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哲學對於一般將領的重要性

是沒有信心的人,就隨時可以陷於意志動搖,因之更容易為敵人所誘惑。根究這些懷疑的由來,就是先失去了信心,然後再失了理智,一切不依照事實理則來推斷,只聽信無稽謠言,虛偽情報,引起了胡思亂想,所謂「疑心生暗鬼」,到處都顯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現象,這樣完全失去了理智的人,那有不為敵人所誘陷的道理?姜尚曰:「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這幾句話將「懷疑」之害,說得再透澈沒有了。
    在此我還要舉一個大家所熟知的事例,來加以佐證。據三國志記載:「操自將,擊馬超、韓遂。遂與操有舊,請相見,但說京都故舊,拊手歡笑。既罷,超問遂,公何言?遂曰:『無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操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軍中自疑遽(意為「急」或「窘」),卒以致敗」。這豈不正是「三軍之災,莫過狐疑」最好的說明嗎?但是今天奸匪朱毛運用心戰反間的伎倆,那要比曹操超過幾百千倍了。所以我們今後對於這朱毛作戰,特別要注意到他挑撥離間的詐術,我以為我們反共戰爭中,第一重要的就是鞏固內部,毫無間隙,才可以克敵致勝。若要做到這一步,那只有以誠制偽,以真破疑,無論對人對事,亦無論對上對下,凡是可資疑竇的消息或傳聞,尤其是對其本人有關的謠諑,可資他人懷疑的消息或有可疑之人,與可疑之信,無論間接或直接來對他本人遊說宣傳,足以動搖思想意志者,皆應立即報告其上官。如有涉及其所屬部下或同僚者,就必公開宣佈,必須切實檢討,和徹底根究,務期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則任何間諜,任何謠傳,皆無所用其技,一切疑竇自可冰釋無遺。所以今後應該有疑必問,有謠必究,而決不可就以此認為彼此不信,甚至從此反生疑懼和恐

---------------------------------------------------P.57---------------------------------------------------

怖的心理。大家應知只要我們內心無疚,不僅不怪根究謠言,而且惟恐不來追究。如一經徹底追究,並非事實,則自能倍增信譽,加強團結。須知惟有如此開誠布公,不分彼此的坦直無隱,方能破除一切疑慮,增強信任、信仰與自信的三信心,而不為狡獪的奸匪所乘。亦只有這樣,乃得袪疑存誠,完成反共抗俄的艱鉅使命。

    不過大家須知共產匪徒本身,亦有一不可克服的最大弱點就是他的懷疑心理,不僅用以對付敵人,而更用以對其內部,所以凡是共產分子,其彼此之間的疑心更大。而且他們不只懷疑,更是互相防範,上下嫉忌,因之滿懷恐懼,其結果必至矛盾衝突,仇視報復,自相殘殺,同歸於盡為止。所以我們面對這樣一個殘酷陰狠的敵人,更應該針對它這個恐懼與懷疑的弱點,隨時隨地予以利用。這亦即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道理。
    但是大家須知:真正共產分子亦有其一個最大的強處,那就是對他不容易使之刺激憤怒,這就是共產的教育和思想,完全是以陰狠詭秘,卑鄙惡劣為其宗旨。所以他不擇手段,不講廉恥,長於滲透,專事陰謀,在他們的謀略的要領,乃第一步是以偽亂真;第二步是弄假成真。亦就是中國古語所謂:「以柔克剛,以紫亂朱」的道理。我以為我們今後對共匪這一最大的強處,不能只用「以剛克柔,以實擊虛」的方法,而且亦要講求「以柔克剛,以紫亂朱」的戰術,來刺激他,誘惑他,即使不能激怒他,亦要設法威脅他,使之恐懼猶疑,來打破他的這一強處,制服他一切陰謀。所以我們對於這種卑劣無恥的敵人,特別要講求心戰與反間的技能,使之由互相疑懼,而至自相殘殺,這是我們對奸匪鬥爭,無論軍事

