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哲學對於一般將領的重要性

內容來源:卷二十七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四十六年

 

 

——中華民國四十六年三月十二日
主持陸軍指揮參謀學校正×期開學典禮講——

要旨
    一、軍事哲學的重要性:
        (甲)克勞塞維茨著「戰爭論」和「戰爭原理」的世界軍事哲學。
        (乙)兵法的定義和研究兵法的目的。
    二、戰爭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遠超過物質的因素:
        (甲)戰爭中三個主要的精神因素:
            1·研究「敵人可能的錯誤」:
                (子)使敵人構想錯誤。
                (丑)使敵人判斷錯誤。
                (寅)使敵人方向和行動錯誤。
            2·「勇敢行動所造成的印象」:
                (子)「決心」與「計劃」的差異性。
                (丑)「光榮戰死的思想和決心」的涵義。
                (寅)「存心時時可死,作戰步步求生」兩句訓示的真義。
            3·「在絕望中之奮鬥」:
                (子)勇氣為「絕望中奮鬥」的原動力。

---------------------------------------------------P.43---------------------------------------------------

              (丑)奮鬥精神尤應表現於各級指揮官的一身。
        (乙)匯集一切剩餘力量,作合理運用,為轉危為安,轉敗為勝的基礎。

    三、軍事哲學修養中的心理大敵:
        (甲)「恐懼」:
            1·「恐懼」就是怯懦,為軍人最大恥辱,亦為戰爭失敗的基因。
            2·無欲無畏,無私無我為怯除「恐懼」心理的有效藥劑。
        (乙)「憤怒」(急躁):
            1·「憤怒」就是「衝動」,衝動就會失去理智的判斷和有計劃的行動。
            2·「定靜安慮」四字訣為醫治「憤怒」和「急躁」的靈丹。
        丙、「懷疑」:
            1·「懷疑」就是無信心,缺乏信心就易為敵人所誘惑。
            2·大陸剿匪失敗的經驗,證明「懷疑」為軍人百病之源。

    四、軍事哲學的根本問題,不外「忍」與「仁」,就是對敵人要「忍」(殘忍)(忍耐),對自己軍民要「仁」(仁愛)。五、軍事哲學與革命人生觀的關係及其相互作用:
        (甲)革命人生觀所探討的主要問題,為追求生命的意義與瞭解生活的目的。
        (乙)「生死觀念」為人生觀的主題。
        (丙)歷來對生命價值兩種不同的看法:
            1·共產主義唯物是視,為生命「滅亡論」的代表。
            2·三民主義重視民生,為生命「永生論」的典型。

---------------------------------------------------P.44---------------------------------------------------

        (丁)三民主義信徒,不重視個人生命的存亡,而特重民族生命的絕續。
        (戊)研究軍事哲學,確立革命人生觀的主要目的為生命價值的兩種不同觀點,應加以抉擇和肯定。
        (己)要打破生死觀念,必須認清的精神究竟何在?
            1·自然法則和自然大能,隨宇宙之存在而存在。
            2·人生不可無信仰,有了信仰,則精神與靈魂皆有所寄託。
    六、結論——各級將領及黨政幹部必須體認克氏戰爭哲學中精神因素,發揮我國傳統哲學中的正氣與道德力量,方能建功立業,救國革命。
本文
    我在今年元月舉行的國光會議中指示一般將領和黨政負責同志說:「目前大家最大的缺點,還是對哲學的體認和心神涵養的工夫太差……須知哲學思想為心靈的源泉,智慧的鎖鑰,亦是生命的指針,更為人生事業的基礎。一個沒有哲學思想的人,不特其生命無所附麗,靈魂無所寄託,而其人生一切,亦必是悠忽茫蕩,無所適從,就是糊糊塗塗的過了一世……今日吾人與奸匪朱毛鬥爭,乃是『打組織,打思想,打學術』的戰爭,一言以蔽之,實在就是『打哲學』的戰爭」。換句話說,也就是「打主義」的戰爭。
    陸軍指揮參謀學校現在所調訓的學員,都是國軍中級以上的幹部,對於反共革命戰爭,負有最艱巨的責任。我平日考察你們一般同志的學養和能力,發現大家對於兵學與科學的精神及其應用方法,大致巳有體認,並能初步實踐。可是你們今天最感缺乏,而要特別注意修養的,正是我在「國光會議」中所提示的,關於每個人對哲學的理解和心靈涵養工夫的問題。所以今天你們正規班第×期開學的時候,我

---------------------------------------------------P.45---------------------------------------------------

要把軍事哲學對於現代將領的重要性,作一扼要的提示,希望全體同志都能特別注意研究和實踐。

    大家都知道:克勞塞維茨所著「戰爭論」和「戰爭原理」兩書,是現代軍事哲學的圭臬。近一百五十年以來,中外軍事家和一般將領莫不慎思精讀。「戰爭論」一書,最近有張柏亭同志最新譯本,而為我所校訂,曾由國防部印發各級同志普遍閱讀,我想大家應該已經至少看過一遍,而且對其精要的理論和豐富的內容,亦應該有了瞭解。今天擬就「戰爭原理」一書的要旨,亦為你們作一提示,以助大家理解克氏的中心思想及其戰爭理論的主要內容,並作為你們今後修養革命哲學,確立革命人生觀的準據。因為「戰爭原理」這本書,它可以說是「戰爭論」巨著的前身,也可以說是「戰爭論」的精萃所在。
    「戰爭原理」中最重要的是其第一篇,該篇的主題為說明戰爭的一般理論,即在指示一般軍人:怎樣能在決定的一點上,獲得各種物質力量與有利的優勢,以遂行作戰的手段達到戰爭的目的。因此克氏在該篇中,開宗明義的說:「所謂兵法,實不過是將戰爭中可能遭遇的一切狀況,作合理思索的結果而已」。這就是兵法的定義,亦就是說明研究兵法的目的,不僅是要瞭解一般戰略戰術的原則,而是要對當前敵我全般情況,加以合理的分析,綜合的研究,正確的判斷,然後下定決心,集中力量,使之配合協調,採取一個合理適當的行動,以達成作戰的任務,這樣才是我們研究兵法的要旨。
    大家知道:戰爭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危險的,而且是愈接近勝利的時候,愈是危險。所以我們對於危險的狀況,隨時隨地要有警覺戒慎之心,並盡量熟察這種狀況,以採取有效的對策,來克服困難,衝破危險。因此一個優秀的將領,應該時刻從這方面來切實研究和準備,達成其一切工作任務,那麼他一

