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59

風雨如晦,巍然屹立

--1950-1975臺灣建設大事年表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5 

蔣夫人的社會志業(1950~1975)

 

 

1950  陳誠擔任行政院院長(迄1954年),設立「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整頓國營事業,儘速恢復生產;推動耕者有其田;進行新臺幣改革。

1950  尹仲容擔任「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中央信託局局長,以電力、肥料、紡織為政府扶植重點。

1950  嚴家淦擔任財政部長(迄1954年),推行中央政府預算制度。

1950  孫運璿擔任臺灣電力公司總工程司,陸續完成烏來水力發電所(第一個由國人自力設計安裝完成的水力發電廠)、臺灣東西部配電聯絡線、立霧發電所、新竹變電所。孫運璿因推動電力建設,帶動臺灣經濟發展,而先後受到蔣中正先生、蔣經國先生的重用。

wulai-power

 1950  發布「臺灣省各行庫舉行舉辦優利儲蓄存款辦法」,實施高利率儲蓄政策,控制通貨膨脹。

1950  成立第一個防癆機構「省立結核病防治院」,其後改稱「臺北結核病防治院」。

1950  4月16日正式成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臺北航空站」(松山機場),為民航局在臺設立之第一個航空站。

1950  實施地方自治,縣以下的民意代表及行政首長、省議會議員由公民直選產生。

1950  高雄左營人、臺灣第一位留美學生、中國民主社會黨黨員楊仲鯨當選花蓮縣長,當選證書編號「臺縣選舉字第零零壹號」,是臺灣史上首位由公民直選產生的縣長。first-mayor

1950  尹仲容副主任委員向蔣總統倡言節育對臺灣社會的重要性,臺灣的人口政策顯露曙光。

1950  韓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訪臺。

1950  在高雄成立琉酸錏公司,透過美援技術,建立專門生產化學肥料的工廠。

1951  蔣中正總統指示以臺灣為革命復興的根據地,必須貫徹五項方針,首要方針即「穏定經濟」。

1951  4月開始發行「愛國獎券」(迄1988年1月停售)

1951  公布徵兵令,開始在臺灣實施徵兵制度。

1951  公布「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

1951  開辦「公地放領」。

1951  復原臺灣既有鐵路運輸系統,恢復全線通車。

1951  鐵路內灣支線全線完工通車。

1951  完全修復既有的電信建設,包括2萬6,000具電話,以及台北至高雄間的長途電纜,恢復通話。

1951  完成臺灣電力系統整體供電網。

1951  「臺灣省保護養女運動委員會」(如右圖)成立。adopted daughter

1951  美國軍事援助技術團4月開始進駐臺灣,間接引進美國文化。

1951  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簽署為期四年的「瘧疾防治計畫聯合作業協定」,由省衛生處顏清輝處長主管的「臺灣省瘧疾研究所」負責策劃撲瘧大計。

1951  省衛生處設「防癆委員會」,開始推動卡介苗預防接種工作,加強篩檢即時發現病例,並實施免費治療工作。

1951  「嘉義結核病防治院」成立。

1951  聯勤醫防大隊至金門協助防治鼠疫,全民接種疫苗,普遍噴灑大量DDT,1953年疫情獲得控制

1951  臺南人吳三連當選臺北市第一屆民選市長;本次首屆全臺縣市長選舉,使吳三連、高玉樹、余登發、許世賢、李源棧、林金生等臺籍菁英人士得以嶄露頭角。

 

1951  第一所私立大專院校「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成立。

1952  「農村復興委員會」主任委員蔣夢麟引進美國「四健會」運動,由政府機關與農會合作訓練農村青年為具備科學知識和技能的農民。

1952  行政院頒布「改進臺灣省各級農會暫行辦法」,對於農民資格加以嚴格定義,改革並淨化農會組織,使農會成為農有、農治、農享的農民組織。

1952  「農村復興委員會」之「農村衛生組」許世鉅組長在農村廣設衛生所,共設立完成355個衛生所,以及500多個衛生室。health sector

 

