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宣誓的意義

內容來源:卷二十五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 \中華民國四十一年

 

 

——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主持革命實踐研究院
總理紀念周及中國國民黨各級黨部委員宣誓典禮講——

要旨
    一、信誓一出,就是自己良心上永遠的一項嚴重的責任;這種不輕於宣誓的態度,也正是可以證明其誓約必須履行,必能篤守的表示。
    二、總理認為效忠職務的宣誓,是表現每個革命黨員對其主義對其職務的責任和決心最正確的一種方法
    三、凡是違背誓約的人,沒有不身敗名裂的;即使無法用黨紀去懲罰他,而他亦必會得到所應得的更加嚴厲十倍的膺懲。
    四、革命的失敗與革命的尚未成功,是有其不同的距離,我們現在所遭受的革命失敗,實在只可以說是一次挫折,就是暫時停滯在革命尚未成功的階段,而並不是真正的失敗。
    五、黨員入黨宣誓,為黨員的終身大事;宣誓以後,自己的生命能力和自由幸福,一切都貢獻於黨中,再也不能游離於組織以外,決無徘徊觀望的可能了。
本文
    今天是本黨各級黨部委員就職,舉行宣誓典禮,同是也是本院第十七期與本團高級班第X期舉行 總理紀念周。現在先要就宣誓的意義和重要性,對各級黨部委員,加以說明,務使大家能加深對誓約之認識與重視,以篤實的堅毅的行動,來貫徹你們自己所願信守、所願奉行的誓約。大家知道我們國人對宣誓的看法,一向都是異常重視,不敢輕率的,特別是智識份子對誓約尤其重視,如果不是真心,不是

---------------------------------------------------P.39---------------------------------------------------

大故,就決不願意信誓旦旦;因為信誓一出,就是自己良心上永遠的一項嚴重的責任,這種不輕於宣誓的態度,也正是可以證明其誓約必須履行,必能篤守的表示。以誓約的例子來說,我們遠在商周時代,凡是領軍出征的時候,尤其是夏啟、商湯、周武要除暴安國、弔民伐罪的革命軍出師之前,就有像夏啟的「甘誓」,商湯的「湯誓」,武王的「泰誓」「牧誓」那種誓詞一類的盟誓的記載,這些誓詞都是表示其對革命的責任,奮鬥犧牲,始終不渝的決心,和精誠團結,生死與共的精神;這亦就是我們今日國歌所唱的「一心一德,貫徹始終」一樣的意思,這都是革命軍人宣誓最顯著的事例,不過國民對國家、個人對職務效忠的宣誓,是至近代才盛行的。尤其是西方國家對於效忠職務的宣誓,特別重視。我們 總理認為這是表現每個革命黨員對其主義對其職務的責任和決心最正確的一種方法,因此從本黨同盟會成立的時候開始,就訂定了會員宣誓誓詞,後來民國元年由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民國三年由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民國八年由中華革命黨再改組為中國國民黨,每次黨員入黨以及黨的各級重要幹部就職的時候,就必須鄭重宣誓。當民國三年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之際, 總理認為黨員僅僅宣誓,還是不夠的,因為鑒於民國二年革命失敗的時候,一般黨員紛紛背約脫黨,甚至投降袁賊,竟視宣誓為具文,故在改組中華革命黨之初,就規定入黨誓約上必須加上指印,可是有些黨的幹部不願在誓約中加上指印,曾藉口反對,不肯參加中華革命黨,其實他們的真意所在,並不僅是為要打手印之故,而是其對革命失去了自信心,對領袖亦失去了信仰心,故不肯再隨 總理冒險革命,當時大家認為袁賊勢力浩大,中國且已經被他統一,都說在二十年之內,決不能再用革命手段可以推倒袁賊的。可是 總理當時並

