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民主義的哲學觀點——三民主義的新認識

 總理關于勇之標準,認為血氣之勇,無知之勇,乃是小勇。成仁取義,才是大勇。革命的大勇在辨義利,明生死,這種大勇,就是行仁。古人所謂「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這樣行仁就是大勇,也就是革命的最高行為。

 由此我們可知「革命力行,是利他而不是利己,是愛人而不是害人,這就是博愛,也就是行仁。知仁謂之智。行仁謂之勇。智、仁、勇三者就是革命力行的三達德。而其貫徹行之者則為誠。」

第二節 民生史觀

  甲、生命與歷史
 人以其有限的能力而竟能超越一般動物,由野蠻進入文明,就是由於他有合群的天性,融合民族,建立國家,克服自然的環境,開發自然的資源,以維護其生存,促成其進步。
 人復以其短促的生命,而竟能建立事功,發展文化,就是由於他承繼前代的事業,啟示後世的努力,用個人的生命,創造民族的歷史,藉民族的歷史,延長個人的生命。
 所以人之為人,主要就由於人由合群互助去擴大自己的生活,同時由繼往開來,去延長自己的生命。實現「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
  乙、物質與精神

 民生哲學,最主要之點,是絕不同意古今哲學家把精神與物質劃分為二,致使二者間的關係發

---------------------------------------------------P.53---------------------------------------------------

生聚訟不決的難題。反之民生哲學,承認精神與物質均為本體中的一部分,既不是對立的,也不是分離的。物質不能脫離精神而存在,精神也不能脫離物質而存在。宇宙的本體,應是心物合一的。宇宙與人生都必須從心物合一論上,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丙、物質觀念的改變與唯物論的破產
 一般唯物論者所謂「物質」,在現代科學上已被否認為全部實體的真象。依現代科學的研究,原子可分解而為質正子、電子與中子,進一步再分解成為波動的方式。一個物體不過是一個能力發放的中心。所謂物質,不但不是如常識上之認為實體而存在。而且物質分解到最後之所呈現的,就常識上、經驗上也能立刻判斷其為非物質了。這不是唯心論,可是更不是唯物論,這是分析到最精微處,宇宙本體的性質。因而唯物論在現代哲學上自然要趨於沒落了。
 馬克斯列寧主義者,只承認哲學有兩個基本派別,唯心論與唯物論。無論那種學說,只要不是唯物論,他們就指為唯心論,這個二分法,抹煞了哲學史上的事實,已是武斷而不科學到絕頂了。尤其是由於新的物質觀念改變,更予馬克斯列寧的唯物論以致命的打擊。恩格爾斯說:「唯物主義隨著自然知識上,每一新的偉大劃時代的發明,而採取了新形式。」但是現在自然科學新的研究所得,已把十九世紀的科學智識根本改變了。馬克斯列寧主義的唯物論,在根據十九世紀中葉歐洲自然科學智識而定的粗陋結論,到了自然科學進展至今天這樣原子能的階段,證明其所謂物質主義,並非為全部實體之真象的發明,他們這些虛偽欺世的理論,可說完全破產,實已不攻自破了。不知

---------------------------------------------------P.54---------------------------------------------------

道他們又用什麼樣新形式的詭辯,以充實他唯物論的理論,來自圓其說呢?
  丁、鬥爭與互助
 總理指示我們說:「互助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民生主義演講說道:「社會之所以有進化,是由於社會上大多數人的經濟利益相調和,不是由於社會上大多數人的經濟利益有衝突。社會上大多數人的經濟利益相調和,就是為大多數人謀利益,大多數人有利益,社會才有進步。」 總理這段話,就是孫文學說:「人類進化以互助為原則」的引伸,說得何等深切著明。
 然而,馬克斯的「共產黨宣言」,一開頭就說:「一部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階級鬥爭史。從古代社會起,一切經濟、政治、文化的現象,都是階級鬥爭的發展。」馬克斯主義這個說法,顯然是抹煞許多事實,有意作偏狹的看法,致成為社會病理學的虛玄,所以 總理說:「馬克斯研究社會問題所有的心得,只見得社會進化的毛病,沒有見到社會進化的原理。所以馬克斯只可說是一個社會病理學家,不能說是一個社會生理學家。」
  戊、歷史的重心在民生
 社會進化是歷史的重心,而社會進化又以民生為重心。總理說:「社會的文明發達,經濟組織的改良,和道德的進步,那是以什麼為重心呢?那是以民生為重心,民生就是一切社會活動中的原動力。」
 然而民生無論在民生主義、民生史觀、或民生問題中,都有其一貫之理,就是民生不單是物質

---------------------------------------------------P.55---------------------------------------------------

,民生也不單是精神,民生是精神與物質配合統一而得到生存的。總理說:「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便是。」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當知總理曾根據蜾蠃為求生存而發明蒙藥之術,以採取螟蛉為糧之事實,去說明「精神和物質都是求生存需要的產物,」和說明「凡為需要所迫,不獨人類能應運而出,創造發明,即物類亦有此良能也。」故人類求生存是動力,而精神與物質都只是條件。
 關於人類生存的條件, 總理亦曾有明白的指示。總理說:「人類要能夠生存,就須有兩件最大的事,第一件是保,第二件是養。」保是政治,養是經濟,都是歷史的條件。總理由人類的保養,去劃分人類歷史為三大階段:就是人同獸爭,人同天爭,人同人爭,而歸本於人類互助之進化。從此我們對於人類求生存歷史的全部過程,就可以得到一個明確的概念了。
 我們因此可以肯定歷史的動力是一元的,歷史的條件是多元的,動力與條件是互相作用而又互相推進的,但條件是寄於動力而存在,物質的生產力,只是供給人類求生存的需要。因此,物質生產力是條件——是經濟的條件。人類求生存,才是社會與歷史的動力。
 因此馬克斯的唯物史觀,只是把握歷史經濟的條件,並只是把握經濟的條件中歷史過程的一個階段——階級鬥爭的歷史階段。這與我們 總理的民生史觀,把握歷史的動力和歷史的條件,並把握動力和歷史條件的全部過程,乃是顯然不同的了。所以總理批評馬克斯把社會進化的「果」作為社會進化的「因」,更可證明 總理對馬克斯「倒果為因」的批評,乃成為顛撲不破的定理。

---------------------------------------------------P.56---------------------------------------------------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