---------------------------------------------------P.58---------------------------------------------------

或政治作戰的戰術中,都應該以此為第一個重要的課題,而必須首先加以研究的。不過你們實行這一戰術時,一定要找到適當機會,切不可隨意施展;因為用之不當,反致弄巧成拙,這一點,大家應該特別加以注重才行。

    過去我們在大陸上剿匪作戰,雖未受到共匪這種離間挑撥的反間魔術,但許多將領對戰局的前途,失去信心,亦就未始非受共匪造謠惑眾的影響,以致發生悲觀失望的心理,只認為自己一切不行,而沒有想到敵人比我們更不行。所以一切都表現灰心喪膽的形態,完全成為失敗主義者。於是對主義的信心,對領袖的意旨,對自己的歷史和前途,皆發生動搖,喪失信仰,而對所指揮的部屬,亦就沒有信任心,每每以為決無挽救危局的可能。察其一切弊害,實均起於疑忌攜貳之心。故以這樣既無自信,又無互信,更無共信的軍隊,與匪決戰,自然要危疑恐懼,觀望猶豫,終致全局瓦解,蒙此奇恥大辱了。由此可知「懷疑」實為軍人百病之源,誠為大家所應切實戒除的心理大敵。
    以上「恐懼」「憤怒」「懷疑」三者,乃是軍人精神和心理上的最大障礙。我在此還要舉出我們中國歷史中兩位最有名的勇將來作一對照,以供我們今日軍人的抉擇。這兩位勇將中的第一位,就是漢楚時代的項羽。第二位就是縱橫歐亞的成吉思汗。這二位英勇無比的名將,其平生戰績乃是眾所周知,無待詳述,可是其結果則完全不同。茲據其二人所製的歌詞的氣概與精神,就可想見膽力的強弱與事業的成敗了。當成吉思汗西征時的歌詞是:「上天與下地,俯伏嘯以齊,何物蠢小醜,而敢當馬蹄」。而項羽最後失敗時的歌詞則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濟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P.59---------------------------------------------------

」後來還有許多人評判項羽這首歌詞是悲歌慷慨,不失為英雄氣概;我以為項羽的歌詞充滿了「恐懼」「憤怒」「疑惑」的氣氛,毫無英勇鎮定與自信的心理,更沒有如克勞塞維茨所說:「在絕望中之奮鬥」的軍人精神。所以到了最後他只有在烏江自刎了事。我以為這種卑怯自殺,而不能抱定榮譽戰死的軍人,只可說是一個最無志氣的懦夫,那能配稱為勇將!故無論他過去有如何勇敢的史蹟,我們不僅不屑敬仰他,而且應在棄絕不齒之列。至於成吉思汗的這首歌詞,我認為是充滿了他自信、勇敢與鎮定的心理,誠不失為一首英勇壯烈的歌詞,正與項羽的歌詞語意完全相反,所以他成功亦自不同。因為他既有這樣一個戰勝一切的信心,自然不會再有恐懼憤怒與疑惑的心理了。所以成吉思汗,實為我們中國軍人所應該效法與崇敬的第一等模範英雄。

    現在要重提以上所說的「恐懼」「憤怒」「懷疑」的敗德,我們如何來設法袪除,不使再蹈項羽這種身敗名裂的覆轍;那就是只要能在「定靜安慮」四字訣上來作修養工夫,先要保持鎮定堅決的品質,與抱定光榮戰死的決心,這樣當然就不會有「恐懼的」心理,亦不會「憤怒」,更不會「懷疑」了。這亦就是孔子所謂「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道理。我們如能把三種心理上障礙一一克服,自然就能進一步陶冶「智仁勇」三者高尚的品性和人格,蔚為一個英勇沉毅、堅決果敢的主將。這種「定靜安慮」,從容不迫的將領,在我國歷史上真是指不勝屈。考察其中最為顯著而可以約舉的,就是謝安,當秦王苻堅伐晉,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後千里,謝安一面處理軍務,一面與客圍棋,遣前鋒謝元等大破秦兵於淝水,謝安得到大勝報告,仍與客圍棋如常,了無喜色,這便是史乘上有

---------------------------------------------------P.60---------------------------------------------------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