歷史,乃至於為著個人,為著各人本身的父母兄弟妻子,為著自己的祖宗廬墓,誰都有在反共抗俄復國建國的中興大業中,盡其萬死不辭,犧牲奮鬥,來光復大陸,解救同胞的責任。尤其是你們第十七期研究員,都是本黨的中堅幹部,都受過黨的高級訓練,都承擔過黨所付予你們的重大責任,你們今後更應該徹底反省,根除私見,從頭做起,所謂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在同志之間,更要親愛精誠,互助合作,規過勸善,誓共患難,以完成我們國民革命的第三任務,和本黨復興革命的大業。

---------------------------------------------------P.65---------------------------------------------------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