---------------------------------------------------P.46---------------------------------------------------

旦臨到危險的時候,才能得到一個基於理智的正確判斷。克氏曾說:「我們應該頻頻想到最危險的狀況,並使自己熟悉於此種境況。祗有如此,我們方能達到基於理智的英勇的決斷,而不為任何批評所動搖」。

    我曾不斷地告訴大家:戰爭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遠超過物質的因素,這一點正是克氏全部戰爭哲學的精髓,亦是其整個戰爭理論的核心。吾人研讀其兩大著作,發現此一特質,隨時貫注和洋溢於其全部思想體系之中。在克氏看來,戰爭中的精神因素,主要的有三個:第一是研究「敵人可能的錯誤」。這是用兵時最為重要的一個課目,亦是研究敵情最主要的著眼點。第二是由我們自己「勇敢行為所造成的印象」。就是不論處在怎樣危險的狀況之下,只要我們有基於理智的、英勇的決斷,仍舊可以獲得最後勝利。第三是我們自己的「絕望中之奮鬥」。這種奮鬥是基於理智的行動,而非單憑情感的作用,其目的在使所有一切剩餘的微薄力量,都能善為利用,以發揚其最大的精神效用。
    現在要先就戰爭的第一個精神因素——「敵人可能的錯誤」加以解析。敵人可能造成錯誤,究竟是什麼?在我看來,主要的有三方面:
    第一是要使敵人構想錯誤。所謂構想錯誤,就是要使敵人作戰計劃的出發點錯誤,這是戰略藝術的第一要領。如果敵人的作戰計劃並不錯誤,或者即使錯誤,但亦不甚嚴重,那麼我們就要在戰爭行動中,先要自己有可勝的實力,立於不敗之地,積極的造成自己優勢和有利的地位,而並無什麼錯誤足予敵人以可乘之隙;一面又隨時隨地設法誘致敵人陷於錯誤,而使敵人所犯錯誤愈為嚴重,對於我們自己亦

---------------------------------------------------P.47---------------------------------------------------

愈為有利,這就是孫子所謂「勝可為也」的道理。

    第二、要使敵人判斷錯誤,就是要誘致敵人根據我們偽裝的假情報或反情報資料,來作其狀況判斷。只要敵人的判斷錯誤,那它的計劃當然就會隨之錯誤了。但是大家要特別注意的,就是此處所謂我們偽裝的假情報或反情報一點,務必要特別慎重,如果你沒有正確的情報根據,或切實可靠的把握與適當的製造假情報的機會,那切不可隨便輕易使用。萬一用之不當,或為敵方所窺破看穿時,那敵人更可借此來誘惑你、打擊你,反為其所陷害了。這亦就是孫子所謂「勝不可為也」的意思。
    第三、要使敵人在戰爭中方向和行動的錯誤。這是敵人可能錯誤中最為嚴重的一點,亦是我們打擊敵人和消滅敵人最為有效的方向。不過我們要想陷敵人的計劃和行動方向錯誤,而敵人亦必想盡方法要陷我們的計劃和行動方向的錯誤。尤其是今後原子戰爭,特別要重視「欺敵」「隱蔽」(偽裝)與「奇襲」三種戰術。其中對於「欺敵」的技能,更是高級將領克敵致勝的精神要素,因此謀略戰、情報戰、和心理戰等,在現代戰爭,尤其反共革命戰爭中的地位,就愈益顯得重要了。而其最重要的,還是要在戰略上,使敵人的構想與判斷錯誤。更要注重我們自己的戰爭構想與判斷,不致為敵所誘惑而鑄成錯誤,這是戰爭指導上最大的一個問題。所以國軍今後作戰,自上至下各級指揮部參二部門的情報業務,各級主管應該特別注重。不僅主持情報的參謀及其參謀長,對於各種情報要負責研究與設法運用,而其各級主官對於情報的研判與運用的工作,尤應視為戰爭成敗與生死存亡的第一關鍵,而且切勿完全假手於僚屬,必須時刻在懷,親自研判為要。

 ---------------------------------------------------P.48---------------------------------------------------


  但是敵人的判斷如果合理正確,其兵力佈署和各種計劃作為,亦擬訂得完備無遺,而其行動方向亦無明顯錯誤的跡象,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雖可運用高度的情報技巧和有效的攻心戰法,但亦須看他是否會被誘惑而發生其錯誤。如因此敵人自陷錯誤,而果中我計,那就是孫子所謂「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上面第一與第二節中所說:「勝可為也」與「勝不可為也」二種意思,我在此要特別加以補充闡述,因為這兩句話,是讀孫子的人最易引起疑問或誤解的,而且其關係亦甚重大。以為這兩句話的意思,在文字上看來,是大有區別的,而其實是並不相反的。就是說戰爭的勝負,是要審度機勢的發展,不可強勉,亦不可有「意必固我」的成見。「勝可為也」是以自我充實的基本力量為主,乃因應敵人的錯誤而擴大之,再掌握其敵人錯誤的機勢,以達成我之勝利是也。所謂「勝不可為也」乃是敵人本身自其作戰構想計劃乃至一切判斷與行動,皆無隙可乘,無瑕可擊,那你就不可強勉意必,一廂情願的來製造敵人失敗和你主觀必勝的觀念,那是絕對不可以的。所以你要使偽裝和假情報等生效,亦必須敵人有可乘之隙,或窺破敵人心理的弱點,乃有投其所好的機會,才可克敵致勝,否則無此機會,就寧可不為。這就是「勝不可為也」的真正意義。可見為將者最重要的本領,就是一方面務要掌握一切機勢,盡量誘致和造成敵人可能的錯誤;而另一方面更要盡力避免自己陷於任何錯誤,而更要注意防制自己陷於主觀的意必固我,一廂情願的錯誤。
    總之,勝利是要以自己可勝的力量和合理而主動的行動,立於不敗之地為基礎,而後其「勝」乃有

