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研讀 總理遺教的要領

內容來源:卷二十四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四十年

 

 

——中華民國四十年三月十二日總理逝世二十六週年

紀念在陽明山莊講——

要旨
    一、每一同志,對本身業務範圍以內各項措施,尤其是重大的政綱政策,必須尋繹    總理遺教的精神所在,徹底實施。
    二、要做國民黨的黨員,一定要對建國大綱詳細研究,具體規劃。
    三、「實業計劃」是總理國防計劃的方案;「中國存亡問題」是總理外交政策的藍本。
    四、「中國存亡問題」對立國根本大計,可歸納為三個要點:
        (一)應樹立一種獨立不撓、堅強不屈的精神;
        (二)應認識中、日、美三國在基本戰略情勢上利害一致,當謀與美日兩國互助合作;
        (三)應認識德、俄兩國為威脅世界和平的兩大勢力,而俄國為尤甚。
    五、應發動一個研讀 總理全部遺教的運動。這種閱讀運動必須是經常的、全部的。
本文
    今天是 總理逝世二十六週年紀念日。總理領導我們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畢生盡瘁革命的事業,到了民國十四年的今天在北平逝世,光陰如矢,忽忽已經有二十六年了!在這二十六年後的今天,我們來紀念 總理,不但沒有實現 總理的主義,完成其未竟之志,而且整個大陸竟為俄共所盤踞,億萬同胞,在共匪暴力壓迫和屠殺恐怖之下,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其所受的悲慘痛苦,真是如水益深,如火益熱!本黨革命事業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空前的挫折?我們一般黨員為什麼要受這樣重大的恥辱?這是

---------------------------------------------------P.55---------------------------------------------------

每個同志,在今天紀念總理逝世的時候,應該要特別反省和徹底檢討的。本來我們中華民國自創立以來,到 總理逝世之前為止,還是一個帝制餘孽北洋軍閥四分五裂的國家,但自 總理逝世以後,本黨同志抱孤臣孽子之心,歷盡一切的艱難險阻,到了民國十七年冬天,把整個的國家統一起來。九一八事變以後,復領導全國軍民,堅苦抗戰,終於打倒日閥的侵略,獲得最後的勝利。這就中國近代的歷史來說,不能不算是一個重大的成就。但是本黨雖然完成了這樣艱鉅的事業,仍然要遭受今天這樣慘重的失敗,這個原因究竟在什麼地方呢?據我個人看來,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我們沒有徹底研究 總理的遺教,信奉總理的革命方略,實行 總理的三民主義。如果我們徹底研究 總理遺教,遵奉革命方略,實行三民主義的話,那我們早已成功,決不會有今天的失敗,這是可以斷言的。近年以來,黨內大多數的同志,名義上以黨員自居,實際上對於 總理所昭示我們的主義、方略,以及各項重要的政策,都早已拋置九霄雲外,與自己平日所作所為,絲毫不發生關係。這樣的黨,這樣的黨員,怎樣能夠繼承 總理的遺志?當然非失敗不可,所以我們今天來紀念 總理逝世,每個人不但要反省,而且要懺悔;不但要檢討過去,而且要策勵將來。今後要怎樣才能使革命轉敗為勝?怎樣才能實行三民主義?更是每一個黨員應該研究的問題,而且必須有具體的事實表現,纔能夠對得起 總理在天之靈。我認為我們今後要成功,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能夠把握著革命的指針,正對目標前進,那就可以成功。反之,如果我們不能把握這個指針,那今後仍然還要失敗,而且要失敗得更慘!所謂革命指針是什麼呢?就是今後無論擔任黨、政、軍各級責任的每一個同志,對他本身業務范圍以內的各項措施,事先一定要研究

