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運動綱要
- 詳細內容
之生存,發展我國民之生計,非將上述各種病態,掃除而廓清之,並易之以合理的新生活不為功。
二 為何需要「新生活運動」
欲建立人民現代之生活,造成一個新社會,自不能無需於政治,尤其是需要教育。但過去中國之教育,乃至一切政治,皆病於虛與偽,唯其虛與偽,故法令無效,技術無用,機械無能。官守相同,效率終異;技術相同,成就各殊;機械相同,功用不一。今欲求法令與技術之有效,其關鍵不在法令與技術之本身,而在使用法令技術之人;欲求機械有效,其關鍵亦不在機械之本身,而在運用機械者之精神如何?人之臧否,固關係乎政教,而社會習尚所予人之薰陶鍛鍊,其效力迅速而普及,實非任何政教制度所能比擬。關於政教制度諸問題,政府方從事於改造,自不必贅;值此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吾人若不願束手待斃者,應不坐俟其自然的推演,必以非常手段,謀社會之更新;質言之,當以勁疾之風,掃除社會上污穢之惡習;更以薰和之風,培養社會上之生機與正氣;負此重大使命者,唯新生活之運動。
丁 新生活運動之內容
一 新生活運動之規律
新生活運動,就是提倡「禮義廉恥」的規律生活。以「禮義廉恥」之素行,習之於日常生活——「
--------------------------------------------------P.158--------------------------------------------------
食衣住行」四事之中,故「禮義廉恥」者,乃發民德以成民事,為待人、處事、持躬、接物之中心規律
;違反此規律者,無論其個人、國家、與民族,未有不為之敗亡者。
持懷疑論者,約有二端:
其一、謂「禮義廉恥」不過是一種美善的行為,但恐智識技能不若人,則德行雖美善,亦不足救國,此說殆未諳本末先後之義。人因求行為之完善,而後有智識技能之需要;否則,智識技能不過為濟奸作惡之具。「禮義廉恥」者,乃為社會為團體為國家惟一之規律,反乎「禮義廉恥」之行為,其智識技能適足以損人,結果亦不能有利於己,敗群害國而已;故「禮義廉恥」不獨可以救國,且所以立國。
其二、謂「禮義廉恥」不過是一種節文,凍餒不給,節文何用。推此說者之意向,乃由於管子「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倉廩實而後知禮節」二語之誤解而來;殊不知「禮義廉恥」為人之本,未能為人,何有衣食?蓋管子此言,僅示一方,綜其治平之要,仍以四維為先。蓋有「禮義廉恥」之社會,衣食不足,可以人力足之,倉廩不實,可以人力實之。無「禮義廉恥」之社會,衣食不足,爭之盜之仍不得足;倉廩不實。為竊為乞仍不得實;「禮義廉恥」之行為,乃糾正爭盜竊乞之行為,所謂以正當方法求其足,求其實耳;故反乎「禮義廉恥」之行為者,衣食不足,倉廩不實,終不得實;即使已足已實,而以爭盜竊乞行為施於人與人之間,衣食雖足亦不能用,倉廩雖實亦不能享矣!世界最富足之都市,往往盜匪亦最多,此其明證;而今日一般「漢奸」「奴才」「國賊」「共匪」與乎「貪官污吏」等等,察其作惡之由,豈皆為饑寒所驅使?祇忘其固有「禮義廉恥」之本心耳。「禮義廉恥」之重要如此,故必須以「
--------------------------------------------------P.159--------------------------------------------------
禮義廉恥」為生活之規律。
二 「禮義廉恥」之解釋
「禮義廉恥」,古今立國之常經,然依時間與空間之不同,自各成其新義;吾人應用於今日待人、處事、接物、持躬之間,得為簡要之解釋如下:
「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
「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
「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禮者,理也:理之在自然界者,謂之定律;理之在社會中者,謂之規律;理之在國家者,謂之紀律;人之行為,能以此三律為準繩,謂之守規矩,凡守規矩之行為的表現,謂之規規矩矩的態度。
義者,宜也:宜即人之正當行為,依乎禮——即合於自然定律,社會規律,與國家紀律者,謂之正當行為;行而不正當,或知其正當而不行,皆不得謂之義。
廉者,明也:能辨別是非之謂也,合乎禮義為是,反乎禮義為非;知其是而取之,知其非而舍之,此之謂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者,知也:即知有羞惡之心也,己之行為,若不合禮義與廉,而覺其可恥者,謂之羞;人之行為
--------------------------------------------------P.160--------------------------------------------------
,若不合禮義與廉,而覺其可恥者,謂之惡;惟羞惡之念,恆有過與不及之弊,故覺悟要在切實,有切
實之羞,必力圖上進;有切實之惡,必力行湔雪;此之謂切切實實的覺悟。
禮義廉恥之解釋,既如上述,可知恥是行為之動機,廉是行為之嚮導,義是行為之履踐,禮是行為之表現;四者相連貫,發於恥,明於廉,行於義,而形之於禮,相需相成,缺一不可;否則,禮無義則奸,禮無廉則侈,禮無恥則諂,此奸、侈、諂,皆似禮而非禮者也。
義無禮則犯,義無廉則濫,義無恥則妄,此犯、濫、妄,皆似義而非義者也。
廉無禮則偽,廉無義則吝,廉無恥則污,此偽、吝、污,皆似廉而非廉者也。
恥無禮則亂,恥無義則忿,恥無廉則醜,皆似有恥而無恥者也。是誠所謂「恥非所恥」,則恥蕩然矣。如果其禮為非禮之禮,義為不義之義,廉為無廉之廉,則「禮義廉恥」適足以濟其奸,犯偽亂者之私而已,可不辨乎!
三 食衣住行之解釋
食衣住行之遂行條件有二:一為物質的資料,一為精神的表現。物質的資料即食物、衣服、房屋、道路、舟、車等是也;精神的表現,即飲食、服御、居住、行走等是也。
惟「行」之一字,有廣狹二義:狹義之行,訓為行走,廣義之行,訓為行動;故以廣義言之,「食衣住行」之一切動作,無一不可納諸「行」之範疇,而狹義之行,祇為「行」之一端耳。
--------------------------------------------------P.161--------------------------------------------------