---------------------------------------------------P.49---------------------------------------------------

「可為」。如果其本身沒有可勝的力量,而單靠投機取巧,想來製造敵人錯誤以達到其主觀的,以為可勝的目的,都必將會弄巧反拙,自取敗亡,所以其「勝」是決「不可為」的。今後我們反攻大陸採取攻勢作戰,大家所應該特別研究的,就是要使敵人的兵力隨時分散,更要誘引其脫離原有陣地,這是我們攻勢作戰,最重要的一個戰法。因為只要敵人的兵力一經分散,其精神必易於動搖,其組織亦易於解體。此即孫子所謂「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以十擊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

    因此我認為不論從事什麼戰爭,凡當敵人兵力分散,其陣地陷於混亂的時候,就是決定我方勝利的時候,這亦就是「勝可為也」的道理。關於這一點,在我們反攻時期,以劣勢兵力,對優勢的奸匪戰爭之中,尤其緊要。故對此戰法,不論高級將領或各級指揮官都要特別加以研究,並能靈活運用,然後才能把握敵人的弱點,造成敵人的錯誤。孫子曰:「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又曰:「敵雖眾可使無鬥」。這便是使敵人方向與行動陷於錯誤的具體功效。
    其次,我要對「勇敢行動所造成的印象」這個精神因素的意義和作用,為大家提示其要略。這一精神因素究竟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呢?我以為就是要發揮其將領人格上最優良的品質,亦就是要有「鎮靜堅忍」的美德和「光榮戰死」的決心。克勞塞維茨曾說:「我們永不應喪失鎮定與堅忍,而此二者,戰爭時最難保持;無此二者,則精神上最優秀的品質,全歸無用」。這意思就是說:一個將領一定要有高度

---------------------------------------------------P.50---------------------------------------------------

自信心和決斷力,也就是具有堅定不移的決心。但是這所謂「決心」,是與「計劃」不同的:就是「決心」是不變的,而「計劃」是有彈性的;因為「計劃」是要隨實際情況的變遷,而有各種預備的措施,適應敵情而相機運用的。至於「決心」,那是有其一定目標,而要始終貫徹到底的。故不論在任何危險緊迫或迂迴蹭蹬狀況之下,亦不論處於任何反對阻礙或批評毀謗之中,我們亦不會動搖自己的信心,總是不避一切險阻艱難,實踐其不達目的,決不中止的決心。我以為這是每個將領都應養成的優良品質,而為你們今後報國建功的基礎。

    在此,對於「光榮戰死的思想和決心」的涵義,我要進一步說明一下。克勞塞維茨就過:「我們必須熟習光榮戰死的思想,我們應時時涵育此種思想於心中,而習以為常」。這意思就是說:我們既然相信我們的目標是正確的,行動都是合理的,那就應該堅定信心,生死以之。萬一這樣做去,仍然還要遭遇挫折或失敗,那麼到了最後不得已時,就應該有光榮戰死的決心。故馬援之擊匈奴,矢志「以身殉國,死得其所,馬革裹屍,猶為榮譽」。袁崇煥之禦外寇,則以「我守此當死此,我必不去」為其誓言,其英名乃能流芳百世。我亦時常告訴大家:做將領的人,一定要「存心時時可死,作戰步步求生」,正是這個道理。
    須知對敵人作戰,時時刻刻都是危險的,但只要我們視馬革裹屍,為國捐軀,為吾人最光榮的生命歸宿,那我們就必能生可安心,死亦瞑目了。所以我們必須養成「存心時時可死」的習性,才不致沾污我們革命軍人的人格。不過大家應知戰爭的根本目的,是要戰勝敵人,達成任務;故軍人不論遇到什麼

---------------------------------------------------P.51---------------------------------------------------

困難和障礙,仍應竭盡一切智力,予以克服,非至成仁取義的最後關頭,仍不應以「死」來作為解決困難的問題的惟一手段。所以軍人一方面既要「存心時時可死」,同時應該先做到「作戰步步求生」。而且惟其有「步步求生」的願望和信念,才會有「時時可死」的素養和決心。故克氏又說:「如果沒有此種堅決心,則縱在最成功的戰爭中,亦不能取得碩大的戰果,更無論其在最失敗的戰爭了」。因此我們做最高級將領的人,要想在勝利之中獲得碩大的戰果,必須於平日養成鎮定堅忍的優良品質,更要有光榮戰死的思想與習性,方能誓死報國,無忝所生。