---------------------------------------------------P.56---------------------------------------------------

是否與 總理遺教的精神和他的指示相合。如果是合於 總理遺教和他指示的,就要篤信力行,貫徹到底;如果是違背 總理遺教的,就要根本改革過來,不能將錯就錯,以致國家民族,萬劫不復。尤其是擬訂國防計劃、外交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制度,以至於修改國家根本大法,像這類重大的政綱政策,必須特別尋繹總理遺教的精神所在,一定要徹底遵奉遺教來訂定實施。這就是我們今後成功的指針。過去沒有把握到這一點,違反了 總理的遺教,拋棄了革命的靈魂,所以無論你怎樣辛苦努力,無論你有什麼偉大成就,到頭來都是煙消雲散,一切落空。古人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是今後全黨同志在反共抗俄革命建國的大道上,應該要徹底改正過來的。
 今天舉行 總理紀念週,又值 總理逝世紀念,我原定宣讀 總理「五權憲法」的講演詞,後來聽說研究院已經讀過了,乃臨時改讀張秘書長其昀新近所編本黨黨史「建國大綱的頒佈」一章;大家讀完這一章以後,可以很明顯的看出 總理指示我們怎樣革命和怎樣建國的理論與程序。
    (宣讀「建國大綱的頒佈」全章。)
    這一篇文字,內容非常重要,大家讀過以後,根據篇內列舉的要目,就可以進一步去研究 總理全部遺教,可以節省許多時間,並收脈絡貫通之效。對於這類重要的文獻,不是看一遍就算了事,你們真正要做國民黨的黨員,做革命的信徒,那就一定要對建國大綱裏面的各種問題,詳細研究,具體規劃。在建國大綱二十五條裏面,總理不但揭櫫本黨革命所要實現的主義及其內容,而且明白指出實行三民主義的方法與步驟,只要建國大綱能夠徹底實現,就是本黨建國的大功告成。假使有人要問本黨為什麼

---------------------------------------------------P.57---------------------------------------------------

而革命?我們可以直截了當的答覆他說:我們是為了實行建國大綱而革命,這建國大綱,就是實行三民主義惟一的發動機。我們訓練團的學員,特別要研究建國大綱,並對一般士兵切實講解,纔可以使他們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也纔可以使他們了解主義,了解革命的目的。
    今天特別要提出的,是總理在三民主義的自序裏面,曾謂擬草成「國家建設」一書,內分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五權憲法、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外交政策、國防計劃」八大部門,已脫稿一部份;因民國十一年陳逆炯明叛變,所有完成的草稿及參考書籍盡燬於砲火之中,致未成書問世;但其後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五權憲法四種均已有演講本出版;其他有關的文獻亦多,足供我們研究。至於地方政府制度、中央政府制度兩部份,雖然沒有專書,但在建國大綱裏面也有了大體的輪廓。尤其是地方自治實施的遺教,更是地方政府組織的根本圖案。只有外交政策和國防計劃兩部份, 總理沒有遺留一種專著,作為我們研究的對象。但是 總理的「實業計劃」一書實是 總理國防計劃的方案;而「中國存亡問題」一書實為 總理外交政策的藍本。因為國防與交通有極密切的關係;交通除了今日空中交通以外,只有海上交通與陸上交通二大部份,海上交通最要緊的是商港和軍港,陸上交通最要緊的是鐵路和公路;實業計劃對於開闢海港與建設鐵路系統的規畫特別詳密。此外關於水力、礦冶、農林、墾殖、造船、製車,以及改良食衣住行的各項工業,亦都有具體的研討和整個的設計,這些就現代國防的觀點來說,無一不與我們的國防計劃息息相關,這都是 總理平時對我們耳提面命的訓示,就是實業計劃與國防計劃的關係,根本是一體兩面,不能分離的東西。可以說 總理的實業計劃就