1952  「臺南結核病防治院」成立。

1952  成立「臺灣省婦幼衛生委員會」處理婦幼衛生問題。

1952  實行「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據此向美方申請美援,並且協助國內企業申請融資貸款。

1953  蔣中正總統巡視金門前線,於太武山勒「毋忘在莒」四字於石。

1953  通過「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不但達成土地改革的目標,也讓部分地主轉變為企業家,帶動工商業的繁榮。

1953  通過「公營事業轉移民營條例」。

1953  第一家汽車廠「裕隆」成立(原名「裕隆機器製造有限公司」,1960年改名「裕隆汽車製造有限公司」)。LY-1-JEEP

1953  「西螺大橋」完工通車,蔣中正總統於通車前與蔣經國步行全橋巡視。橋長1,938公尺,寬7.5公尺,為遠東第一、世界第二長的公路橋樑。

 

1953  「阿公店水庫」完工,臺灣唯一以防洪為主要目的的水庫,大壩全長2.38 公里 ,為臺灣最長的水庫。(如右圖)RESERVOIR

1953  開始實施五年電力計畫,至1957年即增加一倍的發電容量,每度減低發電成本一至兩角,使我國工業能無後顧之憂盡情發展。

1953  公布「陸海空軍軍人保險條例」。

1954  尹仲容擔任經濟部長(迄1955年),採行「計畫式自由經濟」,進行外匯貿易改革,放寬外匯管制,鼓勵出口;推動管制日本布料進口,改以進口棉花,扶植國內紡織業發展。

1954  為了外銷食米賺取外匯,自2月起推行「麵粉代米」政策,發展麵粉工業,尹仲容呼籲民眾「多吃麵,少吃米」。

1954  嚴家淦擔任為臺灣省政府主席(迄1957年),臺灣省政府疏遷南投中興新村。

1954  成立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以安置與訓練退除役的榮民。

1954  吳火獅獲得尹仲容貸款支持,成立臺灣第一家人造纖維製造廠「中國人造纖維公司」。

1954  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ELECTRIFICATION

1954  孫運璿推動「農村電化工程」,共完成34期農村電化工程,興建配電線路9,313公里,累計完成1,939村里農村電化,受益用戶達17萬1,398戶。

1954  陳宗鎣醫生(曾任國軍第一軍醫處處長、少將軍醫)擔任「樂生療養院」院長,與趙榮發醫生改變漢生病(痲瘋病)絕對隔離的政策,建立系統性的門診治療設施。

1954  王永慶在尹仲容部長鼓勵下投資聚氯乙烯塑膠(PVC),成立「福懋公司」(1957年改名「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WAMG-PVC

1954  公布「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

1954  公路局林則彬總工程司商得美軍顧問團以軍援經費完成西部幹線舖築路面302公里,路面寬7公尺,於9月完成,是我國以機械築路之始。

1954  大同電扇外銷菲律賓,首創臺製機器產品外銷的紀錄。

1954  臺灣四所公立大學:國立台灣大學、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師範大學)、臺灣省立臺南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和臺灣省立農學院(今國立中興大學)舉行聯考,成為臺灣大學聯考之始。

1955  蔣中正總統接受英、美記者訪問時,表示中華民國決心保衛金門、馬祖,並偕同蔣夫人親赴金門巡視;拒絕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自金門、馬祖撤軍的建議。

1955  大陳島軍民撤退,大陳居民經安排住進全臺36處「大陳新村」。

1955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成立「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光華育兒院」,收容一江山烈士遺孤及大陳義胞子女;1962年改名「華興育幼院」。

1955  「花蓮龍澗發電廠」(高低落差達855公尺,係亞洲落差最大的水力發電廠,也是臺灣第一所完全由國人自行設計的電廠)開工,1959年開始供電。1959年完工前,蔣中正總統曾親臨巡視施工情形。

1955  位於高雄市前鎮區的「南部火力發電廠」成立,是臺灣現存唯一座落於市區的發電廠。

1955  「基隆外港特種碼頭聯絡線」通往基隆港西岸碼頭的復興隧道完工。

1955  臺灣省議會通過改善養女習俗的法令,正式將保護養女法制化。

1955  臺灣省衛生處採納「農村復興委員會」許組長世鉅建議,設置「台灣省環境衛生實驗所」,負責飲用水衛生、污水處理、垃圾及水質處理、一般環境衛生、空氣污染、放射線衛生及噪音防治等之調查、研究、督導及示範。