    其三、「在絕望中之奮鬥」,其最為淺近的註釋,要算我國常語所謂「一息尚存,此志不渝」。即是一個軍人無論遇到什麼險阻艱難,遭到任何挫折失敗,亦不要放棄追求理想即實現主義的決心,更不可動搖自己光榮戰死的意志。因為天下任何事情,只要你是為了一個遠大的理想,而毫無自私的企圖,那麼你只要能基於理智的決斷,勇敢的行動,以盡其最大的精神效用,每到了這個時候,亦就是絕處逢生,轉敗為勝的時機臨到的時候。這是我在一生革命戰爭中,所得到的最大經驗,而且歷歷不爽的事實。孫子說:「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而後生」。唐李光弼與叛逆史思明戰,以短兵置?中曰:「戰,危事;吾,國之三公,不可死賊手。萬一不利,諸君死敵,我自剄,不令諸君獨死也」。於忠肅禦寇兵,曾引岳武穆「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之言以自奮;並謂:「余等既蒙授以重任,敢不潔己愛軍,以重士氣;捐軀效死,以報國恩」。張居正亦謂:「大丈夫既以身許國家,許知己,惟鞠躬盡瘁而已,他復何言」。曾湘鄉戍守屯溪,曾自誓說:「離此一步,便無死所」。此等英勇之氣節,何其可歌可

---------------------------------------------------P.52---------------------------------------------------


泣!克勞塞維茨說:「戰爭是危險之事,處此危境中,最可寶貴之精神,即為勇氣」。可知勇氣實為「絕望中之奮鬥」的原動力,亦就是中國哲學中的浩然正氣。

    而且此種沉毅果敢,勇往邁進的奮鬥精神,尤應表現於各級指揮官一身,使得藉其精神力的感召,來聚集所部的剩餘力量,團結一致,作絕望中的奮鬥。拿破崙曾謂:「凡為將者,必須是一種偉大人物,彼為全軍之頭腦,主持全軍行動」。十九世紀中葉,世界名將傑克遜亦謂:「在歷代著名將帥中,以亞立山大大帝及瑞典國王喀爾第十二兩位人物最奇特,凡屬兩統帥的軍隊,無不奮勇異常,為其主帥精神所貫注,其輕視危險,富於勇氣之情形,一如其主帥」。再如十八世紀中葉日耳曼薩克森元帥亦說:「為將者所必具之條件,第一當然是毫不動搖之勇敢決心,若無此種性質,其他一切皆乏何等重大價值」。拿破崙為激起軍事領袖的冒險精神,亦曾說過:「如果戰爭的技術只在於不冒險,則榮譽將由庸才包辦了」。世界名著「英雄與英雄崇拜」一書的作者克萊爾曾說:「英勇一物,實為千古以來,維繫一切偉人與其徒眾關係之神聖媒介」。
    至於所謂「英勇」的具體表現,我以為大家應該時時服膺克勞塞維茨所說的一段話,為最英勇行動之典型。克氏說:「一切對於我們不利,並感覺絕望時,正是最需要使用理智的時候,就是到了失敗絕望時,我們亦不可以為自己所有的行動為不合理或不可能;因為如果我們別無良策,祗要我們把自己所有微薄的力量合理的來善為運用,則我們的行動就是合理的」。這實在亦是現代軍人「變不可能為可能」信念的準據。所以我們革命軍人不論在任何失敗絕望的情況之下,還應該把我們一切剩餘的微薄力量

---------------------------------------------------P.53---------------------------------------------------

匯聚集結起來,並作合理的運用。須知戰爭不到這個時候,就不能找到轉危為安,轉敗為勝的機會,亦就不能完成你最後勝利和最大戰果的目的。

    在你們對於這戰爭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有了基本體認之後,現在要講軍事哲學修養中的另一要點,就是如何袪除每個人心理上的一切障礙。我們人生事業上最大的障礙,尤其革命軍人心理上最大的敵人是什麼呢?就是「恐懼」、「憤怒」、「懷疑」三者。我在前面說過,我們要造成敵人可能的錯誤,必須要處處誘引敵人於不知不覺中陷於錯誤。然則怎樣去誘致和造成其錯誤呢?簡單的說:就是先要促成敵人的恐懼、憤怒與懷疑,這樣才容易使他受我們的誘惑,中我們的間謀,而陷於不可補救的謬誤。反之,我們要想不被敵人誘惑,不中敵人狡計,不蹈任何覆轍,也一定更要克服「恐懼」、「憤怒」與「懷疑」這三種心理上的最大障礙。須知美國軍事教育注重「克服軍人心智上的障礙」,主要就在制服這幾種心理上的敵人。
    不過這「恐懼」、「憤怒」、「懷疑」三個心理上的最大障礙,幾乎為人人潛意識中的本能,乃是與生俱來的。尤其是這第一種「恐懼」心理,特別在戰爭中更是容易發現,所以「恐懼」乃是人類一個基本的共同心理狀態。其原因就是人類多半都是好生惡死,同時亦都有其求生存的本能,及其對於死亡的恐怖。因此心理學上都承認「恐懼」是一個事實,而不能否認的。而我們大家亦要正視這一事實,不可徒以「不怕死」的口號來欺騙自己。我常說凡是口裏喊著「我不怕死」或「我要與你拚命」的人,他嘴上愈是喊得厲害,而他的心裏就是「愈怕死」的表現,這是一定的道理。而且由古語所謂「兵兇戰危