---------------------------------------------------P.40---------------------------------------------------

不因為他們的反對,而變通誓約方式,這就已經可見 總理對誓約是如何重視了。這一段史實,大家只要讀過陳英士先生當時致黃克強先生的信中所說:「遵守誓約,服從命令,美認為當然天職而決無疑義者」,就可以知道當時黨中同志因為誓約而引起的爭論是如何激烈了。還有 總理自己在民國元年就任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原擬令文武官吏軍民一律宣誓,表示效忠民國,當時雖因故不果,然 總理則仍首先率行了宣誓禮。及南北和議開議, 總理對袁世凱惟一的要求,就是要其宣誓「效忠民國,服膺共和」,後來等到袁通電宣誓,「服膺共和,永絕帝制」以後, 總理就親臨參議院解職。當時 總理這樣的看重誓約,是有許多人不明所指的,及後袁氏違誓,帝制自為, 總理乃遂奉誓伐罪,護法討袁,後袁於違誓不及數月,就已驚悸自斃,得到了他違誓所應得之罪的懲罰了。及後民國九年粵軍回粵時,陳炯明亦因為在民國三年反對宣誓的方式,未曾納入革命組織, 總理曾特別對他說:「你要作革命幹部,你就應該正式宣誓,加入組織。」同時還有廣東各位老同志也一樣的勸他,他都只是虛與委蛇,不肯舉行,後來由外省同志吳稚暉、戴季陶諸先生把筆墨印鑑都給他在辦公桌上準備完妥,勉強他宣誓,他才不便再卻,總算在誓詞上簽了他的名字。後來到十一年陳炯明在廣州叛變,發動夜襲,以致 總理蒙難,這時候的陳炯明,就不僅違背了誓約,更干犯了黨紀,所以黨中同志得以一致聲罪致討,東征結果,終於掃平了陳逆的餘孽。而陳逆亦遂身敗名裂,不得善終而死。由這兩個重要的例子來看,第一、可以看出 總理是如何地重視誓約,我們也更可以知道違約之於革命黨員的心理和精神的影響之重要了。第二、可以證明違背誓約的,無論任何軍閥官僚或巨奸大惡其結果都沒有不身敗名裂,而得到他誓詞所

---------------------------------------------------P.41---------------------------------------------------

應得的懲罰的。大家現在還可以看看在我們大陸失敗的時候,一些違誓變節的無恥敗類,到現在不僅其都要遭受奸匪的清算鬥爭,而且隨時隨地都要任人奴辱,任人斬絞,甚至求死不得,求活無路的這種悲慘的遭遇,比任何的最嚴厲的處分,也不會有這樣結果。就此可知凡是違背誓約的人,即使我們無法用黨紀去懲處他,而他亦必會得到了他所應得的更加嚴厲十倍的膺懲的。一般人都認為婚姻是終身大事,我以為一個人的入黨宣誓,特別是對革命職責的宣誓,才是真正的終身大事,因為這是自己對革命負責的起點,也是自己對革命成功的憑證。我前面已經說過,一個人如違背了誓約,那是決沒有不身敗名裂的,相反地如果你能切實履行自己所宣讀的誓約,堅貞不貳,勉力自效,以必死的信念,自可力爭必勝的果實,以成仁的決心,即可走向成功的道路,這是絕不容疑的。不過大家也許要問,大家雖在革命極端艱苦的過程中,並沒有放棄過革命的責任,也沒有違背過革命的誓約,可是現在革命不僅未能成功,而且還要遭受這樣的嚴重失敗,這又是什麼原故呢?這一點我可以明告大家,第一、就是我們黨員之中,真能恪守革命誓約對革命徹底負責的同志實在太少了,加之大家在遭受挫折的當中,革命的警覺,未能及時地提振,革命的精神,亦未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因之一時不免為惡勢力所沖激、所淹沒。第二、也得說,雖然大家自以為沒有違背過革命的誓約,然而大家在有形無形之中,不知不覺的或多或少,甚至可以說有十之七八都是未能完全踐履自己對革命的誓約,或死生不渝的積極負責奮鬥,所以終不能像預期那樣及時的獲得成功。而且革命的失敗與革命的尚未成功,是有其不同的距離的,大家須知,我們現在所遭受的革命失敗,實在只可以說是一次挫折,就是暫時停滯在革命尚未成功的階段,而並不是真

---------------------------------------------------P.42---------------------------------------------------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