---------------------------------------------------P.58---------------------------------------------------

是一部國防計劃。只是在這部書裏,沒有具體的提到國防字樣而已。我們將來的國防,究竟應該重在北方還是重在南方?究竟是海防為主還是陸防為主?這就是我們實際決定國防計劃的時候,應該研究的問題。但是國防計劃與外交政策亦是有密切的關係,現代國家的外交政策離不了計劃,國防計劃也離不了外交政策,二者乃是合而為一的。所以我們要研究 總理的國防計劃究竟是陸主海從?還是先北後南?只要看 總理的外交政策如何而定。
    「中國存亡問題」一書,是總理外交政策精神之所在,最後兩篇尤其重要,這本書是經 總理口授由朱執信同志執筆寫成的。其中對於我國立國的根本大計,可歸納為三個要點:第一、應樹立一種獨立不撓,堅強不屈的精神,使外人不敢覬覦中國為可以滅亡的國家,他說:「一國存在之根源,為其國民獨立不撓之精神,其國不可以利誘,不可以勢劫,而後可以自存於世界,即令摧毀,旋可復立。不然者,雖號獨立,其亡可指日而待也。」又說:「中國欲於此危疑之交,免滅亡之患,亦惟有自存其獨立不屈之精神而已」。第二、應認識中日美三國在基本戰略情勢上利害一致,中國當謀與美日兩國互助合作,他說:「中國今日欲求友邦,不可求之於美日以外,日本與中國之關係,實為存亡安危兩相關聯者,無日本即無中國,無中國即無日本。為兩國謀百年之安,必不可於其間稍設芥蒂。次之則為美國,美國之地雖與我隔,而以其地勢,當然不侵我而友我。況兩國皆民國,義尤可以相扶。中國而無發展之望則已;苟有其機會,必當借資於美國與日本,無論人才資本材料,皆求之於兩友邦。而日本以同種同文之故,其能助我開發之力尤多。必使兩國能相調和,中國始蒙其福,兩國亦賴以安,即世界之文化亦將

 ---------------------------------------------------P.59---------------------------------------------------

因而大昌。中國與日本,以種族論為兄弟之國。於美國,以政治論又為師弟之邦。故中國實有調和日美之地位,且有其義務者也。妄人乖忤之計,詎可信耶!夫中國與日本,以亞洲主義,開發太平洋以西之富源。而美國亦以其門羅主義,統合太平洋以東之勢力。各遂其生長,百歲無衝突之虞,而於將來,更可以此三國之協力,銷兵解仇,謀世界永久之和平,不特中國蒙其福也。中國若循此道以為外交,庶乎外交上召亡之因,可悉絕去也」。第三、應認識德俄兩國為威脅世界和平的兩大勢力,而俄國尤甚。總理當時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德俄兩國任一戰勝,便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不問德國或俄國,必將進而侵略亞洲以達其征服世界的目的;而英國在歐洲失去優越的地位,勢必竭力結好戰後的強國,必要時不惜在秘密外交中支持這個強國的東進,尤其是犧牲中國,以爭取其保全印度的機會,換取其鞏固印度的時間。他說:「英國無可如何者,俄國而已,俄國自十八世紀彼得改革以來,無時不有併吞世界之計劃,所謂彼得遺訓者,久為世人所公認。……英國欲求俱與敵俄者必不可得;無已,惟有改其故步,因利乘便以聯俄。雖然,聯俄非可以口舌畢其效也,英國欲收俄國不侵印度之利,必先有以利俄國;而所以利俄國者又須為英國之勢力所及,不徙以口為惠。……故結局欲與俄聯,須捐印度;英欲不捐印度,則須求與印度相當者贈俄,則在今日有印度第二之資格,而為俄國所滿足,無逾於中國者矣。」總理進而論及俄國的民族性,謂其侵略中國之手段將極為陰狠慘酷,他說:「俄國久有北滿、外蒙、新疆之佈置,成一包圍之況,苟英國助俄以抑日,則其南下猶行所無事耳。」「而以其人之性質及其智識之差等而言,俄人之待遇中國人,又較德人為酷,徵諸前史,無可諱言。」這種精微透闢、明若觀火的

---------------------------------------------------P.60---------------------------------------------------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