---------------------------------------------------P.54---------------------------------------------------

」的意義,就可知道軍隊官兵,人人對於戰鬥和恐懼所引起的心理狀態,及其神經緊張的情緒,都是事實。我們亦不能不承認和正視這一個事實。

    美國陸軍教範中說:「一個成功的將領,應該教會他的部下,認清和正視恐懼的心理。因為恐懼,就是紀律和士氣的敵人,恐懼若不加以制止,就要發展成為恐怖。若是一個部隊發生了恐怖的現象,那麼他就不再成為一個有紀律的單位,而變為烏合之眾了。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大勇的人,完全沒有恐懼的觀念。但是只要其軍隊具有良好的紀律,和高度的士氣,那麼就是一個普通的人,他內心雖不一定情願在戰場服務,但是他卻也可以正視危險,而能勉強達到其一樣的標準。因為他們具有責任感、勇氣和忠心。同時他們對於自己國家、部隊以及其本身,也感到有一種自負的驕傲(榮譽),換言之,這就是所謂『團隊精神』」。這一段話,我以為是軍中克服恐懼心理的政治教育中,最當應用的一種正常的方法。因此以後大家更要了解這「負責任,守紀律,保榮譽,愛國家,愛團隊」的精神教育,乃是克服恐懼心理惟一的良劑。
    以上為對一般官兵恐懼心理的研究。至於我們高級將領的軍事思想與作戰心理,那就更進一步的要有自動的修養才行。克勞塞維茨說:「戰爭是危險境地,因之軍人性質,第一必須勇氣」。中國古語亦說:「勇者不懼」、「大雄無畏」、「無欲則剛」;又說:「只見一義,不見生死」。這種勇氣,實在就是孟子所謂:「至大至剛」與「配義與道,無是餒焉」的正氣。所以我常常指示革命軍人,必要注重持志養氣的修養工夫,總要以整個民族的大生命為先,而視自己個人的小生命在後。就是先要考慮達成

---------------------------------------------------P.55---------------------------------------------------

這一復興民族,保衛國家的作戰任務所應取的行動。那麼只要有這樣無私無我、無欲無畏的精神,自然就不會有所「恐懼」了。這亦就是袪除「恐懼」心理最為有效的靈丹。

    「憤怒」就是衝動之一種表現,凡一經情感衝動的人就不能使用理智,來作合理的判斷和有計劃的行動。而且這「憤怒」的現象,很多是從憂愁煩惱而生的,亦就是所謂「憂憤」。故「憤怒」對於軍人的思想和行動,最易僨事致敗。孫子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胡林翼說:「軍事到緊要之時,靜者勝,躁者敗」。但是大家要知道:憤怒雖是一種僨事的敗德,然而亦是軍人所最易犯的通病。尤其是一個具有個性和才氣的將領,當其處於戰局持久不決或戰事挫敗時候,往往忍耐不住,就犯了「衝冠一怒」、「乾坤一擲」的脾氣,這乃是一般將領所最應切戒的毛病。
    須知在憤怒情形之下用兵,往往不待敵人錯誤,而你自己的判斷、計劃和行動早已亂了方寸和步伐,而陷於嚴重錯誤的地步了。因此憤怒急躁,其結果往往會招致不可挽救的失敗。希望每一將領對於這一點,都能時刻警惕,耐心修養。所以我平日一再提醒大家「定靜安慮」四字訣的重要性;如能具備這四字訣的修養工夫,就可做到「仁者靜」,和「仁者不憂」的地步。只要你能安定,你能靜慮,那自然不會再有「憤怒」了。所以這四字訣,乃是醫治憤怒致敗的靈丹。故今後你們無論是個人克己自修,尤其是上下和同僚之間相互勸勉規戒時,愈是碰到令人惱怒憂憤的事,愈要克制忍耐,愈在危急存亡之秋,愈要沉著慎重,方能克服危難,獲得最後勝利。
    「懷疑」就是沒有信心,更是失去了軍人應有的「三信心——信任、信仰、自信」。大家須知,凡

---------------------------------------------------P.56---------------------------------------------------


是沒有信心的人,就隨時可以陷於意志動搖,因之更容易為敵人所誘惑。根究這些懷疑的由來,就是先失去了信心,然後再失了理智,一切不依照事實理則來推斷,只聽信無稽謠言,虛偽情報,引起了胡思亂想,所謂「疑心生暗鬼」,到處都顯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現象,這樣完全失去了理智的人,那有不為敵人所誘陷的道理?姜尚曰:「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這幾句話將「懷疑」之害,說得再透澈沒有了。
    在此我還要舉一個大家所熟知的事例,來加以佐證。據三國志記載:「操自將,擊馬超、韓遂。遂與操有舊,請相見,但說京都故舊,拊手歡笑。既罷,超問遂,公何言?遂曰:『無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操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軍中自疑遽(意為「急」或「窘」),卒以致敗」。這豈不正是「三軍之災,莫過狐疑」最好的說明嗎?但是今天奸匪朱毛運用心戰反間的伎倆,那要比曹操超過幾百千倍了。所以我們今後對於這朱毛作戰,特別要注意到他挑撥離間的詐術,我以為我們反共戰爭中,第一重要的就是鞏固內部,毫無間隙,才可以克敵致勝。若要做到這一步,那只有以誠制偽,以真破疑,無論對人對事,亦無論對上對下,凡是可資疑竇的消息或傳聞,尤其是對其本人有關的謠諑,可資他人懷疑的消息或有可疑之人,與可疑之信,無論間接或直接來對他本人遊說宣傳,足以動搖思想意志者,皆應立即報告其上官。如有涉及其所屬部下或同僚者,就必公開宣佈,必須切實檢討,和徹底根究,務期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則任何間諜,任何謠傳,皆無所用其技,一切疑竇自可冰釋無遺。所以今後應該有疑必問,有謠必究,而決不可就以此認為彼此不信,甚至從此反生疑懼和恐

---------------------------------------------------P.57---------------------------------------------------

怖的心理。大家應知只要我們內心無疚,不僅不怪根究謠言,而且惟恐不來追究。如一經徹底追究,並非事實,則自能倍增信譽,加強團結。須知惟有如此開誠布公,不分彼此的坦直無隱,方能破除一切疑慮,增強信任、信仰與自信的三信心,而不為狡獪的奸匪所乘。亦只有這樣,乃得袪疑存誠,完成反共抗俄的艱鉅使命。