1955  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補助,使得幼童獲得全脂奶粉、脫脂奶粉、魚肝油、釫片、豆奶等營養品。

1956  確定金門、馬祖為戰地政務區。

1956  臺灣省政府開始施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執行申報地價、開徵土地增值稅、開徵地價稅等項工作。

1956  東西横貫公路於7月7日開工,工作人員最多時達1萬1,900人,耗用544萬5,000工天,工程經費新臺幣4億9,456萬元,全長344公里,蔣中正總統修築期間親臨視察4次;退輔會蔣經國主委穿越、步行、勘查計有6次。施工期間212人殉職。長春祠即紀念殉職的榮民弟兄和工程技術人員;將他們的牌位安放在祠內。

ew-1956

1956  屏東枋寮變電所竣工。

1956  臺灣各界捐款興建「一江新村」(位於今日新北市中和區)提供一江山遺眷居住。

1956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指示「中華民國婦女反共聯合會」發動民間捐款,用以興建軍眷住宅,為興建眷村之始。

1957  湖南籍作家自1月起發行「文星」月刊。

1957  制訂「臺灣省殘廢者乘搭車船優待辦法」。

1957  「五月畫會」(著名雕塑家楊英風為成員之一)、「東方畫會」共同推動臺灣現代繪畫運動。

1957  「萬大發電廠」開始蓄水發電。

1957  王永慶1954年成立福懋塑膠公司,開始開工生產,更名為「臺灣塑膠公司」。

1958  臺灣鐵路管理局開始研究鐵路幹線動力柴電化。

1958  蔣中正總統巡視馬祖並親書「枕戈待旦」。

1958  蔣中正總統力邀胡適教授定居臺灣並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以推動學術研究。

1958

1958  公布「公務人員保險法」及「勞工保險條例」。

1958  臺灣經濟發展策略由「進口替代」轉為「出口導向」。

1958  尹仲容擔任「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迄1963年),扶助私人企業,代為申請美援。

1958  發布「外匯貿易改革方案」,尹仲容副主任委員對外匯貿易進行一連串的改革,使外匯存底逐年達到千萬美元之多。

1958  國民政府遷臺迄1958年,工資已上升16倍。

1958  周宏濤擔任財政部次長,其後歷任臺灣省政府財政廳長、行政院主計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財經要職。(1970年代與李國鼎、孫運璿、俞國華、費驊等先生,共組「行政院財經會報」,協助推動十大建設、突破兩次能源危機,對抗物價壓力,穩定中美斷交危局,創造每年兩位數字的經濟成長率,而有「財經五虎將」美譽。)

1958  八二三炮戰。

1958   「臺灣公共衛生之父」、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陳拱北所長領導「甲狀腺腫防治委員會」,以新竹芎林、竹北地區實施「食鹽加碘」的試驗計畫。

1958  首次引進「沙克疫苗」預防小兒麻痺。

1958  南部沿海地區流行「烏腳病」,陳拱北教授和臺大醫學院吳新英、曾文賓、陳萬裕、葉曙等教授組成"烏腳病研究小組",投入調查,研究與醫療工作,發現係飲用之井水含「砷」量特別高所致。

1958

1959  李國鼎成立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大力推動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

1959  嬰幼兒全面施打「破傷風、白喉、百日咳」三合一疫苗。

1959  「臺灣省婦幼衛生研究所」以「孕前衛生」的名義,開始推廣人口節育觀念。

1959  成立「臺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培育公衛人才,開啟與國際交流的門戶。

1959  「中華航空公司」成立。

1959  8月7日至9日受到艾倫颱風連下3天大雨,「八七水災」重創中南部,災損達年國民所得11%,蔣中正總統發布「緊急處分令」進行救災及重建。(下圖:總統巡視彰化災情)87FLOOD

最近更新於 20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