    不過大家須知共產匪徒本身,亦有一不可克服的最大弱點就是他的懷疑心理,不僅用以對付敵人,而更用以對其內部,所以凡是共產分子,其彼此之間的疑心更大。而且他們不只懷疑,更是互相防範,上下嫉忌,因之滿懷恐懼,其結果必至矛盾衝突,仇視報復,自相殘殺,同歸於盡為止。所以我們面對這樣一個殘酷陰狠的敵人,更應該針對它這個恐懼與懷疑的弱點,隨時隨地予以利用。這亦即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道理。
    但是大家須知:真正共產分子亦有其一個最大的強處,那就是對他不容易使之刺激憤怒,這就是共產的教育和思想,完全是以陰狠詭秘,卑鄙惡劣為其宗旨。所以他不擇手段,不講廉恥,長於滲透,專事陰謀,在他們的謀略的要領,乃第一步是以偽亂真;第二步是弄假成真。亦就是中國古語所謂:「以柔克剛,以紫亂朱」的道理。我以為我們今後對共匪這一最大的強處,不能只用「以剛克柔,以實擊虛」的方法,而且亦要講求「以柔克剛,以紫亂朱」的戰術,來刺激他,誘惑他,即使不能激怒他,亦要設法威脅他,使之恐懼猶疑,來打破他的這一強處,制服他一切陰謀。所以我們對於這種卑劣無恥的敵人,特別要講求心戰與反間的技能,使之由互相疑懼,而至自相殘殺,這是我們對奸匪鬥爭,無論軍事

---------------------------------------------------P.58---------------------------------------------------

或政治作戰的戰術中,都應該以此為第一個重要的課題,而必須首先加以研究的。不過你們實行這一戰術時,一定要找到適當機會,切不可隨意施展;因為用之不當,反致弄巧成拙,這一點,大家應該特別加以注重才行。

    過去我們在大陸上剿匪作戰,雖未受到共匪這種離間挑撥的反間魔術,但許多將領對戰局的前途,失去信心,亦就未始非受共匪造謠惑眾的影響,以致發生悲觀失望的心理,只認為自己一切不行,而沒有想到敵人比我們更不行。所以一切都表現灰心喪膽的形態,完全成為失敗主義者。於是對主義的信心,對領袖的意旨,對自己的歷史和前途,皆發生動搖,喪失信仰,而對所指揮的部屬,亦就沒有信任心,每每以為決無挽救危局的可能。察其一切弊害,實均起於疑忌攜貳之心。故以這樣既無自信,又無互信,更無共信的軍隊,與匪決戰,自然要危疑恐懼,觀望猶豫,終致全局瓦解,蒙此奇恥大辱了。由此可知「懷疑」實為軍人百病之源,誠為大家所應切實戒除的心理大敵。
    以上「恐懼」「憤怒」「懷疑」三者,乃是軍人精神和心理上的最大障礙。我在此還要舉出我們中國歷史中兩位最有名的勇將來作一對照,以供我們今日軍人的抉擇。這兩位勇將中的第一位,就是漢楚時代的項羽。第二位就是縱橫歐亞的成吉思汗。這二位英勇無比的名將,其平生戰績乃是眾所周知,無待詳述,可是其結果則完全不同。茲據其二人所製的歌詞的氣概與精神,就可想見膽力的強弱與事業的成敗了。當成吉思汗西征時的歌詞是:「上天與下地,俯伏嘯以齊,何物蠢小醜,而敢當馬蹄」。而項羽最後失敗時的歌詞則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濟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P.59---------------------------------------------------

」後來還有許多人評判項羽這首歌詞是悲歌慷慨,不失為英雄氣概;我以為項羽的歌詞充滿了「恐懼」「憤怒」「疑惑」的氣氛,毫無英勇鎮定與自信的心理,更沒有如克勞塞維茨所說:「在絕望中之奮鬥」的軍人精神。所以到了最後他只有在烏江自刎了事。我以為這種卑怯自殺,而不能抱定榮譽戰死的軍人,只可說是一個最無志氣的懦夫,那能配稱為勇將!故無論他過去有如何勇敢的史蹟,我們不僅不屑敬仰他,而且應在棄絕不齒之列。至於成吉思汗的這首歌詞,我認為是充滿了他自信、勇敢與鎮定的心理,誠不失為一首英勇壯烈的歌詞,正與項羽的歌詞語意完全相反,所以他成功亦自不同。因為他既有這樣一個戰勝一切的信心,自然不會再有恐懼憤怒與疑惑的心理了。所以成吉思汗,實為我們中國軍人所應該效法與崇敬的第一等模範英雄。

    現在要重提以上所說的「恐懼」「憤怒」「懷疑」的敗德,我們如何來設法袪除,不使再蹈項羽這種身敗名裂的覆轍;那就是只要能在「定靜安慮」四字訣上來作修養工夫,先要保持鎮定堅決的品質,與抱定光榮戰死的決心,這樣當然就不會有「恐懼的」心理,亦不會「憤怒」,更不會「懷疑」了。這亦就是孔子所謂「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道理。我們如能把三種心理上障礙一一克服,自然就能進一步陶冶「智仁勇」三者高尚的品性和人格,蔚為一個英勇沉毅、堅決果敢的主將。這種「定靜安慮」,從容不迫的將領,在我國歷史上真是指不勝屈。考察其中最為顯著而可以約舉的,就是謝安,當秦王苻堅伐晉,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後千里,謝安一面處理軍務,一面與客圍棋,遣前鋒謝元等大破秦兵於淝水,謝安得到大勝報告,仍與客圍棋如常,了無喜色,這便是史乘上有

---------------------------------------------------P.60---------------------------------------------------


名的「淝水之戰」。又如宋將宗澤留守汴京,當金人入侵,宋室垂危,他卻對客奕棋,鎮靜如常,其實他對戰爭佈署早已成竹在胸,故一經接戰,就獲大勝。其在西方則如十九世紀英國的名將巴爾巴羅,後來大文學家福爾泰曾讚譽他說:「其在動盪中的神態靜定,危險中的心志清明,這是統帥最大的天賦。」
    以上中外名將,他們這種不慌不忙,指揮若定的精神,如其平時沒有「定靜安慮」的修養工夫,是決不能做到這樣安詳從容的地步。大家都知道:諸葛孔明一生用兵,其自認為得力之處,就是在「寧靜致遠,澹泊明志」的箴言。洪自誠說:「忙處不亂性,須閒虛心神養得清;死時不動心,須生時事物看得破」。這些格言,實足為今後我們高級將領修身養心的座右銘,切盼大家能照著這些訓示去立己立人,建功建業。而且今後我們考核一個將領的品德,衡斷一個幹部的修養,亦應該特別注意於此,方能選優汰劣,獎賢任能,確使國軍獲得最有能力和具有氣節的指揮人才,保證今後反攻革命戰爭的絕對勝利。
    以上是說明戰爭哲學的要領。當你們得到初步理解之後,現在再要補提一下我對於戰爭哲學的思想。我以為戰爭哲學的領域至為廣泛,而其基本問題,則不外兩端,就是「忍」與「仁」。我們對於敵人部隊要「忍」(殘忍),對於自己軍民要「仁」(仁愛)。這二者在字面上看,完全是相反的,但在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革命軍人,對此二者「忍」與「仁」的意義,必須要有正確的研究理解和修養歷練,切不可稍有曲解誤會。因為我們反共革命戰爭,非有忍心,不能消滅萬惡的共匪朱毛,這樣就不能救民,亦就不能發揮仁民愛物的仁心。而且俄共與朱毛的哲學理論,「是對敵人的寬恕(仁愛),就

---------------------------------------------------P.61---------------------------------------------------

是對自己同志的殘忍」。我們對著這樣的敵人,還能只講仁愛而諱言殘忍麼?否則我們就不能建立救國救民的革命人生觀,豈不是靜候俄共與朱毛來滅絕我們中華民族嗎?

    至於革命人生觀所要探討的主要問題,一個是追求生命的意義;一個是瞭解生活的目的。這個問題大家都必了解我所常提的兩句:「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這意思就是說:生命是繼續不斷的,是永生的,只要宇宙存在一天,人類生命的光輝,就可以永不熄滅。因此當我們存在一天,就一定要創造,要發明,要貢獻,使生命價值垂諸永久。至於我們生活的目的,只要大家客觀的思考一番,就知道決不是為了我們個人數十年必死的生命;因為一個人假如是單純的為了「活命」而活著,試問那與飛禽走獸何異?故吾人生在世上,一定要為我們的團體、組織、同胞和國家民族而存在;擴而充之,更要使全人類的生活都能解決,都能提高,這才是我們生活真正的目的。
    講到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這個問題,乃是全部人生哲學的範圍,過去我已發表幾篇關於革命哲學和戰爭哲學的講演,你們可據為參考研究的資助,在此不擬細論。現在只想就這個大問題中的核心問題,即一個人生死觀念的問題,為大家再作一次扼要的提示。
    關於生死觀念的解釋,通常有兩種:一種認為人死了就算了事,就是所謂「滅亡」;一種認為人體死了,而精神不死,其人格和正氣仍舊是存在的,就是所謂「永生」。事實上這亦就是哲學上對生命價值向來爭論不休的兩種說法。所謂人是永生的,就是說:生命決不是指軀體而言,亦決不是軀體死了,

---------------------------------------------------P.62---------------------------------------------------

,生命也就跟著完結。如果人的軀體物化了,毫無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如精神、英靈與人格、正氣等遺留人間,試問人生究有何意義?人類存在究有何價值?歷史和文化,將如何賡續不斷?所以這派人,認為生命是永生的,這是屬於肯定人生價值的說法。另一種是說生命就是指軀體而言,那裡有甚麼靈魂和精神的存在?故一旦人的軀體死亡了,生命也就完全告終。此等人把生命和物質看作是同等價值的東西,這是屬於否定的說法。我們三民主義同共產主義哲學觀點上的最大分野,也正在於此。

    大家都知道:共產主義是講物質的,共產唯物論者,認為人也是物質之一。他們認為一個人不過是骨骼膿血混成的一種物質。故人死了,一切皆成虛無空幻,正如同一件東西毀滅時,其本身價值就完全喪失一般。而我們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是注重民生的,是以民生為歷史的重心的。這就是說:歷史之所以延續不斷,永遠存在,乃由於世世民族不斷地奮鬥創造,而得發揚光大。故在我們的民族歷史和文化中,就有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靈魂存在。換言之,就是有一天民族歷史文化的存在,就有一天民族精神和靈魂的延續;有一天民族精神和靈魂的延續,就有一天我們個人的生命價值存在其間。所以三民主義者所主張的生命價值是肯定的,永生的,而唯物主義者的歷史觀和人生論,卻是完全否定人的生命價值。我們為了易於瞭解起見,不妨把唯物主義者所指的生命,比作一個水泡,碎了破了,就沒有任何形體和價值存在了,這就是所謂終成泡影。而我們三民主義者之視生命,有如一個雞蛋;雞蛋是有其本身的生命力存於體內,只要你能孵育它,就能生生不息的。由於可知我們三民主義的信徒是應該注重精神價值,講求人生真義,是肯定人生和生命的永遠存在的;而共產唯物主義者,乃與我們完全立於相反

---------------------------------------------------P.63---------------------------------------------------

的立場。
    正因為我們主張生命的意義,是積極的,肯定的,永生不滅的,所以我們三民主義信徒,並不重視個人生命的存亡,而特重民族生命的絕續。故曰:「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又曰:「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因為我們個人有形的生命雖然死了,但還有我們的學生、部下和世代子孫來繼續我們的志向;他們一旦死了,也還有他們的學生、部下和子子孫孫來祖述其志。可見大家只要對革命主義的信心不移,對革命歷史始終肯負起責任,那麼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國民革命的光榮傳統,便能生生不息,綿系不絕。而我們個人真正的生命,也就可永久寄托在革命歷史和民族精神所結成的整個大生命之中了。
    你們今天聽了我這一番講話之後,對於人生價值問題,內心上應該有所判別和抉擇,而必須肯定自己的生命是屬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是可以永生不滅的還是其逝如朝露的?如果你們認為自己的生命價值,只是屬於物質的,當然你們的軀體一旦死了,一切都完了,這樣不過糊糊塗塗過了一世,那裏還談得上對民族,對文化,對主義,對歷史,負起革命建國和繼往開來的責任?如果是屬於精神的,那麼你們的生命是永生的,是具有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的。只要你們肯定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那麼你們的生活當然更是有目的的。所以我們革命幹部,今後無論擔任何種任務,必須把胸襟敞開,把眼光放遠,才能別是非,辨順逆,嚴敵我,明生死。尤其是你們軍事幹部今後作戰要想建立大功,戰勝敵人,一定要時時存著光榮戰死的思想和決心,才能克敵致果,終底於成。須知對於生死觀念如不能大澈大悟,就

---------------------------------------------------P.64---------------------------------------------------


一定不會有這種決心,而且下不了這種決心!就是因一時憤激衝動,偶然下了一個決心,也必不能堅定持久,真正做到「生死不渝」,「置生死於度外」的地步。如因一時情感衝動,所發出的匹夫之勇而戰死了,那你也就不能安心瞑目,而亦決不是求仁得仁者的道理。
    一個人要想完全打破生死觀念,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認清我們的精神究竟何在?我們的靈魂,究竟附屬在什麼地方?關於這些問題,我在「科學的學庸」,「革命教育的基礎」,「解決共產主義思想與方法的根本問題」等篇裏,曾經不斷講到天道、天命、天性,和天、心、人以及心與理這些宇宙與人生的根本問題;其實歸納起來,就是個人生命價值如何提高,如何發揚的問題,亦即精神和靈魂究竟存在與否的問題。
    大家知道:宇宙的生命是無窮盡的,其內容是無所不包的。然而以這樣龐大的複雜的宇宙,它那無數星球體系都能循著一定的軌道和嚴密的規律,有條不紊,運轉不息,使其生命永無底止,這種現象究竟蘊蓄著什麼奧秘呢?我們人類究竟如何去理解清楚呢?自來研究宇宙的人,都不能不承認這是由於自然法則和自然大能支配的結果,亦就是肯定萬能主宰——神的存在。故科學家愛因斯坦於其研究宇宙萬象時,亦不得不認為宇宙奧妙,決非科學所能完全解釋,而非借助哲學之力不可。所謂自然法則和自然大能,亦即通常所謂自然律;它是隨宇宙之存在而存在的,其不但為解釋宇宙的通則,亦為支配人生的全能。故自然律是深刻的寓於宇宙之中,存在於我們的理智道德與身心之內,且構成了一切社會人類所產生生命力的泉源。

---------------------------------------------------P.65---------------------------------------------------

    如果沒有自然法則和自然大能的存在,而宇宙的運轉流行,就可孳孳不息,那是任何科學方法所不能解釋的。而且宇宙之所以能維持到現在,而其將來亦還要繼續維持至無窮,是它在冥冥之中,必有一物為之主宰,乃為無可否認的事實。照宗教家的說法,這就是宇宙的創造主,這個主宰,亦就是宗教上的「神」或「上帝」;在我們中國固有的哲學思想中,稱之為「天」,亦稱「上帝」。我們個人亦惟有遵循這宇宙主宰的力量,才能使我們人生有其意義及其目的;於是我們個人的生命,乃不致與草本同朽腐。詩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這不是很明顯的說出了生命價值的來源之所在嗎?所以人生不能沒有信仰。而宗教之所以有支配人生的力量,正因為信仰是出於自然而不可制止的動力,其目的是在求得宇宙的真理,要使其生活達於最高的境域。就是要求其生活的盡善盡美與真實,這亦是宗教的本質。
    總之,天生我們這樣一個人,就賦予我們自然法則和自然大能,作為我們處世做人,成功立業的準據。因此只要我們能遵循自然法則的原理,運用自己固有智慧和道德力量,而自然大能,也就會自然而然的發揮出來了。可見我們中國哲學講天道、天命和天性的道理,就是要使自然的道理,能實際應用到人生中來。因為一個人如能循著自然法則來行動,照著自然道理來做事,那必能至大至剛,配義與道,而決不致陷於道德上的錯誤,做出任何背天害理,敗德亂行的事情來。所以我認為在人類世界中,得到智識最深刻的器官,就是道德力的感應。希望我們一般黨政軍高級幹部,以及我們革命黨員和軍人,皆能以此為根基,為鎖鑰,發揚人生價值的真義,開啟人生萬有的寶庫;而其關鍵就在要認清個人生死真

---------------------------------------------------P.66---------------------------------------------------

義,打破生死最後關頭,去追求永生的生命價值,而不為一時生活中的得失利害所糾纏困擾。

    今天我自西方兵學家克勞塞維茨戰爭哲學的原理,說到本國古聖先哲所一貫重視的生命價值,所涉雖廣,寓意則一。如果我們國軍各級將領以及一般黨政幹部,均能深切體認克氏戰爭哲學中特別強調的精神因素,發揮我國傳統哲學中充沛浩蕩的道德力量,從而袪除心理上的種種蔽障,確立革命的人生觀,發奮圖強,負責盡職,篤行實踐,建功立業,那麼反攻革命大業的完成,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P.67---------------------------------------------------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